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的教学反思

陆游,是宋朝著名爱国诗人,积极参加过抗金斗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已经了如指掌。他写的有名的《卜算子  咏梅》成为千古绝唱,除了词本身的艺术价值因素之外,词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趣的是,若干年后,另一位伟人毛泽东在读了这首词后,“反其意而用之”写了另一首《卜算子  咏梅》。在这里,我们看到,毛泽东并没有做反面文章,他所说的反其意而用之,我认为主要是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的不同。学生对于这样的理解也十分深入。

  陆游的词,上阕写一株生在野外的孤苦伶仃的梅花,没有主人,独自开放也无人观赏,而且还要遭受风雨的侵袭。作者选取了“驿外、断桥”这样特定的生活环境,让人想到漂泊的游子,在外如浮萍一样无依无*,不由不起凄楚伤怀的旅愁之感和仿佛感同身受的同情之慨。同时“黄昏”,让人想到垂暮之年,“寂寞、无主、独自”等表达孤独凄凉的词语,加一个“愁”字,真的让人好压抑,更不要说“更着风和雨”了。这种悲凉的气氛,色调是黑暗低沉的,节奏是凝重迟滞的。但为后文表达自己粉身碎骨保持节操,做了反差准备,是感情的落差储备。下阕阐明了自己的志向品节:不想争功名利禄,不理睬群丑的忌妒,就是粉身碎骨也保持自己的品节操守。“无意苦争、一任”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夷,对“群芳”妒忌的不屑。最后的“零落、碾” 表示了自己的至死不渝,也表示了自己的被动和无奈。在下阕,气氛是悲壮的、激奋孤傲的,也有点无奈。总之,这首词表达的是封建士大夫既然没达,那么还是“穷则独善其身”吧的无奈的洁身自爱。因为是志穷,所以不可能意气扬扬。

  毛泽东的词,上阕写了初春来临时的一株傲雪寒梅,在冰天雪地的百丈冰中正开着艳丽的花。一个“送”一个“迎”一个“归”一个“到”,把春天来临时的喜气洋洋表达的非常生动。而一个“俏”字,把在冰天雪地中一枝独秀、傲雪迎霜的万里白中一点红的寒梅的乐观精神表露无遗。为下阕作了很自然的铺垫,所以陆词的上下阕关系在意思上有转折的意思,而毛词的上下阕意思上是顺承的关系。陆词是极力压抑,提高感情水位,增大落差;毛词是尽力疏通,使感情自然流畅。下阕,虽说梅美丽,但不去争春,只报春。等到山花烂漫时,她在花丛里偷偷地乐。把一个不为自己,只为大众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献身精神轻松地表达出来了。全词显得欢快、乐观、无畏(这种无畏与陆游的不同,她是连考虑都不考虑,也就是置之度外的那种,而陆游的说是不在意不在意其实往往是很在意的。)、轻松惬意。在毛泽东的诗词中,一般都是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要么指点江山,要么一览众山小,象这首词这样欢快、轻松甚至有点儿俏皮的很少,显出领袖也有天真烂漫的童真的一面。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我认为他主要表达的是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的愿望。既然已经志得意满,当然那语气会显得踌躇满志。而且这首词写在六十年代,正是自然灾害和苏联压制之后,鼓舞士气相当重要。

  总之,学生认为这两首词除了内容之外,在风格上的不同是:毛词明亮欢快、乐观向上、天真烂漫、豁达大度;陆词却是凝重阴郁、沉闷感伤、慷慨悲壮。在思想境界上:毛词助人为乐、大公无私、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达则兼济天下;陆词克己保节、洁身自爱、为保志节不惜粉身碎骨,是穷则独善其身。

陆游,是宋朝著名爱国诗人,积极参加过抗金斗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已经了如指掌。他写的有名的《卜算子  咏梅》成为千古绝唱,除了词本身的艺术价值因素之外,词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趣的是,若干年后,另一位伟人毛泽东在读了这首词后,“反其意而用之”写了另一首《卜算子  咏梅》。在这里,我们看到,毛泽东并没有做反面文章,他所说的反其意而用之,我认为主要是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的不同。学生对于这样的理解也十分深入。

  陆游的词,上阕写一株生在野外的孤苦伶仃的梅花,没有主人,独自开放也无人观赏,而且还要遭受风雨的侵袭。作者选取了“驿外、断桥”这样特定的生活环境,让人想到漂泊的游子,在外如浮萍一样无依无*,不由不起凄楚伤怀的旅愁之感和仿佛感同身受的同情之慨。同时“黄昏”,让人想到垂暮之年,“寂寞、无主、独自”等表达孤独凄凉的词语,加一个“愁”字,真的让人好压抑,更不要说“更着风和雨”了。这种悲凉的气氛,色调是黑暗低沉的,节奏是凝重迟滞的。但为后文表达自己粉身碎骨保持节操,做了反差准备,是感情的落差储备。下阕阐明了自己的志向品节:不想争功名利禄,不理睬群丑的忌妒,就是粉身碎骨也保持自己的品节操守。“无意苦争、一任”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夷,对“群芳”妒忌的不屑。最后的“零落、碾” 表示了自己的至死不渝,也表示了自己的被动和无奈。在下阕,气氛是悲壮的、激奋孤傲的,也有点无奈。总之,这首词表达的是封建士大夫既然没达,那么还是“穷则独善其身”吧的无奈的洁身自爱。因为是志穷,所以不可能意气扬扬。

  毛泽东的词,上阕写了初春来临时的一株傲雪寒梅,在冰天雪地的百丈冰中正开着艳丽的花。一个“送”一个“迎”一个“归”一个“到”,把春天来临时的喜气洋洋表达的非常生动。而一个“俏”字,把在冰天雪地中一枝独秀、傲雪迎霜的万里白中一点红的寒梅的乐观精神表露无遗。为下阕作了很自然的铺垫,所以陆词的上下阕关系在意思上有转折的意思,而毛词的上下阕意思上是顺承的关系。陆词是极力压抑,提高感情水位,增大落差;毛词是尽力疏通,使感情自然流畅。下阕,虽说梅美丽,但不去争春,只报春。等到山花烂漫时,她在花丛里偷偷地乐。把一个不为自己,只为大众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献身精神轻松地表达出来了。全词显得欢快、乐观、无畏(这种无畏与陆游的不同,她是连考虑都不考虑,也就是置之度外的那种,而陆游的说是不在意不在意其实往往是很在意的。)、轻松惬意。在毛泽东的诗词中,一般都是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要么指点江山,要么一览众山小,象这首词这样欢快、轻松甚至有点儿俏皮的很少,显出领袖也有天真烂漫的童真的一面。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我认为他主要表达的是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的愿望。既然已经志得意满,当然那语气会显得踌躇满志。而且这首词写在六十年代,正是自然灾害和苏联压制之后,鼓舞士气相当重要。

  总之,学生认为这两首词除了内容之外,在风格上的不同是:毛词明亮欢快、乐观向上、天真烂漫、豁达大度;陆词却是凝重阴郁、沉闷感伤、慷慨悲壮。在思想境界上:毛词助人为乐、大公无私、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达则兼济天下;陆词克己保节、洁身自爱、为保志节不惜粉身碎骨,是穷则独善其身。


相关文章

  •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的21课,本课计划使用两课时完成.在第一次设计教学时,我采用的是两课分讲再进行对比的形式.我将词的相关知识.陆游的生平和背景作为学生理解词内容的基础.在使用读和讨 ...查看


  • [西洲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 <西洲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涂照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0年第02期 <西洲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所选录的一首乐府诗, 是一首南朝民歌.教学中, 在开门见山的 ...查看


  • 卜算子咏梅
  • 卜算子 咏梅 教学目标: 1.朗读感悟两首词中梅花的形象,体会两首词表达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自主研讨 教学重点:比较感悟毛泽东笔下梅花坚强.勇敢.无私.大度的形象. 陆游笔下梅花的孤独.寂寞.惆怅.高洁的形象. 教学难点:比较体会两 ...查看


  • 让书香浸润生命
  • 让书香浸润生命 --记我的"课内海量阅读"学习之行 收获满满 韩老师是潍坊市北海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从教30年.从韩老师的报告中,我知道她也曾经困惑过.正是困惑,让她不断探索,走上了教改之路,这一走,便是十几年.韩老师重 ...查看


  • 卜算子.咏梅教案2
  • <卜算子•咏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⒈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⒈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两位作者 ...查看


  • 广西民族大学专业目录
  •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2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1 2 3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4 5 6 7 8 考试科 ...查看


  •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 卜算子·咏梅 陆游 [课题名称] <卜算子·咏梅> [授课对象] 初中一年级 [授课学时] 1课时(课时45分钟)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一的学生.他们还带有小学生所具有的调 ...查看


  • 诗人领袖缪晓燕
  •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诗人领袖>主备人:缪晓燕 审校人: 徐严伟 备课时间:2015-9-8 教学目标: 一.理解毛泽东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领袖形象 二.理解本诗角度的新颖.欣赏比喻的精当 教学重点:理解本 ...查看


  •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代码:01111110 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2012级本科 学 分:3.0 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上机学时:0 一.课程性质.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