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关系的研究

  【摘要】心理应激是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疾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心理应激。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健康与功能活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过度的心理应激,就会使机体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受到侵袭,致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原有的疾病复发或加速,同时还会增加新的疾病。心理应激同时与个体的性格、应对能力以及强度有关。

  【关键词】社会心理应激 心身疾病 健康

  心理社会因素起重要作用的具有持久的躯体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类疾病就是心身疾病。综合医院患者中有四分之一多患者属于心身疾病患者。心身疾病患者一般约占医学心理咨询门诊患者的2%-4%,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同时具有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关系概述

  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工作者临床中逐渐意识到,人体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够从心理与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心身疾病有助于预防、缓解与康复。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使躯体病理形态发生变化的一种疾病就是心身疾病,以躯体症状为主。这种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防治和转归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中有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内容,对心身疾病影响也较大。构成人体心身疾病的易感素质就是其中的个体的不良人格特征。心身疾病的诱发因素是生活事件导致的负性情绪与应激状态。心身疾病会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缓冲作用。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损害之间关系密切。心理损害能够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同时又会使心理损害加重,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难以治愈。

  二、社会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关系分析

  生理因素形成的心身疾病医学界已经非常重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形成的心身疾病,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涉及的内容与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个人家庭及工作单位的影响,而且还有社会结构各个方面的影响。所有年龄阶段、职业群体、社会阶层以及社会职能与地位的人,都可以感受到相应的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诸如个人的际遇不同、社会位置的差异;家庭关系的影响;工作过程中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对工作的喜爱;学生学习的压力等等,都会让人感受到不同的社会心理应激。社会心理应激对人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与消极的影响的区别。

  (一)应激与心身疾病的联系

  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肋、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和应对。这个过程会促使身体中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如儿茶酚胺、可的松等多种应激激素,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然而,如果个体面临过强或者过长时间的应激,就可能会过度消耗能量,形成激素分泌紊乱,进而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根据环境变化可以分为应激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工作相关应激源以及环境应激源。任何一种应激源长时间或过强的对人体形成刺激,人体又不能进行自我调节时就会导致心身疾病。

  1、情绪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分析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就是情绪。它可以分为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正性情绪能够使身体内的分泌达到适度平衡,协调身体的各种机能。长时间的负性情绪就会使人的大脑皮质对下丘脑内分泌系统及植自主经系统受到很大的影响,使人的体液、激素与酶严重失常,进而使身体的内环境不稳定,机体的各种活动就受到影响,心身疾病或原有的病情就会加重,同时,又造成负性情绪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2、性格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分析

  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行为方式就是一个人性格的表现。性格不仅决定了这个人对现实的认识态度、情感反应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而且也决定了这个人对生活事件的易患性差异。具有健全性格的人,对生活的易患性较低,即使较重大的事件对其心身也不会有大的影响。而没有健全性格的人,对生活的易患性就高,较轻的生活事件就有可能导致心身疾病。

  3、心理防御机制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分析

  人面临困难或者心理压力时,采用的一种潜意识的心理适应性应对策略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对机体的内部调节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个体的感知与认知评价与防御方式有很大关系。根据防御机制的性质,可以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与中间型三种类型。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属于不成熟型的,就会可能导致严重的病理生理症状,与心身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心身疾病患者经常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同时,对内在情感思维也过度掩饰。

  4、社会支持系统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分析

  社会支持系统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获得他人在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持,从而增强自我心理防卫功能,消除或减轻应激所带来的精神紧张状态。一种社会支持系统是客观的、实际的或是可见的支持;另一种是主观的、能够体验到的或者是情绪上的支持。人类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社会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客观的、和谐的社会适应性标注是人际关系。最大的病因学要素就是来自社会的信息以及应激源。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组织构成的支持系统,对重要的矛盾心理冲突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5、结语

  人体生物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生理基础是生物躯体因素,易感物质是个体的人格特征。心身疾病的诱发因素是生活事件中负性情绪以及应激状态。对心身疾病有重要缓冲作用的是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心身疾病就会导致心理健康受到损害,心身健康受到损害又会引发心身疾病。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身疾病难以治愈。这就需要心身疾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进行一些心理治疗。对心身疾病患者予以一定的解释,让其明白心理因素对疾病造成的影响,从而减轻其对心身的影响,促进康复。很多心身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运用心理与社会支持的双重办法对这些疾病的预防、缓解以及康复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云波.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

  [2]吴慧迪.临床医生心理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D].鲁东大学,2013.

  [3]姜乾金.心理应激多因素系统(综述)――20年来对心理应激理论及其应用的探索[A].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2006:6.

  【摘要】心理应激是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疾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心理应激。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健康与功能活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过度的心理应激,就会使机体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受到侵袭,致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原有的疾病复发或加速,同时还会增加新的疾病。心理应激同时与个体的性格、应对能力以及强度有关。

  【关键词】社会心理应激 心身疾病 健康

  心理社会因素起重要作用的具有持久的躯体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类疾病就是心身疾病。综合医院患者中有四分之一多患者属于心身疾病患者。心身疾病患者一般约占医学心理咨询门诊患者的2%-4%,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同时具有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关系概述

  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工作者临床中逐渐意识到,人体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够从心理与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心身疾病有助于预防、缓解与康复。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使躯体病理形态发生变化的一种疾病就是心身疾病,以躯体症状为主。这种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防治和转归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中有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内容,对心身疾病影响也较大。构成人体心身疾病的易感素质就是其中的个体的不良人格特征。心身疾病的诱发因素是生活事件导致的负性情绪与应激状态。心身疾病会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缓冲作用。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损害之间关系密切。心理损害能够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同时又会使心理损害加重,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难以治愈。

  二、社会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关系分析

  生理因素形成的心身疾病医学界已经非常重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形成的心身疾病,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涉及的内容与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个人家庭及工作单位的影响,而且还有社会结构各个方面的影响。所有年龄阶段、职业群体、社会阶层以及社会职能与地位的人,都可以感受到相应的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诸如个人的际遇不同、社会位置的差异;家庭关系的影响;工作过程中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对工作的喜爱;学生学习的压力等等,都会让人感受到不同的社会心理应激。社会心理应激对人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与消极的影响的区别。

  (一)应激与心身疾病的联系

  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肋、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和应对。这个过程会促使身体中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如儿茶酚胺、可的松等多种应激激素,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然而,如果个体面临过强或者过长时间的应激,就可能会过度消耗能量,形成激素分泌紊乱,进而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根据环境变化可以分为应激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工作相关应激源以及环境应激源。任何一种应激源长时间或过强的对人体形成刺激,人体又不能进行自我调节时就会导致心身疾病。

  1、情绪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分析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就是情绪。它可以分为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正性情绪能够使身体内的分泌达到适度平衡,协调身体的各种机能。长时间的负性情绪就会使人的大脑皮质对下丘脑内分泌系统及植自主经系统受到很大的影响,使人的体液、激素与酶严重失常,进而使身体的内环境不稳定,机体的各种活动就受到影响,心身疾病或原有的病情就会加重,同时,又造成负性情绪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2、性格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分析

  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行为方式就是一个人性格的表现。性格不仅决定了这个人对现实的认识态度、情感反应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而且也决定了这个人对生活事件的易患性差异。具有健全性格的人,对生活的易患性较低,即使较重大的事件对其心身也不会有大的影响。而没有健全性格的人,对生活的易患性就高,较轻的生活事件就有可能导致心身疾病。

  3、心理防御机制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分析

  人面临困难或者心理压力时,采用的一种潜意识的心理适应性应对策略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对机体的内部调节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个体的感知与认知评价与防御方式有很大关系。根据防御机制的性质,可以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与中间型三种类型。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属于不成熟型的,就会可能导致严重的病理生理症状,与心身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心身疾病患者经常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同时,对内在情感思维也过度掩饰。

  4、社会支持系统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分析

  社会支持系统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获得他人在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持,从而增强自我心理防卫功能,消除或减轻应激所带来的精神紧张状态。一种社会支持系统是客观的、实际的或是可见的支持;另一种是主观的、能够体验到的或者是情绪上的支持。人类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社会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客观的、和谐的社会适应性标注是人际关系。最大的病因学要素就是来自社会的信息以及应激源。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组织构成的支持系统,对重要的矛盾心理冲突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5、结语

  人体生物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生理基础是生物躯体因素,易感物质是个体的人格特征。心身疾病的诱发因素是生活事件中负性情绪以及应激状态。对心身疾病有重要缓冲作用的是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心身疾病就会导致心理健康受到损害,心身健康受到损害又会引发心身疾病。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身疾病难以治愈。这就需要心身疾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进行一些心理治疗。对心身疾病患者予以一定的解释,让其明白心理因素对疾病造成的影响,从而减轻其对心身的影响,促进康复。很多心身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运用心理与社会支持的双重办法对这些疾病的预防、缓解以及康复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云波.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

  [2]吴慧迪.临床医生心理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D].鲁东大学,2013.

  [3]姜乾金.心理应激多因素系统(综述)――20年来对心理应激理论及其应用的探索[A].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2006:6.


相关文章

  • 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 ...查看


  •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摘录
  •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 ...查看


  • 环境科学原理
  •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伦理观 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清洁生产 环境与健康 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胡善风 环境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热 ...查看


  • 心理学作业3.doc
  • A 型题: 1. 短时记忆中的内容有一部分可以通过( )的方法进入长时记忆.B. 复述 2. ( )是产生情绪与情感的基础. C. 需要 3. 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挂档.踩离合器.观察路面情况等几个动作可以同时完成是因为人的注意具有( )性质. ...查看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3]
  • 1.心理治疗 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在PTSD都有应用的报道.对于急性PTSD主要采用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技术,侧重于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接受所面临的不幸与自身的反应,鼓励病人面对事件,表达.宣泄与创伤性事件相伴随的情感.治疗者要帮助病人认识其所具有 ...查看


  •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及答案
  •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1.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与医学模式转化. 概念: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学科性质:学科交 ...查看


  • 医学心理学 1
  • 胡晓东 第0页 目录 医学基础--医学心理学 ................................................. 2 课程导入 ....................................... ...查看


  • 护理心理学答案
  • (一) 单选题 1. 思维的两大特征是(D) (A) 复杂性.逻辑性 (B) 逻辑性.概括性 (C) 分析性.抽象性 (D) 间接性.概括性 (E) 抽象性.逻辑性 2. 被心理学家视为"解除心理压力的最常用.最有效办法" ...查看


  • 护理心理学重点
  • 第一章 绪论 一.护理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心理学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护理心理学nursing psychology :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 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