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比较阅读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

一、(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晏子谏景公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

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3.下列句中的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

6.甲文

.B 2.

舍生取义6.万事莫贵于义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孟子日: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往之女家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1)得:通

(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

四、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

1.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

2.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你读后受到哪些教益?

3.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服飞 (4)饰名姝遗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

5.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亦我所欲电;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1)孝母;(2)拒受名姝;(3)戒洒;(4)辞帝为之营第。第二问,从孝母、爱国、不贪财色的角度中选取其一来答均

可。3.(1)躲避 (2)信念(3卜一向 (4)赠送4。n)不仅贤人有这种信念,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敌人还没有灭,怎么能安家呢?5.舍生取义:提示: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必耍从人生的选择、取舍、意义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岳飞总是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侯。吴铞一向佩服岳飞,愿意同他结为好友,就把有名的荧女打扮好送给他。岳飞说:

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一亦然所欲廿.二义一亦然所欲廿..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老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1)苟且偷生 (2)因此2.D 3.就像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就疆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4.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5.舍生取义 君子慎其所处 比喻论证

跟坏人相处,如同走进了卖成鱼的铺子,时间久了,闻不到它的臭气,也被它同化了。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六、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日:

孔子闻之。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11祸患,灾难.通

廉洁自律4.答案示例:1)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2)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日:

禄。今说(shui)景公,景公未乡__41-@Ej赐之廪丘,其不如丘④也亦甚矣。

[注释]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甲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

.(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 (2)感激2.(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3.滁去补偿j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

到住处,对弟子说:

八、阅读《鱼我所欲也》后回答(15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选文中作者的观点。(不得超出20字数。)(3分)

4、乙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

2分)

.(1)好处、益处、裨益(2)感谢、感激、感恩(3)从前、以前、昔日 (4)停止、抛弃、丢弃等

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 3.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面抛弃礼义。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5.参考答案:『时候齐国发生r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

人,好让他们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摇摇晃晃地走来。黔敖左手捧着食

物,右手端着汤,说:

九、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乙)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故患有所不避也_________ ②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

③吾腰千钱_________ ④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译文: -----------------------------

3.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1)祸患 (2)做 (3)作动词用,腰中缠着 (4)蒙蔽 2.(1)

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2)你(平日)最擅长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了呢? 3示例:人要学会取舍,否则就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永州的人们都善于游水。有一天,江河发大水,有五六个人乘坐一只小船,横渡湘水。到了江心,小船漏了,人们都下水泅渡。其中有一个J,-尽Js游却游不出多远。他的伙伴们说:

十、【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①②③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军而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

4.[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分)

.(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

2.(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3.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4.舍生取义

十一、[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①②③①⑦⑤⑥④

译文:

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

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十三、【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 呼 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名言故事:

明朝作家刘元卿,在一篇题为《猱》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猱的体形很小,长着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猱不住地搔,并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

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诠释上面的故事,是恰如其分的。

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2.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十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孟子在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___。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2、孟子强调磨练出人才,他认为需要有那些磨练?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名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三个方面:心志方面——苦其心志;身体方面--“劳其筋骨”至“空乏其身”;行为方面——“行拂乱其所为”。

3.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短文先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 在此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

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热水;蒙盖 ...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过期限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 穿着 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叩,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隆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至)舍:学舍,书馆。

僵劲:僵硬。(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腰(白玉之环):腰,腰佩。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

1

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3

)(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5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

一、(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晏子谏景公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

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3.下列句中的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

6.甲文

.B 2.

舍生取义6.万事莫贵于义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孟子日: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往之女家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1)得:通

(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

四、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

1.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

2.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你读后受到哪些教益?

3.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服飞 (4)饰名姝遗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

5.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亦我所欲电;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1)孝母;(2)拒受名姝;(3)戒洒;(4)辞帝为之营第。第二问,从孝母、爱国、不贪财色的角度中选取其一来答均

可。3.(1)躲避 (2)信念(3卜一向 (4)赠送4。n)不仅贤人有这种信念,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敌人还没有灭,怎么能安家呢?5.舍生取义:提示: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必耍从人生的选择、取舍、意义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岳飞总是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侯。吴铞一向佩服岳飞,愿意同他结为好友,就把有名的荧女打扮好送给他。岳飞说:

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一亦然所欲廿.二义一亦然所欲廿..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老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1)苟且偷生 (2)因此2.D 3.就像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就疆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4.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5.舍生取义 君子慎其所处 比喻论证

跟坏人相处,如同走进了卖成鱼的铺子,时间久了,闻不到它的臭气,也被它同化了。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六、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日:

孔子闻之。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11祸患,灾难.通

廉洁自律4.答案示例:1)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2)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日:

禄。今说(shui)景公,景公未乡__41-@Ej赐之廪丘,其不如丘④也亦甚矣。

[注释]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甲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

.(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 (2)感激2.(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3.滁去补偿j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

到住处,对弟子说:

八、阅读《鱼我所欲也》后回答(15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选文中作者的观点。(不得超出20字数。)(3分)

4、乙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

2分)

.(1)好处、益处、裨益(2)感谢、感激、感恩(3)从前、以前、昔日 (4)停止、抛弃、丢弃等

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 3.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面抛弃礼义。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5.参考答案:『时候齐国发生r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

人,好让他们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摇摇晃晃地走来。黔敖左手捧着食

物,右手端着汤,说:

九、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乙)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故患有所不避也_________ ②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

③吾腰千钱_________ ④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译文: -----------------------------

3.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1)祸患 (2)做 (3)作动词用,腰中缠着 (4)蒙蔽 2.(1)

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2)你(平日)最擅长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了呢? 3示例:人要学会取舍,否则就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永州的人们都善于游水。有一天,江河发大水,有五六个人乘坐一只小船,横渡湘水。到了江心,小船漏了,人们都下水泅渡。其中有一个J,-尽Js游却游不出多远。他的伙伴们说:

十、【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①②③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军而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

4.[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分)

.(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

2.(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3.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4.舍生取义

十一、[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①②③①⑦⑤⑥④

译文:

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

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十三、【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 呼 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名言故事:

明朝作家刘元卿,在一篇题为《猱》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猱的体形很小,长着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猱不住地搔,并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

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诠释上面的故事,是恰如其分的。

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2.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十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孟子在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___。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2、孟子强调磨练出人才,他认为需要有那些磨练?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名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三个方面:心志方面——苦其心志;身体方面--“劳其筋骨”至“空乏其身”;行为方面——“行拂乱其所为”。

3.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短文先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 在此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

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热水;蒙盖 ...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过期限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 穿着 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叩,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隆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至)舍:学舍,书馆。

僵劲:僵硬。(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腰(白玉之环):腰,腰佩。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

1

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3

)(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5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相关文章

  • 比较阅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 比较阅读--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比较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针对某个文本材料(或是字词.句段,或是内容.形式,或是作家.风格等),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加以排 ...查看


  • 群文阅读与初中语文教学高效策略的思考
  • [摘 要]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在思考着课堂教学的高效,人们在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高效的相关事宜.本文从群文阅读与初中语文教学高效策略的思考,比较有意义地劈开相关课堂教学之手段,所思考的相关策略值得人们借鉴. [关键词]群文 ...查看


  • 谈谈课堂教学是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
  •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 ...查看


  • 阅读教学与阅读创造
  •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出了多达15条要求.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有这么几条,一是对课文阅读强调"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二是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查看


  • 浅谈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的解题技巧
  • [摘要]任务型阅读是阅读理解的一部分,它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题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解.总结.概括等能力.但是学生对于任务型阅读的学习并不好,许多的学生不会做这类的题型.本文主要具体的介绍了英语任务型阅读的解题技巧,以此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解题 ...查看


  • 小学生如何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小学生如何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摘 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小学生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有"法"可依,具体看法如下:1.比较性阅读;2.求解性阅读;3.质疑性阅读;4.创造性阅读. 关键词 ...查看


  • 群文阅读的组文形式研究研究报告
  • 群文阅读,让语文教学绽放异样的光彩! --"群文阅读的组文形式研究"研究报告 成华小学四年级语文组 戢 晓 颜晓萍 程丽萍 唐 黎 李 悦 一.研究缘起 时代已经步入信息化,需要阅读的材料如潮水般涌入我们的视野,快速阅读 ...查看


  • 随着阅读风潮的兴起,哪个阅读app做的比较好?
  • 32个回答 数码评价  数码问答专家 资深数码媒体从业者03-06 09:50 13赞 踩 阅读APP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体验,互动,内容,这方面最近一直用掌阅,比较了解. 体验方面,其去年更新了6.0,后来升级到6.2,总体页面很清爽,打 ...查看


  • 红楼梦调查投票贴总结篇
  • 上周小编做了一个简单的投票调查,截止目前约有上百人的投票,再次感谢下大家的参与.小编做的这个投票的目的就是想看看目前阅读红楼梦的群体处于哪种状态,大家的阅读方式是什么样的,还有大家的阅读习惯是什么样等等,第一次设计的调查表还有很多缺陷,希望 ...查看


  • 有感于[游岳阳楼记]3-副本
  • 有感于<游岳阳楼记>一文的比较阅读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洞中学 郭 勇 735000 摘要:语文教学中,同类文本的比较阅读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因人而异,学习结果也千差万别,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和引导学生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