大学生社团发挥有效作用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社团发挥有效作用的调查研究

肖湘君,余生艳,庞力峰,吴 丽,文 婕,杨 茵

(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大学生社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大学生社团有效作用的发挥。为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正视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和引导,促使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有效地发挥其载体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有效作用;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5.7

大学生社团是为志趣相同的学生提供的一个展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是主体,通过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今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社团已成为各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学会做人。”这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拥护,每个会员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地自我完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之内化成会员潜在的人格魅力。

(3)大学生社团在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中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大学生社团的迅速发展,给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和大学生在其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风貌,给校园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36.67%的同学认为社团在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中发挥很大作用。通过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烘托校园文化的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

(4)大学生社团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调查中有97%的同学认可社团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作用。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素质积淀和养成的反映,而大学生社团正是提供锻炼这种能力的有效场所。每一个会员在社团里是否能出类拔萃必须凭自身的努力,通过自我体现,各种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从而提升就业实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8)04-0182-02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及发展状况,课题组分别对国内10所大学发放600份问卷进行了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0道题目,涵盖会员对社团的认识,社团的作用程度,社团存在的问题三大部分内容。收回问卷600份,回收率100%。通过 Excel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社团的作用体现(见表1)

表1 大学生社团的作用程度

开阔大学生视野 提高大学生素质

作用很大% 有作用% 作用小%

无作用%

4

14.67 68.33 13

力。

36.67 46 13 3.67 2.制约社团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尽管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社团对学生各方面起到一定

19 58 20 3

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社团由于其运行机制、建设深度等的

不成熟性,造成大学生社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其作

(1)大学生社团可以开阔大学生视野。从表1中可以看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出,有96%的同学认为社团在开阔大学生视野方面起到一定的(1)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调查中有作用。社团是由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同学自发组成的,汇79%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社团不够重视,能给社团工作进行聚了各个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知识层次等各具特点,指导的专业老师相对欠缺,只凭学生的一腔热情来管理,这他们因志向一致、兴趣相同而聚集在一起,通过社团内的沟种热情的降温也是相当迅速的;同时社团内没有完善的规章通和交流,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制度,对社团负责人和会员的约束不力,会员的行为过于松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散。社团负责人刚开始还对社团有热情,可是持续不了多久,

(2)大学生社团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大学生社团是“自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社团负责人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搞一些形式我能力延伸”的平台,在发放问卷时一些社团负责人告诉我化的活动,而忽视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们:“他们在表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2)社团层次不一、参差不齐,社团之间缺乏交流。调

繁荣和活跃校园

文化

促进大学生就业

创业

17.67 61.67 15.33 5.33

【收稿日期】2008-02-28

【作者简介】肖湘君,女,桂林医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从事学生党建研究和学生管理工作。 - 182 -

查结果表明:校园内社团种类繁多,发展态势各异,原来有点影响力的社团发展得越来越好,而原来影响力小的社团则越来越“没落”,使得社团发生两极分化。同时各社团会员之间缺乏交流、固步自封,只有 20%的会员与身边其他社团成员之间联系还算频繁,而80%的会员反映只是偶尔或从不联系。

(3)社团活动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调查数据表明,有96.33%的学生参加社团是为了锻炼各种能力以及发展爱好,而62%的会员认为社团开展的活动自己参加后并没多大收获,参加一、两次就觉得没意思,不想再参加,更有的觉得是浪费时间。其中25%的学生反映参加社团后也只是扩大了点点交际。社团建设的深度和创新不够,吸引力不强,对会员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如果社团建设没有一定的深度,那么很多具体的社团活动就有可能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而缺乏内涵,最终显得层次不高,效果不好,也降低了社团本身在学生中的吸引力。

(4)社团活动经费紧张,活动场地有限,活动效果不明显。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社团建设和正常开展活动的瓶颈之一。虽然要提倡节约办社团,但是如果连基本的活动经费都难以保障,那么其活动的效果就可想而之了。目前,无论是学校拨款、会员缴费,还是社会赞助,往往都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最终只有在降低社团建设和活动成本上动脑筋了,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社团的影响力和社团活动的综合效果。

3.大学生社团发挥有效作用的具体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要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有效作用,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主题,确保社团发展方向。不论何种形式的社团,首先应该有鲜明的主题,明确该社团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什么服务的社团组织。要确保大学生社团发展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青年学生,使得大学生社团能够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同时,要对社团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从宏观上科学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高度注重对社团文化的深层次塑造,始终保持学生社团的先进性与旺盛的生命力。理论学习类社团着重于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和塑造青年,如我院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创建的党建学习型社团——药学院红色阵营,组织开展诸如大型户外党章知识的学习,用新颖的方式引导广大同学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在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社会实践活动、党员表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学术科技类社团,则需要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学术活动的热情;志愿服务类社团,应鼓励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不断引导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积极弘扬时代新风、社会新风;至于文化艺术类社团,要着力营造健康、活泼、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始终做到以素质拓展为主线,积极发挥各类社团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加强管理,健全社团规章制度。为保证社团运作井然有序,必须狠抓社团制度建设。针对不同高校的特点,建立健全学校社团的规章制度,对于大学生社团的申报批准、日常管理、以及考核奖惩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做到“有法

可依”,使社团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作为各社团外部管理机构的校团委,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引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要理顺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会、其他社团管理机构的关系,保证社团工作决策科学、服务到位、机制畅通。要善于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健康有效的竞争合作环境,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分步推进。要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坚持内涵发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外资源的效益。同时要注重对社团经费的投入,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给专业性较强的社团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为社团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

(3)注重内涵,提升社团活动质量。目前大学生社团呈遍地开花之势,但这门类繁多的社团并不真正代表着社团的繁荣。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才是大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所在。一些高校中在社团管理者“求全思想”和大学生“求异思想”的作用下,一个个看似具有创新意识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但这些社团大部分是昙花一现,远远不如大家的预期。因此在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应当注意结合学校传统和专业特点,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校制宜地发展大学生社团,要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而且学生社团的特点是流动性较大,专业指导力量较弱。学生参加某一社团,往往是兴趣使然,参加后能学到东西,兴趣会进一步加强,学不到东西就会很快游离出这个社团,所以,社团一定要自觉增强功底,提高活动的含金量,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社团组织策划活动要具有不同的风格,避免单一的以文艺活动覆盖各类社团的全貌,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4)深入实践,拓展社团活动空间。通过调查,有60%的学生喜欢参加社会实践性比较强的社团,觉得社会实践类的活动对自己更有益,因此社团不一定把形式只局限于校园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要求更是多元化,各种能力都要有所体现,这就要求大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拓展,结合社团或学生专业特点,让会员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下企业、进社区、访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宣传科学理论,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应用能力,就是很好的锻炼途径。在实践中,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都是教育资源,从中汲取力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自我与社会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斗志、潜能。在社会的大熔炉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都要学会去面对、分析和解决,无形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

总之,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创新意识、注重内涵建设;改进活动方式,扩展社团的覆盖面。不断改革、完善社团的不足之处,大学生社团定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地发挥好载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国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陕西教育(高

教版),2007(10).

[2] 郑奎.加强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J].科技创新导

报,2007(35).

- 183 -

大学生社团发挥有效作用的调查研究

肖湘君,余生艳,庞力峰,吴 丽,文 婕,杨 茵

(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大学生社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大学生社团有效作用的发挥。为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正视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和引导,促使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有效地发挥其载体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有效作用;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5.7

大学生社团是为志趣相同的学生提供的一个展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是主体,通过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今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社团已成为各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学会做人。”这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拥护,每个会员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地自我完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之内化成会员潜在的人格魅力。

(3)大学生社团在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中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大学生社团的迅速发展,给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和大学生在其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风貌,给校园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36.67%的同学认为社团在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中发挥很大作用。通过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烘托校园文化的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

(4)大学生社团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调查中有97%的同学认可社团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作用。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素质积淀和养成的反映,而大学生社团正是提供锻炼这种能力的有效场所。每一个会员在社团里是否能出类拔萃必须凭自身的努力,通过自我体现,各种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从而提升就业实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8)04-0182-02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及发展状况,课题组分别对国内10所大学发放600份问卷进行了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0道题目,涵盖会员对社团的认识,社团的作用程度,社团存在的问题三大部分内容。收回问卷600份,回收率100%。通过 Excel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社团的作用体现(见表1)

表1 大学生社团的作用程度

开阔大学生视野 提高大学生素质

作用很大% 有作用% 作用小%

无作用%

4

14.67 68.33 13

力。

36.67 46 13 3.67 2.制约社团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尽管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社团对学生各方面起到一定

19 58 20 3

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社团由于其运行机制、建设深度等的

不成熟性,造成大学生社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其作

(1)大学生社团可以开阔大学生视野。从表1中可以看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出,有96%的同学认为社团在开阔大学生视野方面起到一定的(1)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调查中有作用。社团是由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同学自发组成的,汇79%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社团不够重视,能给社团工作进行聚了各个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知识层次等各具特点,指导的专业老师相对欠缺,只凭学生的一腔热情来管理,这他们因志向一致、兴趣相同而聚集在一起,通过社团内的沟种热情的降温也是相当迅速的;同时社团内没有完善的规章通和交流,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制度,对社团负责人和会员的约束不力,会员的行为过于松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散。社团负责人刚开始还对社团有热情,可是持续不了多久,

(2)大学生社团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大学生社团是“自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社团负责人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搞一些形式我能力延伸”的平台,在发放问卷时一些社团负责人告诉我化的活动,而忽视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们:“他们在表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2)社团层次不一、参差不齐,社团之间缺乏交流。调

繁荣和活跃校园

文化

促进大学生就业

创业

17.67 61.67 15.33 5.33

【收稿日期】2008-02-28

【作者简介】肖湘君,女,桂林医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从事学生党建研究和学生管理工作。 - 182 -

查结果表明:校园内社团种类繁多,发展态势各异,原来有点影响力的社团发展得越来越好,而原来影响力小的社团则越来越“没落”,使得社团发生两极分化。同时各社团会员之间缺乏交流、固步自封,只有 20%的会员与身边其他社团成员之间联系还算频繁,而80%的会员反映只是偶尔或从不联系。

(3)社团活动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调查数据表明,有96.33%的学生参加社团是为了锻炼各种能力以及发展爱好,而62%的会员认为社团开展的活动自己参加后并没多大收获,参加一、两次就觉得没意思,不想再参加,更有的觉得是浪费时间。其中25%的学生反映参加社团后也只是扩大了点点交际。社团建设的深度和创新不够,吸引力不强,对会员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如果社团建设没有一定的深度,那么很多具体的社团活动就有可能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而缺乏内涵,最终显得层次不高,效果不好,也降低了社团本身在学生中的吸引力。

(4)社团活动经费紧张,活动场地有限,活动效果不明显。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社团建设和正常开展活动的瓶颈之一。虽然要提倡节约办社团,但是如果连基本的活动经费都难以保障,那么其活动的效果就可想而之了。目前,无论是学校拨款、会员缴费,还是社会赞助,往往都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最终只有在降低社团建设和活动成本上动脑筋了,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社团的影响力和社团活动的综合效果。

3.大学生社团发挥有效作用的具体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要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有效作用,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主题,确保社团发展方向。不论何种形式的社团,首先应该有鲜明的主题,明确该社团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什么服务的社团组织。要确保大学生社团发展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青年学生,使得大学生社团能够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同时,要对社团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从宏观上科学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高度注重对社团文化的深层次塑造,始终保持学生社团的先进性与旺盛的生命力。理论学习类社团着重于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和塑造青年,如我院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创建的党建学习型社团——药学院红色阵营,组织开展诸如大型户外党章知识的学习,用新颖的方式引导广大同学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在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社会实践活动、党员表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学术科技类社团,则需要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学术活动的热情;志愿服务类社团,应鼓励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不断引导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积极弘扬时代新风、社会新风;至于文化艺术类社团,要着力营造健康、活泼、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始终做到以素质拓展为主线,积极发挥各类社团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加强管理,健全社团规章制度。为保证社团运作井然有序,必须狠抓社团制度建设。针对不同高校的特点,建立健全学校社团的规章制度,对于大学生社团的申报批准、日常管理、以及考核奖惩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做到“有法

可依”,使社团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作为各社团外部管理机构的校团委,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引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要理顺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会、其他社团管理机构的关系,保证社团工作决策科学、服务到位、机制畅通。要善于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健康有效的竞争合作环境,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分步推进。要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坚持内涵发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外资源的效益。同时要注重对社团经费的投入,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给专业性较强的社团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为社团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

(3)注重内涵,提升社团活动质量。目前大学生社团呈遍地开花之势,但这门类繁多的社团并不真正代表着社团的繁荣。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才是大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所在。一些高校中在社团管理者“求全思想”和大学生“求异思想”的作用下,一个个看似具有创新意识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但这些社团大部分是昙花一现,远远不如大家的预期。因此在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应当注意结合学校传统和专业特点,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校制宜地发展大学生社团,要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而且学生社团的特点是流动性较大,专业指导力量较弱。学生参加某一社团,往往是兴趣使然,参加后能学到东西,兴趣会进一步加强,学不到东西就会很快游离出这个社团,所以,社团一定要自觉增强功底,提高活动的含金量,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社团组织策划活动要具有不同的风格,避免单一的以文艺活动覆盖各类社团的全貌,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4)深入实践,拓展社团活动空间。通过调查,有60%的学生喜欢参加社会实践性比较强的社团,觉得社会实践类的活动对自己更有益,因此社团不一定把形式只局限于校园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要求更是多元化,各种能力都要有所体现,这就要求大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拓展,结合社团或学生专业特点,让会员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下企业、进社区、访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宣传科学理论,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应用能力,就是很好的锻炼途径。在实践中,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都是教育资源,从中汲取力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自我与社会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斗志、潜能。在社会的大熔炉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都要学会去面对、分析和解决,无形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

总之,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创新意识、注重内涵建设;改进活动方式,扩展社团的覆盖面。不断改革、完善社团的不足之处,大学生社团定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地发挥好载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国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陕西教育(高

教版),2007(10).

[2] 郑奎.加强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J].科技创新导

报,2007(35).

- 183 -


相关文章

  • 高校学术社团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 摘要:高校学术社团是大学生扩充专业知识.开拓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和活动载体,也是高校学生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学术社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学术社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将专业学习.课外学术研究.个人兴趣爱 ...查看


  •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建设思考
  •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建设思考 余 洪 (外国语学院) 摘 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大学生社团建设越来越 ...查看


  • 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 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摘要]学生社团是职业教育德育的重要载体,针对目前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支持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同时加强指导.管理和研究,真正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和学校管理中的思想引导,及学生素质提高的功能. ...查看


  • 学生社团发展改革建议报告
  • 湖北文理学院 学生社团文化发展 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 2014年3月 作者: 张 炫(社联副主席) 特别感谢 协助单位:校社联秘书处 物电院分团委 机汽院分团委 建工院分团委 食尚部落协会 Open机器人协会 前言 三年,一晃眼就要过去了.我 ...查看


  • 大学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 ?----------------------- Page 1----------------------- <青年探索> 青年工作研究 2010 年第 4 期 ·总第 159 期 大学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徐红 唐锐 ...查看


  • 中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 中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华亭一中慕子怡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即将来临,对中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有了新的要求,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湖南师大附中校长谢永红谈到高考制度的变革首先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查看


  • 大学生第一期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
  • 大学生第一期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 调研报告 选题: 高职院校社团建设规范及建议 - -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社团建设为例 参与人:(姓名.年级.系别.职务) XXX 09电脑艺术设计 计算机科学系 社团联合会宣传部部长 XXX 10通信技术 ...查看


  • 浅析大学生社团的作用
  • 科技信息○治校方略○SCIENCEINFORMATION2007年第5期 浅析大学生社团的作用 李雪梅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 610054)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众组织.随着我国大学生社团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社团 ...查看


  •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王卫放 "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促进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有关建议 摘要本文对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认识不 ! "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