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说课稿

《热力环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二课时——热力环流,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我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热力环流”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规律和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观点

3、重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等重要内容。

教学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

难点的依据是,这部分内容逻辑性强而且十分抽象,而学生对空间的思考和想象能力有限。再者,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很少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把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定为难点。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感知,并验证所学结论。

2、图示教学法: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析图,从而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以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于掌握。因为高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不牢靠;其次,学生暂时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而且他们暂时还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

2、学法

对于学生,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使学生获得读、用、析图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本节课中,打算着重指导学生熟悉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在这里,过程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我决定把过程分步骤,每个步骤用一张图来讲解,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3分钟)

1、提出问题“为什么把空调安装在墙顶而把火炕建在地上?”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形成感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播放热力环流(烟雾飘动)实验录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烟雾的飘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对热力环里有直观的印象。

3、学生自学热力环流第一段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引入大气的运动,从而引出了大气的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高低纬分布不均。

【新课过程】(39分钟)

内容1、补充气压的相关知识(2分钟)

内容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5分钟)

将热力环流的过程步步分拆,分为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等4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会在黑板上画一幅图,每幅图下面都会分别写明步骤名称。教师先后分别讲解这4个步骤,让同学从每幅图的变化中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热力环流各环节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讨

论,探究,教师在期间加以指导,从而加强学生的读图思考的能力。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会在多媒体设备上演示空气分子模拟运动的动画,让学生口答热力环流的4步过程,加深印象。

内容3、介绍等压面和等压线(10分钟)

结合课本30页左侧的图2.3,按照热力环流的4个步骤,讲解图中各个点的受热情况、气压值大小变化以及等压面形状等,让学生从等压面形状变化中得到规律。这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重温了一遍热力环流的4个步骤,结合等压面加深理解。

如果时间允许,会让学生做一道多点气压值比较的练习题,加深巩固。

内容4、讨论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12分钟)

(1)城市风:根据城市市区和郊区的温度差别,引导学生分析“热岛效应”原理。让学生画出城市风的热力环流示意,推导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2)海陆风:先让学生口答白天海洋和陆地的受热情况、空气垂直方向的运动情况、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等4个步骤,再让学生完成课本30页到31页的活动,画出完整的海陆热力环流。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会请两名学生上黑板动手分别画出白天和夜间的海陆热力环流示意图。

(3)山谷风:先让学生口答白天山地和谷底的受热情况以及空气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或者在《地理填充图册》第10页上完成山谷风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会请两名学生上黑板动手分别画出白天和夜间的山谷热力环流示意图。

学生讨论并回答,激发兴趣,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究,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享受。

【课堂小结】(3分钟)

课堂的最后,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填写热力环流的框架图的形式,归纳整节课所学内容,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掌握。课堂小姐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并逐渐培养具有学生良好个性。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系统直观,书写主干知识,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作业布置】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热力环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二课时——热力环流,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我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热力环流”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规律和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观点

3、重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等重要内容。

教学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

难点的依据是,这部分内容逻辑性强而且十分抽象,而学生对空间的思考和想象能力有限。再者,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很少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把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定为难点。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感知,并验证所学结论。

2、图示教学法: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析图,从而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以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于掌握。因为高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不牢靠;其次,学生暂时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而且他们暂时还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

2、学法

对于学生,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使学生获得读、用、析图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本节课中,打算着重指导学生熟悉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在这里,过程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我决定把过程分步骤,每个步骤用一张图来讲解,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3分钟)

1、提出问题“为什么把空调安装在墙顶而把火炕建在地上?”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形成感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播放热力环流(烟雾飘动)实验录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烟雾的飘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对热力环里有直观的印象。

3、学生自学热力环流第一段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引入大气的运动,从而引出了大气的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高低纬分布不均。

【新课过程】(39分钟)

内容1、补充气压的相关知识(2分钟)

内容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5分钟)

将热力环流的过程步步分拆,分为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等4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会在黑板上画一幅图,每幅图下面都会分别写明步骤名称。教师先后分别讲解这4个步骤,让同学从每幅图的变化中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热力环流各环节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讨

论,探究,教师在期间加以指导,从而加强学生的读图思考的能力。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会在多媒体设备上演示空气分子模拟运动的动画,让学生口答热力环流的4步过程,加深印象。

内容3、介绍等压面和等压线(10分钟)

结合课本30页左侧的图2.3,按照热力环流的4个步骤,讲解图中各个点的受热情况、气压值大小变化以及等压面形状等,让学生从等压面形状变化中得到规律。这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重温了一遍热力环流的4个步骤,结合等压面加深理解。

如果时间允许,会让学生做一道多点气压值比较的练习题,加深巩固。

内容4、讨论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12分钟)

(1)城市风:根据城市市区和郊区的温度差别,引导学生分析“热岛效应”原理。让学生画出城市风的热力环流示意,推导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2)海陆风:先让学生口答白天海洋和陆地的受热情况、空气垂直方向的运动情况、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等4个步骤,再让学生完成课本30页到31页的活动,画出完整的海陆热力环流。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会请两名学生上黑板动手分别画出白天和夜间的海陆热力环流示意图。

(3)山谷风:先让学生口答白天山地和谷底的受热情况以及空气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或者在《地理填充图册》第10页上完成山谷风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会请两名学生上黑板动手分别画出白天和夜间的山谷热力环流示意图。

学生讨论并回答,激发兴趣,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究,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享受。

【课堂小结】(3分钟)

课堂的最后,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填写热力环流的框架图的形式,归纳整节课所学内容,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掌握。课堂小姐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并逐渐培养具有学生良好个性。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系统直观,书写主干知识,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作业布置】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章

  • "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 2.3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1导入: 2讲解 [课 题]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 ...查看


  • 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教案
  • 人教版必修一 2.1.2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 第一课时 曾文婷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解读 1.地理课程标准内容的目标达成解读 (1)从达成目标的行为方式来说:本条"标准"中的 ...查看


  • 热力环流说课稿 1
  • <热力环流>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本节课包括三部分知识,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础,掌握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做好铺垫. ...查看


  •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类型
  • 摘 要: 热力环流的成因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原理,本文借众多实例分析了热力环流的成因和类型. 关键词: 热力环流 成因 类型 在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必修Ⅰ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中,热力环流是教学重点与 ...查看


  •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
  • 高一地理 热力环流 周玉彬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垫定了整 ...查看


  •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长沙市实验中学贺罡
  • 教学设计 课题: 热力环流 科目: 地理 设计者 教学对象: 高一 长沙市实验中学贺罡 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整个第三节大气环境的一个过渡章节,也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对于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的大气运动理解的有重要 ...查看


  • 大气的热力作用学习单
  • 大气的热力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结合实例, 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是 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 波辐射. 2.大气对太阳 ...查看


  • 高三地理大气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
  • 第二单元 大气 第2讲 大气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 [导学提示] 内容精析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方法指导 (1)复习本课内容要善于抓关键点.第一步:运用教材"冷热不 ...查看


  • 大气运动说课稿
  • 大气运动说课稿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气环境是高中自然地理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会考和高考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大气环境中最难的内容是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学习三圈环流和气候的基础.同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