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特点论文
摘要:危险化学品在公路运输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防止突然性的意外事故,这是需要有关运输部门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
前言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综合以上分析,要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发生,完善法规标准、健全管理机制是保障,运输业户严格守法、确保安全运输条件、做好车辆设备检验、完善制度规章规程、认真组织培训教育是基础,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力度、大力宣传培训、严格资质审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是关键,调整道路运输企业多、小、散、弱的规模结构,调整车型技术落后,改变运输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是根本。
1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1.1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原因分类与统计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过程中,由于危险化学品、驾驶员、汽车、道路及气候、环境中诸因素的不良变化,导致各种因素组合恶化,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发生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一般都是上述各种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原因从大的方面可分为: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非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其中非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又分为:车辆及设备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因素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管理失效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
故、人员失误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对485起事故按照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车辆及设备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因素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管理失效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人员失误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五类进行分类统计。事故发生起数分别为303起、69起、38起、20起、33起。另有22起事故原因不详。见图1。
图1事故发生原因统计
1.2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分析
在所统计的485起事故中,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303起,占事故总起数的62%,即一半以上。这表明,道路交通事故是引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在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303起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中,车辆侧翻139起、追尾76起、车辆相撞55起、其它33起。由此可见:
(1)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因多采用罐车或者槽罐车的特点,车辆重心较高且处于动态变化中,故极易发生侧翻,侧翻是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并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里程的大幅度提高,追尾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加,而两车或多车相撞形式的事故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车辆保有量的逐年上升及交通环境的复杂状况,车辆相撞在危险品化学品运输事故中仍占有较大比例。(3)其它33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原因包括车辆冲出路基、翻下桥梁、撞到障碍物、避让来车等,多数为车速过快导致。
1.3由非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分析
非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在485起事故中占33%。其中车辆及设备占14%,环境因素占8%,人员失误占7%,管理失效占4%。
由车辆及设备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1)底盘故障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发动机故障、车闸故障、方向盘失效、轮胎故障);(2)罐体缺陷导致危险品发生泄漏事故(安全阀发生泄漏、装置发生泄漏、焊接的不好等);(3)安全附件失效导致无法控制事故(没有消除静电装置、安全阀不动作、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因故障无法正常显示)。
由环境因素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1)恶劣天气(雪、雨、冰、雾、风及气温过高等);(2)路面条件变化(急转弯、陡坡、塌方、岩石、山崩)。
由人员失误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司机技术不过关(驾驶技术差、安全驾驶规章执行不严);(2)装车人失误(没对危险品容器采取紧固措施、容器阀门没有拧紧等);(3)押车人失误(司机随意违章停车、搭乘无关人员、擅离职守,使货物失去监控、油罐压力升高不及时排放等);(4)停车维修时操作不当(空罐焊接、不及时消除静电等)。
由管理失控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司机安全意识不高,对司机的安全教育不够(疲劳驾驶); (2)危险品运输车辆检修、检查执行不严格;(3)运输路线选择和运输时间选择不合理;(4)事故应急处理程序不合理;(4)危险品的装载、包装不
合格;(5)非法运输(非法装载、私运等) 。
2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后果统计分析
2.1以危险化学品类别统计事故后果
根据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中的危险化学品类别统计事故发生、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或中毒人数,结果见图2。统计结果显示:
(1)易燃液体事故起数最多,其次是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爆炸品、易燃气体。从事故发生起数上看,易燃液体最多,占总数的40.0%,再依次是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爆炸品、易燃气体。
(2)爆炸品和毒性物质事故的人员伤亡最严重。从事故后果上看,爆炸品和毒性物质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严重,这显然与他们的理化特性和伤害机理密切相关。
(3)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毒性气体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也较严重。
2.2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泄漏、起火、爆炸等危害统计
危险化学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泄漏、起火和爆炸的危险。485 起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中泄漏、起火和爆炸统计情况见表1。
2.2.1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爆炸品泄漏、起火、爆炸统计
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爆炸品泄漏、起火、爆炸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爆炸品事故统计
在所统计的485起事故中,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事故共238起,发生泄漏208起,起火35起,爆炸6起;爆炸品事故47起,起火并爆炸44
起,起火未爆炸3起。由上统计结果分析得:(1)易燃气体泄漏后,起火的概率为28.1%,起火后发生爆炸的概率为55.6%。(2)易燃液体泄漏后,起火的概率为14.7,起火后发生爆炸的概率为3.8%,说明易燃液体泄漏后,发生起火及爆炸的可能性均小于易燃气体。(3)爆炸品起火后几乎会发生爆炸,但处理及时得当,依然有可能降低事故危害,反之,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2.2.2毒性物质、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泄漏及危害统计
毒性物质、有毒气体、腐蚀品、氧化性物质等发生泄漏以后,发生起火及爆炸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往往也会造成比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由此可以看出:(1)毒性物质发生泄漏后,造成的死亡、受伤比例高,分别为0.45人/起,0.85人/起;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后,死亡、受伤比分别为0.31人/起, 2.8人/起。(2)氧化性物质、腐蚀性物质,造成的受伤比较高,分别为1.1人/起,0.53人/起。
3有关对策
我国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和运输大国,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重大事故频发,针对以上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提高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水平,特建议:
(1)推进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行驶稳定性技术(ESP)和车辆辅助驾驶技术(ACC)的研发和采用,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防侧滑、侧翻及追尾的性能。
(2)完善不同种类危险化学品运输设备的技术要求,对运输量
大及危险性高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设备,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路况,建立相应的技术支撑及保障体系。
(3)完善运输企业准入条件: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辨识评价方法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优化方法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可接受的风险标准,为运输路径选择、厂址布局和城镇安全规划提供依据。将定量风险评价和路径优化报告作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获得运输许可的必要条件之一。
(4)加强事故多发时段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加大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和事故教训的通报、交流力度,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5)逐步完善基于GIS、GPS、北斗等技术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预警调度网络和应急救援系统,根据运输货物危险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控监管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危险化学品在公路运输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防止突然性的意外事故,这是需要有关运输部门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孟波.考虑风险性约束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优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1-68
[2]卜全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控制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03)
[3]饶东升.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特点论文
摘要:危险化学品在公路运输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防止突然性的意外事故,这是需要有关运输部门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
前言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综合以上分析,要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发生,完善法规标准、健全管理机制是保障,运输业户严格守法、确保安全运输条件、做好车辆设备检验、完善制度规章规程、认真组织培训教育是基础,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力度、大力宣传培训、严格资质审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是关键,调整道路运输企业多、小、散、弱的规模结构,调整车型技术落后,改变运输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是根本。
1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1.1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原因分类与统计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过程中,由于危险化学品、驾驶员、汽车、道路及气候、环境中诸因素的不良变化,导致各种因素组合恶化,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发生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一般都是上述各种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原因从大的方面可分为: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非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其中非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又分为:车辆及设备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因素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管理失效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
故、人员失误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对485起事故按照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车辆及设备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因素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管理失效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人员失误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五类进行分类统计。事故发生起数分别为303起、69起、38起、20起、33起。另有22起事故原因不详。见图1。
图1事故发生原因统计
1.2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分析
在所统计的485起事故中,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303起,占事故总起数的62%,即一半以上。这表明,道路交通事故是引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在由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303起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中,车辆侧翻139起、追尾76起、车辆相撞55起、其它33起。由此可见:
(1)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因多采用罐车或者槽罐车的特点,车辆重心较高且处于动态变化中,故极易发生侧翻,侧翻是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并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里程的大幅度提高,追尾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加,而两车或多车相撞形式的事故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车辆保有量的逐年上升及交通环境的复杂状况,车辆相撞在危险品化学品运输事故中仍占有较大比例。(3)其它33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原因包括车辆冲出路基、翻下桥梁、撞到障碍物、避让来车等,多数为车速过快导致。
1.3由非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分析
非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在485起事故中占33%。其中车辆及设备占14%,环境因素占8%,人员失误占7%,管理失效占4%。
由车辆及设备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1)底盘故障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发动机故障、车闸故障、方向盘失效、轮胎故障);(2)罐体缺陷导致危险品发生泄漏事故(安全阀发生泄漏、装置发生泄漏、焊接的不好等);(3)安全附件失效导致无法控制事故(没有消除静电装置、安全阀不动作、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因故障无法正常显示)。
由环境因素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1)恶劣天气(雪、雨、冰、雾、风及气温过高等);(2)路面条件变化(急转弯、陡坡、塌方、岩石、山崩)。
由人员失误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司机技术不过关(驾驶技术差、安全驾驶规章执行不严);(2)装车人失误(没对危险品容器采取紧固措施、容器阀门没有拧紧等);(3)押车人失误(司机随意违章停车、搭乘无关人员、擅离职守,使货物失去监控、油罐压力升高不及时排放等);(4)停车维修时操作不当(空罐焊接、不及时消除静电等)。
由管理失控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司机安全意识不高,对司机的安全教育不够(疲劳驾驶); (2)危险品运输车辆检修、检查执行不严格;(3)运输路线选择和运输时间选择不合理;(4)事故应急处理程序不合理;(4)危险品的装载、包装不
合格;(5)非法运输(非法装载、私运等) 。
2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后果统计分析
2.1以危险化学品类别统计事故后果
根据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中的危险化学品类别统计事故发生、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或中毒人数,结果见图2。统计结果显示:
(1)易燃液体事故起数最多,其次是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爆炸品、易燃气体。从事故发生起数上看,易燃液体最多,占总数的40.0%,再依次是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爆炸品、易燃气体。
(2)爆炸品和毒性物质事故的人员伤亡最严重。从事故后果上看,爆炸品和毒性物质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严重,这显然与他们的理化特性和伤害机理密切相关。
(3)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毒性气体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也较严重。
2.2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泄漏、起火、爆炸等危害统计
危险化学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泄漏、起火和爆炸的危险。485 起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中泄漏、起火和爆炸统计情况见表1。
2.2.1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爆炸品泄漏、起火、爆炸统计
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爆炸品泄漏、起火、爆炸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爆炸品事故统计
在所统计的485起事故中,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事故共238起,发生泄漏208起,起火35起,爆炸6起;爆炸品事故47起,起火并爆炸44
起,起火未爆炸3起。由上统计结果分析得:(1)易燃气体泄漏后,起火的概率为28.1%,起火后发生爆炸的概率为55.6%。(2)易燃液体泄漏后,起火的概率为14.7,起火后发生爆炸的概率为3.8%,说明易燃液体泄漏后,发生起火及爆炸的可能性均小于易燃气体。(3)爆炸品起火后几乎会发生爆炸,但处理及时得当,依然有可能降低事故危害,反之,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2.2.2毒性物质、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泄漏及危害统计
毒性物质、有毒气体、腐蚀品、氧化性物质等发生泄漏以后,发生起火及爆炸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往往也会造成比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由此可以看出:(1)毒性物质发生泄漏后,造成的死亡、受伤比例高,分别为0.45人/起,0.85人/起;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后,死亡、受伤比分别为0.31人/起, 2.8人/起。(2)氧化性物质、腐蚀性物质,造成的受伤比较高,分别为1.1人/起,0.53人/起。
3有关对策
我国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和运输大国,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重大事故频发,针对以上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提高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水平,特建议:
(1)推进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行驶稳定性技术(ESP)和车辆辅助驾驶技术(ACC)的研发和采用,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防侧滑、侧翻及追尾的性能。
(2)完善不同种类危险化学品运输设备的技术要求,对运输量
大及危险性高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设备,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路况,建立相应的技术支撑及保障体系。
(3)完善运输企业准入条件: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辨识评价方法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优化方法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可接受的风险标准,为运输路径选择、厂址布局和城镇安全规划提供依据。将定量风险评价和路径优化报告作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获得运输许可的必要条件之一。
(4)加强事故多发时段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加大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和事故教训的通报、交流力度,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5)逐步完善基于GIS、GPS、北斗等技术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预警调度网络和应急救援系统,根据运输货物危险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控监管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危险化学品在公路运输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防止突然性的意外事故,这是需要有关运输部门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孟波.考虑风险性约束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优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1-68
[2]卜全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控制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03)
[3]饶东升.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