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硕士)

东南大学

二0一一年四月五日

1. 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良好训练;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优秀人才。

2. 培养标准

未来的优秀土木工程师应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本科毕业生的基础上,应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更高的要求。

2.1 拥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丰富知识

经过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及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2.1.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包括:

1) 现代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

2) 自然辩证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3) 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

2.1.2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

1) 掌握高等工程数学;

2) 了解现代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最新发展;

3) 了解其他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

2.1.3工具性知识 熟练掌握工具性知识。包括:

1) 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好的翻译写作和听说交流能力;

2) 熟练掌握文献、信息、资料的一般检索方法及互联网检索技术;

3)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通用软件的应用技术和语言编程技术。

2.1.4专业知识 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

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的知识。包括:

1) 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

2) 掌握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

3) 掌握现代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4) 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5) 掌握钢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6) 掌握土木工程(如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的基本理论、

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7) 掌握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投资、建造管理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8) 掌握土木工程结构的全寿命分析、维护理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9) 掌握土木工程试验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0) 掌握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包含风、地震、火灾、爆炸等灾害)的基本原理、技术

现状和发展趋势。

2.1.5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包括:

1)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建设、设计、施工、研究与开发等的法律、法规

和规范;

2) 熟悉建筑、城市规划、房地产、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

土木工程机械及交通工程、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

2.2 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或管理、合作交流等的能力

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具体表现在:

2.2.1获取知识能力

1) 通过查阅文献、学习和交流等多种方式,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 及时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及时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

2.2.2应用知识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学会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包括:

1)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全面了解问题;

2) 定义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提炼问题;

3) 建立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等手段进行具体分析;

4) 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2.2.3工程实践能力

1)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2) 能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

工作。

2.2.4 开拓创新能力

1)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具有开展创新性研究、创新性设计、创新性试验以及创新性开发等活动的能力,从

而开发土木工程新技术和新产品。

2.2.5 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1) 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善于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

的方式;

2) 具有在学科内、跨学科、多学科领域以及跨文化背景进行合作的能力;

3) 勇于挑战和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2.2.6 组织协调能力

1) 具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和系统性思维能力;

2) 具有组织和开展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

与保险等的能力;

3) 具有较强的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2.2.7 国际视野

1) 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2.3 具有人文、科学与工程的综合素质

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与工程综合素质,表现在:

2.3.1 人文素质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2) 具有全球视野和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意识;

3)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体现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较高素养;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

5) 具有传统意识和理性的批判精神,能承担优秀工程师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2.3.2 科学素质

1)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 具有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

3) 具有针对工程问题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

4) 具有解决抽象和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

5)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3 工程素质

1) 具备对个人和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

2) 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具有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

技术进行革新的进取精神;

3) 具有在前瞻未来、承担责任、规划前景、和团队合作时,面对挑战和挫折的乐观主

义精神;

4) 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直的道德准则。

5) 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责任感。

3. 知识体系

3.1知识体系的构成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由以下5个知识领域组成,见表1。专业标准着重对专业知识所包含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进行描述。

表1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知识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

3.2专业知识

3.2.1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由以下4个知识领域组成:1)力学原理和方法;2)材料科学基础;3)土木工程理论及其应用;4)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工程技术。

每个领域包含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详见表2。

表2 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全日制工程硕士)

3.2.2专业核心知识

专业核心知识主要针对结构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桥梁及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专业知识,包含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见表3。

表3 不同专业方向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全日制工程硕士)

4. 实践体系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教学至少半年。专业实践应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或子项目的全过程,具体的实践内容可为设计、施工组织计划及实施、产品开发等,实践结束后递交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应包含实践时间、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成果及收获等内容。

5. 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独立完成,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5.1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的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 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或新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3)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4) 应用基础性研究;

5) 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6) 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7) 技术标准制定。

5.2形式要求

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应用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分析报告等形式。

5.3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中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导师;

2) 中英文的摘要与关键词;

3)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

4)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5)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6) 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实验研究、分析计算、研究成果等;

7) 结论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英文缩略语表;

10) 必要的附录(包括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

论文发表等) ;

11) 致谢。

5.4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应满足以下的质量要求:

1) 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表达准确。

2) 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 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

分析;

4) 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研究、预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 项目论文,

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

5) 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

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

6) 工程管理类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

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7) 工程规划类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数据样本可靠,论证充分严密,总体规划正

确,具有前瞻性,体现科学发展思想。

6.基本教学条件

6.1师资力量

6.1.1任课教师

硕士生课程的任课教师由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及实践经验的师资担任。

6.1.2指导教师

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来自学校,学校导师应由具有深厚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的科研成果或工程经验的硕士生指导老师担任;校外导师由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担任。

6.2教材

专业核心课程尽量采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推荐教材。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本校教学大纲的讲义。双语课程具有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讲义和电子书籍或资料。

6.3图书资料

图书资料满足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设置的必要条件,具应满足:

1) 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图书达到2万册以上;

2) 本专业的中文期刊达到50种以上,外文期刊达到30种以上;

3) 有齐全的现行工程建设法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4) 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文献及有保留价值的图纸、资料和文件;

5) 具有本专业电子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

6.4实验室

具备大吨位的液压加载系统、电液伺服支座加载系统、模拟地震振动台系统、火灾试验系统等大型试验设备以及并行计算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能满足研究生进行工程研究的需求。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总额达到一定金额以上;具备计算机设施能满足计算机语言、结构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构设计等教学要求,生均计算机不少于1台。

6.5实习基地

有相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基地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校企共同确定符合研究生实践要求的实习内容,制定校企培养方案,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企业实习基地,不断扩大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水平。重视学位论文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对论文选题有严格明确的生产实际或工程背景的要求;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度,确保实习质量。

7、实现矩阵

表4列出了 “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计划” 东南大学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全日制工程硕士) 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

表4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

8、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见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附录一)。

9、企业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校企联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方式。学生通过在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实习、联合毕业设计,熟悉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工程实际需要,培养职业素养、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具有独立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内某一方向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成为面向未来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1

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卓越人才。

2) 内容与形式

指研究生阶段的综合实习,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见表5。

表5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安排表

3)基本要求

3.1 实习单位要求

实习企业应是国内外在建筑与土木领域的知名设计院、施工企业或研究单位。学校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习单位可不做此要求) 。

实习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实习内容安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整参与某一个项目或子项目的设计、施工、应用研究管理的全过程。

3.2 导师要求

校企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在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实习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研究生由其指导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或管理专家担任。也可根据需要成立联合指导小组,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学生要求

学生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了解工程实际需要,培养职业精神、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具有独立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内某一方向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应获得的能力与相应的实践环节见表6。

表6 学生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应获得的能力与相应的实践环节

4)考核内容和方式

所有校企联合培养的内容均为必修课程内容。各阶段内容与形式根据培养计划执行。考核采用实习总结、实习汇报、导师评分等多重评定方法,最终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并列入本人学籍档案。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附录一

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全日制)培养方案

学科简介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建立于1923年,经过金宝桢、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丁大钧、方福森、方左英、唐念慈、吕志涛、邓学钧、蒋永生等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在该领域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现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特聘教授岗位,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工程力学等学科,不仅涉及工程学科,还与经济学、人文社科、管理学科交叉。 培养目标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实事求是,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

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应用型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研究生须掌握该工程领域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知识以及先进的科技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工作能力。 研究方向

(1)土木工程(含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2)市政工程

(3)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13

培养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见附表)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分析报告等形式。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论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标及各类符号规范清晰,以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位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调研、阅读文献30篇,至少完成一篇综述报告。 围绕学位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鼓励实行双导师制。

14

求为18学分 (含职业素质课程2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6学分。

2. 要求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3. 学位课程根据此表,非学位课程从“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

15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硕士)

东南大学

二0一一年四月五日

1. 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良好训练;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优秀人才。

2. 培养标准

未来的优秀土木工程师应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本科毕业生的基础上,应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更高的要求。

2.1 拥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丰富知识

经过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及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2.1.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包括:

1) 现代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

2) 自然辩证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3) 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

2.1.2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

1) 掌握高等工程数学;

2) 了解现代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最新发展;

3) 了解其他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

2.1.3工具性知识 熟练掌握工具性知识。包括:

1) 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好的翻译写作和听说交流能力;

2) 熟练掌握文献、信息、资料的一般检索方法及互联网检索技术;

3)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通用软件的应用技术和语言编程技术。

2.1.4专业知识 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

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的知识。包括:

1) 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

2) 掌握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

3) 掌握现代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4) 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5) 掌握钢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6) 掌握土木工程(如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的基本理论、

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7) 掌握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投资、建造管理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8) 掌握土木工程结构的全寿命分析、维护理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9) 掌握土木工程试验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0) 掌握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包含风、地震、火灾、爆炸等灾害)的基本原理、技术

现状和发展趋势。

2.1.5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包括:

1)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建设、设计、施工、研究与开发等的法律、法规

和规范;

2) 熟悉建筑、城市规划、房地产、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

土木工程机械及交通工程、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

2.2 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或管理、合作交流等的能力

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具体表现在:

2.2.1获取知识能力

1) 通过查阅文献、学习和交流等多种方式,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 及时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及时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

2.2.2应用知识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学会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包括:

1)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全面了解问题;

2) 定义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提炼问题;

3) 建立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等手段进行具体分析;

4) 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2.2.3工程实践能力

1)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2) 能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

工作。

2.2.4 开拓创新能力

1)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具有开展创新性研究、创新性设计、创新性试验以及创新性开发等活动的能力,从

而开发土木工程新技术和新产品。

2.2.5 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1) 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善于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

的方式;

2) 具有在学科内、跨学科、多学科领域以及跨文化背景进行合作的能力;

3) 勇于挑战和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2.2.6 组织协调能力

1) 具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和系统性思维能力;

2) 具有组织和开展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

与保险等的能力;

3) 具有较强的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2.2.7 国际视野

1) 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2.3 具有人文、科学与工程的综合素质

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与工程综合素质,表现在:

2.3.1 人文素质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2) 具有全球视野和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意识;

3)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体现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较高素养;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

5) 具有传统意识和理性的批判精神,能承担优秀工程师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2.3.2 科学素质

1)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 具有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

3) 具有针对工程问题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

4) 具有解决抽象和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

5)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3 工程素质

1) 具备对个人和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

2) 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具有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

技术进行革新的进取精神;

3) 具有在前瞻未来、承担责任、规划前景、和团队合作时,面对挑战和挫折的乐观主

义精神;

4) 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直的道德准则。

5) 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责任感。

3. 知识体系

3.1知识体系的构成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由以下5个知识领域组成,见表1。专业标准着重对专业知识所包含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进行描述。

表1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知识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

3.2专业知识

3.2.1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由以下4个知识领域组成:1)力学原理和方法;2)材料科学基础;3)土木工程理论及其应用;4)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工程技术。

每个领域包含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详见表2。

表2 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全日制工程硕士)

3.2.2专业核心知识

专业核心知识主要针对结构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桥梁及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专业知识,包含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见表3。

表3 不同专业方向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全日制工程硕士)

4. 实践体系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教学至少半年。专业实践应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或子项目的全过程,具体的实践内容可为设计、施工组织计划及实施、产品开发等,实践结束后递交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应包含实践时间、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成果及收获等内容。

5. 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独立完成,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5.1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的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 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或新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3)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4) 应用基础性研究;

5) 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6) 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7) 技术标准制定。

5.2形式要求

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应用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分析报告等形式。

5.3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中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导师;

2) 中英文的摘要与关键词;

3)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

4)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5)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6) 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实验研究、分析计算、研究成果等;

7) 结论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英文缩略语表;

10) 必要的附录(包括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

论文发表等) ;

11) 致谢。

5.4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应满足以下的质量要求:

1) 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表达准确。

2) 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 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

分析;

4) 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研究、预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 项目论文,

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

5) 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

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

6) 工程管理类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

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7) 工程规划类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数据样本可靠,论证充分严密,总体规划正

确,具有前瞻性,体现科学发展思想。

6.基本教学条件

6.1师资力量

6.1.1任课教师

硕士生课程的任课教师由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及实践经验的师资担任。

6.1.2指导教师

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来自学校,学校导师应由具有深厚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的科研成果或工程经验的硕士生指导老师担任;校外导师由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担任。

6.2教材

专业核心课程尽量采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推荐教材。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本校教学大纲的讲义。双语课程具有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讲义和电子书籍或资料。

6.3图书资料

图书资料满足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设置的必要条件,具应满足:

1) 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图书达到2万册以上;

2) 本专业的中文期刊达到50种以上,外文期刊达到30种以上;

3) 有齐全的现行工程建设法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4) 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文献及有保留价值的图纸、资料和文件;

5) 具有本专业电子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

6.4实验室

具备大吨位的液压加载系统、电液伺服支座加载系统、模拟地震振动台系统、火灾试验系统等大型试验设备以及并行计算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能满足研究生进行工程研究的需求。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总额达到一定金额以上;具备计算机设施能满足计算机语言、结构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构设计等教学要求,生均计算机不少于1台。

6.5实习基地

有相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基地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校企共同确定符合研究生实践要求的实习内容,制定校企培养方案,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企业实习基地,不断扩大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水平。重视学位论文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对论文选题有严格明确的生产实际或工程背景的要求;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度,确保实习质量。

7、实现矩阵

表4列出了 “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计划” 东南大学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全日制工程硕士) 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

表4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

8、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见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附录一)。

9、企业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校企联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方式。学生通过在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实习、联合毕业设计,熟悉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工程实际需要,培养职业素养、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具有独立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内某一方向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成为面向未来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1

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卓越人才。

2) 内容与形式

指研究生阶段的综合实习,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见表5。

表5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安排表

3)基本要求

3.1 实习单位要求

实习企业应是国内外在建筑与土木领域的知名设计院、施工企业或研究单位。学校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习单位可不做此要求) 。

实习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实习内容安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整参与某一个项目或子项目的设计、施工、应用研究管理的全过程。

3.2 导师要求

校企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在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实习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研究生由其指导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或管理专家担任。也可根据需要成立联合指导小组,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学生要求

学生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了解工程实际需要,培养职业精神、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具有独立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内某一方向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应获得的能力与相应的实践环节见表6。

表6 学生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应获得的能力与相应的实践环节

4)考核内容和方式

所有校企联合培养的内容均为必修课程内容。各阶段内容与形式根据培养计划执行。考核采用实习总结、实习汇报、导师评分等多重评定方法,最终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并列入本人学籍档案。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附录一

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全日制)培养方案

学科简介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建立于1923年,经过金宝桢、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丁大钧、方福森、方左英、唐念慈、吕志涛、邓学钧、蒋永生等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在该领域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现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特聘教授岗位,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工程力学等学科,不仅涉及工程学科,还与经济学、人文社科、管理学科交叉。 培养目标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实事求是,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

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应用型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研究生须掌握该工程领域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知识以及先进的科技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工作能力。 研究方向

(1)土木工程(含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2)市政工程

(3)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13

培养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见附表)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分析报告等形式。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论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标及各类符号规范清晰,以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位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调研、阅读文献30篇,至少完成一篇综述报告。 围绕学位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鼓励实行双导师制。

14

求为18学分 (含职业素质课程2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6学分。

2. 要求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3. 学位课程根据此表,非学位课程从“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

15


相关文章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素质培养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素质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希望能够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文章根据我国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结合化工专业的特点,就培养化工类 ...查看


  • 福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
  •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矿业事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综合运用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从事矿山建设(露天.井下).设计.施工 ...查看


  • 三位一体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摘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从湖工大创立"创新学院".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查看


  • 国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10强大学排名
  • 公共卫生专业(预防医学专业)(高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5大专业介绍及就业分析)是按照"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群体的角度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如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与疾病和健康 的关系),预防疾病的发生,控 ...查看


  •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环境监测教学改革的研究
  • 第29卷第2期(上) 2013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29No.2 Feb.2013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环境监测教学改革的研 ...查看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二〇一三年三月 目 录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 ...查看


  • 对工程专业的人才类型探讨
  • 2014年第10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 10201 ...查看


  •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2011级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 指导性培养计划 专业代码:080602 执笔:胡志华 审核:陈冠玲 批准: 王 刚 一. 培养理念 树立"工程化为中心,应用型为导向,校企实践互动"的工程教育理念,借鉴世界先进国家 ...查看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 ...查看


  • 浅谈校外实践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摘 要: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要求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强,但是这些在学校的培养中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大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校外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校外实践对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