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授课提纲)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和意义(教材30-33页)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教材30-32页) 拓展内容

(1)刑法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导整个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刑法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刑法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刑法学者提出了罪刑法定(见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等价(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刑法人道主义原则)三大原则。随后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宪法或刑法中加以明文规定,作为立法和执法的准则。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对其基本原则没有明确规定。这部刑法典颁布以后,关于哪些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存在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制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刑法人道主义原则。基于对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始终,并为刑法所固有的基本准则的认识,理论上一般认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只有

4项: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3条至第5条,明文规定了我国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摘编自《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刑法学、犯罪学、监狱法学卷)》,第885页“刑法基本原则”词条)

(2)刑事责任人道主义原则(教材30页)

又称刑法人道主义原则、刑罚人道主义。指适用刑罚时,应把犯罪人当人看,保护其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摒弃残酷野蛮的刑罚制度,给犯罪人以人道主义待遇。“人道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关怀人、尊重人性和人的尊严,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到18世纪,西方思想家把人道主义归结为自由、平等、博爱。中国大陆《刑法》没有关于刑法人道主义的明文规定,但在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若干规定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1)我国刑法废除了肉刑和羞辱刑,制定了控制死刑的适用范围的规定(即死缓制度:对于应当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采取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的制度);对于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2)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和具体适用刑罚中的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除处罚的规定,以及减刑、假释、缓刑制度的规定,都体现了刑法人道主义。(3)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了刑迅逼供、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的行为可

以构成犯罪。(《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刑法学、犯罪学、监狱法学卷)》,第890页“刑法人道主义原则”词条)

往年试题

03年7月填空题(《学习指导》18页填空第1题)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为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教材30页)

08年1月填空题(《学习指导》18页填空第1题)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教材30页)

07年1月选择题(《学习指导》18页选择题第1题)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BD)。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教材32-33页)

二、罪刑法定原则(教材33-38页)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教材33-35页)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教材35-38页)

1、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教材35-37页)

2、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教材37-38页)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教材38-40页)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教材38-39页)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教材39-40页)

拓展内容

刑事司法公正(教材39页):刑事司法所确立的是个别公正。个别公正是指在一般公正的指引下,对个别人、个别案件处理的公正。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刑事司法是将公正个别化。在刑事法律活动中,个别公正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刑事立法所确立的一般公正由于法律规范本身的局限性,在适用于个别案件的时候,这种一般公正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个别公正,而有待于能动的刑事司法活动。法律无法以一种完美无缺的公平方法来适用于一切情况。因此,法律的公正总是存在缺撼。在这种情况下,刑事司法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它具有个案处理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规范的确定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所可能损及的某些公正。在这个意义上,个别公正可以说是一种“衡平”的公正。(陈兴良:《刑事司法公正论》,刊载于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91页)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教材40-43页)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教材40-41页)

往年试题

03年1月、04年7月、05年7月填空题(《学习指导》18页填空第4题)

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教材41页)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教材41-43页) 难点

法定刑(教材41页):刑法典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所规定的适用刑罚的种类和幅度。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授课提纲)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和意义(教材30-33页)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教材30-32页) 拓展内容

(1)刑法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导整个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刑法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刑法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刑法学者提出了罪刑法定(见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等价(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刑法人道主义原则)三大原则。随后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宪法或刑法中加以明文规定,作为立法和执法的准则。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对其基本原则没有明确规定。这部刑法典颁布以后,关于哪些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存在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制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刑法人道主义原则。基于对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始终,并为刑法所固有的基本准则的认识,理论上一般认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只有

4项: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3条至第5条,明文规定了我国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摘编自《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刑法学、犯罪学、监狱法学卷)》,第885页“刑法基本原则”词条)

(2)刑事责任人道主义原则(教材30页)

又称刑法人道主义原则、刑罚人道主义。指适用刑罚时,应把犯罪人当人看,保护其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摒弃残酷野蛮的刑罚制度,给犯罪人以人道主义待遇。“人道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关怀人、尊重人性和人的尊严,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到18世纪,西方思想家把人道主义归结为自由、平等、博爱。中国大陆《刑法》没有关于刑法人道主义的明文规定,但在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若干规定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1)我国刑法废除了肉刑和羞辱刑,制定了控制死刑的适用范围的规定(即死缓制度:对于应当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采取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的制度);对于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2)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和具体适用刑罚中的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除处罚的规定,以及减刑、假释、缓刑制度的规定,都体现了刑法人道主义。(3)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了刑迅逼供、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的行为可

以构成犯罪。(《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刑法学、犯罪学、监狱法学卷)》,第890页“刑法人道主义原则”词条)

往年试题

03年7月填空题(《学习指导》18页填空第1题)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为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教材30页)

08年1月填空题(《学习指导》18页填空第1题)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教材30页)

07年1月选择题(《学习指导》18页选择题第1题)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BD)。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教材32-33页)

二、罪刑法定原则(教材33-38页)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教材33-35页)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教材35-38页)

1、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教材35-37页)

2、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教材37-38页)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教材38-40页)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教材38-39页)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教材39-40页)

拓展内容

刑事司法公正(教材39页):刑事司法所确立的是个别公正。个别公正是指在一般公正的指引下,对个别人、个别案件处理的公正。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刑事司法是将公正个别化。在刑事法律活动中,个别公正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刑事立法所确立的一般公正由于法律规范本身的局限性,在适用于个别案件的时候,这种一般公正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个别公正,而有待于能动的刑事司法活动。法律无法以一种完美无缺的公平方法来适用于一切情况。因此,法律的公正总是存在缺撼。在这种情况下,刑事司法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它具有个案处理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规范的确定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所可能损及的某些公正。在这个意义上,个别公正可以说是一种“衡平”的公正。(陈兴良:《刑事司法公正论》,刊载于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91页)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教材40-43页)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教材40-41页)

往年试题

03年1月、04年7月、05年7月填空题(《学习指导》18页填空第4题)

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教材41页)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教材41-43页) 难点

法定刑(教材41页):刑法典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所规定的适用刑罚的种类和幅度。


相关文章

  • [张炯.李培骏妨害信用卡管理案]罪名的确定及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
  • ▍作者 王洪青 ▍单位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 ▍来源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49集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张炯,男,1967年12月4日出生,大学文化,原系上海京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因涉嫌犯伪造金融票证罪,于2005年11月2 ...查看


  • 第五章 刑法基本知识
  • 第五章 刑法基本知识 序言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第一节 刑法概述 1979年 ...查看


  • 论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相关规定的协调
  • 数据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7年四季度 [文献号]1414 [原文出处]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原刊期号]20075 [原刊页号]7-11 [分 类 号]D414 [分 类 名]刑事法学 [复印期号]200711 [ ...查看


  • [关于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 <关于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2016-01-07 16:04阅读:70 <关于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黄应生 [学科类别]刑法学 [出处]<人民司法> ...查看


  • 嫖宿幼女罪与奸淫幼女型强奸罪的关系
  • 嫖宿幼女罪与奸淫幼女型强奸罪的关系 张明楷 [学科分类]刑法 [出处]<人民检察>2009年第17期 [摘要]嫖宿幼女罪与奸淫幼女罪不是对立关系,嫖宿幼女的行为完全符合奸淫幼女罪的构成要件:与幼女发生性交,既不属于嫖宿幼女,也不 ...查看


  • 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
  • <刑法学>期末复习指导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专业设计面向全日制法律本科.专科专业的学生.本课程的教材名称为<刑法学(上册)>.赵秉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刑法学(下册)> ...查看


  • 刑法学复习资料
  • 刑法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 刑法学绪论 第一章 刑法学概论 1.刑法学:它以刑法为对象,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以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1.1.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与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已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 ...查看


  • 浅谈属地原则的理解及完善
  • 浅谈属地原则的理解及完善 林号兵 在对刑法学进行研究时,笔者发现我国刑法学界在对如何理解<刑法>第6 条第一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哪些属于该款中中提到的"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以 ...查看


  •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实现
  •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实现 [摘要]:自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改颁布.罪刑法定原则被正式明文确定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并应用于实践已有十余年.罪刑法定原则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犯罪与刑罚的观念,罪刑擅断.类推适用等司法官之自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