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扮演

  一、大学教师职业角色扮演的理论与法律规定

  

  大学是国家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结构。大学教师则是组成这一最高教育机构的“第一要素”或主体力量。我国学者陈永明博士的研究表明,1943年,西南联大常务委员会主席梅贻琦主席主持建立了“清华服务社”,开始了我国大学直接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先河,这一行为,标志着我国的大学开始真正成为现代的大学,由此具有了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同时,我国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也随之确定,即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参与学校管理。而1978后,我国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职责则更加明确。对于大学教师角色扮演的要求,已经法律化。按照教育部人事司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高校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学考试大纲》规定,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由此看出,对大学教师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也是针对于他们是否能够完成这些特定的任务而提出的。如我国著名学者潘懋元先生在其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一书中提出,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是:(1)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应当精通所授的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2)认真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3)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的职业角色扮演

  

  1 正确认知“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存在的现实基础与根本价值

  大学教师职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教学对象――大学生。一般来讲,大学生的年龄都在18岁至23岁之间,其身体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其认识活动的发展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也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其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辨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正是因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有较高的成熟性,因此,许多从业者出现了理解上的误区。在他们的职业角色扮演中,衡量是否成功的指标更多地集中在了个体的知识渊博程度与科研水平的高低上,或者集中在社会知名度与经济收入上,而很少以是否教学策略专家、课堂行政管理专家、学生心理辅导专家的指标来衡量与要求。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些指标,一般只用以衡量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扮演。

  事实上,衡量一个大学教师角色扮演是否成功,其核心指标就是教书育人。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如果没有了教学对象,没有了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那么教师身份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无论为当地社会服务的指标,还是教师自己科研能力的指标,都应该是围绕着教书育人的核心指标而展开的。通过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来为社会服务,是高校区别于其他科研单位的重要表征。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应该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第一出发点。否则,如果抛开大学教育“教书育人”这一本质任务,去片面追求为社会服务与科研水平的角色的扮演,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就等于抛弃了大学教师从业的根本意识与职业特点,把自己混同于其他的科研或社会工作者。这种模糊职业本质特征的行为,势必导致丧失这一职业生存的现实性。

  2 多种角色的扮演是实现教书育人核心目的的良好保证

  (1)行政管理的角色。所谓行政管理角色的扮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二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教师在教课的同时,要督促全体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对与错的评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奖励和处罚。

  关于教师的行政管理角色,以往只有在中小学的教师角色里才可能出现。事实上,大学课堂同样需要良好的课堂纪律与良好的心理气氛。良好的纪律,就是同学们都在遵从学校依法规定的教学秩序。这种秩序,恰恰是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保证。而良好的心理气氛,就是全体同学热爱知识、积极求学的心理状态,为了获取知识准备的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等。而这种心理气氛,一定是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培养下才能够形成的。如果教师教学中,仅仅传授了知识,即使这些知识再深奥与先进,而没有学生的接受与消化,这个教学也是无效的教学,这个老师也是失败的老师,他的角色扮演也是不合格的。

  所以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引导、说服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这个习惯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公民所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热爱知识的动机,激发学生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的决心与勇气,鼓励学生间进行积极的平行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面貌与学习氛围,以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2)专家型教师角色的扮演。大学教师力争扮演专家型的教师,不是指的争做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而是争做教学专家。1992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者贝林纳尔提出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在当前国际上颇具影响,其中专家型教师是他认为的教师成长发展的最高阶段。在他的研究中,专家型教师的主要特点是具备多种教学专长,这些专长层次的内容都属于教师的教学法知识。而教师的教学法知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如影响教师的讲解,影响对于学生学习问题的判断。教师的这种教学能力,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所以,大学教师也必须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只有成为专家型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仅能预期自己的教学行为,还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与进程,并最终完成进程教学目标。

  (3)心理辅导教师角色的扮演。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心理的多元化现象也较以往突出,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失衡现象也随之增多。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堂之外,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主动地关注与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心理动态,并通过教师关爱学生的态度、恰当地劝说与及时地交流,来舒缓学生心理中存在的不安全感、焦虑、忧愁等负面情绪;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与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其全面而健康的心理结构,以帮助他们能够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正确分析人际关系与社会现状,准确把握自己的理想与对社会的期望。

  心理辅导教师角色的扮演,对大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不仅自己应该拥有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而且要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态度,更要拥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只有如此,才会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渗透相关知识与技巧;在和学生的任何交流中对其进行积极向上的心理舒缓与引导;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伦理者角色的扮演。大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一个合格的“人”的根本成长是“伦理学”的成长,即我们的大学生应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随时准备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所以,大学教师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扮演“伦理者”,即教师自身应该具有成熟的道德品质,并且拥有一整套正确的道德与价值体系,并且,会在教学中及与学生的交往中,主动渗透这些伦理思想与伦理行为。

  伦理者角色的扮演,既强调教师自身所拥有的伦理知识与行为是否正确,也强调教师传授时的方法、手段与途径。其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伦理道德的形成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当然,教师对伦理角色扮演的主动性、自知性、自制性,也会影响这个角色扮演的效果。

  (5)知识热爱者与创新者的扮演。大学教师的角色比之中小学教师更富有“知识渊博”的色彩,这也是大众对大学教师角色的主要认知。但是,大家往往忽视大学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态度与认知。是将知识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与途径,还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知识,崇尚科学,教师的态度与认知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态度与认知;同时,也直接影响教师直接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探求。没有创新的知识是僵死的知识,而没有创新态度的教师也不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因此,大学教师应该在角色扮演中反思自己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动机,并努力培养自己对知识本身的热爱与向往。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对知识的热爱,才可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掘获得知识的快乐,而并非仅仅将知识作为谋取职业的工具。这样,学生才会在快乐的学习中渴望知识的创新:也才会在知识的创新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快乐。

  一、大学教师职业角色扮演的理论与法律规定

  

  大学是国家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结构。大学教师则是组成这一最高教育机构的“第一要素”或主体力量。我国学者陈永明博士的研究表明,1943年,西南联大常务委员会主席梅贻琦主席主持建立了“清华服务社”,开始了我国大学直接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先河,这一行为,标志着我国的大学开始真正成为现代的大学,由此具有了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同时,我国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也随之确定,即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参与学校管理。而1978后,我国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职责则更加明确。对于大学教师角色扮演的要求,已经法律化。按照教育部人事司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高校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学考试大纲》规定,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由此看出,对大学教师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也是针对于他们是否能够完成这些特定的任务而提出的。如我国著名学者潘懋元先生在其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一书中提出,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是:(1)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应当精通所授的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2)认真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3)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的职业角色扮演

  

  1 正确认知“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存在的现实基础与根本价值

  大学教师职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教学对象――大学生。一般来讲,大学生的年龄都在18岁至23岁之间,其身体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其认识活动的发展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也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其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辨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正是因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有较高的成熟性,因此,许多从业者出现了理解上的误区。在他们的职业角色扮演中,衡量是否成功的指标更多地集中在了个体的知识渊博程度与科研水平的高低上,或者集中在社会知名度与经济收入上,而很少以是否教学策略专家、课堂行政管理专家、学生心理辅导专家的指标来衡量与要求。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些指标,一般只用以衡量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扮演。

  事实上,衡量一个大学教师角色扮演是否成功,其核心指标就是教书育人。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如果没有了教学对象,没有了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那么教师身份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无论为当地社会服务的指标,还是教师自己科研能力的指标,都应该是围绕着教书育人的核心指标而展开的。通过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来为社会服务,是高校区别于其他科研单位的重要表征。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应该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第一出发点。否则,如果抛开大学教育“教书育人”这一本质任务,去片面追求为社会服务与科研水平的角色的扮演,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就等于抛弃了大学教师从业的根本意识与职业特点,把自己混同于其他的科研或社会工作者。这种模糊职业本质特征的行为,势必导致丧失这一职业生存的现实性。

  2 多种角色的扮演是实现教书育人核心目的的良好保证

  (1)行政管理的角色。所谓行政管理角色的扮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二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教师在教课的同时,要督促全体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对与错的评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奖励和处罚。

  关于教师的行政管理角色,以往只有在中小学的教师角色里才可能出现。事实上,大学课堂同样需要良好的课堂纪律与良好的心理气氛。良好的纪律,就是同学们都在遵从学校依法规定的教学秩序。这种秩序,恰恰是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保证。而良好的心理气氛,就是全体同学热爱知识、积极求学的心理状态,为了获取知识准备的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等。而这种心理气氛,一定是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培养下才能够形成的。如果教师教学中,仅仅传授了知识,即使这些知识再深奥与先进,而没有学生的接受与消化,这个教学也是无效的教学,这个老师也是失败的老师,他的角色扮演也是不合格的。

  所以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引导、说服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这个习惯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公民所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热爱知识的动机,激发学生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的决心与勇气,鼓励学生间进行积极的平行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面貌与学习氛围,以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2)专家型教师角色的扮演。大学教师力争扮演专家型的教师,不是指的争做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而是争做教学专家。1992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者贝林纳尔提出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在当前国际上颇具影响,其中专家型教师是他认为的教师成长发展的最高阶段。在他的研究中,专家型教师的主要特点是具备多种教学专长,这些专长层次的内容都属于教师的教学法知识。而教师的教学法知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如影响教师的讲解,影响对于学生学习问题的判断。教师的这种教学能力,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所以,大学教师也必须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只有成为专家型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仅能预期自己的教学行为,还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与进程,并最终完成进程教学目标。

  (3)心理辅导教师角色的扮演。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心理的多元化现象也较以往突出,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失衡现象也随之增多。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堂之外,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主动地关注与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心理动态,并通过教师关爱学生的态度、恰当地劝说与及时地交流,来舒缓学生心理中存在的不安全感、焦虑、忧愁等负面情绪;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与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其全面而健康的心理结构,以帮助他们能够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正确分析人际关系与社会现状,准确把握自己的理想与对社会的期望。

  心理辅导教师角色的扮演,对大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不仅自己应该拥有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而且要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态度,更要拥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只有如此,才会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渗透相关知识与技巧;在和学生的任何交流中对其进行积极向上的心理舒缓与引导;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伦理者角色的扮演。大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一个合格的“人”的根本成长是“伦理学”的成长,即我们的大学生应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随时准备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所以,大学教师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扮演“伦理者”,即教师自身应该具有成熟的道德品质,并且拥有一整套正确的道德与价值体系,并且,会在教学中及与学生的交往中,主动渗透这些伦理思想与伦理行为。

  伦理者角色的扮演,既强调教师自身所拥有的伦理知识与行为是否正确,也强调教师传授时的方法、手段与途径。其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伦理道德的形成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当然,教师对伦理角色扮演的主动性、自知性、自制性,也会影响这个角色扮演的效果。

  (5)知识热爱者与创新者的扮演。大学教师的角色比之中小学教师更富有“知识渊博”的色彩,这也是大众对大学教师角色的主要认知。但是,大家往往忽视大学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态度与认知。是将知识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与途径,还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知识,崇尚科学,教师的态度与认知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态度与认知;同时,也直接影响教师直接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探求。没有创新的知识是僵死的知识,而没有创新态度的教师也不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因此,大学教师应该在角色扮演中反思自己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动机,并努力培养自己对知识本身的热爱与向往。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对知识的热爱,才可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掘获得知识的快乐,而并非仅仅将知识作为谋取职业的工具。这样,学生才会在快乐的学习中渴望知识的创新:也才会在知识的创新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快乐。


相关文章

  • 教师角色冲突
  •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 角色(role)一词原指舞台上演员所扮演的人物.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eorge H.Mead)把这个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一般认为,角色是个体因占据一定的社会位置而产生的行为模式.如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等[1] ...查看


  • 室内设计实训
  • 室内装璜实训计划书 课程名称: 授课专业: 授课教师: 使用学期: 室内装璜实训 广告装璜设计专业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一.实训简述 (一)实训内容 本课程的实训教学分为任务实训和拓展实训两部分,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任务性实训, ...查看


  • 教师的角色与威信
  • 教师的角色与威信 一.教师角色期待与形成 (一)角色与角色期待 在人生舞台上,大多数人都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角色就是一种特定的身份及伴随该身份的行为.职业角色是指组织系统内外的有关人员对某一职位所赋予的一系列期望.教师职业角色则是指教师自身 ...查看


  •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 ...查看


  • 角色冲突视角下的教师职业倦怠透视
  • 摘 要: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不同的角色对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导致教师角色冲突的产生.教师的角色冲突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深入探讨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并明晰了教师角色冲突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缘关系, ...查看


  • 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策略
  • 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第8期 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策略 浙江省宁海县第三职业高中王惠君浙江省奉化市职业教育中心 竺 辉 摘 要:职高幼师生的职业能力构成是培养幼师生职业能力的前提.培养幼师生的职 业能力应包括"职业情意 ...查看


  • 幼儿教师的前台与后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教师的前台与后台 作者:刘欢欢 来源:<东方教育>2015年第01期 [摘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出现暂时与职业角色脱离的现象.拟剧理论为剖析幼儿教师的职业行为 ...查看


  • 0283教育社会学
  • 1:[论述题] 2. 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师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 ...查看


  • 从身边看角色冲突及其解决方法
  • 从身边看角色冲突及其解决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都在不断的增加,家人,学生,朋友,同事等等.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通常都不是扮演严格角色,而是扮演好几个不同的角色.这是由社会地位的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决定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