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老师吴宓_才子遇上伯乐

名师高徒entor

名师高徒

钱钟书与老师吴宓:

文/王琴琴

才子遇上伯乐

58

“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在清华经历了三次“破格录取”:第一次是考入清华时,以数学15分、英文满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成为吴宓教授的学生;第二次是即将从外文系毕业时,校长冯友兰亲自告诉他将破格录取他继续留校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他答曰“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第三次是在外留学学成归国时,清华大学破例聘请年仅28岁的他为教授,遭到外文系主任陈福田、叶公超的竭力反对,吴宓为此颇费周折,最终聘请方案获得通过。

提到钱钟书在清华的历程,就必然会提到吴宓。这位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比较文学先驱,在钱钟书身上倾注了自己满满的爱才之心。

然而,几年后钱钟书的一篇书评,却让吴宓大为伤心和愤慨。

此事后十分气愤,怒斥其为“皆妄妇之道也”。他为钱钟书四处奔走,不得其果。后来,陈福田请吴宓吃饭,吴宓特意叫上陈寅恪做说客,力求说服他们聘请钱钟书。经过一番努力,此事大功告成,吴宓深感欣慰。

这里有必要提一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钱钟书便是1938年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任教的。在联大钱钟书为学生开了三门课:大一英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当代小说。可是任教两年后,钱钟书因和同事相处不和,辞职前往湖南蓝田的国立师范学院任教。吴宓极力挽留,也无力动摇他的去意。

钱钟书离去后,吴宓借学生李赋宁的笔记来读,这是钱钟书有关《当代小说》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课堂笔记。吴宓后来在日记里写道:“9月28日读了一天,29日又读一午。先完《当代小说》,甚佩!9月30日读另一种,亦佳!10月14日读完,甚佩服……深惋钟书改就师范学院之教职。”

很多年后,当钱钟书学术、人格日趋成熟,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当年的才高气盛、年少轻狂。一次,钱钟书到昆明,特意去西南联大拜访吴宓。吴宓毫无芥蒂,对他的到来十分欣喜,拉着他交流学问游山玩水。钱钟书红了脸,遂就当年那篇书评向老师赔罪,吴宓却大笑着说:“我早已忘了。”到了1993年春,钱钟书应吴宓女儿的邀约为《吴宓日记》写序。读完恩师的日记后,钱钟书感慨良多,立即回信自我检讨追悔自己当年“少不解事,又好谐戏”,“弄笔取快,不意使先师伤心如此,罪不可逭”,并郑重要求把这封检讨信附入《吴宓日记》公开发表。

一篇书评伤了老师的心

“书评事件”的起因源于吴宓的一段恋情。

吴宓中年的时候,对同窗的表妹毛彦文女士大为爱慕,并写诗殷切追求,他情诗的精华之作就大多产生于那段时期。然而正当吴宓对毛彦文爱得不可自拔时,毛却突然另嫁他人。面对这一沉重打击,吴宓一连发表了38首《忏情诗》,他还拿到课堂上讲给学生们听,只是被学生们当成了笑料。作为老师的得意门生,钱钟书虽不苟同老师的痴情,但也对老师的境遇深表同情。

1937年,在外留学的钱钟书为老师写了一篇题为《吴宓先生及其诗》的书评,其中再次提到了那段“吴毛之恋”,只是在钱钟书的笔下,毛彦文被他戏称为“superannuated coquette”(徐娘半老卖弄风情的大龄女人)。一直心爱的女人被学生这样形容,吴宓愤慨之极不由感慨:除上帝外,世人孰能知我?除此之外,钱钟书还对老师做了这样的评价:“他实际上又是一位‘玩火’的人,像他这种人,是伟人,也是傻瓜。”“他总是孤注一掷地制造爱,因为他失去了天堂,没有一个夏娃来分担他的痛苦、减轻他的负担。”这些带有嘲弄的话语,着实刺伤了吴宓。但为人师者,必有一颗宽厚包容的心。吴宓最终还是原谅了钱钟书,在其归国后竭力推荐其到清华任教。

得意弟子乃“人中之龙”

青年时期的钱钟书早已表现出自己卓越的才华。“他上课从来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记录成绩。”

对这位得意弟子,吴宓颇为赏识和惜才,他曾经私下对人说:“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基于这样的看法,吴宓在课堂上对钱钟书颇为偏爱,常常在上完课后,特地再询问“Mr. Qian的意见怎么样?”而钱钟书总是自负地对其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对此只是颔首,并不恼火。

当钱钟书狂妄地抛出一句“吴宓太笨”之后,有人将这话告诉了吴宓。对于自己的爱徒,吴宓并无任何责备之语,反而笑着称赞说:“Mr. 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

冰释前嫌展师德

钱钟书留学归来后,很多知名学府想聘请他任教,其中就有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可是,当时的外文系主任陈福田、叶公超极力反对聘请钱钟书。吴宓得知

59

名师高徒entor

名师高徒

钱钟书与老师吴宓:

文/王琴琴

才子遇上伯乐

58

“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在清华经历了三次“破格录取”:第一次是考入清华时,以数学15分、英文满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成为吴宓教授的学生;第二次是即将从外文系毕业时,校长冯友兰亲自告诉他将破格录取他继续留校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他答曰“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第三次是在外留学学成归国时,清华大学破例聘请年仅28岁的他为教授,遭到外文系主任陈福田、叶公超的竭力反对,吴宓为此颇费周折,最终聘请方案获得通过。

提到钱钟书在清华的历程,就必然会提到吴宓。这位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比较文学先驱,在钱钟书身上倾注了自己满满的爱才之心。

然而,几年后钱钟书的一篇书评,却让吴宓大为伤心和愤慨。

此事后十分气愤,怒斥其为“皆妄妇之道也”。他为钱钟书四处奔走,不得其果。后来,陈福田请吴宓吃饭,吴宓特意叫上陈寅恪做说客,力求说服他们聘请钱钟书。经过一番努力,此事大功告成,吴宓深感欣慰。

这里有必要提一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钱钟书便是1938年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任教的。在联大钱钟书为学生开了三门课:大一英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当代小说。可是任教两年后,钱钟书因和同事相处不和,辞职前往湖南蓝田的国立师范学院任教。吴宓极力挽留,也无力动摇他的去意。

钱钟书离去后,吴宓借学生李赋宁的笔记来读,这是钱钟书有关《当代小说》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课堂笔记。吴宓后来在日记里写道:“9月28日读了一天,29日又读一午。先完《当代小说》,甚佩!9月30日读另一种,亦佳!10月14日读完,甚佩服……深惋钟书改就师范学院之教职。”

很多年后,当钱钟书学术、人格日趋成熟,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当年的才高气盛、年少轻狂。一次,钱钟书到昆明,特意去西南联大拜访吴宓。吴宓毫无芥蒂,对他的到来十分欣喜,拉着他交流学问游山玩水。钱钟书红了脸,遂就当年那篇书评向老师赔罪,吴宓却大笑着说:“我早已忘了。”到了1993年春,钱钟书应吴宓女儿的邀约为《吴宓日记》写序。读完恩师的日记后,钱钟书感慨良多,立即回信自我检讨追悔自己当年“少不解事,又好谐戏”,“弄笔取快,不意使先师伤心如此,罪不可逭”,并郑重要求把这封检讨信附入《吴宓日记》公开发表。

一篇书评伤了老师的心

“书评事件”的起因源于吴宓的一段恋情。

吴宓中年的时候,对同窗的表妹毛彦文女士大为爱慕,并写诗殷切追求,他情诗的精华之作就大多产生于那段时期。然而正当吴宓对毛彦文爱得不可自拔时,毛却突然另嫁他人。面对这一沉重打击,吴宓一连发表了38首《忏情诗》,他还拿到课堂上讲给学生们听,只是被学生们当成了笑料。作为老师的得意门生,钱钟书虽不苟同老师的痴情,但也对老师的境遇深表同情。

1937年,在外留学的钱钟书为老师写了一篇题为《吴宓先生及其诗》的书评,其中再次提到了那段“吴毛之恋”,只是在钱钟书的笔下,毛彦文被他戏称为“superannuated coquette”(徐娘半老卖弄风情的大龄女人)。一直心爱的女人被学生这样形容,吴宓愤慨之极不由感慨:除上帝外,世人孰能知我?除此之外,钱钟书还对老师做了这样的评价:“他实际上又是一位‘玩火’的人,像他这种人,是伟人,也是傻瓜。”“他总是孤注一掷地制造爱,因为他失去了天堂,没有一个夏娃来分担他的痛苦、减轻他的负担。”这些带有嘲弄的话语,着实刺伤了吴宓。但为人师者,必有一颗宽厚包容的心。吴宓最终还是原谅了钱钟书,在其归国后竭力推荐其到清华任教。

得意弟子乃“人中之龙”

青年时期的钱钟书早已表现出自己卓越的才华。“他上课从来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记录成绩。”

对这位得意弟子,吴宓颇为赏识和惜才,他曾经私下对人说:“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基于这样的看法,吴宓在课堂上对钱钟书颇为偏爱,常常在上完课后,特地再询问“Mr. Qian的意见怎么样?”而钱钟书总是自负地对其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对此只是颔首,并不恼火。

当钱钟书狂妄地抛出一句“吴宓太笨”之后,有人将这话告诉了吴宓。对于自己的爱徒,吴宓并无任何责备之语,反而笑着称赞说:“Mr. 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

冰释前嫌展师德

钱钟书留学归来后,很多知名学府想聘请他任教,其中就有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可是,当时的外文系主任陈福田、叶公超极力反对聘请钱钟书。吴宓得知

59


相关文章

  • 高中生课外读物推荐
  • 经常有老师.学生.朋友让我推荐高中生应该读的好书.就利用假期里相对空闲的时间,开了这份书单.三个年级的读物是根据年级学习内容及认识特点而定,高一侧重于感性类读物,高二侧重于理性类读物,高三侧重于文化类读物.当然,这之间肯定有交叉,有些书三个 ...查看


  • 就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谈谈我的看法
  • 就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谈谈我的看法 伊薾俕 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青年人往后的一切发展成就,直接影响他的,都以过去各种原始印象,起着强烈的作用. 别林斯基 我们都知道,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其成长过程受 ...查看


  • [马说]课堂实录
  • <马说>课堂实录及教后记 执教: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左德明 整理: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汪会 (黑板左边画着-马圈,没有马,马槽空空,圈右边写了一竖行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师:(指着那幅画)这画画的是什么? 生 ...查看


  • 马说读后感100字
  • 马说读后感100字(一) 前些时候,我预习了一篇名叫<马说>的古文,让我深有感触.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 ...查看


  • 曾经沧海难为水[二]? --元稹的感情世界
  • 曾经沧海难为水[二]--元稹的感情世界 记得苏轼在对唐新乐府运动作评价时[<祭柳子玉文>]有一个简约的概括,曰:元轻白俗.关于白居易之"俗"其语言通俗.内容多取材于市井坊间下层社会生活哪怕是<长恨歌&g ...查看


  • 初中生的阅读相关书籍
  • 初中生的阅读相关书籍 1.教育部指定中学生课外文学阅读必读十部名著:<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骆驼详子>.<繁星,春水>.<鲁滨逊飘流记>.<格利佛游 ...查看


  • 钱钟书与杨绛的清华之恋
  •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钟书在<围城>里对婚姻曾做这样的比喻,而他自己的婚姻却是个例外:钱钟书与杨绛,两位大师的携手相伴或许才是对婚姻的最好注脚 ...查看


  • [百年杨绛最芳华]课堂实录
  • <百年杨绛最芳华>课堂实录 执教 罗大耳朵 时间:2016年6月16日 地点:中城中学八年级13班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我是进修校罗老师,和你们的语文老师罗老师是同学,都姓罗.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个人,她就是杨绛先生 ...查看


  • 名家课堂实录--[马说]
  • <马说>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9年重庆市第二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何志章/执教.整理 (课件展示<马说>书法作品一幅,播放配乐朗诵,营造诵读氛围.将学生现场分组,邻桌4人一小组,全班左右各为AB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