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设计专篇
1. 设计依据
1. 建设单位委托书及有关批文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9. 国家及省市其它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与规定 10. 建设单位和建筑、结构、水、电专业提供的资料
2. 设计范围
1.地上综合办公用房空调、防排烟设计 2.地下室通风、排烟设计 3.住宅防烟设计
3. 工程概况及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
1、项目名称:建德洋安N-2地块(紫金新安)项目 2、概况:
地块属洋安区块,是洋安新城连接新安江主城区的咽喉位置,距离建德主要地标均在1公里左右。距离周边主要城市距离如图。地块
规划用地面积60748㎡。 规划拟建地块指标:
洋安地块,地上总建面积约为12.9万方,其中商业办公面积约为2.7万方,住宅面积约为10.2万方。
土地状态:该地块土地已经出让,基坑进行了大面积开挖,由于
北侧有一幢农居未拆迁,目前处于停工状态。 用地性质:住宅、商业、办公
地形特征:地块处洋安新城衔接主城的城区地块,沿新安江布局,地块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走势。
周边情况:西北面邻新安江,东南邻32米宽的洋安大道
,和洋安S-4地块限价商品房,东北侧为已建成的洋安家园安置房小区,西南侧为规划商业用地。 总用地面积60748㎡,地上总建筑面积129320㎡其中办公楼面
积为20150㎡,地下室建筑面积为49500㎡。 1.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工程地点:杭州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5.6℃ 夏季室外通风温度 32.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7.9℃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64%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2.4℃ 冬季室外通风温度 4.3℃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76% 大气压力
(夏季) 1000.9bar (冬季) 1021.1 bar
4. 空调冷热源
本工程住宅及商铺部分采用分体式空调,由业主二次安装。 办公部分建筑面积为20150㎡设置独立空调系统,拟采用多联机(VRV)系统,夏天制冷,冬季制热,空调室外机拟设置在每层的设备平台。办公部分经估算夏季空调总冷负荷约2015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约为1010KW。
5. 空调冷媒系统设计
本工程空调室外机按每层设置在该楼层的设备平台,空调冷媒管从设备平台接至室内机。
6. 空调方式
1.根据空调冷负荷设计计算结果, 结合以往空调工程运行实际经验。办公楼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机设置在走道吊顶内,采用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
7. 通风工程
1.汽车库设置机械排尾气系统,按换气次数6次计算。排放至
屋顶。
2.变配电室按工艺要求单独设进风和排风系统,换气次数按设
备发热量计算。
3.设置在地下室的配电间、水泵房等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4.各暗洗手间通风一般均室内设吸顶式换气扇,经竖井集中排空方式。换气扇与竖井间均设防火阀。
5.风管穿越机房、隔墙、防火分区时设置70℃的防火调节阀,并
且要与风机联动。
8. 消防设计
1.地下汽车库设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次数,烟气
在屋顶上空排放;汽车库的排烟系统平时兼作通风用,火灾时排烟。同时消防送风按不小于排风量的50%考虑。防烟分区间的挡烟垂壁下边缘低于该分区排烟口,挡烟垂壁用A级不燃材料制作。2.本工程下列部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2).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超过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置固定窗的房间,(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按60m3/m2.h计算, 对于负担两个防烟分区以上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最大防烟分区120m3/m2.h计算。排烟风机前均设置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发生火灾时排烟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联锁,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运行。本工程采用自然排烟的部位开窗面积符合多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所有防排烟风口、风机均受控于消防控制中心控制。排烟风机采用HTF型消防专用高温排烟风机,在
吸入口端装280℃防火阀。
3.地下非机动车库,当单个非机动车库建筑面积大于500㎡或分隔成多个隔间且建筑总面积大于200㎡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4.防火分隔:本工程的通风及空调系统穿越防火分区的风管均设置防火阀(熔点为70℃)。风管与墙壁间的缝隙均须用非燃烧材料填充与密封。空调送风管上装防火调节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火灾发生时温度熔断器受热至70℃时动作,使阀门关闭,隔断火势。
5.保温材料的选用:本工程所有空调冷媒管和风管均采用非燃的离心玻璃棉保温,外包铝箔或B1级橡塑类发泡保温材料保温。
6.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每隔两层设置送风口,着火时,开启正压送风机,正压风机设置于顶层屋面,进风口设于不受烟、火威胁处,楼梯间正压值50P。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的前室及合用前室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送风口在前室每层设置,着火时,开启着火层前室及其上下各一层前室的正压送风口,正压送风机设置于顶层屋面,进风口设于不受烟、火威胁处,前室正压值25Pa。
7.当住宅建筑的地下室使用功能为非营业性场所,且地下 室层数≤2 层或地下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
时,如该建筑楼梯间的地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防烟,则其地下部分可不设置防烟设施;如楼梯间地上部分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通风防烟,则其地下部分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可不设置防烟设施。
8.本工程多层住宅区地下储藏室均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有效开窗面积要求不小于房间面积的0.02。高层住宅区地下室储藏室需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9.人防通风设计
人员掩蔽工程:
本工程地下室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二类人员掩蔽所,设置九个防护单元。地下室兼作人防工程时,应采用平战结合的通风方式。根据规范要求人员掩蔽所必须具备“清洁通风、滤毒通风、隔绝
通风”三种通风方式。
战时人员掩蔽所的送风风管,可以与平时排风风管共用。 各种通风方式,可根据战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切换运行。清洁通风新风量取每人每小时≥5m3,滤毒通风新风量取每人每小时≥2m3,而隔绝通风的防护时间则为≥3 小时。若战时电源能保证可采用电动送风机。若不能保证战时运行电源的可靠性,人防通风用风机应采用了人力脚踏风机做为备用。战时清洁式排风利用管路经活门室排向排风竖井;滤毒式超压排风自简易洗消间通过防毒通道、活门室、防爆波活门排向排风竖井。滤毒通风时,防毒
通道的换气次数不小于40次/小时。 人防柴油电站:
柴油电站宜设置独立的进、排风系统。
清洁通风时,柴油机所需的燃烧空气直接取用发电机房室内的空气;隔绝防护时,应从机房的进风或排风管引入室外空气燃烧,
但吸气系统的阻力不宜超过1Kpa。
环保设计
1.汽车尾气经建筑竖井至屋顶高空排放。 2.所有空调设备和风机选用低噪声型。
3.通风机尽量布置在专用设备用房内且房内采取隔声吸声措施,并用隔声门或防火隔声门。
4.设备设减振基础及减振支吊架。
5.风机进出口与风管采用防腐阻燃软接。
6.风管上均设阻抗复合消声器,并控制空气流速。
7.新风、回风均设高能低阻力杀菌静电吸附设备,充分保证室
内空气品质。
节能设计
1.所有风机均选用节能高效低噪声型,并设减振基础或减振支吊架。
2.管道及设备保温均采用优质高效保温材料。
3.地下室汽车库排风排烟系统合用,采用双速风机,平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低速或高速排风,有利于节能。
4.采用高热效率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取得最佳的节能效益及环境效益。
5.空调机组采用环保冷媒。
消防专篇
暖通部分
1.地下汽车库设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次数,烟气在屋顶上空排放;汽车库的排烟系统平时兼作通风用,火灾时排烟。同时消防送风按不小于排风量的50%考虑。防烟分区间的挡烟垂壁下边缘低于该分区排烟口,挡烟垂壁用A级不燃材料制作。
2.本工程下列部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2).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超过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置固定窗的房间,(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按60m3/m2.h计算, 对于负担两个防烟分区以上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最大防烟分区120m3/m2.h计算。排烟风机前均设置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发生火灾时排烟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联锁,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
运行。本工程采用自然排烟的部位开窗面积符合多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所有防排烟风口、风机均受控于消防控制中心控制。排烟风机采用HTF型消防专用高温排烟风机,在吸入口端装280℃防火阀。
3.地下非机动车库,当单个非机动车库建筑面积大于500㎡或分隔成多个隔间且建筑总面积大于200㎡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4.防火分隔:本工程的通风及空调系统穿越防火分区的风管均设置防火阀(熔点为70℃)。风管与墙壁间的缝隙均须用非燃烧材料填充与密封。空调送风管上装防火调节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火灾发生时温度熔断器受热至70℃时动作,使阀门关闭,隔断火势。
5.保温材料的选用:本工程所有空调冷媒管和风管均采用非燃的离心玻璃棉保温,外包铝箔或B1级橡塑类发泡保温材料保温。
6.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每隔两层设置送风口,着火时,开启正压送风机,正压风机设置于顶层屋面,进风口设于不受烟、火威胁处,楼梯间正压值50P。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的前室及合用前室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送风口在前室每层设置,着火时,开启着火层前室及其上下各一层前室的正压送风口,正压送风机设置于顶层屋面,进风口设于不受烟、火威胁处,前室正压值25Pa。
7.当住宅建筑的地下室使用功能为非营业性场所,且地下 室层数≤2 层或地下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
时,如该建筑楼梯间的地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防烟,则其地下部分可不设置防烟设施;如楼梯间地上部分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通风防烟,则其地下部分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可不设置防烟设施。
8.本工程多层住宅区地下储藏室均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有效开窗面积要求不小于房间面积的0.02。高层住宅区地下室储藏室需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节能及环保设计专篇
暖通部分
支
1.所有风机均选用节能高效低噪声型,并设减振基础或减吊架。
2.管道及设备保温均采用优质高效保温材料。
3.地下室汽车库排风排烟系统合用,采用双速风机,平时据实际情况选择低速或高速排风,有利于节能。
4.采用高热效率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取得最佳能效益及环境效益。
5.空调机组采用环保冷媒。
6.汽车尾气经建筑竖井至屋顶高空排放。 7.所有空调设备和风机选用低噪声型。
8.通风机、水泵等尽量布置在专用设备用房内且房内采取吸声措施,并用隔声门或防火隔声门。 9.设备设减振基础及减振支吊架。
10.风机进出口与风管采用防腐阻燃软接。
11.风管上均设阻抗复合消声器,并控制空气流速。
12.新风、回风均设高能低阻力杀菌静电吸附设备,充分保内空气品质。
振
可的
根节
隔
声
证
室
暖通设计专篇
1. 设计依据
1. 建设单位委托书及有关批文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9. 国家及省市其它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与规定 10. 建设单位和建筑、结构、水、电专业提供的资料
2. 设计范围
1.地上综合办公用房空调、防排烟设计 2.地下室通风、排烟设计 3.住宅防烟设计
3. 工程概况及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
1、项目名称:建德洋安N-2地块(紫金新安)项目 2、概况:
地块属洋安区块,是洋安新城连接新安江主城区的咽喉位置,距离建德主要地标均在1公里左右。距离周边主要城市距离如图。地块
规划用地面积60748㎡。 规划拟建地块指标:
洋安地块,地上总建面积约为12.9万方,其中商业办公面积约为2.7万方,住宅面积约为10.2万方。
土地状态:该地块土地已经出让,基坑进行了大面积开挖,由于
北侧有一幢农居未拆迁,目前处于停工状态。 用地性质:住宅、商业、办公
地形特征:地块处洋安新城衔接主城的城区地块,沿新安江布局,地块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走势。
周边情况:西北面邻新安江,东南邻32米宽的洋安大道
,和洋安S-4地块限价商品房,东北侧为已建成的洋安家园安置房小区,西南侧为规划商业用地。 总用地面积60748㎡,地上总建筑面积129320㎡其中办公楼面
积为20150㎡,地下室建筑面积为49500㎡。 1.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工程地点:杭州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5.6℃ 夏季室外通风温度 32.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7.9℃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64%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2.4℃ 冬季室外通风温度 4.3℃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76% 大气压力
(夏季) 1000.9bar (冬季) 1021.1 bar
4. 空调冷热源
本工程住宅及商铺部分采用分体式空调,由业主二次安装。 办公部分建筑面积为20150㎡设置独立空调系统,拟采用多联机(VRV)系统,夏天制冷,冬季制热,空调室外机拟设置在每层的设备平台。办公部分经估算夏季空调总冷负荷约2015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约为1010KW。
5. 空调冷媒系统设计
本工程空调室外机按每层设置在该楼层的设备平台,空调冷媒管从设备平台接至室内机。
6. 空调方式
1.根据空调冷负荷设计计算结果, 结合以往空调工程运行实际经验。办公楼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机设置在走道吊顶内,采用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
7. 通风工程
1.汽车库设置机械排尾气系统,按换气次数6次计算。排放至
屋顶。
2.变配电室按工艺要求单独设进风和排风系统,换气次数按设
备发热量计算。
3.设置在地下室的配电间、水泵房等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4.各暗洗手间通风一般均室内设吸顶式换气扇,经竖井集中排空方式。换气扇与竖井间均设防火阀。
5.风管穿越机房、隔墙、防火分区时设置70℃的防火调节阀,并
且要与风机联动。
8. 消防设计
1.地下汽车库设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次数,烟气
在屋顶上空排放;汽车库的排烟系统平时兼作通风用,火灾时排烟。同时消防送风按不小于排风量的50%考虑。防烟分区间的挡烟垂壁下边缘低于该分区排烟口,挡烟垂壁用A级不燃材料制作。2.本工程下列部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2).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超过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置固定窗的房间,(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按60m3/m2.h计算, 对于负担两个防烟分区以上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最大防烟分区120m3/m2.h计算。排烟风机前均设置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发生火灾时排烟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联锁,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运行。本工程采用自然排烟的部位开窗面积符合多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所有防排烟风口、风机均受控于消防控制中心控制。排烟风机采用HTF型消防专用高温排烟风机,在
吸入口端装280℃防火阀。
3.地下非机动车库,当单个非机动车库建筑面积大于500㎡或分隔成多个隔间且建筑总面积大于200㎡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4.防火分隔:本工程的通风及空调系统穿越防火分区的风管均设置防火阀(熔点为70℃)。风管与墙壁间的缝隙均须用非燃烧材料填充与密封。空调送风管上装防火调节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火灾发生时温度熔断器受热至70℃时动作,使阀门关闭,隔断火势。
5.保温材料的选用:本工程所有空调冷媒管和风管均采用非燃的离心玻璃棉保温,外包铝箔或B1级橡塑类发泡保温材料保温。
6.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每隔两层设置送风口,着火时,开启正压送风机,正压风机设置于顶层屋面,进风口设于不受烟、火威胁处,楼梯间正压值50P。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的前室及合用前室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送风口在前室每层设置,着火时,开启着火层前室及其上下各一层前室的正压送风口,正压送风机设置于顶层屋面,进风口设于不受烟、火威胁处,前室正压值25Pa。
7.当住宅建筑的地下室使用功能为非营业性场所,且地下 室层数≤2 层或地下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
时,如该建筑楼梯间的地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防烟,则其地下部分可不设置防烟设施;如楼梯间地上部分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通风防烟,则其地下部分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可不设置防烟设施。
8.本工程多层住宅区地下储藏室均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有效开窗面积要求不小于房间面积的0.02。高层住宅区地下室储藏室需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9.人防通风设计
人员掩蔽工程:
本工程地下室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二类人员掩蔽所,设置九个防护单元。地下室兼作人防工程时,应采用平战结合的通风方式。根据规范要求人员掩蔽所必须具备“清洁通风、滤毒通风、隔绝
通风”三种通风方式。
战时人员掩蔽所的送风风管,可以与平时排风风管共用。 各种通风方式,可根据战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切换运行。清洁通风新风量取每人每小时≥5m3,滤毒通风新风量取每人每小时≥2m3,而隔绝通风的防护时间则为≥3 小时。若战时电源能保证可采用电动送风机。若不能保证战时运行电源的可靠性,人防通风用风机应采用了人力脚踏风机做为备用。战时清洁式排风利用管路经活门室排向排风竖井;滤毒式超压排风自简易洗消间通过防毒通道、活门室、防爆波活门排向排风竖井。滤毒通风时,防毒
通道的换气次数不小于40次/小时。 人防柴油电站:
柴油电站宜设置独立的进、排风系统。
清洁通风时,柴油机所需的燃烧空气直接取用发电机房室内的空气;隔绝防护时,应从机房的进风或排风管引入室外空气燃烧,
但吸气系统的阻力不宜超过1Kpa。
环保设计
1.汽车尾气经建筑竖井至屋顶高空排放。 2.所有空调设备和风机选用低噪声型。
3.通风机尽量布置在专用设备用房内且房内采取隔声吸声措施,并用隔声门或防火隔声门。
4.设备设减振基础及减振支吊架。
5.风机进出口与风管采用防腐阻燃软接。
6.风管上均设阻抗复合消声器,并控制空气流速。
7.新风、回风均设高能低阻力杀菌静电吸附设备,充分保证室
内空气品质。
节能设计
1.所有风机均选用节能高效低噪声型,并设减振基础或减振支吊架。
2.管道及设备保温均采用优质高效保温材料。
3.地下室汽车库排风排烟系统合用,采用双速风机,平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低速或高速排风,有利于节能。
4.采用高热效率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取得最佳的节能效益及环境效益。
5.空调机组采用环保冷媒。
消防专篇
暖通部分
1.地下汽车库设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次数,烟气在屋顶上空排放;汽车库的排烟系统平时兼作通风用,火灾时排烟。同时消防送风按不小于排风量的50%考虑。防烟分区间的挡烟垂壁下边缘低于该分区排烟口,挡烟垂壁用A级不燃材料制作。
2.本工程下列部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2).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超过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置固定窗的房间,(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按60m3/m2.h计算, 对于负担两个防烟分区以上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最大防烟分区120m3/m2.h计算。排烟风机前均设置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发生火灾时排烟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联锁,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
运行。本工程采用自然排烟的部位开窗面积符合多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所有防排烟风口、风机均受控于消防控制中心控制。排烟风机采用HTF型消防专用高温排烟风机,在吸入口端装280℃防火阀。
3.地下非机动车库,当单个非机动车库建筑面积大于500㎡或分隔成多个隔间且建筑总面积大于200㎡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4.防火分隔:本工程的通风及空调系统穿越防火分区的风管均设置防火阀(熔点为70℃)。风管与墙壁间的缝隙均须用非燃烧材料填充与密封。空调送风管上装防火调节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火灾发生时温度熔断器受热至70℃时动作,使阀门关闭,隔断火势。
5.保温材料的选用:本工程所有空调冷媒管和风管均采用非燃的离心玻璃棉保温,外包铝箔或B1级橡塑类发泡保温材料保温。
6.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楼梯间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每隔两层设置送风口,着火时,开启正压送风机,正压风机设置于顶层屋面,进风口设于不受烟、火威胁处,楼梯间正压值50P。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的前室及合用前室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送风口在前室每层设置,着火时,开启着火层前室及其上下各一层前室的正压送风口,正压送风机设置于顶层屋面,进风口设于不受烟、火威胁处,前室正压值25Pa。
7.当住宅建筑的地下室使用功能为非营业性场所,且地下 室层数≤2 层或地下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
时,如该建筑楼梯间的地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防烟,则其地下部分可不设置防烟设施;如楼梯间地上部分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通风防烟,则其地下部分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可不设置防烟设施。
8.本工程多层住宅区地下储藏室均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有效开窗面积要求不小于房间面积的0.02。高层住宅区地下室储藏室需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节能及环保设计专篇
暖通部分
支
1.所有风机均选用节能高效低噪声型,并设减振基础或减吊架。
2.管道及设备保温均采用优质高效保温材料。
3.地下室汽车库排风排烟系统合用,采用双速风机,平时据实际情况选择低速或高速排风,有利于节能。
4.采用高热效率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取得最佳能效益及环境效益。
5.空调机组采用环保冷媒。
6.汽车尾气经建筑竖井至屋顶高空排放。 7.所有空调设备和风机选用低噪声型。
8.通风机、水泵等尽量布置在专用设备用房内且房内采取吸声措施,并用隔声门或防火隔声门。 9.设备设减振基础及减振支吊架。
10.风机进出口与风管采用防腐阻燃软接。
11.风管上均设阻抗复合消声器,并控制空气流速。
12.新风、回风均设高能低阻力杀菌静电吸附设备,充分保内空气品质。
振
可的
根节
隔
声
证
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