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礼仪与西方礼仪概述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授课章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西方文化与礼仪的的概述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礼仪的涵义、特征和意义;了解现代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了解现代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西方文化与礼仪 计划学时 3 第二章 礼仪与西方礼仪概述

教学基本内容:

1、礼仪的涵义、特征和意义

2、现代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

3、现代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多媒体播放《司密斯来到了华盛顿》

教学重点和难点:

礼仪的涵义、特征和意义;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现代西方礼仪的基本原则。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本章采用讲课、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法。

作业与思考题:

1、论述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

2、论述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说明:1.教案首页中各栏目内上下尺寸可自行调整。

2.教案首页后续页用河南科技大学教案专用纸书写,或使用A4纸打印。

西方礼仪概述

一、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概念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类的社会性。人类的活动不但受着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着社会规律以及由社会规律决定的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在这些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和规律规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礼仪规范。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从一个人对它的适应和掌握的程度,可以看出他的文明与教养的程度。因此,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礼仪这门学科,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一系列礼仪规范,有必要先阐明礼仪的本质。

本质是一种规定,礼仪的本质规定,可以通过礼仪本身揭示出来。本节主要介绍礼仪的涵义、特性和礼仪的基本内容。

1 、礼仪的涵义

在欧洲,“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

作为法庭,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为了展示司法活动的威严性,保证审判活动能够合法有序地进行,总是既安排得庄严肃穆,又要求所有进入法庭的人员必须十分严格地遵守法庭纪律。例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法规规定,为了保证法庭的特有气氛和特殊秩序,开庭之前应由书记员当庭宣读法庭纪律。这些纪律包括:不准大声喧哗,未经审判长许可不准提问,未经法庭许可不准摄影、录像等等。 古代的法国法庭也有类似的规定,不过它不是当庭宣读,而是将其写在或印在一张长方形的“etiquette”即通行证上,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一个人,作为其入庭后必须遵守的规矩或行为准则。

由于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和准则,才能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风范,才能保证文明社会得以正常维系和发展,所以,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便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礼仪”一词的涵义逐渐变得明确起来,并独立出来。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礼

仪”一词,很早就被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使用。

在古汉语中,“礼”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礼节仪式。如《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其损益,可知也”。《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第二,表示尊敬和礼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执事不礼于寡君”(执事:指晋国国君。寡君:指郑国国君)。

第三,礼物,即赠送的物品。《晋书·陆纳传》:“及受礼,唯酒斗,鹿肉一 ”。

“仪”既指容貌和外表,又指礼节和仪式。

现代文豪梁实秋先生在其《秋室杂文·谈礼》中说:“礼是一套法则,可能有官方制定的成分在内,亦可能有世代沿袭的成分在内,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约定俗成的性质,行之既久,便成为大家公认的一套规则。”

日本也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当代礼仪专家松平靖彦先生在日本全国社出版的《正确的礼仪》一书中认为:“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规范„„礼仪本身包含人了们在社会生活中应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们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备这种应有的道德观念,正确的礼仪才得以确立。”这是从礼仪和道德的相互关系上来揭示礼仪的本质。

从古今中外对于礼仪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礼仪,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礼仪的上述涵义主要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礼仪表现为一定的章法。所谓“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就是说你要进入某一地域,你就要对那里的人的习俗和行为规范有所了解,并按照这样的习俗和规范去行动,这才是有礼的。礼仪与胡作非为是水火不相容的。

第二,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在社会实践中,礼仪往往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来作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有章可循、可以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三,讲究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

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自己才会被他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过程中,才会逐步建立起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遵守礼仪是人获得自由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2、礼仪与礼貌、礼节、仪式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言语动作应具有的相互表示谦虚恭敬、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和行为准则。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慰问等并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和规范,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个体礼貌行为。仪式是指在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这些都在礼仪的范畴之内。

(二)礼仪的种类

有不少人认为礼仪很简单,只是见面问个好,离别道声再见而已。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礼仪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无处不在。概括起来看礼仪有以下几类:

1、从内外区分:

A 国内礼仪指在本国范围内通告的一些礼仪规范和区域特征。国内礼仪除了一些通行的法规外,有一些礼仪内容是属于某个民族或区域所特有的,因此具有极强的个体性,比如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礼仪行为。

B 涉外礼仪指参与外事活动应遵循的礼仪规范。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范围极广,除了一些国际通告惯用的礼仪规范外,还有很多不同国家的风俗礼制均是涉外礼仪研究的内容。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均有自己特定的礼仪风俗,涉外工作人员就有必要了解掌握不同的礼仪内容。比如同样是送鲜花,在法国人家里做客,就不应送菊花,尤其是黄色的菊花,因为黄色表示不忠诚,更何况菊花又更多的被用在葬礼之中。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菊花被看成一种“妖花”。在西德人家里做客,千万不要给女主人送红玫瑰,那是赠送情人的礼品。在日本,人们忌讳荷花,而荷花在我国却是一种圣洁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象征。

2、从主体应酬的工作对象分:

内务礼仪是指人们在家庭中,亲朋好友之间应酬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

规范,包括家人间的问候、祝贺、庆贺、赠礼、宴请等等。

公务礼仪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公务行文礼仪、公务迎来送往的礼仪、公务会见会谈的礼仪、公务宴请招待的礼仪。

商务礼仪主要是指商务活动中的礼仪。包括柜台待客、商业洽谈、推销、商业仪式、外事、文书、会议、谈判 、迎送、公关礼仪等等。 另外还有习俗礼仪、民族礼仪、宗教礼仪、涉外礼仪、外国民俗、等等。总之是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进行归纳而已。

个人礼仪:人是礼仪的行为主体,所以讲礼仪首先应该从个人礼仪开始。个人礼仪主要包括言谈举止、仪表服饰等到方面的礼仪要求。个人形体美礼仪、仪态仪表礼仪修养, 服饰装饰艺术。

生活礼仪:包含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见面交谈、介绍、宴请、舞会、宴会、馈赠送礼、探病、结婚祝寿礼仪、节庆殡葬礼仪等。

家庭礼仪:礼仪在家庭及亲友交往范围内的运用就是家庭礼仪,它大致包括家庭称谓、问候、祝贺、家宴及家庭应酬等等礼仪规范。

学校礼仪:学校礼仪主要是指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仪式等方面的礼仪要求规范。如师生之间的礼仪;学生要学习遵守的礼仪;各种仪式活动的礼仪等。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更为繁杂,通常包括见面与介绍;拜访与接待;交谈与交往;宴请与馈赠;舞会与沙龙等方面的礼仪。

公务礼仪:公务礼仪是具体工作产生的礼仪。通常包括如办公室、工作中、会议、公文、公务、迎送等礼仪。

(三)礼仪的作用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也是个体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礼仪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素养,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小学的学习生活是学生首先涉足的“社会

首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其次是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具体讲还有如下作用:

1、礼仪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礼仪的本质就是教育,这在古代时就已形成。例如:“成年礼”,在氏族成员行将成年时,用各种方式来测验其体能及生产、战争技能,以确定其能否成为本氏族的正式成员。进入文明时代后,这种仪式大都消失了,而中国的儒家则把它改造成为体现文明精神的

望重的人来为成年者加冠、取表字等仪节,教育加冠者从此要有成年意识,要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又如“婚礼”,上古有抢婚的风俗,故成亲都在黄昏之时。儒家则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对婚礼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婚姻的意义在于合二姓之好,因此,女子出嫁前,父母再三告诫,要为夫家的兴盛而尽心。又如周代,当时诸侯之乡有乡学,学制3 年,学成之后便成为国家的人才,乡里要把他们举荐给诸侯。为此,每隔3 年的正月,乡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举行

2、 仪可增进自身修养,规范人的态度和言行

礼仪无论从哪一种角度讲,都是指一种尺度和一种规范。一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其自身的修养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3、 仪在作为社交必不可少的手段,可提高社交能力,调节人际关系 从礼仪的内容和要求上看,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上看,礼仪都是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有了礼仪才能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才能调节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4、 礼仪在人们生活中起着

礼仪与道德虽有不同,但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它属德的范畴。它不能与法律的效率相比,但有无礼仪、道德品质如何,都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一定的“法律”的约束作用。

5、 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凝聚力作用。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民族众多,习俗纷繁,方言歧异,如果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则很难有文化上的认同感。社会道德用礼的形式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世代相传,使全社会都处于礼的约束和导引之下,不仅保持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统一民风,所以地无南北,人无古今,都有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四)礼仪的特点

孔子说:

1、礼仪的基本特征是:共同性和普遍性,即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全人类所共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礼的内容和形式有所

不同;继承性,即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礼貌、礼节、礼仪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演化而来的;时代发展性,即任何礼貌、礼节、礼仪都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时代的进步而革新。以及统一性和阶级影响性。现代礼貌、礼节、礼仪具有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符合现代生活特点;符合现代国际惯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特征。

2、礼仪的原则有:尊重的原则、遵守的原则、适度的原则、自律的原则。礼仪的功能就是沟通、协调、维护和教育。从本质上说,礼仪是治人之道属于道德范畴。它以文明为基础,以真诚为原则,以对他人的尊重为核心。

3、构成礼仪最基本的三大要素是:语言(包括书面、口头和体态的)、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如迎接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检阅仪仗队和鸣放礼炮、展览会开幕或大桥通车的剪彩、大型工程的奠基仪式等。

二、西方礼仪

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交际会越来越普遍,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那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并掌握和得体的应用它们,是非常重用的。

(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

西方人姓名排列正好跟我们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 “Mrs”。

对那些在社会上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医生(Doctor)、政府高级官员如参议员(Senator)、军官如将军(General)、上尉(Capital)和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将其姓名连同职业一起称呼,如“Doctor Jack”, “Professor White”,也可只称呼其职业名称,如“Mr. Judge”, “Mr. Lawyer”。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通常只招呼一声“ ,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表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人们就要讲究礼仪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二)西方文化礼仪之“介绍礼仪”

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结交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作自我介绍,但介绍

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达的名字。对方若不作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

用句型“This is╳ ╳ ╳ and this is ╳ ╳ ╳”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老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介绍完毕后年应先伸手相握,可以说“很高兴认识你”(Nice to meet you!)。但不必要说“久仰”或“希望以后常联系”之类的话。有些国家会将常联系理解为有事要相求与他。

(三)西方文化礼仪之“交谈礼仪”

与人交谈,莫问私事。在西方,人们的确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日常交谈不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问价钱。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

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但在美国确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两人谈话时,不可太近。一般以50公分以外为宜。迫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儿吗?(May I sit here?)”,得到别人允许后再坐下。

礼貌用语多多益善。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常令听者心舒意畅。的确,在美国“Please”、“Thank you”、“ I’m sorry”、“Exeuse me”之类的话随处可闻。

(四)西方文化礼仪之“拜访礼仪”

应邀去家中作客,务必要准时。不守时是失礼的。

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这类话会让外国人觉得你看不起他们。

一般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但遇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壶送礼物。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

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会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

在外国人家中,不要对他们的摆设大加评论,也不要随意欣赏某件物品,那样会导致主人一定要将你极为赞赏的物品送给你,会很尴尬。如主人家

养有猫,狗等宠物,要对它们友好,外国人是十分珍爱宠物的。

美国人办事讲究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绝不希望有人突然来拜访。因此要拜访他们,事先约会是必不可少的。

(五)西方文化礼仪之“女士优先礼仪”

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要谦让女士。 1、步行时,男士应该走在马路的以边。

2、入座时,应先请女士坐下。

3、上下电梯应让女士走在前边。

4、进门时,难士应先把门打开,请女士先进。

5、但是下车下楼时,难士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士。

6、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士应走在前边,为女士找好座位。

7、进餐时,要先请女士先点菜。

8、同女士打招呼时,男士应起立。

(六)西方文化礼仪之“餐桌礼仪”

西方进餐的习惯与我们多有不同,特别是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颇多。参加西餐宴会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 外国人一般没有让酒让菜的习惯,所以你喜欢吃什么,不妨多取点。

2、 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子和叉子示意后才可以用餐。

3、 餐巾应铺在膝上。也可以防在颈上或胸前,但不大方。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 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揩拭餐具。

4、 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要两臂横放在桌上。

5、 使用刀叉时,应左手用叉,用手用刀。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中途 放下刀叉,应呈“八”字型分放在盘子上。如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

6、 要喝水时,应先将食物咽下。用玻璃杯喝水时,要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

7、 如打噴嚏或咳嗽,或想去洗手间,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

8、 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但咀爵食物时不要讲话,咽下去再答。

9、 当侍者依此给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用餐完毕,女主人站起,才可离席。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样折好。

(七)西方文化礼仪之“小费礼仪”

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一般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该给小费。但是,并非在任何场合、对任何服务人员都要付小费。小费究竟应该给那些人,还颇有讲究。

1、 坐船或火车时应给小费,但长途汽车和飞机则不必。

2、 对搬运工应付小费,但存取行李时不必付服务员小费。

3、 在旅馆时,对帮你提行李或打扫房间的服务员应付小费,但对柜台上的服务员则不必。

4、 在餐馆时,对上菜上饭的服务员应给小费,但对领班服务员则不必。

5、 乘车时,对出租车司机应付小费,但对公共汽车司机则不必。

6、 对理发师、美容师应付小费,但对售货员、自助洗衣店的服务员则不必

7、 对警察、海关检查员、大使馆职员、政府机关职员等公务人员绝不可付小费。

8、 小费占总费用的15℅左右,表示对服务满意。

(八)西方文化礼仪之“禁忌”:

1、 于外国人初次交谈,不要谈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

2、 不要问女士的年龄,男士的收入,对方衣饰的价格。

3、 正规场合,不要穿休闲装、运动装。

4、 吃饭或娱乐,不要抢着买单,他们喜欢AA制/。

5、 不要过于“自谦”。

与日本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接受礼物要回礼。

与法国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有行贿之嫌。

与英国人交往:不要穿戴太随便。不要随便称呼名字,要加上“Mr.” 等。 与美国人交往:不要在周五或多或少13号约会,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应用“Black”。别忘了问候他们的孩子。

与韩国人交往:不要不守信用。

与德国人交往:要十分注重礼仪,不宜直呼名字,不要谈二次大战。谈话不要太夸张,他们喜欢一是一,二是二。

与泰国人交往:不要触摸别人的头部。

与印度人郊交往:主客相见,行“合十礼”。摇头即同意,点头即不同意。忌吃牛肉。喝茶时,将茶到在盘里伸出舌头舔饮。不杀牛,不杀蛇。

(九)西方人的谈吐技巧

西方人为了彼此融洽相处,维护国家良好形象,特别重视生活教育和人际关系。尤其平时说话时多能笑口常开,低声细语、彬彬有礼。在激动时也能保持冷静。在谈话技巧上,也是挖空心思,不遗余力,以获得别人的好感。他们认为沟通的技巧不仅能代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素养,也能显示国家的文明水平。以下是一些例子:

A、先“恭维”后“不过”。

1. 美国人对别人的建议或忠告,多半不会马上答复。即使不想采纳,通常也会客气地说:You have a wonderful idea,but have you thought of it another way﹖你的主意很棒,不过你是否想到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考虑呢?

2. 西方人婉拒别人的邀请,也是如法炮制。

Thank you for asking,but I have to do something else tonight. 谢谢邀请,但我今晚要办其他事情。

或把Let me think about it.作为缓冲或推辞的藉口。

B、以冷静、幽默的方式解窘。

西方人对人生似乎看得较开,他们遇到窘境下不了台时,也能泰然处之,甚至以自责或自贬的方式,一笑了之。

1. 例如:假如上司带着埋怨的口气说:You did not finish the work when you were supposed to.你该做完的工作而没有做完。下属也会冷静地说:Yes,I forgot. I need to make sure I remember it next time.是的,我忘了,下次我会记住。

2. 在遇到自己犯错时,也会说:I goofed it. 我做错了。

3. 在遇到自己笨手笨脚做不好一件事时,也会说:Gracious,I seem to be having a hard time. 嗳!我似乎困难重重!

4. 当学生上课迟到,老师质问时,他会说:

You are right. I need to allow myself more time next time. 是啊,我下次需要充分的时间。

5. 学生在上课时说话,老师要他先举手,他会说:I will remember next time when I have something to say. 我下次说话时会记得。

6. 遇到别人做错事,他们往往也会宽慰地说:Don't worry,this happens sometimes. 不要紧,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C、多用积极正面的语气。

西方人为了使对方感到乐观、积极、很少用消极语气(即句子里不含No或Not)。例如:I will try whatever I can. 我会尽力而为。 如果说:I'm sorry I can't help you.似乎较消极了。

D、使用委婉语。

有时为了表现得文明、高雅,有人也在推敲用字巧妙,于是一些“赏心悦耳”的字眼也相继出笼了。例如:“丑”不说ugly,而称之为homely;胖不说fat,而说成heavy-set;“家庭主妇”不说houseife,而说成homemaker等等。

西方人谈吐重视斯文雅致,喜欢说些别人爱听的话,尽量避免忠言逆耳。但其中有一些也是装腔作势带有几分虚伪的。

三、礼仪的职能与意义

1、意义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人对礼仪文化也就更重视。在当今社会学习现代社交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

A、学习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只做一只井底之蛙已难以适应形势,唯有从井底跳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B、学习礼仪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这对于一个企业或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地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习社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

C、学习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这是学习礼仪的另一意义。

D、学习礼仪是争做现代文明人的需要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人均是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国家提倡

每个公民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的人。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先生或女士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使自己知礼懂礼,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人欢迎的现代人。

2、职能

社交礼仪作为人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必然具有其内在的职能。社交礼仪具有四大职能:第一是塑造形象;第二是沟通信息;第三是联络感情;第四是增进友谊。

(1)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方面。 人类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与世界不可能是毫无关系的,而是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人人均生活在一定的国家,归属于一定的民族和阶级,因而人人都处于一种宏观关系中;二是人人都有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上下级等人际联系,因而人人均处于一种微观关系中,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均以自己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去与人相处。有时人们以个人身份去待人接物,此时表现的纯粹是个人形象,而有时人们又以个人形式代表组织去与人相处,此时表现的就是组织形象,故人们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总是以两种形象出现,一种是个人形象,一种是组织形象。社交礼仪就其职能而言,即不仅能帮助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还能帮助树立优秀的组织形象。

(2)沟通信息: 沟通信息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二职能。 礼仪行为是一种信息性很强的行为,每一种礼仪行为均可以表达一种甚至多种信息。根据礼仪表现的方式,可以把礼仪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一种是饰物礼仪。这三种类型的礼仪行为均具有很强的信息性。

(3)联络感情: 联络感情是社交礼仪第三大职能。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表现为一些礼节、礼貌、仪式等。这些礼节、礼貌在社交活动中不仅表示一种礼数。更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为个人或组织营造一个和睦的人际环境和顺畅的社会氛围,比如现代社交礼仪中的宴会礼仪,它作为招待亲朋好友迎来送往的一种礼

节,首先表达的是一种礼数。这种礼数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增进互相的了解和信任。宴请已成为社交场合一种有效的礼仪手段。

(4)增进友谊:增进友谊是现代社交礼仪的又一职能。现代社会由于通讯和传媒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更多的被现代的高科技取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相对减少。一般而言,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更能加强相互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友谊,故在现代社交中,社交礼仪往往能更快更顺利地带人进入社交的境界,为双方的交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能迅速地增进双方的友谊,为此后的友好发展铺平道路。

社交礼仪增进友谊的职能有两个方面:一在个人的社交圈子中,能为个人交往架设友谊桥梁。二在组织的相互交往中,能为组织之间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带来便利。

3、西方礼仪的基本原则

在社交场合中,如何运用社交礼仪,怎样才能发挥礼仪应有的效应,怎样创造最佳人际关系状态,这同遵守礼仪原则密切相关。

A、真诚尊重的原则

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可见在与人交往时,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当然真诚尊重是重要的,然而在社交场合中,真诚和尊重也表现为许多误区,一种是在社交场合,一味地倾吐自己的所有真诚,甚至不管对象如何;一种是不管对方是否能接受,凡是自己不赞同的或不喜欢的一味的抵制排斥,甚至攻击。如果在社交场合中,陷入这样的误区也是糟糕的。故在社交中,必须注意真诚和尊重的一些具体表现,在你倾吐衷言时,有必要看一下对方是否是自己真能倾吐肺腑之言的知音,如对方压根儿不喜欢听你的真诚的心声,那你就徒劳了。另外,如对方的观点或打扮等你不喜欢、不赞同,也不必针锋相对地批评他,更不能嘲笑或攻击,你可以委婉的提出或适度的有所表示或干脆避开此问题。有人以为这是虚伪,非也,这是给人留有余地,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然也是真诚在礼貌中的体

现,就像在谈判桌上,尽管对方是你的对手,也应彬彬有礼,显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将风度,这既是礼貌的表现,同时也是心理上战胜对方的表现。要表现你的真诚和尊重,在社交场合,切记三点:给他人充分表现的机会,对他人表现出你最大的热情,给对方永远留有余地。

B、平等适度的原则

在社交场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你给对方施礼,自然对方也会相应的还礼于你,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C、自信自律原则

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

自信但不能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往往就会走向自负的极端,凡事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甚至强人所难。那么如何剔除人际交往中自负的劣根性呢?自律原则正是正确处理好自信与自负的又一原则。自律乃自我约束的原则。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心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摆正自信的天平,既不必前怕虎后怕狼的缺少信心,又不能凡事自以为是而自负高傲。

D、信用宽容的原则

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

会永远失信于人。

宽容的原则即与人为善的原则。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甚至咄咄逼人。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的最好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授课章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西方文化与礼仪的的概述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礼仪的涵义、特征和意义;了解现代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了解现代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西方文化与礼仪 计划学时 3 第二章 礼仪与西方礼仪概述

教学基本内容:

1、礼仪的涵义、特征和意义

2、现代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

3、现代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多媒体播放《司密斯来到了华盛顿》

教学重点和难点:

礼仪的涵义、特征和意义;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现代西方礼仪的基本原则。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本章采用讲课、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法。

作业与思考题:

1、论述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

2、论述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说明:1.教案首页中各栏目内上下尺寸可自行调整。

2.教案首页后续页用河南科技大学教案专用纸书写,或使用A4纸打印。

西方礼仪概述

一、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概念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类的社会性。人类的活动不但受着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着社会规律以及由社会规律决定的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在这些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和规律规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礼仪规范。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从一个人对它的适应和掌握的程度,可以看出他的文明与教养的程度。因此,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礼仪这门学科,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一系列礼仪规范,有必要先阐明礼仪的本质。

本质是一种规定,礼仪的本质规定,可以通过礼仪本身揭示出来。本节主要介绍礼仪的涵义、特性和礼仪的基本内容。

1 、礼仪的涵义

在欧洲,“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

作为法庭,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为了展示司法活动的威严性,保证审判活动能够合法有序地进行,总是既安排得庄严肃穆,又要求所有进入法庭的人员必须十分严格地遵守法庭纪律。例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法规规定,为了保证法庭的特有气氛和特殊秩序,开庭之前应由书记员当庭宣读法庭纪律。这些纪律包括:不准大声喧哗,未经审判长许可不准提问,未经法庭许可不准摄影、录像等等。 古代的法国法庭也有类似的规定,不过它不是当庭宣读,而是将其写在或印在一张长方形的“etiquette”即通行证上,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一个人,作为其入庭后必须遵守的规矩或行为准则。

由于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和准则,才能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风范,才能保证文明社会得以正常维系和发展,所以,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便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礼仪”一词的涵义逐渐变得明确起来,并独立出来。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礼

仪”一词,很早就被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使用。

在古汉语中,“礼”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礼节仪式。如《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其损益,可知也”。《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第二,表示尊敬和礼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执事不礼于寡君”(执事:指晋国国君。寡君:指郑国国君)。

第三,礼物,即赠送的物品。《晋书·陆纳传》:“及受礼,唯酒斗,鹿肉一 ”。

“仪”既指容貌和外表,又指礼节和仪式。

现代文豪梁实秋先生在其《秋室杂文·谈礼》中说:“礼是一套法则,可能有官方制定的成分在内,亦可能有世代沿袭的成分在内,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约定俗成的性质,行之既久,便成为大家公认的一套规则。”

日本也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当代礼仪专家松平靖彦先生在日本全国社出版的《正确的礼仪》一书中认为:“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规范„„礼仪本身包含人了们在社会生活中应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们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备这种应有的道德观念,正确的礼仪才得以确立。”这是从礼仪和道德的相互关系上来揭示礼仪的本质。

从古今中外对于礼仪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礼仪,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礼仪的上述涵义主要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礼仪表现为一定的章法。所谓“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就是说你要进入某一地域,你就要对那里的人的习俗和行为规范有所了解,并按照这样的习俗和规范去行动,这才是有礼的。礼仪与胡作非为是水火不相容的。

第二,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在社会实践中,礼仪往往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来作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有章可循、可以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三,讲究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

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自己才会被他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过程中,才会逐步建立起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遵守礼仪是人获得自由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2、礼仪与礼貌、礼节、仪式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言语动作应具有的相互表示谦虚恭敬、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和行为准则。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慰问等并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和规范,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个体礼貌行为。仪式是指在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这些都在礼仪的范畴之内。

(二)礼仪的种类

有不少人认为礼仪很简单,只是见面问个好,离别道声再见而已。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礼仪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无处不在。概括起来看礼仪有以下几类:

1、从内外区分:

A 国内礼仪指在本国范围内通告的一些礼仪规范和区域特征。国内礼仪除了一些通行的法规外,有一些礼仪内容是属于某个民族或区域所特有的,因此具有极强的个体性,比如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礼仪行为。

B 涉外礼仪指参与外事活动应遵循的礼仪规范。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范围极广,除了一些国际通告惯用的礼仪规范外,还有很多不同国家的风俗礼制均是涉外礼仪研究的内容。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均有自己特定的礼仪风俗,涉外工作人员就有必要了解掌握不同的礼仪内容。比如同样是送鲜花,在法国人家里做客,就不应送菊花,尤其是黄色的菊花,因为黄色表示不忠诚,更何况菊花又更多的被用在葬礼之中。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菊花被看成一种“妖花”。在西德人家里做客,千万不要给女主人送红玫瑰,那是赠送情人的礼品。在日本,人们忌讳荷花,而荷花在我国却是一种圣洁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象征。

2、从主体应酬的工作对象分:

内务礼仪是指人们在家庭中,亲朋好友之间应酬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

规范,包括家人间的问候、祝贺、庆贺、赠礼、宴请等等。

公务礼仪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公务行文礼仪、公务迎来送往的礼仪、公务会见会谈的礼仪、公务宴请招待的礼仪。

商务礼仪主要是指商务活动中的礼仪。包括柜台待客、商业洽谈、推销、商业仪式、外事、文书、会议、谈判 、迎送、公关礼仪等等。 另外还有习俗礼仪、民族礼仪、宗教礼仪、涉外礼仪、外国民俗、等等。总之是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进行归纳而已。

个人礼仪:人是礼仪的行为主体,所以讲礼仪首先应该从个人礼仪开始。个人礼仪主要包括言谈举止、仪表服饰等到方面的礼仪要求。个人形体美礼仪、仪态仪表礼仪修养, 服饰装饰艺术。

生活礼仪:包含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见面交谈、介绍、宴请、舞会、宴会、馈赠送礼、探病、结婚祝寿礼仪、节庆殡葬礼仪等。

家庭礼仪:礼仪在家庭及亲友交往范围内的运用就是家庭礼仪,它大致包括家庭称谓、问候、祝贺、家宴及家庭应酬等等礼仪规范。

学校礼仪:学校礼仪主要是指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仪式等方面的礼仪要求规范。如师生之间的礼仪;学生要学习遵守的礼仪;各种仪式活动的礼仪等。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更为繁杂,通常包括见面与介绍;拜访与接待;交谈与交往;宴请与馈赠;舞会与沙龙等方面的礼仪。

公务礼仪:公务礼仪是具体工作产生的礼仪。通常包括如办公室、工作中、会议、公文、公务、迎送等礼仪。

(三)礼仪的作用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也是个体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礼仪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素养,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小学的学习生活是学生首先涉足的“社会

首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其次是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具体讲还有如下作用:

1、礼仪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礼仪的本质就是教育,这在古代时就已形成。例如:“成年礼”,在氏族成员行将成年时,用各种方式来测验其体能及生产、战争技能,以确定其能否成为本氏族的正式成员。进入文明时代后,这种仪式大都消失了,而中国的儒家则把它改造成为体现文明精神的

望重的人来为成年者加冠、取表字等仪节,教育加冠者从此要有成年意识,要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又如“婚礼”,上古有抢婚的风俗,故成亲都在黄昏之时。儒家则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对婚礼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婚姻的意义在于合二姓之好,因此,女子出嫁前,父母再三告诫,要为夫家的兴盛而尽心。又如周代,当时诸侯之乡有乡学,学制3 年,学成之后便成为国家的人才,乡里要把他们举荐给诸侯。为此,每隔3 年的正月,乡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举行

2、 仪可增进自身修养,规范人的态度和言行

礼仪无论从哪一种角度讲,都是指一种尺度和一种规范。一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其自身的修养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3、 仪在作为社交必不可少的手段,可提高社交能力,调节人际关系 从礼仪的内容和要求上看,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上看,礼仪都是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有了礼仪才能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才能调节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4、 礼仪在人们生活中起着

礼仪与道德虽有不同,但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它属德的范畴。它不能与法律的效率相比,但有无礼仪、道德品质如何,都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一定的“法律”的约束作用。

5、 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凝聚力作用。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民族众多,习俗纷繁,方言歧异,如果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则很难有文化上的认同感。社会道德用礼的形式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世代相传,使全社会都处于礼的约束和导引之下,不仅保持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统一民风,所以地无南北,人无古今,都有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四)礼仪的特点

孔子说:

1、礼仪的基本特征是:共同性和普遍性,即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全人类所共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礼的内容和形式有所

不同;继承性,即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礼貌、礼节、礼仪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演化而来的;时代发展性,即任何礼貌、礼节、礼仪都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时代的进步而革新。以及统一性和阶级影响性。现代礼貌、礼节、礼仪具有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符合现代生活特点;符合现代国际惯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特征。

2、礼仪的原则有:尊重的原则、遵守的原则、适度的原则、自律的原则。礼仪的功能就是沟通、协调、维护和教育。从本质上说,礼仪是治人之道属于道德范畴。它以文明为基础,以真诚为原则,以对他人的尊重为核心。

3、构成礼仪最基本的三大要素是:语言(包括书面、口头和体态的)、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如迎接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检阅仪仗队和鸣放礼炮、展览会开幕或大桥通车的剪彩、大型工程的奠基仪式等。

二、西方礼仪

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交际会越来越普遍,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那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并掌握和得体的应用它们,是非常重用的。

(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

西方人姓名排列正好跟我们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 “Mrs”。

对那些在社会上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医生(Doctor)、政府高级官员如参议员(Senator)、军官如将军(General)、上尉(Capital)和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将其姓名连同职业一起称呼,如“Doctor Jack”, “Professor White”,也可只称呼其职业名称,如“Mr. Judge”, “Mr. Lawyer”。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通常只招呼一声“ ,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表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人们就要讲究礼仪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二)西方文化礼仪之“介绍礼仪”

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结交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作自我介绍,但介绍

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达的名字。对方若不作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

用句型“This is╳ ╳ ╳ and this is ╳ ╳ ╳”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老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介绍完毕后年应先伸手相握,可以说“很高兴认识你”(Nice to meet you!)。但不必要说“久仰”或“希望以后常联系”之类的话。有些国家会将常联系理解为有事要相求与他。

(三)西方文化礼仪之“交谈礼仪”

与人交谈,莫问私事。在西方,人们的确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日常交谈不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问价钱。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

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但在美国确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两人谈话时,不可太近。一般以50公分以外为宜。迫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儿吗?(May I sit here?)”,得到别人允许后再坐下。

礼貌用语多多益善。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常令听者心舒意畅。的确,在美国“Please”、“Thank you”、“ I’m sorry”、“Exeuse me”之类的话随处可闻。

(四)西方文化礼仪之“拜访礼仪”

应邀去家中作客,务必要准时。不守时是失礼的。

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这类话会让外国人觉得你看不起他们。

一般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但遇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壶送礼物。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

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会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

在外国人家中,不要对他们的摆设大加评论,也不要随意欣赏某件物品,那样会导致主人一定要将你极为赞赏的物品送给你,会很尴尬。如主人家

养有猫,狗等宠物,要对它们友好,外国人是十分珍爱宠物的。

美国人办事讲究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绝不希望有人突然来拜访。因此要拜访他们,事先约会是必不可少的。

(五)西方文化礼仪之“女士优先礼仪”

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要谦让女士。 1、步行时,男士应该走在马路的以边。

2、入座时,应先请女士坐下。

3、上下电梯应让女士走在前边。

4、进门时,难士应先把门打开,请女士先进。

5、但是下车下楼时,难士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士。

6、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士应走在前边,为女士找好座位。

7、进餐时,要先请女士先点菜。

8、同女士打招呼时,男士应起立。

(六)西方文化礼仪之“餐桌礼仪”

西方进餐的习惯与我们多有不同,特别是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颇多。参加西餐宴会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 外国人一般没有让酒让菜的习惯,所以你喜欢吃什么,不妨多取点。

2、 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子和叉子示意后才可以用餐。

3、 餐巾应铺在膝上。也可以防在颈上或胸前,但不大方。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 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揩拭餐具。

4、 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要两臂横放在桌上。

5、 使用刀叉时,应左手用叉,用手用刀。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中途 放下刀叉,应呈“八”字型分放在盘子上。如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

6、 要喝水时,应先将食物咽下。用玻璃杯喝水时,要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

7、 如打噴嚏或咳嗽,或想去洗手间,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

8、 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但咀爵食物时不要讲话,咽下去再答。

9、 当侍者依此给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用餐完毕,女主人站起,才可离席。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样折好。

(七)西方文化礼仪之“小费礼仪”

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一般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该给小费。但是,并非在任何场合、对任何服务人员都要付小费。小费究竟应该给那些人,还颇有讲究。

1、 坐船或火车时应给小费,但长途汽车和飞机则不必。

2、 对搬运工应付小费,但存取行李时不必付服务员小费。

3、 在旅馆时,对帮你提行李或打扫房间的服务员应付小费,但对柜台上的服务员则不必。

4、 在餐馆时,对上菜上饭的服务员应给小费,但对领班服务员则不必。

5、 乘车时,对出租车司机应付小费,但对公共汽车司机则不必。

6、 对理发师、美容师应付小费,但对售货员、自助洗衣店的服务员则不必

7、 对警察、海关检查员、大使馆职员、政府机关职员等公务人员绝不可付小费。

8、 小费占总费用的15℅左右,表示对服务满意。

(八)西方文化礼仪之“禁忌”:

1、 于外国人初次交谈,不要谈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

2、 不要问女士的年龄,男士的收入,对方衣饰的价格。

3、 正规场合,不要穿休闲装、运动装。

4、 吃饭或娱乐,不要抢着买单,他们喜欢AA制/。

5、 不要过于“自谦”。

与日本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接受礼物要回礼。

与法国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有行贿之嫌。

与英国人交往:不要穿戴太随便。不要随便称呼名字,要加上“Mr.” 等。 与美国人交往:不要在周五或多或少13号约会,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应用“Black”。别忘了问候他们的孩子。

与韩国人交往:不要不守信用。

与德国人交往:要十分注重礼仪,不宜直呼名字,不要谈二次大战。谈话不要太夸张,他们喜欢一是一,二是二。

与泰国人交往:不要触摸别人的头部。

与印度人郊交往:主客相见,行“合十礼”。摇头即同意,点头即不同意。忌吃牛肉。喝茶时,将茶到在盘里伸出舌头舔饮。不杀牛,不杀蛇。

(九)西方人的谈吐技巧

西方人为了彼此融洽相处,维护国家良好形象,特别重视生活教育和人际关系。尤其平时说话时多能笑口常开,低声细语、彬彬有礼。在激动时也能保持冷静。在谈话技巧上,也是挖空心思,不遗余力,以获得别人的好感。他们认为沟通的技巧不仅能代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素养,也能显示国家的文明水平。以下是一些例子:

A、先“恭维”后“不过”。

1. 美国人对别人的建议或忠告,多半不会马上答复。即使不想采纳,通常也会客气地说:You have a wonderful idea,but have you thought of it another way﹖你的主意很棒,不过你是否想到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考虑呢?

2. 西方人婉拒别人的邀请,也是如法炮制。

Thank you for asking,but I have to do something else tonight. 谢谢邀请,但我今晚要办其他事情。

或把Let me think about it.作为缓冲或推辞的藉口。

B、以冷静、幽默的方式解窘。

西方人对人生似乎看得较开,他们遇到窘境下不了台时,也能泰然处之,甚至以自责或自贬的方式,一笑了之。

1. 例如:假如上司带着埋怨的口气说:You did not finish the work when you were supposed to.你该做完的工作而没有做完。下属也会冷静地说:Yes,I forgot. I need to make sure I remember it next time.是的,我忘了,下次我会记住。

2. 在遇到自己犯错时,也会说:I goofed it. 我做错了。

3. 在遇到自己笨手笨脚做不好一件事时,也会说:Gracious,I seem to be having a hard time. 嗳!我似乎困难重重!

4. 当学生上课迟到,老师质问时,他会说:

You are right. I need to allow myself more time next time. 是啊,我下次需要充分的时间。

5. 学生在上课时说话,老师要他先举手,他会说:I will remember next time when I have something to say. 我下次说话时会记得。

6. 遇到别人做错事,他们往往也会宽慰地说:Don't worry,this happens sometimes. 不要紧,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C、多用积极正面的语气。

西方人为了使对方感到乐观、积极、很少用消极语气(即句子里不含No或Not)。例如:I will try whatever I can. 我会尽力而为。 如果说:I'm sorry I can't help you.似乎较消极了。

D、使用委婉语。

有时为了表现得文明、高雅,有人也在推敲用字巧妙,于是一些“赏心悦耳”的字眼也相继出笼了。例如:“丑”不说ugly,而称之为homely;胖不说fat,而说成heavy-set;“家庭主妇”不说houseife,而说成homemaker等等。

西方人谈吐重视斯文雅致,喜欢说些别人爱听的话,尽量避免忠言逆耳。但其中有一些也是装腔作势带有几分虚伪的。

三、礼仪的职能与意义

1、意义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人对礼仪文化也就更重视。在当今社会学习现代社交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

A、学习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只做一只井底之蛙已难以适应形势,唯有从井底跳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B、学习礼仪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这对于一个企业或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地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习社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

C、学习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这是学习礼仪的另一意义。

D、学习礼仪是争做现代文明人的需要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人均是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国家提倡

每个公民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的人。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先生或女士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使自己知礼懂礼,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人欢迎的现代人。

2、职能

社交礼仪作为人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必然具有其内在的职能。社交礼仪具有四大职能:第一是塑造形象;第二是沟通信息;第三是联络感情;第四是增进友谊。

(1)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方面。 人类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与世界不可能是毫无关系的,而是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人人均生活在一定的国家,归属于一定的民族和阶级,因而人人都处于一种宏观关系中;二是人人都有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上下级等人际联系,因而人人均处于一种微观关系中,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均以自己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去与人相处。有时人们以个人身份去待人接物,此时表现的纯粹是个人形象,而有时人们又以个人形式代表组织去与人相处,此时表现的就是组织形象,故人们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总是以两种形象出现,一种是个人形象,一种是组织形象。社交礼仪就其职能而言,即不仅能帮助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还能帮助树立优秀的组织形象。

(2)沟通信息: 沟通信息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二职能。 礼仪行为是一种信息性很强的行为,每一种礼仪行为均可以表达一种甚至多种信息。根据礼仪表现的方式,可以把礼仪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一种是饰物礼仪。这三种类型的礼仪行为均具有很强的信息性。

(3)联络感情: 联络感情是社交礼仪第三大职能。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表现为一些礼节、礼貌、仪式等。这些礼节、礼貌在社交活动中不仅表示一种礼数。更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为个人或组织营造一个和睦的人际环境和顺畅的社会氛围,比如现代社交礼仪中的宴会礼仪,它作为招待亲朋好友迎来送往的一种礼

节,首先表达的是一种礼数。这种礼数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增进互相的了解和信任。宴请已成为社交场合一种有效的礼仪手段。

(4)增进友谊:增进友谊是现代社交礼仪的又一职能。现代社会由于通讯和传媒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更多的被现代的高科技取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相对减少。一般而言,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更能加强相互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友谊,故在现代社交中,社交礼仪往往能更快更顺利地带人进入社交的境界,为双方的交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能迅速地增进双方的友谊,为此后的友好发展铺平道路。

社交礼仪增进友谊的职能有两个方面:一在个人的社交圈子中,能为个人交往架设友谊桥梁。二在组织的相互交往中,能为组织之间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带来便利。

3、西方礼仪的基本原则

在社交场合中,如何运用社交礼仪,怎样才能发挥礼仪应有的效应,怎样创造最佳人际关系状态,这同遵守礼仪原则密切相关。

A、真诚尊重的原则

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可见在与人交往时,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当然真诚尊重是重要的,然而在社交场合中,真诚和尊重也表现为许多误区,一种是在社交场合,一味地倾吐自己的所有真诚,甚至不管对象如何;一种是不管对方是否能接受,凡是自己不赞同的或不喜欢的一味的抵制排斥,甚至攻击。如果在社交场合中,陷入这样的误区也是糟糕的。故在社交中,必须注意真诚和尊重的一些具体表现,在你倾吐衷言时,有必要看一下对方是否是自己真能倾吐肺腑之言的知音,如对方压根儿不喜欢听你的真诚的心声,那你就徒劳了。另外,如对方的观点或打扮等你不喜欢、不赞同,也不必针锋相对地批评他,更不能嘲笑或攻击,你可以委婉的提出或适度的有所表示或干脆避开此问题。有人以为这是虚伪,非也,这是给人留有余地,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然也是真诚在礼貌中的体

现,就像在谈判桌上,尽管对方是你的对手,也应彬彬有礼,显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将风度,这既是礼貌的表现,同时也是心理上战胜对方的表现。要表现你的真诚和尊重,在社交场合,切记三点:给他人充分表现的机会,对他人表现出你最大的热情,给对方永远留有余地。

B、平等适度的原则

在社交场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你给对方施礼,自然对方也会相应的还礼于你,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C、自信自律原则

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

自信但不能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往往就会走向自负的极端,凡事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甚至强人所难。那么如何剔除人际交往中自负的劣根性呢?自律原则正是正确处理好自信与自负的又一原则。自律乃自我约束的原则。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心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摆正自信的天平,既不必前怕虎后怕狼的缺少信心,又不能凡事自以为是而自负高傲。

D、信用宽容的原则

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

会永远失信于人。

宽容的原则即与人为善的原则。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甚至咄咄逼人。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的最好方法。


相关文章

  • [中外文化礼仪]教学大纲
  • <中外文化礼仪>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文化礼仪> 英文名称:<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Etiquette> 学 分: 2 总学时: 36 课程实习学时:2周 开课专业: ...查看


  • 谈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 谈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姓名:刘荣稳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号: 日期:2013年12月6日 谈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餐桌礼仪体现一个国家风俗文化内涵.通过比较我国和其他东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能够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各 ...查看


  • 礼仪教学计划
  • 礼仪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 (一)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延伸课.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职业道德观. (二)质量标准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在社会交际.日常交往中的基本礼仪 ...查看


  • 现代礼仪教学大纲
  • <现代礼仪>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910007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总学时数:18 学 分:1 理论学时:18 实践学时:0 编制单位(或执笔者):中文系文秘教研室 赵婷婷 编制时间:2014年9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查看


  •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100075 总学时: 30学时 执笔者: 修(制)订日期:2012年9月 适用专业: 审阅者: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为使广大学生更好地"知书达礼",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查看


  •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 题目: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学院 : 历史与社会学院 专业年级 历史学2007级 学生姓名 邱芳 学号 [1**********] 指导教师 向中银 职称 教授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历史与社会学院 历史学专业 2007级 邱芳 指导 ...查看


  • 中外社交礼仪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 中外社交礼仪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白 岚 贾秀春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渐密切.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语和中国 ,"汉语热"文化有了兴趣持续升温.但由于各国在文化.习俗 ...查看


  • 形体与礼仪
  • <形体与礼仪>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 1. 课程性质:<形体与礼仪>是研究工作中礼仪的具体操作和运用的学说,是饭店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饭店管理人员 ...查看


  • 公务活动中的礼仪修养
  • 专题:<公务活动中的礼仪修养> 文化基础教研部 刘晓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健全的过程中,提高整个公务员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礼仪素养.规范我国公务员礼仪的任务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无论是在国际交往中还是在国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