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业会计记账的核算方法

会计记账的核算方法

根据《会计法》等关于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基本可以概括为: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依法设账且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为依据;正确采用会计核算方法,如收入确认法、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资产减值准备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

一、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

(一). 存货取得成本的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企业存货人账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购存货的成本。①购货价格应根据发票金额确认购货价格,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②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就是指企业购入存货在入库以前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③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2)加工取得的存货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构成。

(3)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①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②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按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③盘盈存货的成本,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人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2. 存货支出成本的核算。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合理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1)个别计价法。这样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人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3)加权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因此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是很严谨。而移动加权平均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4)计划成法。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二)、存货计价方法

在确定存货计价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坚持谨慎性原则,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

存货计价方法——最新计价法。其操作原理为采用最先进价法,平时存货的收入按实际数量、单价及金额计价。如果进价发生变化即使未发生销货或耗用,存货结存成本也采用最新单价计价,由此产生的进价差异通过“库存商品”明细账来核算。当发生销售业务时,结转的单位成本为最新一次进价。由于结存存货和已销售的存货均按最新一次进价计价,存货结存成本必定会大于、小于或等于可供成本减去销货成本。物价上涨时,前者会大于后者,表示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收益,此时的差异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蓝笔或正数登记,表示贷差;物价下跌时,前者会小于后者,表示价格下跌可能导致的损失。此时的差异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红笔或负数登记,表示借差。只有在物价涨跌综合正

好相互抵销时,二者才会在金额上相等。销货成本无论是在月末一次结转还是每次发货时结转,“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累计数均在月末一次性调整该成本。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一)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的购置和调入均按实际成本入账,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是按固定资产的原值的0—5%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分类计提,分类折旧年限为: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二)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分录均为如下: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营业费用—折旧费

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XX

一般来讲固定资产应按直线法计算折旧;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期间费用的核算

1.1、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它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与当期产品的管理和产品销售直接相关,而与产品的产量、产品的制造过程无直接关系,即容易确定其发生的期间,而难以判别其所应归属的产品,因而是不能列入产品制造成本,而在发生的当期从损益中扣除。期间费用包括直接从企业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由于当期的期间费用是全额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因而,其发生额不会影响下一个会计期间。

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不同:

a. 与生产产品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的发生是为生产产品提供正常的条件,加强对生产经营和销售的管理,而与产品的生产本身并不直接相关。产品成本是指能够明确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它们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产品中去。

b. 与会计期间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只与费用发生的当期有关,不影响或兴发摊到以后会计期间。产品成本中当期完工部分当期转为产成品,未完工部分则结转到下一期继续加工,与前后会计期间都有联系。

c. 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直接列入当期利润表,抵扣当期损益。产品成本完工部分转为产成品,已销售产成品的销售成本再转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也直接列入当期利润表,但是未销售的产成品和未完工的在产品都列入资产负债表。由于期间费用不能提供明确的未不收益,因此按照谨慎性原则,对期间费用在其发生时采用立即确认的原则。

1.2、营业费用的核算

(一) 营业费用的核算内容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 的经营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也包括在营业费用之中。营业费用一般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 产品自销费用

包括应由本企业负担的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

2. 产品促销费用

为了扩大本企业商品的销售而发生的促销费用:展览费、广告费、经营租赁费(为扩大销售而租用的柜台、设备等的费用,不包括融资租赁费) 、销售服务费用(提供售后服务等的费用) 。

3. 销售部门的费用

一般指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 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但企业内部销售部门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所发生的经费开支,不包括在营业费用中,而是列入管理费用。

4. 委托代销费用

主要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按代销合同规定支付的委托代销手续费。

5. 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

指商品流通企业在进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

(二) 基本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企业应当设置“营业费用”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贷方反映企业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营业费用;“营业费用”科目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期末应无余额。

商品流通企业可不单独设置“管理费用”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在进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并入企业的“营业费用”科目进行核算。

1.3、管理费用的核算

(一) 管理费用的核算内容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负项费用,个体包括以下几项:

1. 企业管理部门及职工方面的费用

(1)公司经费:指直接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2)工会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下同) 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

(3)职工教育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培训、学习的费用。

(4)劳动保险费:指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包括按规定交纳地方统筹退休金) 、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支付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 、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人员的其他费用。

(5)待业保险费: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行业保险基金。

2. 用于企业直接管理之外的费用

(1)董事会费:指企业董事会或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成员津贴、差旅费、会议费等。

(2)咨询费:指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或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的费用。

(3)聘请中介机构费:指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查账、验资、资产评估、清账等发生的费用。

(4)诉讼费:指企业向法院起诉或应诉而支付的费用。

(5)税金: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6)矿产资源补偿费:指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按照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3. 提供生产技术条件的费用

(1)排污费:指企业根据环保部门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

(2)绿化费:指企业区域内零星绿化费用。

(3)技术转让费:指企业使用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

(4)研究与开发费: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新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

(5)无形资产摊销:指企业分期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的摊销。

(6)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指企业对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包括按大修理间隔期平均摊销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的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4. 购销业务的应酬费

业务招待费: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应据实列入管理费用。

5. 损失或准备

(1)坏账准备:指企业按应收款项的一定比例计提的坏账准备。

(2)存货跌价准备:指企业按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存货盘亏和盘盈:指企业存货盘点的盈亏、盘盈净额,但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出的存货损失。

6. 其他费用、

其他管理费用: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之内又应列入管理费用的费用。

(一) 基本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企业应当设置“管理费用”科目。该科目的借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反映企业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科目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期末应无余额。

1.4、财务费用的核算

(一) 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 、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 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其具体内容包括:

1. 利息支出,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外) 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2. 汇兑损失,指企业因向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记账所采用的汇率之间的差额,以及月度(季度、年度) 终了,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按照期末规定汇率折合的记账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等。

3. 相关的手续费,指发生债券所需支付的手续费(需资本化的手续费除外) 、开出汇票的银行手续费、调剂外汇手续费等,但不包括发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续费等。

4. 其他财务费用,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融资租赁费用等。

(二) 基本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等发生的费用,企业应当设置“财务费用”科目。该科目的借方反映本期实际发生的财务费用,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财务费用;“财务费用”科目结转“本年利润”后,期末应无余额。

(三) 财务费用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应当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建造成本,不包括在“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范围内。

1.5、期间费用的结转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结转是在期末进行的,期末结转期间费用的方法有两种:

1. 表结法

表结法即用“利润表”结转期末损益类项目,计算体现期末财务成果的方法。每月月末只结出损益类科目(包括期间费用) 的月末余额,但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结转时才使用“本年利润”科目。“本年利润”科目集中反映当年利润财务费用的本月发生额合计并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栏,将本月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栏,科目不结转。表结法在平时直接在利润表结转,省去了转账环节并可以从科目余额得出本年累计的指标,同时并不影响利润表的编制及有关损益指标的利用。到了年末再使用账结法结转整个年度的累计余额。

2. 账结法

账结法是通过编制记账凭证来完成损益结转工作的方法。即在账上每月进行损益类科目(包括期间费用) 的结转,每月末结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余额,并从科额的反方向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期间费用的3个科目在月末结转后均无余额。企业各月的财务成果,直接体现在“本年利润”科目中,将各月利润累计即可求得当期累计实现的财务成果。

账结法的优点是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其当期利润额,记账业务程序完整。但从实用角度讲,采用账结法增加了编制结转损益的工作量。期间费用亦称期间成本,与一定期间相联系,直接从企业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的费用。从企业的损益确定来看,期间费用与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一起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后作为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

四、成本核算方法

(一)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生产成本科目: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制造费用四个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

进行归集。

2. 制造费用科目: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三个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车间人员的差旅费、办公费记入管理费用。

3. 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在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

4. 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

5.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二) 、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1. 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2. 月底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3. 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帐原材料与其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4. 取得产成品库月报表,计算工资(这块可能各企业不一,有的由财务计算,有的由车间计算) ,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5. 由生产车间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三)、成本计算分配方法

1、除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外,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

2、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

(四)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对生产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计入产品成本项目。

2、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

3、对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半成品,按月初的产品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算出该种完工产品成本。

五、销售收入、利润及其分配

(一)销售收入的内容:

销售收入是指公司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包括销售产成品、半成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固定资产出租、外购商品销售、包装物出租、以及提供非工业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二)销售收入的确认:

销售收入按“权责发生制”确认在产品和工业性劳务等的实际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

交款提货销售,指货款已经收到,发票帐单和提货单已经交给对方,无论产品是否发出,都作为收入的实现。

预收货款销售,以商品、产品发出或劳务提供是确认收入的实现。

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产品、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后,不管款项是否收到,确认收入的实现。

其他方式、商业汇票,以发出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已提供,将发票、帐单交给买方,并取得买方承兑的商业汇票是作为收入的实现。

自产自制产品用于本企业工程建设、对外投资或作为固定资产时,不确认销售收入,但应比较同类产品的售价计算应交增值税及消费税。

对销售退回的收入,应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同时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成本。

(三) 销售收入的日常管理

加强销售的日常管理,严格按照供货合同管理,产品的定货、提货合同,由财务管理货款的结算程序及销售退回手续等有关的销售收入管理制度,加强对其他收入的管理,按照编制收入计划,落实责任制,严格其他销售收入的各项手续制度,确保收入及时入帐。

(四) 利润及其分配

1、利润的构成及其核算

税前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净收入=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包括:应有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为负担的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2、 利润的预测和分析

要加强对利润的预测与分析,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经济责任制方案及市场等情况,结合实际搞好年、季利润的预测,编制利润计划,确定目标利润,并按月、季、年考核成绩,分析利润完成情况,通过与目标计划等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即使纠正,确保利润的实现。

3、 营业外支出管理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的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净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被没收的财物损失,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等。

①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固定资产盘亏毁坏是按照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后,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差额,固定资产报废是指清理报废的变价收入减去清理费用后与帐面净值的差额。

②非常损失:是指自然灾害造成的各项资产净损失,(扣除保险公司赔偿款及残值),还包括由此造成的停工损失和善后清理费用。

③公益救济性捐赠:是指通过中国境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④赔偿金、违约金:是指企业因未履行经济合同、协议,而向其他单位支付的赔偿金、违约金,罚息等罚款性支出。

要严格划分营业外支出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不得将由营业外支出的开支列作成本、费用,亦不得将成本费用计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的范围严格按国家规定,不得扩大。

4、利润分配及其管理

(一)利润总额的分配顺序:

利润由公司财务按规定进行统一分配,按国家规定做相应的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①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②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③ 其他按规定应分配和未分配的利润。

六、财务报表编制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公司按照国家财政部门的规定的报表种类及格式上报,月、季主要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年度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资金增减和周转。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财务报告以前发生的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等。比较法、比较率是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与上年周期或同行业对比,以及成本降低率,效益增长等分析,考核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找出原因,指定措施。

(四)编制要求

1、公司财务根据登记完整,核实无误的帐簿记录编制报表,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资料齐全,各种钩稽关系衔接。

2、报表及说明要报送及时,印章齐全,书写认真。

3、公司将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细抓好,不断提高报表质量,适应管理的要求,用以知道经营管理工作。

七 会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会计报表为根据,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所作出的分析。会计报表分析中最基本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

二、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包括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反应偿债能力的指标有以下几个: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若达到2倍时,是最令人满意的。若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着到期偿还债务的困难。若流动比率过高,这又意味着企业持有较多的不能赢利的闲置流动资产。使用这一指标评价企业流动指标时,应同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例,是指速动资产占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比例=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流动速度较慢的存货的余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一般认为速动比率1:1是合理的,速动比率若大于1,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强,但获利能力将下降。速动比率若小于1,企业将需要依赖出售存货或举借新债来偿还到期债务。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同流动负债的比率。这里说的现金,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4、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亦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50%左右,这说明企业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又充分利用了负债经营能力。

编辑本段三、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包括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全部流动资产周转率共三个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这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有两种表示方法: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360/销售收入净额

2、存货周转率

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1)存货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2)存货周转天数。反应年度存货平均周转的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X360/销售成本

3、全部流动资产周转率

这是反映企业拥有全部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的指标。同样有两种表示方法:

1)全部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全部流动资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全部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额/(期初全部流动资产+期末全部流动资产)/2

2)全部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全部流动资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全部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全部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平均全部流动资产X360/销售收入总额

编辑本段四、获利能力分析

获利能力分析包括的指标有资本金利润率、销售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1、资本金利润率

是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X100%

企业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

2、销售收入利润率

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X100%

销售收入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3、成本费用利润率

是反映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X100%

会计记账的核算方法

根据《会计法》等关于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基本可以概括为: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依法设账且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为依据;正确采用会计核算方法,如收入确认法、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资产减值准备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

一、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

(一). 存货取得成本的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企业存货人账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购存货的成本。①购货价格应根据发票金额确认购货价格,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②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就是指企业购入存货在入库以前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③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2)加工取得的存货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构成。

(3)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①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②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按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③盘盈存货的成本,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人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2. 存货支出成本的核算。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合理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1)个别计价法。这样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人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3)加权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因此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是很严谨。而移动加权平均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4)计划成法。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二)、存货计价方法

在确定存货计价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坚持谨慎性原则,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

存货计价方法——最新计价法。其操作原理为采用最先进价法,平时存货的收入按实际数量、单价及金额计价。如果进价发生变化即使未发生销货或耗用,存货结存成本也采用最新单价计价,由此产生的进价差异通过“库存商品”明细账来核算。当发生销售业务时,结转的单位成本为最新一次进价。由于结存存货和已销售的存货均按最新一次进价计价,存货结存成本必定会大于、小于或等于可供成本减去销货成本。物价上涨时,前者会大于后者,表示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收益,此时的差异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蓝笔或正数登记,表示贷差;物价下跌时,前者会小于后者,表示价格下跌可能导致的损失。此时的差异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红笔或负数登记,表示借差。只有在物价涨跌综合正

好相互抵销时,二者才会在金额上相等。销货成本无论是在月末一次结转还是每次发货时结转,“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累计数均在月末一次性调整该成本。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一)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的购置和调入均按实际成本入账,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是按固定资产的原值的0—5%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分类计提,分类折旧年限为: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二)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分录均为如下: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营业费用—折旧费

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XX

一般来讲固定资产应按直线法计算折旧;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期间费用的核算

1.1、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它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与当期产品的管理和产品销售直接相关,而与产品的产量、产品的制造过程无直接关系,即容易确定其发生的期间,而难以判别其所应归属的产品,因而是不能列入产品制造成本,而在发生的当期从损益中扣除。期间费用包括直接从企业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由于当期的期间费用是全额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因而,其发生额不会影响下一个会计期间。

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不同:

a. 与生产产品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的发生是为生产产品提供正常的条件,加强对生产经营和销售的管理,而与产品的生产本身并不直接相关。产品成本是指能够明确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它们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产品中去。

b. 与会计期间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只与费用发生的当期有关,不影响或兴发摊到以后会计期间。产品成本中当期完工部分当期转为产成品,未完工部分则结转到下一期继续加工,与前后会计期间都有联系。

c. 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直接列入当期利润表,抵扣当期损益。产品成本完工部分转为产成品,已销售产成品的销售成本再转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也直接列入当期利润表,但是未销售的产成品和未完工的在产品都列入资产负债表。由于期间费用不能提供明确的未不收益,因此按照谨慎性原则,对期间费用在其发生时采用立即确认的原则。

1.2、营业费用的核算

(一) 营业费用的核算内容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 的经营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也包括在营业费用之中。营业费用一般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 产品自销费用

包括应由本企业负担的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

2. 产品促销费用

为了扩大本企业商品的销售而发生的促销费用:展览费、广告费、经营租赁费(为扩大销售而租用的柜台、设备等的费用,不包括融资租赁费) 、销售服务费用(提供售后服务等的费用) 。

3. 销售部门的费用

一般指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 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但企业内部销售部门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所发生的经费开支,不包括在营业费用中,而是列入管理费用。

4. 委托代销费用

主要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按代销合同规定支付的委托代销手续费。

5. 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

指商品流通企业在进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

(二) 基本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企业应当设置“营业费用”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贷方反映企业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营业费用;“营业费用”科目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期末应无余额。

商品流通企业可不单独设置“管理费用”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在进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并入企业的“营业费用”科目进行核算。

1.3、管理费用的核算

(一) 管理费用的核算内容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负项费用,个体包括以下几项:

1. 企业管理部门及职工方面的费用

(1)公司经费:指直接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2)工会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下同) 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

(3)职工教育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培训、学习的费用。

(4)劳动保险费:指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包括按规定交纳地方统筹退休金) 、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支付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 、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人员的其他费用。

(5)待业保险费: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行业保险基金。

2. 用于企业直接管理之外的费用

(1)董事会费:指企业董事会或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成员津贴、差旅费、会议费等。

(2)咨询费:指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或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的费用。

(3)聘请中介机构费:指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查账、验资、资产评估、清账等发生的费用。

(4)诉讼费:指企业向法院起诉或应诉而支付的费用。

(5)税金: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6)矿产资源补偿费:指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按照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3. 提供生产技术条件的费用

(1)排污费:指企业根据环保部门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

(2)绿化费:指企业区域内零星绿化费用。

(3)技术转让费:指企业使用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

(4)研究与开发费: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新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

(5)无形资产摊销:指企业分期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的摊销。

(6)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指企业对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包括按大修理间隔期平均摊销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的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4. 购销业务的应酬费

业务招待费: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应据实列入管理费用。

5. 损失或准备

(1)坏账准备:指企业按应收款项的一定比例计提的坏账准备。

(2)存货跌价准备:指企业按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存货盘亏和盘盈:指企业存货盘点的盈亏、盘盈净额,但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出的存货损失。

6. 其他费用、

其他管理费用: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之内又应列入管理费用的费用。

(一) 基本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企业应当设置“管理费用”科目。该科目的借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反映企业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科目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期末应无余额。

1.4、财务费用的核算

(一) 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 、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 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其具体内容包括:

1. 利息支出,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外) 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2. 汇兑损失,指企业因向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记账所采用的汇率之间的差额,以及月度(季度、年度) 终了,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按照期末规定汇率折合的记账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等。

3. 相关的手续费,指发生债券所需支付的手续费(需资本化的手续费除外) 、开出汇票的银行手续费、调剂外汇手续费等,但不包括发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续费等。

4. 其他财务费用,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融资租赁费用等。

(二) 基本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等发生的费用,企业应当设置“财务费用”科目。该科目的借方反映本期实际发生的财务费用,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财务费用;“财务费用”科目结转“本年利润”后,期末应无余额。

(三) 财务费用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应当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建造成本,不包括在“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范围内。

1.5、期间费用的结转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结转是在期末进行的,期末结转期间费用的方法有两种:

1. 表结法

表结法即用“利润表”结转期末损益类项目,计算体现期末财务成果的方法。每月月末只结出损益类科目(包括期间费用) 的月末余额,但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结转时才使用“本年利润”科目。“本年利润”科目集中反映当年利润财务费用的本月发生额合计并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栏,将本月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栏,科目不结转。表结法在平时直接在利润表结转,省去了转账环节并可以从科目余额得出本年累计的指标,同时并不影响利润表的编制及有关损益指标的利用。到了年末再使用账结法结转整个年度的累计余额。

2. 账结法

账结法是通过编制记账凭证来完成损益结转工作的方法。即在账上每月进行损益类科目(包括期间费用) 的结转,每月末结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余额,并从科额的反方向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期间费用的3个科目在月末结转后均无余额。企业各月的财务成果,直接体现在“本年利润”科目中,将各月利润累计即可求得当期累计实现的财务成果。

账结法的优点是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其当期利润额,记账业务程序完整。但从实用角度讲,采用账结法增加了编制结转损益的工作量。期间费用亦称期间成本,与一定期间相联系,直接从企业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的费用。从企业的损益确定来看,期间费用与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一起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后作为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

四、成本核算方法

(一)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生产成本科目: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制造费用四个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

进行归集。

2. 制造费用科目: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三个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车间人员的差旅费、办公费记入管理费用。

3. 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在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

4. 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

5.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二) 、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1. 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2. 月底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3. 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帐原材料与其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4. 取得产成品库月报表,计算工资(这块可能各企业不一,有的由财务计算,有的由车间计算) ,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5. 由生产车间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三)、成本计算分配方法

1、除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外,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

2、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

(四)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对生产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计入产品成本项目。

2、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

3、对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半成品,按月初的产品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算出该种完工产品成本。

五、销售收入、利润及其分配

(一)销售收入的内容:

销售收入是指公司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包括销售产成品、半成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固定资产出租、外购商品销售、包装物出租、以及提供非工业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二)销售收入的确认:

销售收入按“权责发生制”确认在产品和工业性劳务等的实际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

交款提货销售,指货款已经收到,发票帐单和提货单已经交给对方,无论产品是否发出,都作为收入的实现。

预收货款销售,以商品、产品发出或劳务提供是确认收入的实现。

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产品、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后,不管款项是否收到,确认收入的实现。

其他方式、商业汇票,以发出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已提供,将发票、帐单交给买方,并取得买方承兑的商业汇票是作为收入的实现。

自产自制产品用于本企业工程建设、对外投资或作为固定资产时,不确认销售收入,但应比较同类产品的售价计算应交增值税及消费税。

对销售退回的收入,应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同时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成本。

(三) 销售收入的日常管理

加强销售的日常管理,严格按照供货合同管理,产品的定货、提货合同,由财务管理货款的结算程序及销售退回手续等有关的销售收入管理制度,加强对其他收入的管理,按照编制收入计划,落实责任制,严格其他销售收入的各项手续制度,确保收入及时入帐。

(四) 利润及其分配

1、利润的构成及其核算

税前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净收入=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包括:应有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为负担的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2、 利润的预测和分析

要加强对利润的预测与分析,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经济责任制方案及市场等情况,结合实际搞好年、季利润的预测,编制利润计划,确定目标利润,并按月、季、年考核成绩,分析利润完成情况,通过与目标计划等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即使纠正,确保利润的实现。

3、 营业外支出管理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的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净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被没收的财物损失,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等。

①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固定资产盘亏毁坏是按照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后,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差额,固定资产报废是指清理报废的变价收入减去清理费用后与帐面净值的差额。

②非常损失:是指自然灾害造成的各项资产净损失,(扣除保险公司赔偿款及残值),还包括由此造成的停工损失和善后清理费用。

③公益救济性捐赠:是指通过中国境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④赔偿金、违约金:是指企业因未履行经济合同、协议,而向其他单位支付的赔偿金、违约金,罚息等罚款性支出。

要严格划分营业外支出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不得将由营业外支出的开支列作成本、费用,亦不得将成本费用计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的范围严格按国家规定,不得扩大。

4、利润分配及其管理

(一)利润总额的分配顺序:

利润由公司财务按规定进行统一分配,按国家规定做相应的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①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②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③ 其他按规定应分配和未分配的利润。

六、财务报表编制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公司按照国家财政部门的规定的报表种类及格式上报,月、季主要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年度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资金增减和周转。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财务报告以前发生的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等。比较法、比较率是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与上年周期或同行业对比,以及成本降低率,效益增长等分析,考核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找出原因,指定措施。

(四)编制要求

1、公司财务根据登记完整,核实无误的帐簿记录编制报表,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资料齐全,各种钩稽关系衔接。

2、报表及说明要报送及时,印章齐全,书写认真。

3、公司将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细抓好,不断提高报表质量,适应管理的要求,用以知道经营管理工作。

七 会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会计报表为根据,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所作出的分析。会计报表分析中最基本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

二、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包括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反应偿债能力的指标有以下几个: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若达到2倍时,是最令人满意的。若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着到期偿还债务的困难。若流动比率过高,这又意味着企业持有较多的不能赢利的闲置流动资产。使用这一指标评价企业流动指标时,应同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例,是指速动资产占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比例=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流动速度较慢的存货的余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一般认为速动比率1:1是合理的,速动比率若大于1,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强,但获利能力将下降。速动比率若小于1,企业将需要依赖出售存货或举借新债来偿还到期债务。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同流动负债的比率。这里说的现金,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4、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亦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50%左右,这说明企业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又充分利用了负债经营能力。

编辑本段三、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包括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全部流动资产周转率共三个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这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有两种表示方法: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360/销售收入净额

2、存货周转率

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1)存货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2)存货周转天数。反应年度存货平均周转的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X360/销售成本

3、全部流动资产周转率

这是反映企业拥有全部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的指标。同样有两种表示方法:

1)全部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全部流动资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全部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额/(期初全部流动资产+期末全部流动资产)/2

2)全部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全部流动资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全部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全部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平均全部流动资产X360/销售收入总额

编辑本段四、获利能力分析

获利能力分析包括的指标有资本金利润率、销售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1、资本金利润率

是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X100%

企业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

2、销售收入利润率

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X100%

销售收入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3、成本费用利润率

是反映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X100%


相关文章

  •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20107 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accounting principal 授课教师: 执笔人:龙子午 总学时:会计学专业(64学时).经管类其它各专业(48学时) 学 分:4(3) 授课对 ...查看


  • 会计基础学名词解释
  •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 ...查看


  • 基础会计知识点整理
  • 第一章 总论 1.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特定单位经济活动:是一 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特征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本 ...查看


  • 江西会计电算化提纲
  •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第二节 会计核算软件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和演进 二.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 (一)通用和专用会计核算软件 ( ...查看


  • 会计电算化简答和论述题 1
  • 会计电算化简答和论述题 会计电算化简答和论述题 1. 与手工会计核算流程相比,电算化会计核算流程中的记账有哪些特点? (1)记账只是一个"记账"功能按键,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相关账薄的登记 (2)同时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 ...查看


  • 会计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 第一部分 会计学基础(占60%) 参考书目:会计学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朱继民.魏朱宝主编,第四版) 2016年会计学专升本<会计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 ...查看


  • 第十一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 第十一章一.内容提要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本章是在我们学习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各种会计凭证和各种会计账簿合理的结 合使用的方式,即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问题.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又称为会计核算形式或账务处理程序,是指 一个单位所采用的会计 ...查看


  • 2011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笔记
  • 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复习 资料 名词解释 1.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 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 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查看


  • 会计学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 第四章日常会计记录 (一)会计凭证 一.单项选择题 1. 领料汇总表属于(D ).(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 A. 一次凭证 B. 累计凭证 C. 单式凭证 D. 汇总原始凭证 2. 下列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C ). A. 入库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