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温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关系公式推导

变温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关系公式推导

bwdqy

有些网上朋友提问关于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公式及推导。回答各有所长,为了互相交流、互补,特写本文。

提到大气压与高度关系,自然想到相关的等温气压方程,网上朋友也多次提到它,下面就从它的推导过程说起。 一、等温气压方程推导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nRT 将n

mm

代入上式得 pVRT

MM

式中:m—气体质量;M—气体分子量(或摩尔质量)。将上式引入气体密度ρ的定义式中得



在流体中,压强随高度的变化率是

将ρ式代入上式得 或 上式(T为衡量)积分后得 ln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气压方程”。 二、等温气压方程分析

现在从解决我们的问题角度考虑,对这个气压方程进行分析,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气压方程没考虑气温的影响,因为它是用于高空同温层的公式。而我们关心的是同温层以下温度有变化的区间,所以该式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以温度校正。

(2)气压方程采取定积分形式,出现四个变量,用起来不方便。平常只需要含有气压和高度两个变量的公式,因此应该预先定位,而且对于我们的问题也有条件预先定位。

(3)推导该式使用气压和高度的微小变化量列出方程,以求得非直线函数,方法合理可以采纳。

(4)推导该式基于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gh,用于气体时因密度随气压而变,需要代入经过气压校正的密度。该推导为了用气压校正密度,从pVnRT、n

mpM

VRTdp

g dh

dppMg



dhRTdpMgdh pRT

p2Mg(h2h1) p1RT

mm

和三式开始,

VM

导出了用分子量和气压共同计算密度的式子(前面的ρ式),终于把密度和气压联系到一起了,

但是同时也把计算压强的起点从密度转移到了分子量。而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没有现成的分子量,反倒是密度容易被测定,数据较为原始,并能用它计算出(平均)分子量,现在又要从分子量算回密度,显得有些反复。但正好提示了这个气压校正密度的方法可能不是唯一的,应该还有从密度起算的另一种方法。

(5) 气压校正密度的另一种方法

前面的ρ式 变换成 M

pM

-------------------------------------------------1 RTRT

p

将已知的一组数值——密度1.293 kg / m3、温度0℃和气压101325 Pa代入上式得 M将式1代入数值得

1.2938.314273.15

(= 0.02898 kg / mol)

101325



p1.2938.314273.15

8.314273.15101325

约简后得 1.293

p

----------------------------------------------2

101325

这就是从1大气压下的密度(1.293)起算,配以校正系数进行气压校正密度的式子(式2)。它是从气压方程使用的校正式(式1)演变过来的,所以校正密度的两种方法是等同的,但式2简捷得多,且物理意义明显。

这个演变结果,根据物理意义也能直接看出。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变化式pV(或pM

m

RTM

mm

RT)可知,密度与压强p成正比,所以校正系数必然是两种状况下的气压的VVp

比值,即 。

101325

同理,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可用某温度下的密度直接乘以温度校正系数进行校正。 综上,气压方程不能直接用于我们的问题,如果修改不如借鉴前述所分析的情况重新推导。重新推导过程不仅避开气压方程,也不出现pVnRT„„等三式;只须把空气密度连同物理意义给出的校正系数一起代入pgh的微分式便可推导出来,使问题简化成一道普通数学应用题。

三、变温气压公式推导

在大气中想象有一个起于海平面的空气柱,越往上空气越稀薄、温度越低的柱。设柱截面1m2,这样,海平面处的气压在数值上就等于整个空气柱的重量。

同样,某一小段空气柱两端气压差值在数值上就等于这段空气柱重量,按此思路列式求解:

dp1.293

p

W9.80665dh

101325

p

—气压对密度的校正系数;W—温

101325

式中:1.293—0℃、1大气压空气的密度,kg/m3;

度对密度的校正系数(另式);9.80665—重力加速度,m/s2;h—海拔高度,米;p—在h高度处的气压,帕;dp、dh—所取一小(微小)段空气柱两端之间的气压差值和高度差值。

温度校正系数W式。设海平面处温度15℃,10000米高空温度-50℃,区间温度变化均匀,空气密度与绝对温度成反比,则

W

273.15

1550

273.1515h

10000

将W式代入前式,并整理得

dp

3.41825102p288.156.5103h

dh

dp3.41825102

dh 3p288.156.510h

积分后得 lnp5.25885ln(288.156.5103h)C 将p=101325和h=0代入上式求C,并将求出的C值代回上式得

lnp5.25885ln(288.156.5103h)18.25731

ln(288.150.0065h)18.25731

或 pe5.25885

这就是气压和气温随高度而变影响空气密度时的大气压计算公式。

表 按所得公式计算的海拔高度-气压对照表

h / m 0 1000 2000 3000

p / kPa 101.3 89.9 79.5 70.1

h / m 4000 5000 6000 7000

p / kPa 61.6 54.0 47.2 41.0

h / m 8000 9000 10000 11000

p / kPa 35.6 30.7 26.4 22.6

变温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关系公式推导

bwdqy

有些网上朋友提问关于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公式及推导。回答各有所长,为了互相交流、互补,特写本文。

提到大气压与高度关系,自然想到相关的等温气压方程,网上朋友也多次提到它,下面就从它的推导过程说起。 一、等温气压方程推导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nRT 将n

mm

代入上式得 pVRT

MM

式中:m—气体质量;M—气体分子量(或摩尔质量)。将上式引入气体密度ρ的定义式中得



在流体中,压强随高度的变化率是

将ρ式代入上式得 或 上式(T为衡量)积分后得 ln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气压方程”。 二、等温气压方程分析

现在从解决我们的问题角度考虑,对这个气压方程进行分析,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气压方程没考虑气温的影响,因为它是用于高空同温层的公式。而我们关心的是同温层以下温度有变化的区间,所以该式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以温度校正。

(2)气压方程采取定积分形式,出现四个变量,用起来不方便。平常只需要含有气压和高度两个变量的公式,因此应该预先定位,而且对于我们的问题也有条件预先定位。

(3)推导该式使用气压和高度的微小变化量列出方程,以求得非直线函数,方法合理可以采纳。

(4)推导该式基于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gh,用于气体时因密度随气压而变,需要代入经过气压校正的密度。该推导为了用气压校正密度,从pVnRT、n

mpM

VRTdp

g dh

dppMg



dhRTdpMgdh pRT

p2Mg(h2h1) p1RT

mm

和三式开始,

VM

导出了用分子量和气压共同计算密度的式子(前面的ρ式),终于把密度和气压联系到一起了,

但是同时也把计算压强的起点从密度转移到了分子量。而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没有现成的分子量,反倒是密度容易被测定,数据较为原始,并能用它计算出(平均)分子量,现在又要从分子量算回密度,显得有些反复。但正好提示了这个气压校正密度的方法可能不是唯一的,应该还有从密度起算的另一种方法。

(5) 气压校正密度的另一种方法

前面的ρ式 变换成 M

pM

-------------------------------------------------1 RTRT

p

将已知的一组数值——密度1.293 kg / m3、温度0℃和气压101325 Pa代入上式得 M将式1代入数值得

1.2938.314273.15

(= 0.02898 kg / mol)

101325



p1.2938.314273.15

8.314273.15101325

约简后得 1.293

p

----------------------------------------------2

101325

这就是从1大气压下的密度(1.293)起算,配以校正系数进行气压校正密度的式子(式2)。它是从气压方程使用的校正式(式1)演变过来的,所以校正密度的两种方法是等同的,但式2简捷得多,且物理意义明显。

这个演变结果,根据物理意义也能直接看出。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变化式pV(或pM

m

RTM

mm

RT)可知,密度与压强p成正比,所以校正系数必然是两种状况下的气压的VVp

比值,即 。

101325

同理,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可用某温度下的密度直接乘以温度校正系数进行校正。 综上,气压方程不能直接用于我们的问题,如果修改不如借鉴前述所分析的情况重新推导。重新推导过程不仅避开气压方程,也不出现pVnRT„„等三式;只须把空气密度连同物理意义给出的校正系数一起代入pgh的微分式便可推导出来,使问题简化成一道普通数学应用题。

三、变温气压公式推导

在大气中想象有一个起于海平面的空气柱,越往上空气越稀薄、温度越低的柱。设柱截面1m2,这样,海平面处的气压在数值上就等于整个空气柱的重量。

同样,某一小段空气柱两端气压差值在数值上就等于这段空气柱重量,按此思路列式求解:

dp1.293

p

W9.80665dh

101325

p

—气压对密度的校正系数;W—温

101325

式中:1.293—0℃、1大气压空气的密度,kg/m3;

度对密度的校正系数(另式);9.80665—重力加速度,m/s2;h—海拔高度,米;p—在h高度处的气压,帕;dp、dh—所取一小(微小)段空气柱两端之间的气压差值和高度差值。

温度校正系数W式。设海平面处温度15℃,10000米高空温度-50℃,区间温度变化均匀,空气密度与绝对温度成反比,则

W

273.15

1550

273.1515h

10000

将W式代入前式,并整理得

dp

3.41825102p288.156.5103h

dh

dp3.41825102

dh 3p288.156.510h

积分后得 lnp5.25885ln(288.156.5103h)C 将p=101325和h=0代入上式求C,并将求出的C值代回上式得

lnp5.25885ln(288.156.5103h)18.25731

ln(288.150.0065h)18.25731

或 pe5.25885

这就是气压和气温随高度而变影响空气密度时的大气压计算公式。

表 按所得公式计算的海拔高度-气压对照表

h / m 0 1000 2000 3000

p / kPa 101.3 89.9 79.5 70.1

h / m 4000 5000 6000 7000

p / kPa 61.6 54.0 47.2 41.0

h / m 8000 9000 10000 11000

p / kPa 35.6 30.7 26.4 22.6


相关文章

  •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__压强导学案
  • 第一节 压强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难点 1. 能够区别重力与压力. 2. 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 ...查看


  • 压强一章知识点
  • 压强一章知识点 1.压力 (1)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 方向:与受力物体的支承面相垂直.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支承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指向,它可能指向任 ...查看


  • 压强和浮力
  •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 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 ...查看


  • 压强知识点总结
  • 定义 ① 一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做压力. 二压强是表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力的大小的物理量. ②标准大气压为1.013x10^5(10的5次方) Pa,大气压的数值相当于大约76c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的大小. ( ...查看


  •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查看


  • 鲁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提纲
  • 八年级物理(下) 复习概要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点 第七章 力 第八章 力与运动 第九章 压强 第十章 液体的力现象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 第十二章 机械能 第七章 力 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一定涉及到两个 ...查看


  • [第八章 压强和压力]知识点归纳
  • 北师大版物理<第八章 压强和压力>知识点归纳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特征: (1)压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指向 ...查看


  • 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6)
  •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6) (范围:第2章压力压强)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 ...查看


  • 空气的比热容
  • 气体在不同的状态过程中,温度变化相同,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在等压过程中,一摩尔气体温度升高(降低)1k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称为定压摩尔热容量,以Cp表示:在等容过程中,一摩尔气体温度升高(降低)1k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称为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