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叙含悬念,文有曲折

怎样把记叙文写得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最近一位学生问我:“我原先以为记叙文只要把事情写出来就行了,只有写小说才要有波澜。这次我写自由作文《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叙写的是爸妈不在家我自己学烧菜的经过。老师批语说这是一篇典型的病文。请老师帮我出出主意吧!”我读过习作,给他查出8个字的病因——“平铺直叙,记流水账”。我告诉他:“文似看山不喜平”,有波澜的文章才有感染力和可读性,才能把立意传达给读者,同时我又开出下面四剂“药方”。

一、拟题有悬念。题目可改为《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使读者怀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悬念往下读。

二、开篇设包袱。原文开头只有两句:“今天爸妈不在家,我自己学烧菜。”其实他的烧菜经历正像交响曲,其中还有“插曲”。原文开篇太“平”了,可这样设置包袱:“今天爸妈不在家,我自己学烧菜,奏响一曲‘锅碗瓢盆交响曲’。此曲是否动听,其中有没有‘插曲’,且让我慢慢道来。”这样一改,就能引人一读了。

三、主体设曲径。这篇习作的大意是:从田里取来青菜洗净——终于用湿火柴点着了火——手忙脚乱炒菜又遭遇熄火——菜被煮黄——我吃得很香。我对他说,你碰到了不少困难,手忙脚乱,还有“插曲”,这本来都很吸引人,但你却写得“波澜不惊”, 这是典型的“平铺直叙、记流水账”。修改的方法是设置“曲径”,给人“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的感觉。手法可以多样,例如起伏、抑扬、误会、巧合、意外、急收等等。

主体部分开头可以运用“先扬后抑”法:“妈妈做饭我看过多少回了,炒个青菜还不简单,小菜一碟嘛!看我亮一手!”

误会有大有小,小的其实就是一个小插曲、小幽默,原文中的误会只是一笔带过,可以这样改写:“……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先抓起一把盐一撒,然后‘霍’地一下炒起来。咦,怎么越炒越别扭?真是越忙乱越有捣蛋鬼!我定睛一瞧,哎,原来手中还抓着一把勺子!我用勺柄敲敲脑袋——太搞笑了!”这样的改动,“误会小,情趣多”,叙写有了“曲径”,文势有了起伏。原文中两次写“急”,但只是用两三句作简单交代。修改补充时可增加细节(例如增加文字叙写用凸透镜聚焦阳光使湿火柴变干),以克服“笔墨粗疏,直奔主题”的缺点。

四、结尾再兴波。原文只写到吃到自己烧的饭菜很香为止,修改时可采用“议由事生”法,掀思想之“波”,揭示“甜头”的双重意义——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学以致用意识的增强。

【时文荐读】

请对我说一声“谢谢”

文/葛闪

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听声音却有一点点的熟悉。

“一个月前,我在公园里救过您落水的孩子。您……还记得吗?”男人在电话里小心翼翼地探问。

他说到这里,记忆便像闪电一样在我脑海中苏生过来。他沙哑的嗓音,让我的眼前,迅速浮现出一个面容憨厚、肤色黑黑的身影,他就是上个在公园池塘里救起我女儿的那个农民工。

我 “啊”了几声后才反应过来,便连忙对着电话说:“恩人,我记得记得。”

那端沉默了一会才对我说:“您的电话,我是在小区物业处打听到的。给您打电话,只是想跟您说一声,那天,您可能因为太过紧张,抱着女儿就走,却对我连一声‘谢谢’都忘记说了……”

我连忙致歉,并连说几声谢谢。我还解释说,那天是因为女儿被救后的兴奋而疏于对他表示谢意了。他朗朗笑说,没什么,现在听到我亲口说的“谢谢”,就足够了。

挂了电话,我和妻子便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还在里面塞了一千元面值的购物卡,辗转打听到了他在公园附近的建筑工地。面对我们表示谢意的礼物,他死活也不肯收,但我们也是死活不肯拿回去。最后,他不得不收下了。

回来的路上,妻子笑眯眯对我说:“怎么样?我说他一定会收下的,只不过有些样子人前还得要装的。要不然,哪有救人之后,还专门打电话过来要求说一声‘谢谢’的呢?”

我说,不管怎么说,人家救了我们女儿,这点小小的心意远远不如人家的恩情。听我这么说,妻子也觉得惭愧,便低头不语。

两个月后,我们收到一条短信,是那个民工发来的。短信上说:“我专程打电话给你们讨要一声‘谢谢’,只是因为我想要一声‘谢谢’,就这么简单而已。我觉得,我做了好事,啥都不图,但想得到对方的感谢,这是最起码的尊严。更重要的是,如果每个人做了好事,连一声感谢都得不到,好人的心岂不会变凉?”

那天,我们开门的时候,在门口看到了几大包东西——正是我们两个月前,送给他的那些礼物。

我们感谢他给我们上的精彩一课,让我们懂得了有些索取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目的性,而是让这个世界更温暖所必须的索取。

【选自2015年2月28日《解放日报》】

【技法借鉴】

一、拟题有悬念。一声“谢谢”本应从内心发出,怎能向人索取?读者读题后兴味盎然。

二、开篇设包袱。救命恩人事后来电,究竟为啥?“包袱”待解,吸引读者往下读。

三、主体设曲径。恩人只求一声“谢谢”,事情就这么简单?一波;赶快送钱物,救人者在后还是收了,这才是救人者打电话的真实目的吗?二波;一条短信,说明“索要谢谢”缘由,特别点到“尊严”,但未言及钱物,三波;钱物归还,救人者未曾进门见人,兑现“啥都不图”之承诺,至此“精彩一课”收住,文章呈现层层设疑、“曲径通幽”的叙事特色。

四、结尾再兴波。文章结尾由事及理,卒章见旨,掀思想之“波”,关于“必要索取”与“社会温暖”的新论,在“见义勇为”中增加了维护自尊这一新内涵,开辟了新视角。

【我仿我秀】

小秘密

管姚晗

假期到了,我和姨妈陪着太太在街上走着,漫无目的地闲逛。太太走得有些慢,带着老年人特有的仿佛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衰老。宽大的衣服松松垮垮地搭在她身上,洗得都有些发白了,两个颜色明显不一样的扣子孤零零地挂在上面。我和姨妈相视了一眼,几乎同时不可听闻叹息了一声——太太总是那么节省,子女们为她买衣服无一例外都被她固执地拒绝,理由是浪费。

“奶奶,”姨妈叫住了太太,“难得出来一趟,去看看有没有合身的衣服吧。”

“不用不用。”不出意料的回答和印象中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连语气都没变。“可你总穿这件,也不舒服……”“我就喜欢这件!”姨妈不死心,却被太太截断了话头,只能悻悻闭嘴。“那……好吧。”我有些诧异,一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姨妈竟轻易认了输。一阵沉默过后,“奶奶,你走这么久也有些累了吧,在这里歇会儿,让姚姚陪你,我先去前面看看。”我忍不住困惑地瞟了姨妈好几眼,为她奇怪的举动而纳闷。可不待我发问,性急的姨妈早已走出好远。

过了一会儿,姨妈喜上眉梢地回来了。“哎,快过来!”她兴冲冲地说道。一行人来到一家小小的服装店里,“这是我的一个老同学,她在这里开店,说是我们买衣服能免费!”店主是个黑黑的女人,神情有些木讷,好像反应迟钝似的,过了半晌才点点头。姨妈把太太往前轻轻扶了一把,“奶奶,好好挑挑吧,不用花钱的。”太太起初还不大乐意,觉得占人家便宜不好,可架不住姨妈“软磨硬泡”,勉勉强强挑了一件。虽说是勉勉强强,但太太嘴角分明有一抹小小的弧度,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姨妈在一旁和店主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可能是许多年没见的缘故吧,那店主只是“嗯”“啊”地干巴巴地敷衍几句,那笑容也显得僵硬。

“姨妈,衣服买好了,我们走吧!”“哦,好的,你们先走吧,我再跟老同学叙叙旧,待会儿到桥墩子那儿等我。”奇怪,我心中的疑团缠绕在一起,怎么感觉像是刻意支开我们一样?再联想到她之前的行为,莫非……不出所料,姨妈很快就回来了,时间短得估计只够打个招呼或做点别的什么事,例如偷偷地付衣服的钱。“哎,姨妈,你……”故意慢下来的我在她耳边一阵窃窃私语。“你这小鬼头,还挺聪明!别告诉太太,否则她该不高兴了。”“那当然,不过下次你可得提前告诉我,咱俩配合配合,一起表孝心。那店主的演技也太拙劣了,怎么看都觉得你俩不像认识多年的朋友……”

“你俩在说什么呢?”走在前面的太太奇怪地转头。“秘密!”我俩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道。姨妈悄悄冲我眨了眨眼,挠了挠我的掌心,带着一股“阴谋得逞”的满足。而这个小秘密,也在我们善意的掩饰下,成为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真希望这样的小秘密还能更多一些!”我看着眼前的夕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作者系江苏如东中学学生)

【点评】

文章叙述“姨妈”和“我”劝一生节俭的“太太”买衣服的故事。文中“姨妈”的哄骗、“设套”甚至让“我”都“奇怪而纳闷”,“疑团缠绕在一起”,于是全文形成设疑自然、悬念引人、波澜起伏的结构,有曲径通幽之妙。待到包袱解开,读者联系文章标题,都会点赞一声——“秘密”虽小,孝心却大!

怎样把记叙文写得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最近一位学生问我:“我原先以为记叙文只要把事情写出来就行了,只有写小说才要有波澜。这次我写自由作文《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叙写的是爸妈不在家我自己学烧菜的经过。老师批语说这是一篇典型的病文。请老师帮我出出主意吧!”我读过习作,给他查出8个字的病因——“平铺直叙,记流水账”。我告诉他:“文似看山不喜平”,有波澜的文章才有感染力和可读性,才能把立意传达给读者,同时我又开出下面四剂“药方”。

一、拟题有悬念。题目可改为《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使读者怀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悬念往下读。

二、开篇设包袱。原文开头只有两句:“今天爸妈不在家,我自己学烧菜。”其实他的烧菜经历正像交响曲,其中还有“插曲”。原文开篇太“平”了,可这样设置包袱:“今天爸妈不在家,我自己学烧菜,奏响一曲‘锅碗瓢盆交响曲’。此曲是否动听,其中有没有‘插曲’,且让我慢慢道来。”这样一改,就能引人一读了。

三、主体设曲径。这篇习作的大意是:从田里取来青菜洗净——终于用湿火柴点着了火——手忙脚乱炒菜又遭遇熄火——菜被煮黄——我吃得很香。我对他说,你碰到了不少困难,手忙脚乱,还有“插曲”,这本来都很吸引人,但你却写得“波澜不惊”, 这是典型的“平铺直叙、记流水账”。修改的方法是设置“曲径”,给人“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的感觉。手法可以多样,例如起伏、抑扬、误会、巧合、意外、急收等等。

主体部分开头可以运用“先扬后抑”法:“妈妈做饭我看过多少回了,炒个青菜还不简单,小菜一碟嘛!看我亮一手!”

误会有大有小,小的其实就是一个小插曲、小幽默,原文中的误会只是一笔带过,可以这样改写:“……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先抓起一把盐一撒,然后‘霍’地一下炒起来。咦,怎么越炒越别扭?真是越忙乱越有捣蛋鬼!我定睛一瞧,哎,原来手中还抓着一把勺子!我用勺柄敲敲脑袋——太搞笑了!”这样的改动,“误会小,情趣多”,叙写有了“曲径”,文势有了起伏。原文中两次写“急”,但只是用两三句作简单交代。修改补充时可增加细节(例如增加文字叙写用凸透镜聚焦阳光使湿火柴变干),以克服“笔墨粗疏,直奔主题”的缺点。

四、结尾再兴波。原文只写到吃到自己烧的饭菜很香为止,修改时可采用“议由事生”法,掀思想之“波”,揭示“甜头”的双重意义——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学以致用意识的增强。

【时文荐读】

请对我说一声“谢谢”

文/葛闪

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听声音却有一点点的熟悉。

“一个月前,我在公园里救过您落水的孩子。您……还记得吗?”男人在电话里小心翼翼地探问。

他说到这里,记忆便像闪电一样在我脑海中苏生过来。他沙哑的嗓音,让我的眼前,迅速浮现出一个面容憨厚、肤色黑黑的身影,他就是上个在公园池塘里救起我女儿的那个农民工。

我 “啊”了几声后才反应过来,便连忙对着电话说:“恩人,我记得记得。”

那端沉默了一会才对我说:“您的电话,我是在小区物业处打听到的。给您打电话,只是想跟您说一声,那天,您可能因为太过紧张,抱着女儿就走,却对我连一声‘谢谢’都忘记说了……”

我连忙致歉,并连说几声谢谢。我还解释说,那天是因为女儿被救后的兴奋而疏于对他表示谢意了。他朗朗笑说,没什么,现在听到我亲口说的“谢谢”,就足够了。

挂了电话,我和妻子便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还在里面塞了一千元面值的购物卡,辗转打听到了他在公园附近的建筑工地。面对我们表示谢意的礼物,他死活也不肯收,但我们也是死活不肯拿回去。最后,他不得不收下了。

回来的路上,妻子笑眯眯对我说:“怎么样?我说他一定会收下的,只不过有些样子人前还得要装的。要不然,哪有救人之后,还专门打电话过来要求说一声‘谢谢’的呢?”

我说,不管怎么说,人家救了我们女儿,这点小小的心意远远不如人家的恩情。听我这么说,妻子也觉得惭愧,便低头不语。

两个月后,我们收到一条短信,是那个民工发来的。短信上说:“我专程打电话给你们讨要一声‘谢谢’,只是因为我想要一声‘谢谢’,就这么简单而已。我觉得,我做了好事,啥都不图,但想得到对方的感谢,这是最起码的尊严。更重要的是,如果每个人做了好事,连一声感谢都得不到,好人的心岂不会变凉?”

那天,我们开门的时候,在门口看到了几大包东西——正是我们两个月前,送给他的那些礼物。

我们感谢他给我们上的精彩一课,让我们懂得了有些索取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目的性,而是让这个世界更温暖所必须的索取。

【选自2015年2月28日《解放日报》】

【技法借鉴】

一、拟题有悬念。一声“谢谢”本应从内心发出,怎能向人索取?读者读题后兴味盎然。

二、开篇设包袱。救命恩人事后来电,究竟为啥?“包袱”待解,吸引读者往下读。

三、主体设曲径。恩人只求一声“谢谢”,事情就这么简单?一波;赶快送钱物,救人者在后还是收了,这才是救人者打电话的真实目的吗?二波;一条短信,说明“索要谢谢”缘由,特别点到“尊严”,但未言及钱物,三波;钱物归还,救人者未曾进门见人,兑现“啥都不图”之承诺,至此“精彩一课”收住,文章呈现层层设疑、“曲径通幽”的叙事特色。

四、结尾再兴波。文章结尾由事及理,卒章见旨,掀思想之“波”,关于“必要索取”与“社会温暖”的新论,在“见义勇为”中增加了维护自尊这一新内涵,开辟了新视角。

【我仿我秀】

小秘密

管姚晗

假期到了,我和姨妈陪着太太在街上走着,漫无目的地闲逛。太太走得有些慢,带着老年人特有的仿佛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衰老。宽大的衣服松松垮垮地搭在她身上,洗得都有些发白了,两个颜色明显不一样的扣子孤零零地挂在上面。我和姨妈相视了一眼,几乎同时不可听闻叹息了一声——太太总是那么节省,子女们为她买衣服无一例外都被她固执地拒绝,理由是浪费。

“奶奶,”姨妈叫住了太太,“难得出来一趟,去看看有没有合身的衣服吧。”

“不用不用。”不出意料的回答和印象中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连语气都没变。“可你总穿这件,也不舒服……”“我就喜欢这件!”姨妈不死心,却被太太截断了话头,只能悻悻闭嘴。“那……好吧。”我有些诧异,一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姨妈竟轻易认了输。一阵沉默过后,“奶奶,你走这么久也有些累了吧,在这里歇会儿,让姚姚陪你,我先去前面看看。”我忍不住困惑地瞟了姨妈好几眼,为她奇怪的举动而纳闷。可不待我发问,性急的姨妈早已走出好远。

过了一会儿,姨妈喜上眉梢地回来了。“哎,快过来!”她兴冲冲地说道。一行人来到一家小小的服装店里,“这是我的一个老同学,她在这里开店,说是我们买衣服能免费!”店主是个黑黑的女人,神情有些木讷,好像反应迟钝似的,过了半晌才点点头。姨妈把太太往前轻轻扶了一把,“奶奶,好好挑挑吧,不用花钱的。”太太起初还不大乐意,觉得占人家便宜不好,可架不住姨妈“软磨硬泡”,勉勉强强挑了一件。虽说是勉勉强强,但太太嘴角分明有一抹小小的弧度,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姨妈在一旁和店主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可能是许多年没见的缘故吧,那店主只是“嗯”“啊”地干巴巴地敷衍几句,那笑容也显得僵硬。

“姨妈,衣服买好了,我们走吧!”“哦,好的,你们先走吧,我再跟老同学叙叙旧,待会儿到桥墩子那儿等我。”奇怪,我心中的疑团缠绕在一起,怎么感觉像是刻意支开我们一样?再联想到她之前的行为,莫非……不出所料,姨妈很快就回来了,时间短得估计只够打个招呼或做点别的什么事,例如偷偷地付衣服的钱。“哎,姨妈,你……”故意慢下来的我在她耳边一阵窃窃私语。“你这小鬼头,还挺聪明!别告诉太太,否则她该不高兴了。”“那当然,不过下次你可得提前告诉我,咱俩配合配合,一起表孝心。那店主的演技也太拙劣了,怎么看都觉得你俩不像认识多年的朋友……”

“你俩在说什么呢?”走在前面的太太奇怪地转头。“秘密!”我俩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道。姨妈悄悄冲我眨了眨眼,挠了挠我的掌心,带着一股“阴谋得逞”的满足。而这个小秘密,也在我们善意的掩饰下,成为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真希望这样的小秘密还能更多一些!”我看着眼前的夕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作者系江苏如东中学学生)

【点评】

文章叙述“姨妈”和“我”劝一生节俭的“太太”买衣服的故事。文中“姨妈”的哄骗、“设套”甚至让“我”都“奇怪而纳闷”,“疑团缠绕在一起”,于是全文形成设疑自然、悬念引人、波澜起伏的结构,有曲径通幽之妙。待到包袱解开,读者联系文章标题,都会点赞一声——“秘密”虽小,孝心却大!


相关文章

  • 丁丁公主历险记(4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丁丁公主历险记(400字)作文 从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大家都叫她丁丁公主. 有一天,她的母亲去世了,她的父王便给她找了一位母后.她的母后嫉妒她,因为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 有一天,丁丁公主的后妈叫人把她给杀了,要不然就把他给杀了 ...查看


  • 场面描写的写作指导
  • 场面描写的写作指导 什么是"场面"?事件发生的场合,人物表现的"舞台",就是场面.例如春节联欢,那联欢的场合.情景,又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是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相 ...查看


  • 2017年中考语文(人教版)第五部分写作第八讲 情节要"波澜起伏"
  • 第八讲 情节要"波澜起伏" 一般来说,中考作文应避免平铺直叙,特别是那种内容不具体的叙事更应该避免.精心选材,把握材料的特点和亮点,巧妙设计,讲究叙事与情节的波澜起伏,是考生写考场作文一个较好的努力方向. 叙述性的文章必 ...查看


  • 作文怎样设置悬念
  • 同学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里有个"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讲的是周瑜偷看曹军水营回来,决定要除掉蔡.张二人.此时正好曹操的说客来访,周瑜得知后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查看


  • 中学阅读写作语文讲义
  • 第一章 宏观认识 微观重视 第一节 语文·作文·阅读 一.语文 语言: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文学:时空:古代文学(~1919年)现代文学(1919年~1949年)当代文学(1949年 后)外国文学 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二.作文 (一 ...查看


  •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二)
  • 第一课时 俗话说:思则变,变则通.不变就不通,要看谁变得快,谁就把握着主动权.记叙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大家的诟病,在序列(一)的写作训练中,通过批改发现多数同学仍旧停留在以前固有的写作记叙文的模式中,许多出现的问题仍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样下去 ...查看


  • 题记在作文中的作用
  • 题记在作文中的作用 一.析题意 大多数的话题作文,都需要我们自拟题目.如果我们拟出的题目不易为人理解或缺少与话题的直接联系,此时,设计一个题记来剖析文题的含义,拉近它与话题的距离,会收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如2003年兰州市中考佳作< ...查看


  • 作文-写出情节的故事性
  • 写出情节的故事性 --<走进小说天地>单元写作指导 广州一中 徐仲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下第二单元<走进小说天地>写作指导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讲练结合.自写互评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写出情节故事性的方法和技巧. ...查看


  • 作文评语:小学生作文评语大全
  • 标题好."空盒子"给人一种神秘感,具有很强的悬念效果.同时,从题目即可看出,此文取材也很新颖.构思也巧.运用倒叙手法,由眼前的盒子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字里行间流露着懊悔之意,同时也体现了妈妈在教育"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