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电池原理简介
高二(1)班 刘西超
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有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等的相互转化。于是,人们应用化学能转变成电能而制成了原电池。
像这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电极被氧化。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现在以铜—锌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来说明如下:
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Zn2++H2↑
通过以上反应,我们可以简单的总结出以下几点:
1:装置特点: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形成条件:
(1)要有两种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铜—锌,锌—锰等;
(2)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3)必须形成闭合电路。
3:工作原理示意图(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电解质是稀硫酸),如下:
H2
以上我们介绍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当今的电池工业己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实用电池,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如干电池,铅蓄电池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电池——干电池。手电筒中的干电池一般是普通的锌—锰
干电池,它的结构和反应原理如下:
锌—锰电池内的主要反应:
负极(锌筒):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碳棒):2MnO2+2NH4++2e-=Mn2O3+2NH3+H20
总反应: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
干电池的外壳是金属锌,作负极,中心碳棒(石墨)是
正极,碳律周围由一层纸质包裹的黑色物质,这是石墨
粉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纸质和锌壳之间填满了糊状白
色电解液,其成分是氯化铵、氯化锌和淀粉糊。
干电池放电主要是通过锌筒上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成Zn2+而进入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溶液中的NH4+获
从而使灯泡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 得电子被还原成NH3,
获得电能而发光。
(指导教师:秦洪强)
干电池原理简介
高二(1)班 刘西超
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有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等的相互转化。于是,人们应用化学能转变成电能而制成了原电池。
像这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电极被氧化。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现在以铜—锌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来说明如下:
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Zn2++H2↑
通过以上反应,我们可以简单的总结出以下几点:
1:装置特点: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形成条件:
(1)要有两种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铜—锌,锌—锰等;
(2)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3)必须形成闭合电路。
3:工作原理示意图(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电解质是稀硫酸),如下:
H2
以上我们介绍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当今的电池工业己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实用电池,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如干电池,铅蓄电池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电池——干电池。手电筒中的干电池一般是普通的锌—锰
干电池,它的结构和反应原理如下:
锌—锰电池内的主要反应:
负极(锌筒):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碳棒):2MnO2+2NH4++2e-=Mn2O3+2NH3+H20
总反应: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
干电池的外壳是金属锌,作负极,中心碳棒(石墨)是
正极,碳律周围由一层纸质包裹的黑色物质,这是石墨
粉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纸质和锌壳之间填满了糊状白
色电解液,其成分是氯化铵、氯化锌和淀粉糊。
干电池放电主要是通过锌筒上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成Zn2+而进入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溶液中的NH4+获
从而使灯泡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 得电子被还原成NH3,
获得电能而发光。
(指导教师:秦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