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教育思想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其教育思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借助于他们所创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考虑,科学地论述了一系列重大的教育思想。它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正确地进行教育方面的斗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实践纲领和远大的目标。

一、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形成基于对近代科学技术、近代大工业生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给社会生活、教育和人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新情况的思考和研究,也是他们珍惜前人有关教育方面的理论遗产。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中作用,论述通过教育培养新人等方面;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关于“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无论是才能或天才,由于它们首先是单纯的禀赋,它们就应当依照一般通用的方法来加以完善”;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于分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关于普及国民义务教育等方面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批判继承。他们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的批判表示赞赏,同时也指出了空想要从人性论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教育中的各种弊端只是由于它不符合人性或者是所谓的人的理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教育的资产阶级本质,为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教育弊端指明了方向。

二、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教育无疑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这种生产既为人类社会自身的生产提供了物质条件,又要求人类自身通过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所以从根本上讲人的形成与发展,人类教育的发展和演进,都与人类生产相关联。

教育是由社会、社会关系所制约,并要求其为社会服务,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教育也必然发生变化,所以教育具有历史性。而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必然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反映这种关系的教育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强调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但他们又认为教育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育对社会关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继承性。他们没有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只是强调改变资本主义教育的性质,使教育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因此他们重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争取教育权利的斗争,并对工人运动给予高度评价。

三、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不同生产力水平为教育提供不同的物质基础,也对教育提供了不同的要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推动了教育的内容,科学技术和各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教育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等等都与教育有关。教育是生产、再生产的

重要手段,教育可以使从事一般性劳动的劳动力训练成可以从事复杂劳动和专门劳动的劳动力,还可以培养以脑力为劳动技能为特征的劳动力。教育使科学知识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而学校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场所,大学对于推动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认为教师的教育劳动通过传授科学知识培养有各种技能的劳动者,因而具有为生产和经济服务的作用,所以老师的劳动教育也有生产性的劳动。但教师的劳动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不能将教育劳动的生产性和直接的物质生产混为一谈。

四、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历史上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以及对社会生产力的考察,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建立在了科学的论证上。

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到来,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和生产的社会化,促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使广大的人们受到了摧残。马克思肯定了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生产,但必须通过立法来保证人们的劳动时间,禁止他们在有害的工作环境里生产。他们系统地论述了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使工人尽可能受到适应劳动职能变更的教育;将教育与生产联系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劳动者。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追求更大的利润,劳动力成商品,教育实质是资本家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手段,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教育受到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认为只有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才能使生产与劳动相结合的意义有重大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对于空想主义思想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和变革。他们以无产阶级和全体的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教育同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考察中,揭示了教育思想的本质及其职能。他们从生产、现代科学和现代教育的内在联系出发,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从教育领域的许多问题出发,结合实际对许多问题做出了科学的改造和变革,为结实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科学的、基本的理论基础,使教育理论真正进入了科学教育的时代!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论其教育思想

系别: 11级社会科学系 班级: 教育学二班 姓名: 杨少贇 学号: [1**********]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其教育思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借助于他们所创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考虑,科学地论述了一系列重大的教育思想。它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正确地进行教育方面的斗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实践纲领和远大的目标。

一、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形成基于对近代科学技术、近代大工业生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给社会生活、教育和人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新情况的思考和研究,也是他们珍惜前人有关教育方面的理论遗产。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中作用,论述通过教育培养新人等方面;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关于“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无论是才能或天才,由于它们首先是单纯的禀赋,它们就应当依照一般通用的方法来加以完善”;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于分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关于普及国民义务教育等方面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批判继承。他们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的批判表示赞赏,同时也指出了空想要从人性论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教育中的各种弊端只是由于它不符合人性或者是所谓的人的理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教育的资产阶级本质,为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教育弊端指明了方向。

二、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教育无疑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这种生产既为人类社会自身的生产提供了物质条件,又要求人类自身通过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所以从根本上讲人的形成与发展,人类教育的发展和演进,都与人类生产相关联。

教育是由社会、社会关系所制约,并要求其为社会服务,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教育也必然发生变化,所以教育具有历史性。而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必然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反映这种关系的教育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强调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但他们又认为教育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育对社会关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继承性。他们没有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只是强调改变资本主义教育的性质,使教育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因此他们重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争取教育权利的斗争,并对工人运动给予高度评价。

三、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不同生产力水平为教育提供不同的物质基础,也对教育提供了不同的要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推动了教育的内容,科学技术和各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教育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等等都与教育有关。教育是生产、再生产的

重要手段,教育可以使从事一般性劳动的劳动力训练成可以从事复杂劳动和专门劳动的劳动力,还可以培养以脑力为劳动技能为特征的劳动力。教育使科学知识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而学校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场所,大学对于推动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认为教师的教育劳动通过传授科学知识培养有各种技能的劳动者,因而具有为生产和经济服务的作用,所以老师的劳动教育也有生产性的劳动。但教师的劳动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不能将教育劳动的生产性和直接的物质生产混为一谈。

四、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历史上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以及对社会生产力的考察,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建立在了科学的论证上。

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到来,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和生产的社会化,促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使广大的人们受到了摧残。马克思肯定了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生产,但必须通过立法来保证人们的劳动时间,禁止他们在有害的工作环境里生产。他们系统地论述了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使工人尽可能受到适应劳动职能变更的教育;将教育与生产联系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劳动者。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追求更大的利润,劳动力成商品,教育实质是资本家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手段,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教育受到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认为只有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才能使生产与劳动相结合的意义有重大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对于空想主义思想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和变革。他们以无产阶级和全体的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教育同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考察中,揭示了教育思想的本质及其职能。他们从生产、现代科学和现代教育的内在联系出发,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从教育领域的许多问题出发,结合实际对许多问题做出了科学的改造和变革,为结实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科学的、基本的理论基础,使教育理论真正进入了科学教育的时代!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论其教育思想

系别: 11级社会科学系 班级: 教育学二班 姓名: 杨少贇 学号: [1**********]


相关文章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感悟
  • 在家休假及BB出生后的这段时间,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大致浏览了一遍.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 ...查看


  • 东师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各学科必读经典文献
  •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各学科必读经典文献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 3.毛泽东 ...查看


  •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重要论述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重要论述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1844年9-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 ...查看


  • 列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列宁对它的论述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形势.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列宁认为,世界革命的胜利就在眼前,共产国际的战略目标就是在各国发起革命进攻 ...查看


  • 历史学参考书目
  • [1]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4-9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02页. [2]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王章辉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序言第1页及导言第3页 ...查看


  • 北大教授推荐书目汇总
  • 张岱年:我最喜爱的书 <周易大传>.<孟子>.<庄子>.<史记>.<通鉴>.<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哲学笔记>.&l ...查看


  • 推荐阅读书目 1
  •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推荐阅读书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马克思:<关于费尔巴 ...查看


  • 邓小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胡福明) (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一日)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0ca65b010129t0.html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 ...查看


  • 关于矛盾概念的思考
  • 关于"矛盾"定义的思考 --兼与<生活与哲学>编者商榷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 李毅(415000) <生活与哲学>(以下简称现行教材)将"矛盾"定义为"矛盾就是反映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