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牛蛙的养殖与管理
作 者 黄朝阳
指导教师 曲江勇
专 业 生态学
班 级 09生态
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27 日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
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综述
题目:牛蛙的养殖与管理
摘 要:牛蛙原产北美洲,喜栖于池沼、水坑或水草繁茂的地方。主要吞食昆虫。早在1899年已开始养殖,1918年移入拉丁美洲,以后又先后引至欧洲和亚洲的日本、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现在这些国家已进行大规模养殖,并设有蛙肉和蛙皮加工厂。我国台湾养蛙发展也很快,每年有大量蛙腿和蛙肉罐头进入国际市场。1959年和1962年,我国大陆先后从日本、古巴引进牛蛙开始试养,经广东、福建、上海、河北和辽宁等15个省市养殖实践,不但能安全越冬,而且顺利抱对、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牛蛙适应性强、繁殖快、生长迅速,经济效益高。养殖得当,3对种蛙,5个月即可繁殖5万多只幼蛙。
关键词:牛蛙; 养殖技术; 管理
牛蛙的养殖与管理
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属于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亚科(Raniinae)、蛙属(Rana)。
牛蛙原产北美洲洛矶山一带沼泽地区,因其鸣叫声远闻似牛叫而得名“牛蛙”。牛蛙的种类较多,如美国牛蛙、春蛙、沼泽牛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由于牛蛙生长发育快,体重可达0.5一
1.5公斤,肉质鲜美可口、商品性好、食用价值高而先后被加拿大、古巴、墨西哥、南美洲以及日本等国引进饲养.我国八十年代引养的牛蛙属美国牛蛙,又叫“喧蛙”,有的称“食用蛙”。
[1]
1牛蛙养殖的方法
1.1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喜欢生活在湖泊、沼译、沟港、池塘以及附近的陆地和水草中。炎热的夏季几乎都生活于水中,有的甚至躲入阴凉的洞穴内。
牛蛙有群居性。多为几十只栖息于一处,当适应周围的环境后,便不会轻易搬家。
牛蛙有冬眠习性。在南方,每年10月下旬当气温降到10℃左右,牛蛙必潜入土中
越冬,次年3月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越冬才结束。牛蛙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2一28℃,每年的
3月下旬至12月上旬都是牛蛙生长季节,其中以春秋两季最活跃,生长最快。当温度高于32℃时,牛蛙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2]
1.2饲料
牛蛙的饵料可分为活饵料和静态即死饵料两大类。不管是活饵料,还是死饵料都要以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并逐步过渡到静态饲料为主活饲料为次的饲喂方法。
1.2.1死饲料(静态饲料)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肉类、动物内脏、鲜或干的鱼、泥鳅之类,各种螺、蚌、蜗牛之类贝壳软体动物、蚕蛹等,植物性蛋白质俩料如糠轶、饼粕、黄豆粉等,青绿饲料含蛋自质高,如果皮,菜叶尤其蝌蚪摄食的各种单细胞藻类,如矽藻、隐藻、裸藻、绿藻、兰藻等饲料。这些静态饲料,都是饲养牛蛙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饲喂时,除单细胞的藻类在饲养池中培养成浮游生物直接被蝌蚪吞食外,其它块大的静态饲料都需经粉碎、混合、蒸热,最后搓成粒状。颗粒的大小应根据蛙体成龄大小,做成适合口形的一口能吞食为准,动物性词料应先切碎后投喂或与蒸熟的植物性饲料一起制成混合颗粒饲料投喂。 [3]
1.2.2活饲料(动态饲料)
能否词养好牛蛙的关键,一是防逸,二是活饲料,其中活饲料的充裕供应最为冤要。牛蛙最爱食活饵,尤其蝌蚪与幼蛙期,供应活食越足,生长发育越快,成活率越高。投喂牛蛙的活饵料有:蝇蛆、水蚤、蛆洲、蛾类和甲壳类昆虫、蓖麻蚕、泥鳅、小鱼虾等,牛蛙十分嗜食上述这些活饵料,投喂时可单独喂,也可同盘投喂静态的“活化”饲料,达到混合喂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投喂的活饵料,由于成本高和来源困难,在整个饲养过程小应逐步减少。蝌蚪期要充分供应,蝌蚪期转入幼蛙前期活饵可适当减少,但不得低于总饲喂量的三分之二:变态后的一个半月的幼蛙可减为总饲料的三分之一;以后可逐步减少,静态饲料逐步加大,至幼蛙变态后的三个月龄时即可全部改为静态的死食或人工混合饲料投喂。
由此可知,饲养好牛蛙有无活饵料和能否充足供应,是牛蛙养殖业成功的关键之一,为此,牛蛙饲养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活饵料供应,必须有自己的活饵料繁养基地,如水蚕,蝇蛆、蚯蚓以及直接在饲养池上方装置黑光灯诱捕蛾、蝶、昆虫之类供牛蛙食用。这样,既可降低成本,又可做到稳定充足供应活饵料,保证牛蛙养殖业的成功。 [4]
1.3投喂方式
牛蛙的饲喂方式,必须把饵料投放于专门的饲料盘上或撒喂于饲养池周围的固定投饲点。为建立牛蛙驯饲的条有反射,应琢量做到定时、定食、定点。
饲料盘可以做成高八公分左右,1平方米大小的木框,底面用孔眼每平方公分40目的尼龙窗纱钉牢于木框上做底盘,即饲盘。使用时使饲料盘底部浸入水中的深度为总高度的一半为准。若太深
则牛蛙不易捕食,太浅则小鱼虾泥鳅之类活食容易死亡,饲料盘过小,采食的牛蛙多时又易造成饲料盘沉没而影响喂食。为此,最好把饲料盘做成网箱式固定于水中,则可防止采食蛙太多时下沉。
每日总的饲喂量可一次投给,也可分两次投给,根据实践分次投喂的效果胜于一次,而且又能克服一次投喂采食不均的现象。
根据牛蛙由于生理原因,只采食污禽,不摄食死饵的习性。要使改变其习性必须做到饲料盘具有人工模仿活食生物行为的功能或通过静态饲料“活化”的方法,来对牛蛙进行“驯饲”,达到其摄食动物性饲料和人工混合饲料等死食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最佳驯饲方法有:将静态饲料投入饲料盘后,再在盘中同时放入活饲,如活泥鳅之类等活食,然后使盘一半沉入水中,一半露出水面,使饵料刚好接触水面,由于活食的活动与挣扎,带动静态饲料的活动,牛蛙见饲料盘中饲料全部处于动态之中,误判为均是活饵便争着抢食。方法之三,可在固定的饲料盘上方装一盏灯,最好是黑光灯诱虫落入饲料盘带动饲料活化,又可通过诱虫补充饲料的来源。
“驯饲”过程,应采取活饵料逐步减少,静态饲料逐步增加,最后达到完全被静态饲料所取代的缓慢过程。此时,即使没有活食,牛蛙也因条件反射来定时定点取食,加上采食时因牛蛙不停地跳动而使水面波动,带动漂浮在水面的饲料也跟着不停上下跳动而“活化”被牛蛙吞食,即可达到全部摄食死饲的目的。这种驯饲和投喂方法,实践证明驯养效果较好,已被大家所采用。 [5]
1.4蛙池建造
1.4.1位置选择
蛙池应建在饵料丰富,环境安静,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水质良好的地方。池面应南北窄,东西宽。
1.4.2蛙池的分类
1.孵化池。水泥结构,面积为6平方米为好,锅低形,池深60cm,水深30 cm。
2.蝌蚪池。面积以25一36平方米为好,水泥结构,锅底形,池深为90一150 cm,水深为60一120 cm,池壁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各一个,进水口设在池壁上部,出水口设在池壁下部,排水口安放50X50 cm尼龙网罩,以防牛蛙从排水口漏出。池中设饲料台,饲料台设于水平面下10cm处。池周须修建围墙或篱笆,以防敌害(猫,鼠等)的侵袭和搔拢。
3.幼蛙池。建大、中、小三个,以根据幼蛙的生长状况和个体大小分群饲养,以免强欺弱,大吃小。池中建一小岛,小岛面积为蛙池面积的1/3,池堤宽1m,池深60 cm,水深30 cm,水面设一饲料台。池壁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各一个,排水口安放尼龙网罩。水面可种养水草或浮萍类水生植物。池内除底部为泥沙外,其余部位均为水泥结构。池周设150cm高围墙,以免牛蛙逃跑和敌害侵袭。
4.成蛙池。成蛙池与幼蛙池不同的仅是成蛙池较深为120cm一150cm。其余结构均匀,可按幼[6]
蛙池的结构建造。
1.5繁殖方法
牛蛙的性成熟为一年。牛蛙的产卵季节为5一9月,产卵期可达70天。开始产卵的时间,因地而异,广东为4月上旬,上海、南京、湖南为5月中旬,贵州、云南为5月下旬,北京、天津为6月以后。牛蛙产卵季节的水温要求在20℃以上,最适水温为24一28℃,产卵期间雄蛙叫声频繁,雌蛙随雄蛙叫声而抱合,雄雌蛙抱合有时可持续几天,然后才进入水中产卵受精。蛙类的抱合行为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能促使雄雌蛙在兴奋高潮中同时排出生殖细胞,这样可大大地提高受精率。牛蛙产卵多是半夜进行,在黎明前后最高峰,产卵量随雌蛙个体大小不同而不等,少则几千拉,多则4一5万粒。牛蛙产卵以后,应及时将卵块转移到孵化池内,若不及时转移到孵化池内,蛙卵会被大蛙吞食或因时间较长而造成蛙卵胶膜软化而沉于池底。卵块转移时应将卵块、水草及其它附着一起移致水桶等容器中,然后轻轻倒入孵化池内。
蛙卵的卵化密度应以6000粒/㎡为宜,卵化期间,水深应为30 cm。孵化时间因水温不同而长短不同,水温在19一27℃之间卵化时间为3天半至4天半,水温在25一31.5℃之间,孵化时间为两天半至3天。孵化期间,应避免搅动水。 [8][7]
1.6越冬管理
牛蛙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不能调节体温。每当秋去冬来,气温下降,食物缺乏期将来临时,牛蛙以暂时停止活动来适应这些变化,不食不动,进入冬眠。多年来,牛蛙在我国试养实践证明,南自广州、福州,北至北京、旅顺等,牛蛙都能安全越冬。冬眠起止时间,从南到北逐渐变化,在广州的冬眠期一般为12月下旬至l月上旬,在上海为11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济南则为11月中旬至3月下旬。蛙类的冬眠有水下冬眠和地下冬眠两种。牛蛙一般是地下冬眠,常在田埂、河塘或水渠边上的土穴里蛰伏越冬。人工养蛙要根据牛蛙挖洞潜伏的习性,可事先在蛙池四周松土,并在向阳避风的方向,掘挖多个直径13厘米、深0.5米左右的洞穴,让牛蛙潜伏越冬。另外,越冬前应投喂丰富的食料,使蛙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以维持冬眠期体内的消耗。野外牛蛙是自然冬眠,越冬管理很简单。室内饲养的牛蛙越冬管理比较复杂,下面介绍两种管理办法:
1.用大小相同的两个瓦盆,下面的一个放些湿土,挑选肥大的牛蛙放进去,把另一个瓦盆盖上,然后挖半米左右的坑,把盖好的盆放在坑里埋起来。天特别冷时,可再封一些干土保温。
2.冬天,如果使室温保持在10℃以上,牛蛙就不会进入冬眠,与其他季节一样,照常投饵喂食,并能让它继续生长。
[9]
1.7饲养管理
1.7.1牛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生存能力不强,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抵抗力较差,管理不当会造成大批死亡或被其它动物吞食。因此,蝌蚪的饲养管理必须细心才行。1水质:蝌蚪的生长要求水质良好,水应清洁,透明,有足够的容氧量(一般为3mg/升以上),无农药、化肥、粪便等的污染,无杂质,无其它生物体,无多余饵料。为了保证水质良好,必须经常换水。2水温:蝌蚪生长的适宜水温是22一30℃之间,当水温达到35℃时,就会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时会造成死亡:当水温达到39℃时,蝌蚪普遍体质衰弱,死亡数量增多;当水温达到40℃时,蝌蚪会全部死亡。炎热夏天,防止高温的方法是搭设凉蓬,勤换新水,也可抽取地下水入池降温。3.放养密度:1一9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1000一2000只/㎡,10一29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500一1000只/㎡,30一75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100一130只/㎡。蝌蚪的放养密度必须适当,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而导致蝌蚪的生长受阻,甚至造成死亡。
4.饵料:4日龄内的蝌蚪不必喂料,因为它可依靠吸收卵黄来获取营养,若投放饵料会影响水质。5日龄的蝌蚪方可投饵喂料,蝌蚪的初期饵料主要是天然的单细胞藻类。15日龄一1月龄的蝌蚪可饲喂豆浆、豆饼等饵料。1月龄以上的蝌蚪,食性己变得非常广泛,可饲喂田螺、鱼肉、动物内脏、蚯蚓、玉米面、麦麸、米糠、稀饭等。玉米面、米糠、麦麸等植物性粉状饲料须蒸熟,搓成小团再饲喂,动物性词料应切成小块再饲喂。饲喂时间一般是下午五时左右。蝌蚪的摄食量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力口,不同日龄的蝌蚪的摄食量如下:7一30日龄,40一70克/1000只(动物性饲料为60%),30日龄至变态,40一80克/1000只(动物性饲料为47%)。[10]
1.7.2幼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经70一75天的生长即可变恋成为幼蛙,幼蛙天性好动,故饲养密度应相对减少,饲养密度为70一80只/㎡。[11]蛙池顶要设置凉棚,避免阳光直射。幼蛙的饵料可用小鱼、小虾、蚯蚓、昆虫等活料。一月后即可转入成蛙池。
1.7.3成蛙的饲养管理
成蛙的管理主要是解决三大问题,即充足饵料的供应,有效的防害防逃措施和安全越冬。1、饵料供应:蝌蚪变态以后,其食性有所改变,不再采食死饵料,故成蛙的饲料应以活饵料为主。用诱虫灯诱引昆虫是解决成蛙活饵料的较好方法。每年的5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牛蛙生长最快,食欲最盛旺的时间,这段时间安装诱虫灯可获得较好的诱虫效果,诱虫灯30瓦紫外灯和40瓦黑光灯诱虫效果最好。除了灯光诱虫外,还可以通过人工捕捉昆虫,在蛙他中放养一定数量小鱼,定期投放小鱼虾等措施以获得足够的活饵料。2、防逃防害:为了防止牛蛙逃跑,必须经常检查蛙池围墙有无缺口和破损外,若发现缺口和破损,应及时堵塞和修补。牛蛙的敌害主要有蛇、鼠、猫等,必须严防这些敌害进入蛙池。3、成蛙的越冬。牛蛙在我国开始越冬的水温一般是6一12℃,起蛰出土的水温是9一12℃。冬眠的起始时间,因地而异,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基本没有冬眠。上海、南
京、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冬眠的时间始于11月下句至12月上旬,次年3月起蛰出土。贵州等地冬眠时始于12月上旬,次年2月下旬起蛰出土。牛蛙越冬可在原蛙池内。[12]为了适应牛蛙挖洞潜伏的己性,须事先在水池四周松土,井在向阳避风的地方挖出几个直径为13一15cm,深100cm的洞穴,洞穴应保持湿润,但避免池水淹没洞穴。水面上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水面结冰。池水应保持水深100cm以上。当牛蛙进入冬眠后,应保持冬眠池环境安静,水质良好,避免污染。
1.8疾病防治
牛蛙的疾病主要有三种,即车轮虫病,气泡病和红腿病。车轮虫病和气泡病发生在蝌蚪阶段,红腿病则发生在幼蛙阶段和成蛙阶段。[13]
1.8.1车轮虫病
车轮虫是一种寄生虫,蝌蚪的车轮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5一8月最为流行。车轮虫病多发生在密度大,蝌蚪活动缓慢的蝌蚪池中,患有该病的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肉眼观察可见尾鳍发白,蝌蚪常常浮于水面。治疗: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 : 2)使池水成百万分之一点四浓度。同时减少放养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空间,以减少该病发生。
1.8.2气泡病
气泡病多因饲料质量不好(植物性粉状料未经煮熟)引起。患病蝌蚪身休膨胀,仰游于水面。治疗:将蝌蚪捞出,放入清水中1一2天,不投饵料,待其恢复正常后再放回原池饲养。
1.8.3红腿病
红腿病是成蛙的主要疾病,病蛙活动迟缓,不摄食。治疗:用20%磺胺溶液浸泡,两天后即可治愈。
2牛蛙养殖的几点新方法
2.1完全喂“死”饲科
以前,人们设法将牛蛙饲料动起来,认为只有动的饲料牛蛙才肯吃,故有牛蛙饲料波动台之类的新设备出现。我们在试脸及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发现只要在牛蛙蝌蚪变态时诱导及训食得当,以后可以完全用死饲料喂养。刚变态的幼蛙可以暂不喂食,它可吸收尾部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几夭后用剪成小块的蚕蛹浸泡后放在食坛上训食,再用蚕蛹及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投喂,几乎全部吃光,效果较好,但饲料要求较较高,须注重色、香、味及营养配比合理,同时具有防病的功效,可基本控制烂皮病的发生,作者认为,该方法的成功关性在于驯食的时间、方法及技巧。与人们常规的想法相悖,驯化后的幼蛙取食蚕幼或配合饲料时,只要将完全浸湿后的食料放在干食坛上即可,而不一定要浮在水面上。故谨请大家不要在“活”饲料上陷得太深,以免误导。
2.2缩短饲养周期
“春产一粒子,秋后半斤蛙。”当年产的春蝌蚪可以在同一年长成商品蛙出售。有研究:让农户用同一批4月30日产卵孵化成的春蝌蚪,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7000,用不同蛋白配比的饲料进行喂养,动物性蛋白由高到低,结果甲组蝌蚪期为55天,乙组为65天,丙组为90天,亦即甲组蝌蚪6月下旬变态,7月份开始都为其幼蛙的快速生长发育期,幼蛙生长的有利时间加长,冬眠前平均体重接近250克。[14]该方法的关健在于缩短蝌蚪期,幼蛙期食料丰富,营养全面。
2.3浅塘流水
蛙塘的水不福要很深,一般在50厘米左右,有利于提高并保持一定的水温,适合蛙的快速生长。流水则保持水的清洁,由于蛙的密度较高,取食、休息及排泄都限制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水质很快恶化,细菌大量繁殖,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塘的面积不宜过小,每塘应在30平方米以上,可装上类似水箱的自动控制阀,每天换水一部分,每隔10天清换一次。不同规格的蛙分开饲喂。
2.4两头保湿
初春及秋后,大气温度较低,水温亦低,牛蛙仍在冬眠。用塑料大蓬做成简易温室,通过两头保温的办法,可以缩短牛蛙冬眠期延长生长发育期。该方法费用较低,效果明显一般深秋后的牛蛙个体长得较大。
2.5种蛙的选择与下池前的准备
在春季,选购体重在450克以上(500克以上更佳),发育正常,身体健壮无病的二冬龄蛙为种蛙,雌雄配对,大小相差不大,经过3—4个月的饲养,能够使其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富有弹性,性腺发育完全成熟。
种蛙池应设在临近水源,水量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四周安静的地方。池水深度在1—
1.2米,面积根据种蛙的多少而定,一般5对种蛙池面积为25—30㎡,池中三分之一要种植水草、莲藕及其它叶大、叶多的挺水植物,在池堤与水面交界处设多个人工洞穴(可用砖砌成,砖的表面都涂上一层泥,以免砖表面擦伤蛙皮。),在离池周1米左右处,用砖砌成或窗纱拦成1.5米高的防逃设施。在池四周无大树荫遮掩的盛夏,可在池上边离水面45厘米用稻草或竹叶等物搭设一个较大的凉棚,凉棚安装一盏黑光诱虫灯,灯下悬吊一个饲料台。用窗纱作为防逃设施,还必须在整个养殖池周圈用砖砌成2米左右高的墙,既可防敌害生物,又可防小偷。在种蛙下池前10天左右,可用生石灰、漂白粉或水族乐清塘消毒,杀死水中有害生物。用量为:生石灰200克/㎥,漂白粉15克/㎥水族乐0.5克/㎥,消毒选择在晴天进行,效果佳。
[15]
参考文献:
[1] 包乐天.蔬菜地养殖牛蛙的试验[J].江苏农机与农艺,2000,(02).
[2] 陈晓凤.成功养殖牛蛙的关键因素[J].科学养鱼,2000,(04).
[3] 樊祥国.稻田养殖牛蛙技术[J].农村养殖技术,1996,(06).
[4] 高其双,鲁还美,孙书林,陈梅香.牛蛙引种前的准备[J].中国牧业通讯,1999,(02).
[5] 红梅.牛蛙越冬三注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0,(12).
[6] 江永明.牛蛙养殖技术[J].养殖与饲料,2003,(09).
[7] 李康民.美洲牛蛙入侵欧洲[J].科学养鱼,1995,(08).
[8] 柳富荣.庭院牛蛙养殖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00,(03).
[9] 陆蔼松养牛蛙“发了”[J].家庭科技,1994,(04).
[10] 吕友保.棚室养殖牛蛙技术[J].农技服务,2007,(05).
[11] 马学坤,张璐,郑石轩.牛蛙的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J].内陆水产,2008,(03).
[12] 游克仁,刘孙俊.牛蛙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1993,(03).
[13] 曾训江.牛蛙养殖的前景与对策[J].现代农业,1999,(02).
[14] 郑国洪.蛙类养殖技术之五牛蛙集约化养殖高产新技术[J].中国水产,2006,(10).
[15] 朱炳全,吴高升.牛蛙养殖的几点新方法[J].中国水产,1993,(12).
Bullfrog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Abstract:Bullfrog from North America, like bullfrog habitat in ponds, puddle water or lush local, mainly to swallow the insects. As early as in 1899 has started to breeding, 1918, Latin America, and later move has led to European and Asian Japan, the Philippines and Malaysia, Singapore, and now these countries already on a large scale, and a frog breeding meat and frogs processing factory. Our Taiwan a frog development is soon, with a lot of frog legs every year and frog canned meat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1959 and 1962, China mainland successively introduced from Japan, Cuba began to try to raise, the bullfrog guangdong, fujian, Shanghai, hebei and liaoning as 15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breeding practice, not only can safe winter, and smooth to embrace, laying eggs, hatching and growth. Bullfrogs adaptable, breeding, rapidly growing fast,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high. Breeding is proper, 3 to kind of frog, 5 months can breed more than 50000 only young frog.
Key words:bullfrog(Rana catesbeiana) ;Breed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评议书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牛蛙的养殖与管理
作 者 黄朝阳
指导教师 曲江勇
专 业 生态学
班 级 09生态
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27 日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
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综述
题目:牛蛙的养殖与管理
摘 要:牛蛙原产北美洲,喜栖于池沼、水坑或水草繁茂的地方。主要吞食昆虫。早在1899年已开始养殖,1918年移入拉丁美洲,以后又先后引至欧洲和亚洲的日本、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现在这些国家已进行大规模养殖,并设有蛙肉和蛙皮加工厂。我国台湾养蛙发展也很快,每年有大量蛙腿和蛙肉罐头进入国际市场。1959年和1962年,我国大陆先后从日本、古巴引进牛蛙开始试养,经广东、福建、上海、河北和辽宁等15个省市养殖实践,不但能安全越冬,而且顺利抱对、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牛蛙适应性强、繁殖快、生长迅速,经济效益高。养殖得当,3对种蛙,5个月即可繁殖5万多只幼蛙。
关键词:牛蛙; 养殖技术; 管理
牛蛙的养殖与管理
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属于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亚科(Raniinae)、蛙属(Rana)。
牛蛙原产北美洲洛矶山一带沼泽地区,因其鸣叫声远闻似牛叫而得名“牛蛙”。牛蛙的种类较多,如美国牛蛙、春蛙、沼泽牛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由于牛蛙生长发育快,体重可达0.5一
1.5公斤,肉质鲜美可口、商品性好、食用价值高而先后被加拿大、古巴、墨西哥、南美洲以及日本等国引进饲养.我国八十年代引养的牛蛙属美国牛蛙,又叫“喧蛙”,有的称“食用蛙”。
[1]
1牛蛙养殖的方法
1.1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喜欢生活在湖泊、沼译、沟港、池塘以及附近的陆地和水草中。炎热的夏季几乎都生活于水中,有的甚至躲入阴凉的洞穴内。
牛蛙有群居性。多为几十只栖息于一处,当适应周围的环境后,便不会轻易搬家。
牛蛙有冬眠习性。在南方,每年10月下旬当气温降到10℃左右,牛蛙必潜入土中
越冬,次年3月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越冬才结束。牛蛙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2一28℃,每年的
3月下旬至12月上旬都是牛蛙生长季节,其中以春秋两季最活跃,生长最快。当温度高于32℃时,牛蛙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2]
1.2饲料
牛蛙的饵料可分为活饵料和静态即死饵料两大类。不管是活饵料,还是死饵料都要以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并逐步过渡到静态饲料为主活饲料为次的饲喂方法。
1.2.1死饲料(静态饲料)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肉类、动物内脏、鲜或干的鱼、泥鳅之类,各种螺、蚌、蜗牛之类贝壳软体动物、蚕蛹等,植物性蛋白质俩料如糠轶、饼粕、黄豆粉等,青绿饲料含蛋自质高,如果皮,菜叶尤其蝌蚪摄食的各种单细胞藻类,如矽藻、隐藻、裸藻、绿藻、兰藻等饲料。这些静态饲料,都是饲养牛蛙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饲喂时,除单细胞的藻类在饲养池中培养成浮游生物直接被蝌蚪吞食外,其它块大的静态饲料都需经粉碎、混合、蒸热,最后搓成粒状。颗粒的大小应根据蛙体成龄大小,做成适合口形的一口能吞食为准,动物性词料应先切碎后投喂或与蒸熟的植物性饲料一起制成混合颗粒饲料投喂。 [3]
1.2.2活饲料(动态饲料)
能否词养好牛蛙的关键,一是防逸,二是活饲料,其中活饲料的充裕供应最为冤要。牛蛙最爱食活饵,尤其蝌蚪与幼蛙期,供应活食越足,生长发育越快,成活率越高。投喂牛蛙的活饵料有:蝇蛆、水蚤、蛆洲、蛾类和甲壳类昆虫、蓖麻蚕、泥鳅、小鱼虾等,牛蛙十分嗜食上述这些活饵料,投喂时可单独喂,也可同盘投喂静态的“活化”饲料,达到混合喂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投喂的活饵料,由于成本高和来源困难,在整个饲养过程小应逐步减少。蝌蚪期要充分供应,蝌蚪期转入幼蛙前期活饵可适当减少,但不得低于总饲喂量的三分之二:变态后的一个半月的幼蛙可减为总饲料的三分之一;以后可逐步减少,静态饲料逐步加大,至幼蛙变态后的三个月龄时即可全部改为静态的死食或人工混合饲料投喂。
由此可知,饲养好牛蛙有无活饵料和能否充足供应,是牛蛙养殖业成功的关键之一,为此,牛蛙饲养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活饵料供应,必须有自己的活饵料繁养基地,如水蚕,蝇蛆、蚯蚓以及直接在饲养池上方装置黑光灯诱捕蛾、蝶、昆虫之类供牛蛙食用。这样,既可降低成本,又可做到稳定充足供应活饵料,保证牛蛙养殖业的成功。 [4]
1.3投喂方式
牛蛙的饲喂方式,必须把饵料投放于专门的饲料盘上或撒喂于饲养池周围的固定投饲点。为建立牛蛙驯饲的条有反射,应琢量做到定时、定食、定点。
饲料盘可以做成高八公分左右,1平方米大小的木框,底面用孔眼每平方公分40目的尼龙窗纱钉牢于木框上做底盘,即饲盘。使用时使饲料盘底部浸入水中的深度为总高度的一半为准。若太深
则牛蛙不易捕食,太浅则小鱼虾泥鳅之类活食容易死亡,饲料盘过小,采食的牛蛙多时又易造成饲料盘沉没而影响喂食。为此,最好把饲料盘做成网箱式固定于水中,则可防止采食蛙太多时下沉。
每日总的饲喂量可一次投给,也可分两次投给,根据实践分次投喂的效果胜于一次,而且又能克服一次投喂采食不均的现象。
根据牛蛙由于生理原因,只采食污禽,不摄食死饵的习性。要使改变其习性必须做到饲料盘具有人工模仿活食生物行为的功能或通过静态饲料“活化”的方法,来对牛蛙进行“驯饲”,达到其摄食动物性饲料和人工混合饲料等死食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最佳驯饲方法有:将静态饲料投入饲料盘后,再在盘中同时放入活饲,如活泥鳅之类等活食,然后使盘一半沉入水中,一半露出水面,使饵料刚好接触水面,由于活食的活动与挣扎,带动静态饲料的活动,牛蛙见饲料盘中饲料全部处于动态之中,误判为均是活饵便争着抢食。方法之三,可在固定的饲料盘上方装一盏灯,最好是黑光灯诱虫落入饲料盘带动饲料活化,又可通过诱虫补充饲料的来源。
“驯饲”过程,应采取活饵料逐步减少,静态饲料逐步增加,最后达到完全被静态饲料所取代的缓慢过程。此时,即使没有活食,牛蛙也因条件反射来定时定点取食,加上采食时因牛蛙不停地跳动而使水面波动,带动漂浮在水面的饲料也跟着不停上下跳动而“活化”被牛蛙吞食,即可达到全部摄食死饲的目的。这种驯饲和投喂方法,实践证明驯养效果较好,已被大家所采用。 [5]
1.4蛙池建造
1.4.1位置选择
蛙池应建在饵料丰富,环境安静,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水质良好的地方。池面应南北窄,东西宽。
1.4.2蛙池的分类
1.孵化池。水泥结构,面积为6平方米为好,锅低形,池深60cm,水深30 cm。
2.蝌蚪池。面积以25一36平方米为好,水泥结构,锅底形,池深为90一150 cm,水深为60一120 cm,池壁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各一个,进水口设在池壁上部,出水口设在池壁下部,排水口安放50X50 cm尼龙网罩,以防牛蛙从排水口漏出。池中设饲料台,饲料台设于水平面下10cm处。池周须修建围墙或篱笆,以防敌害(猫,鼠等)的侵袭和搔拢。
3.幼蛙池。建大、中、小三个,以根据幼蛙的生长状况和个体大小分群饲养,以免强欺弱,大吃小。池中建一小岛,小岛面积为蛙池面积的1/3,池堤宽1m,池深60 cm,水深30 cm,水面设一饲料台。池壁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各一个,排水口安放尼龙网罩。水面可种养水草或浮萍类水生植物。池内除底部为泥沙外,其余部位均为水泥结构。池周设150cm高围墙,以免牛蛙逃跑和敌害侵袭。
4.成蛙池。成蛙池与幼蛙池不同的仅是成蛙池较深为120cm一150cm。其余结构均匀,可按幼[6]
蛙池的结构建造。
1.5繁殖方法
牛蛙的性成熟为一年。牛蛙的产卵季节为5一9月,产卵期可达70天。开始产卵的时间,因地而异,广东为4月上旬,上海、南京、湖南为5月中旬,贵州、云南为5月下旬,北京、天津为6月以后。牛蛙产卵季节的水温要求在20℃以上,最适水温为24一28℃,产卵期间雄蛙叫声频繁,雌蛙随雄蛙叫声而抱合,雄雌蛙抱合有时可持续几天,然后才进入水中产卵受精。蛙类的抱合行为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能促使雄雌蛙在兴奋高潮中同时排出生殖细胞,这样可大大地提高受精率。牛蛙产卵多是半夜进行,在黎明前后最高峰,产卵量随雌蛙个体大小不同而不等,少则几千拉,多则4一5万粒。牛蛙产卵以后,应及时将卵块转移到孵化池内,若不及时转移到孵化池内,蛙卵会被大蛙吞食或因时间较长而造成蛙卵胶膜软化而沉于池底。卵块转移时应将卵块、水草及其它附着一起移致水桶等容器中,然后轻轻倒入孵化池内。
蛙卵的卵化密度应以6000粒/㎡为宜,卵化期间,水深应为30 cm。孵化时间因水温不同而长短不同,水温在19一27℃之间卵化时间为3天半至4天半,水温在25一31.5℃之间,孵化时间为两天半至3天。孵化期间,应避免搅动水。 [8][7]
1.6越冬管理
牛蛙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不能调节体温。每当秋去冬来,气温下降,食物缺乏期将来临时,牛蛙以暂时停止活动来适应这些变化,不食不动,进入冬眠。多年来,牛蛙在我国试养实践证明,南自广州、福州,北至北京、旅顺等,牛蛙都能安全越冬。冬眠起止时间,从南到北逐渐变化,在广州的冬眠期一般为12月下旬至l月上旬,在上海为11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济南则为11月中旬至3月下旬。蛙类的冬眠有水下冬眠和地下冬眠两种。牛蛙一般是地下冬眠,常在田埂、河塘或水渠边上的土穴里蛰伏越冬。人工养蛙要根据牛蛙挖洞潜伏的习性,可事先在蛙池四周松土,并在向阳避风的方向,掘挖多个直径13厘米、深0.5米左右的洞穴,让牛蛙潜伏越冬。另外,越冬前应投喂丰富的食料,使蛙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以维持冬眠期体内的消耗。野外牛蛙是自然冬眠,越冬管理很简单。室内饲养的牛蛙越冬管理比较复杂,下面介绍两种管理办法:
1.用大小相同的两个瓦盆,下面的一个放些湿土,挑选肥大的牛蛙放进去,把另一个瓦盆盖上,然后挖半米左右的坑,把盖好的盆放在坑里埋起来。天特别冷时,可再封一些干土保温。
2.冬天,如果使室温保持在10℃以上,牛蛙就不会进入冬眠,与其他季节一样,照常投饵喂食,并能让它继续生长。
[9]
1.7饲养管理
1.7.1牛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生存能力不强,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抵抗力较差,管理不当会造成大批死亡或被其它动物吞食。因此,蝌蚪的饲养管理必须细心才行。1水质:蝌蚪的生长要求水质良好,水应清洁,透明,有足够的容氧量(一般为3mg/升以上),无农药、化肥、粪便等的污染,无杂质,无其它生物体,无多余饵料。为了保证水质良好,必须经常换水。2水温:蝌蚪生长的适宜水温是22一30℃之间,当水温达到35℃时,就会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时会造成死亡:当水温达到39℃时,蝌蚪普遍体质衰弱,死亡数量增多;当水温达到40℃时,蝌蚪会全部死亡。炎热夏天,防止高温的方法是搭设凉蓬,勤换新水,也可抽取地下水入池降温。3.放养密度:1一9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1000一2000只/㎡,10一29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500一1000只/㎡,30一75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100一130只/㎡。蝌蚪的放养密度必须适当,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而导致蝌蚪的生长受阻,甚至造成死亡。
4.饵料:4日龄内的蝌蚪不必喂料,因为它可依靠吸收卵黄来获取营养,若投放饵料会影响水质。5日龄的蝌蚪方可投饵喂料,蝌蚪的初期饵料主要是天然的单细胞藻类。15日龄一1月龄的蝌蚪可饲喂豆浆、豆饼等饵料。1月龄以上的蝌蚪,食性己变得非常广泛,可饲喂田螺、鱼肉、动物内脏、蚯蚓、玉米面、麦麸、米糠、稀饭等。玉米面、米糠、麦麸等植物性粉状饲料须蒸熟,搓成小团再饲喂,动物性词料应切成小块再饲喂。饲喂时间一般是下午五时左右。蝌蚪的摄食量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力口,不同日龄的蝌蚪的摄食量如下:7一30日龄,40一70克/1000只(动物性饲料为60%),30日龄至变态,40一80克/1000只(动物性饲料为47%)。[10]
1.7.2幼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经70一75天的生长即可变恋成为幼蛙,幼蛙天性好动,故饲养密度应相对减少,饲养密度为70一80只/㎡。[11]蛙池顶要设置凉棚,避免阳光直射。幼蛙的饵料可用小鱼、小虾、蚯蚓、昆虫等活料。一月后即可转入成蛙池。
1.7.3成蛙的饲养管理
成蛙的管理主要是解决三大问题,即充足饵料的供应,有效的防害防逃措施和安全越冬。1、饵料供应:蝌蚪变态以后,其食性有所改变,不再采食死饵料,故成蛙的饲料应以活饵料为主。用诱虫灯诱引昆虫是解决成蛙活饵料的较好方法。每年的5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牛蛙生长最快,食欲最盛旺的时间,这段时间安装诱虫灯可获得较好的诱虫效果,诱虫灯30瓦紫外灯和40瓦黑光灯诱虫效果最好。除了灯光诱虫外,还可以通过人工捕捉昆虫,在蛙他中放养一定数量小鱼,定期投放小鱼虾等措施以获得足够的活饵料。2、防逃防害:为了防止牛蛙逃跑,必须经常检查蛙池围墙有无缺口和破损外,若发现缺口和破损,应及时堵塞和修补。牛蛙的敌害主要有蛇、鼠、猫等,必须严防这些敌害进入蛙池。3、成蛙的越冬。牛蛙在我国开始越冬的水温一般是6一12℃,起蛰出土的水温是9一12℃。冬眠的起始时间,因地而异,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基本没有冬眠。上海、南
京、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冬眠的时间始于11月下句至12月上旬,次年3月起蛰出土。贵州等地冬眠时始于12月上旬,次年2月下旬起蛰出土。牛蛙越冬可在原蛙池内。[12]为了适应牛蛙挖洞潜伏的己性,须事先在水池四周松土,井在向阳避风的地方挖出几个直径为13一15cm,深100cm的洞穴,洞穴应保持湿润,但避免池水淹没洞穴。水面上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水面结冰。池水应保持水深100cm以上。当牛蛙进入冬眠后,应保持冬眠池环境安静,水质良好,避免污染。
1.8疾病防治
牛蛙的疾病主要有三种,即车轮虫病,气泡病和红腿病。车轮虫病和气泡病发生在蝌蚪阶段,红腿病则发生在幼蛙阶段和成蛙阶段。[13]
1.8.1车轮虫病
车轮虫是一种寄生虫,蝌蚪的车轮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5一8月最为流行。车轮虫病多发生在密度大,蝌蚪活动缓慢的蝌蚪池中,患有该病的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肉眼观察可见尾鳍发白,蝌蚪常常浮于水面。治疗: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 : 2)使池水成百万分之一点四浓度。同时减少放养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空间,以减少该病发生。
1.8.2气泡病
气泡病多因饲料质量不好(植物性粉状料未经煮熟)引起。患病蝌蚪身休膨胀,仰游于水面。治疗:将蝌蚪捞出,放入清水中1一2天,不投饵料,待其恢复正常后再放回原池饲养。
1.8.3红腿病
红腿病是成蛙的主要疾病,病蛙活动迟缓,不摄食。治疗:用20%磺胺溶液浸泡,两天后即可治愈。
2牛蛙养殖的几点新方法
2.1完全喂“死”饲科
以前,人们设法将牛蛙饲料动起来,认为只有动的饲料牛蛙才肯吃,故有牛蛙饲料波动台之类的新设备出现。我们在试脸及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发现只要在牛蛙蝌蚪变态时诱导及训食得当,以后可以完全用死饲料喂养。刚变态的幼蛙可以暂不喂食,它可吸收尾部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几夭后用剪成小块的蚕蛹浸泡后放在食坛上训食,再用蚕蛹及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投喂,几乎全部吃光,效果较好,但饲料要求较较高,须注重色、香、味及营养配比合理,同时具有防病的功效,可基本控制烂皮病的发生,作者认为,该方法的成功关性在于驯食的时间、方法及技巧。与人们常规的想法相悖,驯化后的幼蛙取食蚕幼或配合饲料时,只要将完全浸湿后的食料放在干食坛上即可,而不一定要浮在水面上。故谨请大家不要在“活”饲料上陷得太深,以免误导。
2.2缩短饲养周期
“春产一粒子,秋后半斤蛙。”当年产的春蝌蚪可以在同一年长成商品蛙出售。有研究:让农户用同一批4月30日产卵孵化成的春蝌蚪,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7000,用不同蛋白配比的饲料进行喂养,动物性蛋白由高到低,结果甲组蝌蚪期为55天,乙组为65天,丙组为90天,亦即甲组蝌蚪6月下旬变态,7月份开始都为其幼蛙的快速生长发育期,幼蛙生长的有利时间加长,冬眠前平均体重接近250克。[14]该方法的关健在于缩短蝌蚪期,幼蛙期食料丰富,营养全面。
2.3浅塘流水
蛙塘的水不福要很深,一般在50厘米左右,有利于提高并保持一定的水温,适合蛙的快速生长。流水则保持水的清洁,由于蛙的密度较高,取食、休息及排泄都限制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水质很快恶化,细菌大量繁殖,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塘的面积不宜过小,每塘应在30平方米以上,可装上类似水箱的自动控制阀,每天换水一部分,每隔10天清换一次。不同规格的蛙分开饲喂。
2.4两头保湿
初春及秋后,大气温度较低,水温亦低,牛蛙仍在冬眠。用塑料大蓬做成简易温室,通过两头保温的办法,可以缩短牛蛙冬眠期延长生长发育期。该方法费用较低,效果明显一般深秋后的牛蛙个体长得较大。
2.5种蛙的选择与下池前的准备
在春季,选购体重在450克以上(500克以上更佳),发育正常,身体健壮无病的二冬龄蛙为种蛙,雌雄配对,大小相差不大,经过3—4个月的饲养,能够使其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富有弹性,性腺发育完全成熟。
种蛙池应设在临近水源,水量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四周安静的地方。池水深度在1—
1.2米,面积根据种蛙的多少而定,一般5对种蛙池面积为25—30㎡,池中三分之一要种植水草、莲藕及其它叶大、叶多的挺水植物,在池堤与水面交界处设多个人工洞穴(可用砖砌成,砖的表面都涂上一层泥,以免砖表面擦伤蛙皮。),在离池周1米左右处,用砖砌成或窗纱拦成1.5米高的防逃设施。在池四周无大树荫遮掩的盛夏,可在池上边离水面45厘米用稻草或竹叶等物搭设一个较大的凉棚,凉棚安装一盏黑光诱虫灯,灯下悬吊一个饲料台。用窗纱作为防逃设施,还必须在整个养殖池周圈用砖砌成2米左右高的墙,既可防敌害生物,又可防小偷。在种蛙下池前10天左右,可用生石灰、漂白粉或水族乐清塘消毒,杀死水中有害生物。用量为:生石灰200克/㎥,漂白粉15克/㎥水族乐0.5克/㎥,消毒选择在晴天进行,效果佳。
[15]
参考文献:
[1] 包乐天.蔬菜地养殖牛蛙的试验[J].江苏农机与农艺,2000,(02).
[2] 陈晓凤.成功养殖牛蛙的关键因素[J].科学养鱼,2000,(04).
[3] 樊祥国.稻田养殖牛蛙技术[J].农村养殖技术,1996,(06).
[4] 高其双,鲁还美,孙书林,陈梅香.牛蛙引种前的准备[J].中国牧业通讯,1999,(02).
[5] 红梅.牛蛙越冬三注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0,(12).
[6] 江永明.牛蛙养殖技术[J].养殖与饲料,2003,(09).
[7] 李康民.美洲牛蛙入侵欧洲[J].科学养鱼,1995,(08).
[8] 柳富荣.庭院牛蛙养殖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00,(03).
[9] 陆蔼松养牛蛙“发了”[J].家庭科技,1994,(04).
[10] 吕友保.棚室养殖牛蛙技术[J].农技服务,2007,(05).
[11] 马学坤,张璐,郑石轩.牛蛙的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J].内陆水产,2008,(03).
[12] 游克仁,刘孙俊.牛蛙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1993,(03).
[13] 曾训江.牛蛙养殖的前景与对策[J].现代农业,1999,(02).
[14] 郑国洪.蛙类养殖技术之五牛蛙集约化养殖高产新技术[J].中国水产,2006,(10).
[15] 朱炳全,吴高升.牛蛙养殖的几点新方法[J].中国水产,1993,(12).
Bullfrog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Abstract:Bullfrog from North America, like bullfrog habitat in ponds, puddle water or lush local, mainly to swallow the insects. As early as in 1899 has started to breeding, 1918, Latin America, and later move has led to European and Asian Japan, the Philippines and Malaysia, Singapore, and now these countries already on a large scale, and a frog breeding meat and frogs processing factory. Our Taiwan a frog development is soon, with a lot of frog legs every year and frog canned meat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1959 and 1962, China mainland successively introduced from Japan, Cuba began to try to raise, the bullfrog guangdong, fujian, Shanghai, hebei and liaoning as 15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breeding practice, not only can safe winter, and smooth to embrace, laying eggs, hatching and growth. Bullfrogs adaptable, breeding, rapidly growing fast,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high. Breeding is proper, 3 to kind of frog, 5 months can breed more than 50000 only young frog.
Key words:bullfrog(Rana catesbeiana) ;Breed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评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