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小结

总结一:课程教学小结

一、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本册教材包括十个单元,其中第一、二、七单元是诵读经典,第四、五单元是书法名家和绘画欣赏,第二单元是传统节日,第六、九单元是齐鲁名人河政治人物,第八、十单元是名胜古迹和宫殿园林。

三、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总结二:课程教学小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我担任体育类2010-2、4两个班的《田径》课和社会体育专业2008级的《体育产业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田径课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以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理论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理论课的教学课件,不断丰富和充实理论内容,使得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组织严密、科学,讲解生动、清楚、教学效果良好,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

《田径》课程是体育学院体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共64学时,4个学分。分为技术课和理论课相结合,技术教学是田径主项提高课,主要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中的几个重要项目和田径运动健身的方法与手段,了解动作的要领、完成方法和要求,使学生的技术动作规范化,具备在未来教学中的示范能力。要明确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关系,防止技术教学时忽视掌握基本技术而片面追求运动成绩的做法。通过讲解示范、课堂演示、利用电视及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制作设计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采用相关教学录象和光碟,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考虑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上好田径技术课,其次就课的组织教法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另一方面在课前就查阅了众多有关方面的资料,根据技术动作的复杂程度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安排教学顺序,并采用灵活多变、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虚心向专家听取意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时较注意其他教师的授课,学习他们的长处,以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习新的技术和巩固提高原有的技术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定期进行辅导,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地阅读相关参考书,巩固和加深学习成果。理论教学是田径主项提高课的理论教学应侧重讲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科研方法、田径运动的竞赛组织与编排、科学的田径运动健身手段与方法和田径运动的场地的设计、修建与使用等基本理论知识。采用课堂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使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风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要求认真备课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不迟到早退;严格要求学生,使得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体育产业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了实际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多采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引导式”和“自学式”教学,课上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在讲授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事实清楚,事例鲜明生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讲解过程中语言清楚、科学、生动,启发提问及时恰当,整个教学过程组织严密、科学、有效。并且增加了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当堂讨论,当堂讲评,当堂消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学年获得校教学成果三等一项,《对高校体育类田径普修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获得校级课程教改项目立项。

课程考核:考核方式为按项目技术评定综合得分、达标、理论考试(闭卷)、平时成绩相结合,综合考试结果为:所有参加考试学生共55人,其中不及格的0人,60—69分的1人,70—79的34人,80—89的18人,90分以上2人。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总结三:课程教学小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调整的内容之多,涉及的知识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为了适应课改形势发展的要求,区教研室、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多次新课程培训。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下面我就谈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几点体会。

一.端正态度,重新定位

通过不断地学习、“充电”,我认识到,我虽然从事教学多年,但是面对现在教新教材,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一位新教师自居,虚心求教,经常与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以前,在我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挑战对我说,是不言而喻的,给我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

三.组织教学,严谨有序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一要求给老师上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而且要有以一变应万变的驾奴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应严谨有序,把握好分寸,如果时间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放羊式的教学或者又回到老的教学方法上。尤其是慢班的学生,自制力特别差,若放任自流,认为让学生互助交流,他们往往会利用这个时间讨论昨天做了什么,下课后去什么地方玩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东西,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注意各小组讨论的新动向。一发现学生有“越轨”行为,要不动声色,亲切地来到学生身边,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做到不折不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经过两年多的大胆、刻苦实践,课堂终于变样了!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我力求让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性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成员之间要沟通,要交流。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

我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统,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交互学习的平台,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了。

四.及时反馈,耐心应对

新课标内容精、时间紧、要求高,要按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对慢班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新课标是按发达城市学生发展的要求编排的,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本身就相差一段距离,如果我们不及时地抓好每一课时的及时反馈工作,我们与城市的距离将会越拉越远。基于这点原因,我每节课基本上都使用课件,或精心提炼要点,或精选一些典型例题,供课堂上反馈。每天课前5分钟,讲评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使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对于慢班学生来说,一个知识点讲了三遍四遍还不懂是常有的事。比如我在讲《陈涉世家》一课时,对于“今诚义吾众诈自成公子扶苏、项燕”一句讲了多次,第二天课堂提问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错误。这时千万不能发火,要沉着、冷静,耐心引导,细语轻声地把其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反复讲清楚,然后再出示训练题让学生练习,经过反复地、耐心地、多次演练,终于使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

五.实施课改,任重道远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新课改开展几年来,教师的角色正在逐步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日益显现。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总结四:课程教学小结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新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基于"学生的发展";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基于"对话与交流";基于"问题探究"进行教学。这是对我们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钻研新课程,探讨新教法,特别是在实践探究方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调查、收集资料、写文章、讨论、辩论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有了一点体会和心得:

一、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由本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学生不仅应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应从日常生活、文艺作品,以至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构建起"知识信息圈"。所以,教师也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国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种有用的知识资源调动起来,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力求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例如:探究"长城"专题,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并引发他们的兴趣。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有关长城的常识外,我们还收集了更多有关长城的历史、长城的构造,长城的用途,以及长城的实际作用等等的知识资料,还搜集了许多相关的图片。同学们真是各尽所能,不拘一格!

二、课堂上的指导要明确。

实践探究活动,并不是让学生单纯自由地去开展活动,而是指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方活动、相互作用,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使身心获得一定发展提高的过程。学生毕竟没有多少的实践经验,所以,事先有关活动的方式、途径、经验的总结等等,都需要经过教师的明确指导,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例如: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可以先从搜集爱国主义基地的相关资料入手,记录下有关收获,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有序地去访问周围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国耻教育基地、文化名人教育基地、高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成才教育基地等等,了解相关基地的具体名称、地址、联系人或联系电话等,最后还可以根据了解到的知识写写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许多学生都很规范地写了出来,也有一些基础好的学生风格独具,很有创意,从真实的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入手写活动的小结,很有特色。

三、时间上的安排要合理。

众所周知,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历来不多,平时更是少得可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实践探究活动中来?一般把活动布置在周末休息日,甚至安排上两个星期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来准备,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开展"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的实践活动时,从准备视听材料、学习有关常识、布置活动场所和程序、调试到正式开展,我给了他们足足一星期的时间(中间包含周末)。视听活动开始了,会场内,学生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认真专注,全心投入欣赏活动中;放眼看去,学生们听的听,记的记;都在为接下去的介绍活动收获环节做着精心的准备。很快一节活动课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中结束了,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感觉效果真不错!

四、活动的评价机制要完善。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是面向大多数,并鼓励少数"超常"的学生追求卓越。对待每位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要认真批阅;对于优秀的和有进步的学生要有所表扬;对于优秀的作业或作品,也要尽可能地把它们展览出来。例如:有位同学的环保文章--《一条古运河的命运》被送到校刊上发表,从此,他的积极性更高了。此外,我还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引入"个体标准"。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课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评出了"最佳素材奖"和"最佳评论员",同时请大家自评"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增强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

一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实施新课程前后的变化,体会到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它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其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对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中国公民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我们的实践探究活动中,通过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利用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的教育资源,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而形成高尚的信仰、情操、态度、兴趣、气质和素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是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知识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更新,使我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满足终身的需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不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本领,是现在学习的主要任务;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学生的这种探究性学习正是改变了过去"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动手"和"动脑"等多方面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与思考中获得知识,释放了学生的能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所获得的历史知识不可枚举。他们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其渊源背景、事件过程及基地建成的意义,又从地域的角度考察不同历史人物的不同表现及行为,还从人文的角度考察其影响。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但受到了更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有些学生对历史问题敏锐的洞察、精妙的分析、以及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自如的文字组织能力等等,实在令同学和老师佩服!所以说,带着问题学,在实践中学,把被分割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学,结合实际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我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途径和要求。

三、它有利于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强调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整合,从而赋予新课程更多的民主色彩,使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参与、共同经历教学过程,共同承担责任,从而达到一种"快乐教学"的境界。新课程理念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仅仅做学生学习上的导游,更要做伴游。要让学生也有尊严,敢于在和教师讲话时昂首挺胸,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才能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起到导的作用。更要求教师有爱心。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教师的这种爱,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探索创新。例如:在长城专题学习中,大家讨论是否应该修建长城的问题时,老师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上课意味着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这正是我们所渴望的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培育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必要选择,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表现。为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在民主、互助的氛围中合作,学会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学会有理有据地论述自己的观点。虽然在师生共同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已使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希望和乐趣,看到了新课改的成功所在,作为新课改的一线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胜任语文学科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总结一:课程教学小结

一、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本册教材包括十个单元,其中第一、二、七单元是诵读经典,第四、五单元是书法名家和绘画欣赏,第二单元是传统节日,第六、九单元是齐鲁名人河政治人物,第八、十单元是名胜古迹和宫殿园林。

三、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总结二:课程教学小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我担任体育类2010-2、4两个班的《田径》课和社会体育专业2008级的《体育产业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田径课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以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理论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理论课的教学课件,不断丰富和充实理论内容,使得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组织严密、科学,讲解生动、清楚、教学效果良好,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

《田径》课程是体育学院体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共64学时,4个学分。分为技术课和理论课相结合,技术教学是田径主项提高课,主要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中的几个重要项目和田径运动健身的方法与手段,了解动作的要领、完成方法和要求,使学生的技术动作规范化,具备在未来教学中的示范能力。要明确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关系,防止技术教学时忽视掌握基本技术而片面追求运动成绩的做法。通过讲解示范、课堂演示、利用电视及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制作设计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采用相关教学录象和光碟,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考虑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上好田径技术课,其次就课的组织教法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另一方面在课前就查阅了众多有关方面的资料,根据技术动作的复杂程度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安排教学顺序,并采用灵活多变、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虚心向专家听取意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时较注意其他教师的授课,学习他们的长处,以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习新的技术和巩固提高原有的技术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定期进行辅导,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地阅读相关参考书,巩固和加深学习成果。理论教学是田径主项提高课的理论教学应侧重讲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科研方法、田径运动的竞赛组织与编排、科学的田径运动健身手段与方法和田径运动的场地的设计、修建与使用等基本理论知识。采用课堂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使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风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要求认真备课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不迟到早退;严格要求学生,使得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体育产业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了实际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多采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引导式”和“自学式”教学,课上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在讲授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事实清楚,事例鲜明生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讲解过程中语言清楚、科学、生动,启发提问及时恰当,整个教学过程组织严密、科学、有效。并且增加了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当堂讨论,当堂讲评,当堂消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学年获得校教学成果三等一项,《对高校体育类田径普修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获得校级课程教改项目立项。

课程考核:考核方式为按项目技术评定综合得分、达标、理论考试(闭卷)、平时成绩相结合,综合考试结果为:所有参加考试学生共55人,其中不及格的0人,60—69分的1人,70—79的34人,80—89的18人,90分以上2人。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总结三:课程教学小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调整的内容之多,涉及的知识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为了适应课改形势发展的要求,区教研室、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多次新课程培训。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下面我就谈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几点体会。

一.端正态度,重新定位

通过不断地学习、“充电”,我认识到,我虽然从事教学多年,但是面对现在教新教材,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一位新教师自居,虚心求教,经常与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以前,在我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挑战对我说,是不言而喻的,给我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

三.组织教学,严谨有序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一要求给老师上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而且要有以一变应万变的驾奴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应严谨有序,把握好分寸,如果时间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放羊式的教学或者又回到老的教学方法上。尤其是慢班的学生,自制力特别差,若放任自流,认为让学生互助交流,他们往往会利用这个时间讨论昨天做了什么,下课后去什么地方玩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东西,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注意各小组讨论的新动向。一发现学生有“越轨”行为,要不动声色,亲切地来到学生身边,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做到不折不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经过两年多的大胆、刻苦实践,课堂终于变样了!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我力求让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性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成员之间要沟通,要交流。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

我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统,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交互学习的平台,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了。

四.及时反馈,耐心应对

新课标内容精、时间紧、要求高,要按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对慢班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新课标是按发达城市学生发展的要求编排的,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本身就相差一段距离,如果我们不及时地抓好每一课时的及时反馈工作,我们与城市的距离将会越拉越远。基于这点原因,我每节课基本上都使用课件,或精心提炼要点,或精选一些典型例题,供课堂上反馈。每天课前5分钟,讲评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使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对于慢班学生来说,一个知识点讲了三遍四遍还不懂是常有的事。比如我在讲《陈涉世家》一课时,对于“今诚义吾众诈自成公子扶苏、项燕”一句讲了多次,第二天课堂提问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错误。这时千万不能发火,要沉着、冷静,耐心引导,细语轻声地把其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反复讲清楚,然后再出示训练题让学生练习,经过反复地、耐心地、多次演练,终于使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

五.实施课改,任重道远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新课改开展几年来,教师的角色正在逐步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日益显现。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总结四:课程教学小结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新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基于"学生的发展";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基于"对话与交流";基于"问题探究"进行教学。这是对我们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钻研新课程,探讨新教法,特别是在实践探究方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调查、收集资料、写文章、讨论、辩论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有了一点体会和心得:

一、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由本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学生不仅应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应从日常生活、文艺作品,以至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构建起"知识信息圈"。所以,教师也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国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种有用的知识资源调动起来,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力求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例如:探究"长城"专题,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并引发他们的兴趣。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有关长城的常识外,我们还收集了更多有关长城的历史、长城的构造,长城的用途,以及长城的实际作用等等的知识资料,还搜集了许多相关的图片。同学们真是各尽所能,不拘一格!

二、课堂上的指导要明确。

实践探究活动,并不是让学生单纯自由地去开展活动,而是指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方活动、相互作用,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使身心获得一定发展提高的过程。学生毕竟没有多少的实践经验,所以,事先有关活动的方式、途径、经验的总结等等,都需要经过教师的明确指导,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例如: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可以先从搜集爱国主义基地的相关资料入手,记录下有关收获,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有序地去访问周围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国耻教育基地、文化名人教育基地、高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成才教育基地等等,了解相关基地的具体名称、地址、联系人或联系电话等,最后还可以根据了解到的知识写写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许多学生都很规范地写了出来,也有一些基础好的学生风格独具,很有创意,从真实的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入手写活动的小结,很有特色。

三、时间上的安排要合理。

众所周知,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历来不多,平时更是少得可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实践探究活动中来?一般把活动布置在周末休息日,甚至安排上两个星期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来准备,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开展"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的实践活动时,从准备视听材料、学习有关常识、布置活动场所和程序、调试到正式开展,我给了他们足足一星期的时间(中间包含周末)。视听活动开始了,会场内,学生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认真专注,全心投入欣赏活动中;放眼看去,学生们听的听,记的记;都在为接下去的介绍活动收获环节做着精心的准备。很快一节活动课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中结束了,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感觉效果真不错!

四、活动的评价机制要完善。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是面向大多数,并鼓励少数"超常"的学生追求卓越。对待每位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要认真批阅;对于优秀的和有进步的学生要有所表扬;对于优秀的作业或作品,也要尽可能地把它们展览出来。例如:有位同学的环保文章--《一条古运河的命运》被送到校刊上发表,从此,他的积极性更高了。此外,我还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引入"个体标准"。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课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评出了"最佳素材奖"和"最佳评论员",同时请大家自评"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增强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

一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实施新课程前后的变化,体会到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它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其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对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中国公民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我们的实践探究活动中,通过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利用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的教育资源,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而形成高尚的信仰、情操、态度、兴趣、气质和素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是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知识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更新,使我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满足终身的需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不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本领,是现在学习的主要任务;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学生的这种探究性学习正是改变了过去"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动手"和"动脑"等多方面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与思考中获得知识,释放了学生的能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所获得的历史知识不可枚举。他们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其渊源背景、事件过程及基地建成的意义,又从地域的角度考察不同历史人物的不同表现及行为,还从人文的角度考察其影响。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但受到了更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有些学生对历史问题敏锐的洞察、精妙的分析、以及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自如的文字组织能力等等,实在令同学和老师佩服!所以说,带着问题学,在实践中学,把被分割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学,结合实际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我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途径和要求。

三、它有利于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强调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整合,从而赋予新课程更多的民主色彩,使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参与、共同经历教学过程,共同承担责任,从而达到一种"快乐教学"的境界。新课程理念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仅仅做学生学习上的导游,更要做伴游。要让学生也有尊严,敢于在和教师讲话时昂首挺胸,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才能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起到导的作用。更要求教师有爱心。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教师的这种爱,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探索创新。例如:在长城专题学习中,大家讨论是否应该修建长城的问题时,老师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上课意味着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这正是我们所渴望的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培育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必要选择,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表现。为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在民主、互助的氛围中合作,学会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学会有理有据地论述自己的观点。虽然在师生共同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已使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希望和乐趣,看到了新课改的成功所在,作为新课改的一线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胜任语文学科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相关文章

  • 2016年春季教学计划及教案(语言能力训练初级班)
  • 教 学 计 划(首页) 教案填写说明: 1.教学方法.手段是指使用直观教具.挂图.版图.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等方法. 2.教学过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 3.教学反思是对本次教学 ...查看


  • 新课程下如何编写高中历史教案
  •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 ...查看


  • 小学体育实施新课程阶段性工作小结
  • 小学体育实施新课程阶段性工作小结 -总结 []体育新课程阶段性 柳州市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工作在市课改革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同心协力,工作紧张.有序.扎实地展开,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认真.转变观念 XX年8 ...查看


  • 阶段性个人小结
  • 课题阶段性个人小结(2015-2016上学期) 张爱瑞 本学期开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着手了以"以技能竞赛为依托,提升职校生动手能力"为课题的教学实验工作,回顾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有收获.也有困惑,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查看


  • 语文教学工作小结提纲
  • 语文教学工作小结提纲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 ...查看


  •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小结作业
  •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小结作业 2012年10月16日,我们学院在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布2012年下半年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的通知>.看到培训计划后既兴奋又担心:这是一次国家级培训,可以在网络完成,不耽误正常的上班,但是分到我们学院的 ...查看


  • 小学数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教研活动小结
  • 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小结 新学期已近两个月了,在最近的几天内,我们全校教师举行了听评课活动.旨在通过这次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积极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活动中,老师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根据我们 ...查看


  • 四川省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解读与建议
  • 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解读与建议(四川高中课改讲座九之1)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 时间:2010年12月8日 本文<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解读与建议>分为四个版块: 一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与课程设 ...查看


  • 驾校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教案1
  • 辉煌驾校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教案 实际操作授课计划及时间 根据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案: 我们把机动车驾驶员实操训练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查看


  • 办公自动化教案首页
  •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办公自动化实训教程 康世瑜 计算机 0831 多媒体 0831 授课班级 及时间 软件 0831 网络 0831 网络 0832 1 顺序号( 1 ) 系.部 教研室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