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 庄一心

一、 教学目标:

甲、知识目标:

1、 了解宋词的有关常识,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蕴和内涵,感受其意境美。

3、 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

4、 体会和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的伤感哀伤之情。

乙、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丙:德育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词的章法,词的内涵,词的意境,词的情感。

2、 词句赏析。

三、教学时数: 一教时

四、教学步骤:

1、由初中曾学习过的词的作者导入新课。

初中时期我们已经学过许多词,这些词和作者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李商隐、李清照、辛弃疾、苏轼、李煜等。)

好,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的词人——柳永。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四课,学习《柳永词两首》(课件展示)

2、简介词的有关知识。

在学习词的过程中,我们还分析了词的两种主要风格,是哪两种呢?(豪放派与婉约派),他们又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学生答: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范仲淹、岳飞 等

婉约派:柳永、李商隐、李清照、欧阳修、秦少游等】

除此外还有花间派。从词的历史发展来看,豪放派与婉约派都从花间派继承和发展而来。花间派是晚唐时期形成的一种词风,因为词始于唐朝,兴于五代,在宋朝达到了顶峰。比如初中我们学过的《望江南》,温庭筠就是花间派的。

(课件展示)

3、简介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和人生轨迹。(课件展示)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且去填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

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4、学习《望海潮》

①、了解写作背景。——投赠之作,柳永早起作品。(课件展示)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但是写得太好又写出毛病来了,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柳永差点儿成了汉奸。

②、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正音、朗读情感和节奏。 ( yǎn 奢shà 重chóng 羌qiāng 骑jì )

“奢”的变调,如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在古代韵书上属六麻韵。

③、观赏视频朗诵,感受词的意境美。(课件展示)

④、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讲这首词的内容。(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好像在比赛着豪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⑤、词句赏析。

A、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中一 “卷”字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B、“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被称为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鉴赏的?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描绘了一幅祥和欢乐百姓游乐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艳羡之情。

⑥、研讨、探究。

A\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惊叹 赞美 艳羡

B、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品主旨) 上片: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

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

主旨: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富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不过总归是拍马屁的词,多少还是带有一点阿谀奉承的味道。】

C、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词属什么词风?有什么特点?

铺陈(又叫铺叙、铺排。主要是运用叠句和反复。)点染(点和染。点是中心,染是渲染。)

豪放。 大开大阖、浓墨重彩。

(如豪放派苏轼也有婉约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⑦、课后思考:(课件展示)

柳、桂花、荷花,都是古代诗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想想看,在我们学过的哪些诗句中带有这样意象的诗句?

5、 学习《雨霖铃》

①、《雨霖铃》词的由来及写作背景。(课件展示)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

有哀伤的成分。

作者在填这首词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这首词是写词人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词人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②、欣赏视频朗诵,学生朗读,感受词的意境和词人所表现出的情感。(课件展示)

③、赏析词句: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抒发了词人伤感、无可奈何的情感。

B、“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用了“虚景实写”“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这句写别后的预想:想到兰舟出发,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体现了词人别离时的沉重压抑惆怅之情。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 “念”承接上片内容,写出恋人分别时彼此留恋难舍,不忍离去的心情。为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及苦闷起到过渡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一句含了四个意象:酒、柳、风、月

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 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迷惘辛酸、漂泊失意、凄清悲凉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光耀词史的名句。

④、归纳、总结。

A、《雨霖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展示)

上阕:别时心情(伤别离) 下阕:别后设想(苦相思)

B、上下片各有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凄切寒蝉 傍晚长亭 催发兰舟千里烟波 沉沉暮霭 岸边杨柳 晓风 残月

【归纳写作特点: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C\上下片各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的句子?\ (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D、《雨霖铃》词的主旨

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 充分表达了作者心中那种离别的哀愁与天涯相隔的绝望!

⑤、归纳柳词的主体风格和婉约词的特点。

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体风格。《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铺叙委婉 语言清畅 哀怨缠绵 恣意渲染 音节幽咽

五、课后练习:

1、赏析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两题任选一题

A、读《望海潮》,我们感受到了青年柳永的壮志情怀;读《雨霖铃》,我们感受到了中年柳永的人生哀愁。请以《读你》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柳永的理解。

B、将《雨霖铃》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柳永词两首》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 庄一心

一、 教学目标:

甲、知识目标:

1、 了解宋词的有关常识,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蕴和内涵,感受其意境美。

3、 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

4、 体会和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的伤感哀伤之情。

乙、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丙:德育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词的章法,词的内涵,词的意境,词的情感。

2、 词句赏析。

三、教学时数: 一教时

四、教学步骤:

1、由初中曾学习过的词的作者导入新课。

初中时期我们已经学过许多词,这些词和作者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李商隐、李清照、辛弃疾、苏轼、李煜等。)

好,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的词人——柳永。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四课,学习《柳永词两首》(课件展示)

2、简介词的有关知识。

在学习词的过程中,我们还分析了词的两种主要风格,是哪两种呢?(豪放派与婉约派),他们又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学生答: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范仲淹、岳飞 等

婉约派:柳永、李商隐、李清照、欧阳修、秦少游等】

除此外还有花间派。从词的历史发展来看,豪放派与婉约派都从花间派继承和发展而来。花间派是晚唐时期形成的一种词风,因为词始于唐朝,兴于五代,在宋朝达到了顶峰。比如初中我们学过的《望江南》,温庭筠就是花间派的。

(课件展示)

3、简介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和人生轨迹。(课件展示)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且去填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

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4、学习《望海潮》

①、了解写作背景。——投赠之作,柳永早起作品。(课件展示)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但是写得太好又写出毛病来了,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柳永差点儿成了汉奸。

②、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正音、朗读情感和节奏。 ( yǎn 奢shà 重chóng 羌qiāng 骑jì )

“奢”的变调,如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在古代韵书上属六麻韵。

③、观赏视频朗诵,感受词的意境美。(课件展示)

④、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讲这首词的内容。(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好像在比赛着豪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⑤、词句赏析。

A、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中一 “卷”字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B、“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被称为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鉴赏的?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描绘了一幅祥和欢乐百姓游乐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艳羡之情。

⑥、研讨、探究。

A\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惊叹 赞美 艳羡

B、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品主旨) 上片: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

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

主旨: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富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不过总归是拍马屁的词,多少还是带有一点阿谀奉承的味道。】

C、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词属什么词风?有什么特点?

铺陈(又叫铺叙、铺排。主要是运用叠句和反复。)点染(点和染。点是中心,染是渲染。)

豪放。 大开大阖、浓墨重彩。

(如豪放派苏轼也有婉约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⑦、课后思考:(课件展示)

柳、桂花、荷花,都是古代诗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想想看,在我们学过的哪些诗句中带有这样意象的诗句?

5、 学习《雨霖铃》

①、《雨霖铃》词的由来及写作背景。(课件展示)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

有哀伤的成分。

作者在填这首词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这首词是写词人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词人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②、欣赏视频朗诵,学生朗读,感受词的意境和词人所表现出的情感。(课件展示)

③、赏析词句: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抒发了词人伤感、无可奈何的情感。

B、“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用了“虚景实写”“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这句写别后的预想:想到兰舟出发,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体现了词人别离时的沉重压抑惆怅之情。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 “念”承接上片内容,写出恋人分别时彼此留恋难舍,不忍离去的心情。为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及苦闷起到过渡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一句含了四个意象:酒、柳、风、月

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 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迷惘辛酸、漂泊失意、凄清悲凉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光耀词史的名句。

④、归纳、总结。

A、《雨霖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展示)

上阕:别时心情(伤别离) 下阕:别后设想(苦相思)

B、上下片各有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凄切寒蝉 傍晚长亭 催发兰舟千里烟波 沉沉暮霭 岸边杨柳 晓风 残月

【归纳写作特点: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C\上下片各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的句子?\ (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D、《雨霖铃》词的主旨

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 充分表达了作者心中那种离别的哀愁与天涯相隔的绝望!

⑤、归纳柳词的主体风格和婉约词的特点。

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体风格。《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铺叙委婉 语言清畅 哀怨缠绵 恣意渲染 音节幽咽

五、课后练习:

1、赏析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两题任选一题

A、读《望海潮》,我们感受到了青年柳永的壮志情怀;读《雨霖铃》,我们感受到了中年柳永的人生哀愁。请以《读你》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柳永的理解。

B、将《雨霖铃》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相关文章

  • [望海潮]公开课导学案和课件
  •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授课:雷小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词的基础知识. 2.感受作者笔下的杭州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学习本词中作者展现杭州魅力的艺术手法(了解点染.铺排的手法). 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 ...查看


  • 望海潮教学反思
  • 望海潮教学反思 反思一:望海潮>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公开课,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公开课不需要特殊,将日常课堂里的"说教"去掉,那就是公开课.由于课前的高度重视,压力颇大,一时惴惴不安.此课准备将近一个月,中间不时有老师 ...查看


  • 柳永词两首
  • <柳永词两首>教案 执教者:仙桃八中 罗刚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柳词 2.领略<望海潮>豪放之美,<雨霖铃>婉约之美. 3.领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音律美. 二.教学重点: 领悟两词 ...查看


  • [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四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 4 柳永词两首 一.语基落实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珠玑/畸形 剑鞘/画桥 镶嵌/天堑 ......B. 参差/参商 罗绮/涟漪 ....C. 钓叟/瘦削 菱歌/棱角 .... 无涯/山崖 .. ...查看


  • [望海潮]说课稿
  • <望海潮>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海潮>,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 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 ...查看


  • [雨霖铃]教案
  •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词缠绵婉约的风格: 2.通过朗读--品读--评读环节,把握词作的内容和感情: 3.学习词作"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理解词作中重要意象的含义: 4.激发学 ...查看


  • 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传统观用"婉约""豪放"来比较区分柳永词和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过于简单,应从选材上敢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语言和题材上的雅俗去比较分析他们艺术风格的异同.在分析柳永词和苏轼词 ...查看


  • 大学语文说课教案
  • 教案 课题:<雨霖铃·寒蝉凄切> 时间:2012年12月9日,七.八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 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b. 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2.能力目标:a. 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 ...查看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
  •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 永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柳永慢词的特点和风格 2.学习本词情景交融和白描的手法 二.学习要点: 本词的艺术技巧 三.教学安排: 1.词的简介 词:随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