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办公楼全空气空调系统设计

摘要

中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生活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居住环境,这种需求带动了中国的空调制冷业的发展。几种空气调节系统,全空气系统中的空气不仅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而且承担着潜热负荷,空气—水系统有几种: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焓线,新风只承担室内显热负荷。此时的风机盘管有凝结水容易长霉不利于室内卫生。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湿线,新风承担显热负荷和部分潜热负荷。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湿线以下,空气承担室内的潜热负荷,风机盘馆是干燥的,但此时处理空气的冷源温度较低全空气系统一般用于高大空间,如体育馆影剧院大剧院之类的。空气—水系统一般用于宾馆酒楼写字楼等小空间又需新风的场所。全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是在中央空调的集体处处理。

关键词:建筑居住环境;空调制冷;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

1. 绪论

1.1我国暖通空调的现状及其发展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空调,空调技术已成为衡量建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蓄冷空调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快速发展,以及热泵技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应用。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燃气空调、VAV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能源、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1.2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外研究现状

能源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美国在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美国的整个能源消耗中,有约1/3以上消耗在建筑能耗上,这些能耗用来满足人们的热舒适、空气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师协会、美国制冷协会、美国冷却塔协会等组织、美国能源部以及众多暖通空调设备生产厂家如York,Carrier等都为建筑节能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美国制冷设备生产厂商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研究高性能冷水机组,

使得冷水机组单位制冷量的能耗仅为20世纪70年代的62.3%。美国在空调冷源水系统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在冷却水系统方面着重于降低冷却水流量,以达到减少冷却水泵能耗的目的。日本是一个资源贫困的国家,其主要能源来自进口,同时又是一个能源高消费国家。因此,节能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日本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在建筑节能方面,日本做了大量工作,颁布了许多节能法规,提出了建筑节能的评价方法。日本的一些设备生产厂家对空调和制冷设备的投入也很大。Daikin 公司首推的变频VRV系统,为中小型建筑安装集中式空调系统创造了条件;Sany公司则在直燃式冷水机组上成绩卓著。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空调冷热源用能。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工程系统。在美国地源热泵系统占整个空调系统的20%左右; 瑞士40%的热泵为地祸热泵,瑞典65%的热泵为地祸热泵。

1.2.2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节能降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能源显得越来越紧张。

1)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研究现状概况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建筑物越来越多,建筑物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空调系统与经济建设争抢电力资源的情况。因此,在建筑物节能显得十分迫切。在我国建筑总能耗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探讨空调系统的节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建筑物空调系统运行能耗中,冷源系统的能耗是最大的。近年来,我国暖通空调学术界和工程界在空调冷源系统的节能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冷源系统的形

式选择上,对压缩式冷水机组和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技术经济比较研究较多,通过对众多方案的分析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吸收式冷水机组节电而不节能,对其在我国的应用应区别对待,对于有余热可以利用的地区,应大力提倡使用吸收式冷水机组,而一般建筑物则应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当然,在进行冷热源系统的选择时,还要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条件、电力供应状况、能源情况、空调系统有无采用余热回收的可能性等方面的问题。

2)我国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地区空调系统的调查发现,设计人员在涉及选用冷水机组时多考虑其额定工况下的全负荷性能,而对其部分负荷性能的考虑较少。在风冷式冷水机组和水冷式冷水机组的选择应用上我国制冷工程界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我国在冷源水系统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少,一般都是按冷水机组的样本提供的冷却水量和冷冻水量进行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的选择。对于水系统的水泵是否运行节能则关注不多。事实上,对于冷水机组的运行而言,冷凝器和蒸发器都要求定流量,因此,对于冷水机组部分负荷状态运行时,水泵的输出都是全负荷输出,水系统的全年运行能耗是相当大的。因此水系统的节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1.3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建筑节能

空调制冷技术的诞生是建筑技术史一项重大进步,它标志着人类从被动适应宏观自然气候发展到主动控制建筑微气候,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的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对空调的依赖也逐渐成为建筑能耗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制冷空调系统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空调环境,但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

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能耗的35%,空调能耗又约占建筑能耗的50%~60%左右。由此可见,暖通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可高达22.75%。因此,建筑中的空调系统节能已成为节能领域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于是降低空调能耗也被纳于建筑节能的任务中,如何更好的利用现在的空调技术服务人类同时又能满足建筑能耗的要求,是现阶段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要点。而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环境的质量和节能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供选择,设计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

1.4空调的发展和前景

1.4.1变频空调的发展

变频空调是目前空调消费的流行趋势。它与一般空调比,有着高性能运转、舒适静音。节能环保、能耗低的显著特点,它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日本作为变频空调强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变频空调已占其空调市场的90%左右。变频空调在我国发展速度相当快,不到8年时间就达到与日本先进水平同步。进入2000年,国内个别企业将直流变频技术与PAM控制技术结合应用,使空调完全进入变频空调的最高领

域。它不仅使直流变频压缩机的优越性能充分发挥,更能利用数码特点,准确提高能效,达到节能51%的目的。

1.4.2无氟空调的发展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以前空调业所采用的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及产生温室效应,对大气造成破坏,因而无氟空调是众所期待的产品。近年来以海尔空调为代表的无氟空调的出现,标志着无氟空调时代的来临。

1.4.3舒适性空调的发展

健康是空调业发展的主题之一。以前的空调采用了多种健康技术,如负离子、离子集尘、多元光触媒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使空调产品的健康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海尔空调把负离子、离子集尘、多元光触媒、双向换新风、健康除湿等领先技术在内的高科技手段组合起来使用,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而未来空调进步的一个方向也就是对各种技术的灵活使用。

空调气流的舒适度是健康空调的另一个标准。传统空调的送风方式简单直吹人体,易引起伤风、感冒、头痛、关节痛等不舒适状态,因此新近推出的风可以从周围环绕,而不是对人直吹,通过改善空调送风的气流分布,令人感觉更舒适的空调——环绕立体送风、三维立体风的健康空调成了热销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1.4.4一拖多

空调器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1993年以前,中国空调市场主要以一拖一为主,1993年海尔推出一拖二空调后,率先将空调业引入了一拖多时代。目前海尔一拖多空调产量突破了百万台足以证明其市场消费能力。海尔MRV

网络变频一拖多中央空调的出现以及众多厂家的家用中央空调产品使得家庭中央空调迅速普及。

1.4.5其它空调新技术的发展

1)HEPA酶技术

HEPA酶杀菌技术,对于0.3微米以上的粉尘吸附率可达99.9%,对结核菌、大肠菌等有害细菌具有高效杀菌能力,对霉菌的生长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冷触媒技术

冷触媒这一技术采用日本专利,是一种低温低吸附的材料,根据吸附--催化原理,在常温下就能对甲醛等有害物质边吸附边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种触媒不需要再生,不需更换,使用寿命长达十年以上。

3)体感温度控制技术

智能装在遥控器上的感温元件,感知室内人们活动范围的温度,并将信息发射到主机接收器上,使主机随时调整运行状态,实现真正的体感温度控制自动化。

4)人感控制技术

人感控制技术利用双红外感应器控测人的方位,自动调节送风方向(左送风、中送风、右送风或全方位送风),风随人行。

5)PTC 电辅助加热技术

PTC电辅助加热技术,可在超低温条件下迅速制热,效力强劲,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

总之,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健康、智能控制已成为空调发展的大趋势。

1.5空调系统的应急措施(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进入空调降温时,面对“非典”蔓延的高峰期,不适当的运行空调,很可能导致“非典”的交叉感染,扩大“非典”传播,必须对此有高度重视。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各大型商业建筑、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一般设集中制冷站,再通过送风系统和冷水系统把冷量送到各个房间。这时,就很容易通过空调系统使建筑物内空气互相掺混,某处有污染的空气很有可能通过空调系统传播到其它房间,从而导致交叉感染。尤其是有些高层建筑不能开窗,或有许多无外窗的内区房间,更容易出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治“非典”的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通风,其原理就是通过大量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将室内可能存在的“非典”病毒通过换气排出室外,从而抑制了其发作的可能性。然而如果是内部循环通风,则不能起到排出病毒的作用,反而会使病毒积累,甚至使浓度逐渐增加。因此正确地运行空调通风系统至关重要。下面针对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方式介绍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多数办公楼、宾馆客房、医院病房都采用这种空调方式,该方式有单独的新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房间,风机盘管有不同的回风方式。一种回风方式是各房间单独安装风机盘管,各房间的回风经过盘管冷却后送出,回风仅在自身房间内循环,不同房间之间互不流通。另一种回风方式是各个楼层的多个房间统一通过吊顶掺混回风后经过风机盘管冷却后送入各个房间,不同房间之间的回风有交叉。不论何种方式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首先都要注意避免新风系统混入从建筑排出的污染空气,同时要注意风机盘管的清洁。根据不同的回风方式,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在运行时要注意如下问题具体:

1)各房间单独回风的系统

首先要保持新风入口清洁,不被污染。新风机房位于大楼的地下或者顶部,一般直接通过风道从室外取新风。要注意取风口的位置,不要

使其吸入建筑排风。有些系统是从风机房内取新风,对这种形式应防止楼内空气通过机房门进入机房并吸入新风机,应严格保证新风机房密闭,同时要保证新风机房清洁,必要时安装新风道,从室外取风,此外,新风过滤网也要作到定时清洗。新风竖井或者新风风道要注意清洁通畅。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多数是和厕所排风合用,为保证通风效果,建议将厕所排风系统全天连续运行。

此外凝结水盘是污垢存积的地方,也要保持清洁。由于凝水是从房间回风在通过盘管制冷后凝结产生的,目前还难以确认空气中的病毒是否会在凝水中存活,为防患未然,建议运行管理人员对各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统一清洁,消灭病毒生存的载体。

2)吊顶统一回风的系统

有一些小型办公楼采用此类系统,和各房间单独回风的方式不同,采用这种方式的建筑基本上隔断仅到吊顶,吊顶上空是互相连通的,各房间的空气相互交叉。这种系统和全空气系统相同,也存在各房间空气相互掺混,污染物有可能在建筑各区域之间传播,潜在危险较大。对于这类系统,除了要注意保持新风不被污染、凝结水盘清洁外,要尽可能地停用风机盘管。可通过降低冷冻水温度,加大冷冻水流量,寻找增大新风量的途径等手段增加新风供冷能力来满足供冷要求。

2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分析

为了实现全新风空调系统的设计目标,在满足室内环境对冷负荷与新风量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自控系统需求对系统风量、送风温度与新风量进行去耦控制,将被控制对象的参数波动限定在允许范围内。

2.1风量控制策略

在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中采用的系统风量控制策略主要有定静压差法、变定静压法、总风量法、变静压法。不论以何种方式,控制参数都采用送风量通过对送风机的变频调试来实现。如何选择控制参数是各个控制策略的差异所在。

(1)定静压法。定静压法是经典的系统风量控制,该系统采用送风管中的最低静压点测量値作为被控参数,表征负荷的风量需求。其难点在于寻找稳定、合适的最低压点位置,可根据ASHRAE90.1-2001标准规定“静压传感器位置的设定静压不应大于风机总设计静压的1/3”,在实测中确定。定静压法控制简单,但是在运行工况中静压波动,而不同工况下静压设定值却没有相应变化,导致定静压法的实践成果变差。(2)变定静压法。变定静压法以末端装置中的最大风门开度作为被控参数,表征最不利的负荷需求风量,以此调节静压设定値来满足最不利点的负荷需要,解决静压设定值需要跟随工况条件而变化的问题,但依然采用了静压传感器作为控制系统的设定基准。变定静压法同样无法处理静压波动引起的系统波动问题静压波动。

(3)总风量法。总风量法直接对末端装置的静压值作为基准参照点。尽管总风量法取消了静压传感器而回避了静压波动问题,但是忽略了最

不利点的负荷需求,在最不利点变化趋势与总需求风量变化趋势相反时容易产生误动。

(4)变静压法。变静压法采用超驰控制技术,以末端装置的需求风量求和作为正常工况下的主调节参数,在非正常工况下以最不利点的风门开度微调主调节参数作为优选调节项,结合总风量法与变定静压法的各自优势解决了设定值与设定值变化两大难题。但是,由于受到DDC 的计算容量制约,变静压法尚无法应用于大系统。

2.2送风温度控制策略

针对混合新风而言,通过变频器调节送风机实现对风量的随动控制,通过冷水阀的温度调节实现对温度的定值控制,在形式上温度控制与风量控制构成比值控制系统。在本质上,风量控制的最终对象也是温度,因此这是典型的串级调节系统。内环系统通过系统风量控制构成对供冷量的细调,外环系统通过送风温度调节构成对供冷量的粗调。

(1)送风温度调节。针对相同的冷负荷,较低的送风温度可减少系统量较高的送风温度需要较大的系统风量,建议在负载系数较高时调低送风温度来降低风机能耗,在负载系数较低时调高送风温度以便维持必要的系统风量。送风温度按照系统送风温度设定值来调节,由于各个末端装置所需要的最佳送风温度常常相互矛盾,按照末端装置的最低设定温度最高设定温度、各种设定温度平均值来确定送风温度设定值都不合理,因此通常依据节能规范要求预设系统启动设定温度,也可以采用投票法设定该值。根据各个末端装置的许可送风温度范围,加入各个末端装置占系统风量的权重,根据不同温度范围的得票率确定整个系统的最大许可送风温度范围,结合系统的负载率,根据许可送风温度范围的上限或下限来确定系统所需的最佳送风温度。

(2)送风温度设定值的动态调节。由于混合新风可以同时影响室内新风与温度两个被控数,随着室内环境的变化,在保持送风量的基础上调节送风温度就产生了新问题,具体而言就是保持设定温度的随动性调整。依据末端装置的设定温度与负荷温度进行调节,依然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由于系统风量调节与送风温度调节构成耦合参数,直接利用风量与冷量作为送风温度调节参数将引起系统失稳而被禁止。在工程实例中主要有高低负荷和最大负荷法高低负荷法根据变频器的上下限值确定风量调节的控制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才进行设定温度值的时间累进调节。最大负荷法按照末端装置的最大负荷率确定温度设定值的修正值,依据积分时间进行温度调节。两者所采用的都是时间调节参数,动作相对缓慢,如何选择设定值调节机制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2.3新风量控制策略

在变风量系统中,送风量根据室内温度而随动调节,随着温度趋近于设定值而不断降低送风量,在小风量工况下如何保障新风供应就成了变临的主要问题。建议采用选择控制系统,在正常工况下根据总风量与最大固定新风比来调节新风阀开度,以最不利点的空气质量低于最小新风量作为非正常工况的判断依据,根据偏差值针对新风阀实施PID 调节, 同时保持排风阀与混风阀的比例随动性。

3变风量空调系统自控工艺与实现

空调系统自控工艺采用DDC 控制系统,以正常工况的室内温度控制与非正常工况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为辅助实施选择控制。空气处理机采用变频调节,根据各个VAV-DDC 所提供的参数实施变静压风量控制,同时该楼层排风机采用随动控制变频调节。温度控制通过PI 调节处理机的冷水阀来实现,温温度设定值依据投票法确定,设定值调节量采用最大负荷法进行调整。新风调节是该系统的设计重点,由于竖向通道没有典型性静压点可做参照,而且传感器的安装与检修也极其困难,因此不采用静压点控制技术。新风阀以正常工况的总风量与最大固定新风与非正常工况下的最不利点的空气质量构成选择控制系统来调节新风阀开度,保持排风阀与混风阀的比例随动。新风机采用总新风量控制阀实施变频调节,根据各楼层的新风量需求实施随动控制。在过度季节,采用全新风控制策略,关闭新风阀与混风阀,全开排风阀与过度季节新风阀。

通过对系统风量、送风温度、新风量等3个方面的自动控制,可以实现变风量系统的设计目标,但是要求变风量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控制裕量,同时保持系统传递函数的时间特性在一定范围之内。针对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规模过大则由于容积滞后较大而无法及时响应负荷变化,系统规模过小则系统裕量偏低而容易波动失稳,且无法实现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规模效益与优势。要求空调控制系统按照合理的同时使用系数进行设计,在空气处理机、新风量、风管容量上按照恰当比例留出控制裕量。此外,应针对室外的季节性负荷变化室内突发性高密度负荷变化采取补充性空调策略,避免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发生突变而引起系统过载失控。

4某办公室空调系统设计实例

4.1监控原理图

某办公楼全空气空调机组监控原理图(见附录二)

4.2

特点:控制策略(1)风量的控制策略:采用总风量控制方法。

1)总风量控制法可以避免压力控制环节,能很好的降低控制系统调试难度,提高控制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2)节能效果介于变静压控制和定静压控制之间,并更接近于变静压控制,亦可避免大量风阀关小引起的噪声。

(2)送风温度控制策略:采用送风温度调节。根据各个末端装置的许可送风温度范围,加入各个末端装置占系统风量的权重,根据不同温度范围的得票率确定整个系统的最大许可送风温度范围,结合系统的负载率,根据许可送风温度范围的上限或下限来确定系统所需的最佳送风温度。

(3)新风量控制策略:在变风量系统中,送风量根据室内温度而随动调节。新风管道上安装风速传感器,调节新风和排风阀, 使新风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低于要求值。

(4)回风机的控制策略:同时测量总送风量和总回风量,调整回风机转速使总风量略低于总送风量,即可维持各房间稍有正压。

5

5.1传感器的选择

(1)风管道温度传感器设备选型

用途:该类传感器适用于对温湿度或仅对湿度的监测

安装位置:风管道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吊式风柜送风处、风道壁上,在气体或流体充分混合的地方,测量空调与通风系统的送风温度(℃)

图6-1所示为其外形图

感温头

底座盖板

进线孔全部插入风管

图5-1

(2)室内温度传感器

用途:该类传感器适用于室内空调环境下对温湿度或仅对温度、湿度的监测。图6-2所示为其外形图。

安装位置:该传感器安装在实训台网孔板上,在气体或流体充分混合的地方,测量回风温度=空调房间温度

底板

感温头(内部)

进线孔面板盒

图5-2

(3)水管道温度传感器

该类传感器适用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水路内温度的测量,自带套管。图6-3所示为其外形图。

安装位置:该传感器安装在冷冻和冷却水系统管道处,分别测量冷却水、冷冻水供水、回水温度(℃)

进线孔端盖水管套管1/2”管箍

感温头,已插入水管中

图5-3

(4)湿度传感器

在空调制冷自控系统中所用到的湿度传感器都是相对湿度传感器。采用多孔材料的湿敏元件由于吸湿快而脱湿慢,故选择湿度传感器位置时,尽量将传感器置于气流速度较大的地方。如测量室内相对湿度时,一般将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回风道内;测量室外空气相对湿度时,一般将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新风道内。按安装位置可分为风管型、室外型及室内型。

(5)压差开关(数字信号输入DI)

风管压差开关通常用来检测空调过滤器堵塞、空调机风机运行状态等。风管压差开关安装时,应注意压力的高低。过滤器前端接高压侧,过滤器后端接低压侧。空调风机出口接高压侧,空调风机进风口接低压侧。水管压差开关宜安装在管道的直管部分,应有缓冲弯管和截至阀,最好加旁通阀。

(6)压力传感器(模拟信号输入AI)

压力传感器与压差开关的区别仅在导压管。压力传感器只有一支导压管,弹性元件的位移直接反映了该点压力,而压差传感器有两支导压管,分别接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弹性元件的位移反映了两点之间的压力差。压力传感器在建筑层面上的同一个水系统中安装有多个时,应尽量使它们处在同一标高上,降低静水压力的影响。

安装要求:在系统中安装压力传感器时,还要注意测压点的选择。一般来说,测压点要选择在被测介质作直线流动的直管段上,避免安装在弯头、三通、变径、管路附件等可能产生涡流的地方。

如果被测介质是液体,测压点应在管路的下方;被测介质是气体,测压点应在管路上方。无论介质如何,压力传感器的导压管都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动方向垂直。

风管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直管段部分,且应在保温层完成以后再安装。水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直管段部分,加缓冲弯管和截至阀。

(7)水流开关

水流开关用来检测水管中水流状态,安装时应注意: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垂直安装。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水流开关的水流叶片长度应大于管径的1/2。

(8)防霜冻开关

防霜冻开关主要用来保护空调盘管防止意外冻坏。安装时注意:防霜冻开关的感温铜管应由附件固定在空调箱内,空调机盘管前部,不可折弯、压扁。

5.2执行器选择

执行器接受现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改变控制风量,使建筑设备按预定的工艺要求运行。执行器由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组成。执行机构按照现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产生推动力或位移,调节机构则在执行机构的动作下去改变控制变量。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的调节机构多为风阀、水阀和蒸气阀等。

(1)调节阀选择:由于常规调节器的控制规律是线性的,调节器参数整定后希望能适应一定的工作范围,不需要经常调整。这就要求广义过程是线性的,即在遇到负荷、阀前压力变化或设定值变动时,广义过程特性基本保持不变。从自动控制系统角度看,调节阀工作特性的选取原则是使整个广义过程具有线性特性。即在广义过程中,除调节阀外其余部分为线性时,调节阀也应该是线性的;当广义过程中除调节阀外其部分具有非线性特性时,调节阀应该能够克服它的非线性影响而使广义过程接近为线性。可以采用等百分比特性的调节阀,以实现线性的广义过程。

(2)风法调节器的选择:风量调节阀一般用在空调,通风系统管道中,用来调节支管的风量,也可用于新风与回风的混合调节。在等压降和无外部阻力部件(过滤器、盘管等)条件下,风阀叶片开度和通过风阀风量之间的关系(风量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指流过风阀的相对流量与风阀转角的关系。)。多叶对开阀型风阀的特性类似等百分比特性;多叶平行型风阀的特性近似线性特性。两者之间在风量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工程应用时,要根据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风阀。结合本工程选择对开多叶风阀。

5.3控制器选择

直接数字控制器(DDC)

(1)DDC系统组成原理

DDC 系统是用一台计算机取代模拟控制器,对生产过程中多种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并按预先选用的控制规律(PID、前馈等),通过输出通道,直接作用在执行器上,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闭环控制。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字控制器,安装在被控生产过程设备的附近,能够完成对不同规模的生产过程的现场控制。

(2)组成:

直接数字控制器是一种多回路的数字控制器,它以计算机微处理器为核心,加上过程输入、输出通道组成。

(3)DDC 系统具有如下的特点:

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能分时处理多个生产过程(被控参数),代替几十台模拟控制器,实现多个单回路的PID 控制。

计算机运算能力强,可以实现各种比较复杂的控制规律,如串级、前馈、选择性、解耦控制以及大滞后补偿控制等。

6.致谢

作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个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先后在强电、弱电上有所学习和发展,之后关于智能化方面我们又学习了建筑设备自动化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将建筑环境这个概念传输给了我们,受益匪浅。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这次设计的是某办公楼的全空气空调系统,我从设备选型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历经一周有余,终完成这次的设计工作,在此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老师,谢谢。

参考文献

[1]黄翔.空调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2]陆耀庆. 供暖通风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2

[3]王汉青. 通风工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何耀东. 暖通空调制图与设计施工规范应用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陆亚俊. 暖通空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何耀东,何青. 《中央空调》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4

[7]赵荣义. 简明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12

[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

附录

附录一

某办公大厦标准层空调平面图

摘要

中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生活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居住环境,这种需求带动了中国的空调制冷业的发展。几种空气调节系统,全空气系统中的空气不仅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而且承担着潜热负荷,空气—水系统有几种: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焓线,新风只承担室内显热负荷。此时的风机盘管有凝结水容易长霉不利于室内卫生。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湿线,新风承担显热负荷和部分潜热负荷。一种是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湿线以下,空气承担室内的潜热负荷,风机盘馆是干燥的,但此时处理空气的冷源温度较低全空气系统一般用于高大空间,如体育馆影剧院大剧院之类的。空气—水系统一般用于宾馆酒楼写字楼等小空间又需新风的场所。全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是在中央空调的集体处处理。

关键词:建筑居住环境;空调制冷;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

1. 绪论

1.1我国暖通空调的现状及其发展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空调,空调技术已成为衡量建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蓄冷空调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快速发展,以及热泵技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应用。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燃气空调、VAV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能源、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1.2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外研究现状

能源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美国在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美国的整个能源消耗中,有约1/3以上消耗在建筑能耗上,这些能耗用来满足人们的热舒适、空气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师协会、美国制冷协会、美国冷却塔协会等组织、美国能源部以及众多暖通空调设备生产厂家如York,Carrier等都为建筑节能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美国制冷设备生产厂商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研究高性能冷水机组,

使得冷水机组单位制冷量的能耗仅为20世纪70年代的62.3%。美国在空调冷源水系统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在冷却水系统方面着重于降低冷却水流量,以达到减少冷却水泵能耗的目的。日本是一个资源贫困的国家,其主要能源来自进口,同时又是一个能源高消费国家。因此,节能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日本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在建筑节能方面,日本做了大量工作,颁布了许多节能法规,提出了建筑节能的评价方法。日本的一些设备生产厂家对空调和制冷设备的投入也很大。Daikin 公司首推的变频VRV系统,为中小型建筑安装集中式空调系统创造了条件;Sany公司则在直燃式冷水机组上成绩卓著。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空调冷热源用能。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工程系统。在美国地源热泵系统占整个空调系统的20%左右; 瑞士40%的热泵为地祸热泵,瑞典65%的热泵为地祸热泵。

1.2.2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节能降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能源显得越来越紧张。

1)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研究现状概况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建筑物越来越多,建筑物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空调系统与经济建设争抢电力资源的情况。因此,在建筑物节能显得十分迫切。在我国建筑总能耗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探讨空调系统的节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建筑物空调系统运行能耗中,冷源系统的能耗是最大的。近年来,我国暖通空调学术界和工程界在空调冷源系统的节能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冷源系统的形

式选择上,对压缩式冷水机组和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技术经济比较研究较多,通过对众多方案的分析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吸收式冷水机组节电而不节能,对其在我国的应用应区别对待,对于有余热可以利用的地区,应大力提倡使用吸收式冷水机组,而一般建筑物则应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当然,在进行冷热源系统的选择时,还要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条件、电力供应状况、能源情况、空调系统有无采用余热回收的可能性等方面的问题。

2)我国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地区空调系统的调查发现,设计人员在涉及选用冷水机组时多考虑其额定工况下的全负荷性能,而对其部分负荷性能的考虑较少。在风冷式冷水机组和水冷式冷水机组的选择应用上我国制冷工程界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我国在冷源水系统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少,一般都是按冷水机组的样本提供的冷却水量和冷冻水量进行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的选择。对于水系统的水泵是否运行节能则关注不多。事实上,对于冷水机组的运行而言,冷凝器和蒸发器都要求定流量,因此,对于冷水机组部分负荷状态运行时,水泵的输出都是全负荷输出,水系统的全年运行能耗是相当大的。因此水系统的节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1.3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建筑节能

空调制冷技术的诞生是建筑技术史一项重大进步,它标志着人类从被动适应宏观自然气候发展到主动控制建筑微气候,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的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对空调的依赖也逐渐成为建筑能耗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制冷空调系统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空调环境,但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

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能耗的35%,空调能耗又约占建筑能耗的50%~60%左右。由此可见,暖通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可高达22.75%。因此,建筑中的空调系统节能已成为节能领域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于是降低空调能耗也被纳于建筑节能的任务中,如何更好的利用现在的空调技术服务人类同时又能满足建筑能耗的要求,是现阶段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要点。而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环境的质量和节能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供选择,设计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

1.4空调的发展和前景

1.4.1变频空调的发展

变频空调是目前空调消费的流行趋势。它与一般空调比,有着高性能运转、舒适静音。节能环保、能耗低的显著特点,它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日本作为变频空调强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变频空调已占其空调市场的90%左右。变频空调在我国发展速度相当快,不到8年时间就达到与日本先进水平同步。进入2000年,国内个别企业将直流变频技术与PAM控制技术结合应用,使空调完全进入变频空调的最高领

域。它不仅使直流变频压缩机的优越性能充分发挥,更能利用数码特点,准确提高能效,达到节能51%的目的。

1.4.2无氟空调的发展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以前空调业所采用的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及产生温室效应,对大气造成破坏,因而无氟空调是众所期待的产品。近年来以海尔空调为代表的无氟空调的出现,标志着无氟空调时代的来临。

1.4.3舒适性空调的发展

健康是空调业发展的主题之一。以前的空调采用了多种健康技术,如负离子、离子集尘、多元光触媒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使空调产品的健康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海尔空调把负离子、离子集尘、多元光触媒、双向换新风、健康除湿等领先技术在内的高科技手段组合起来使用,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而未来空调进步的一个方向也就是对各种技术的灵活使用。

空调气流的舒适度是健康空调的另一个标准。传统空调的送风方式简单直吹人体,易引起伤风、感冒、头痛、关节痛等不舒适状态,因此新近推出的风可以从周围环绕,而不是对人直吹,通过改善空调送风的气流分布,令人感觉更舒适的空调——环绕立体送风、三维立体风的健康空调成了热销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1.4.4一拖多

空调器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1993年以前,中国空调市场主要以一拖一为主,1993年海尔推出一拖二空调后,率先将空调业引入了一拖多时代。目前海尔一拖多空调产量突破了百万台足以证明其市场消费能力。海尔MRV

网络变频一拖多中央空调的出现以及众多厂家的家用中央空调产品使得家庭中央空调迅速普及。

1.4.5其它空调新技术的发展

1)HEPA酶技术

HEPA酶杀菌技术,对于0.3微米以上的粉尘吸附率可达99.9%,对结核菌、大肠菌等有害细菌具有高效杀菌能力,对霉菌的生长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冷触媒技术

冷触媒这一技术采用日本专利,是一种低温低吸附的材料,根据吸附--催化原理,在常温下就能对甲醛等有害物质边吸附边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种触媒不需要再生,不需更换,使用寿命长达十年以上。

3)体感温度控制技术

智能装在遥控器上的感温元件,感知室内人们活动范围的温度,并将信息发射到主机接收器上,使主机随时调整运行状态,实现真正的体感温度控制自动化。

4)人感控制技术

人感控制技术利用双红外感应器控测人的方位,自动调节送风方向(左送风、中送风、右送风或全方位送风),风随人行。

5)PTC 电辅助加热技术

PTC电辅助加热技术,可在超低温条件下迅速制热,效力强劲,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

总之,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健康、智能控制已成为空调发展的大趋势。

1.5空调系统的应急措施(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进入空调降温时,面对“非典”蔓延的高峰期,不适当的运行空调,很可能导致“非典”的交叉感染,扩大“非典”传播,必须对此有高度重视。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各大型商业建筑、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一般设集中制冷站,再通过送风系统和冷水系统把冷量送到各个房间。这时,就很容易通过空调系统使建筑物内空气互相掺混,某处有污染的空气很有可能通过空调系统传播到其它房间,从而导致交叉感染。尤其是有些高层建筑不能开窗,或有许多无外窗的内区房间,更容易出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治“非典”的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通风,其原理就是通过大量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将室内可能存在的“非典”病毒通过换气排出室外,从而抑制了其发作的可能性。然而如果是内部循环通风,则不能起到排出病毒的作用,反而会使病毒积累,甚至使浓度逐渐增加。因此正确地运行空调通风系统至关重要。下面针对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方式介绍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多数办公楼、宾馆客房、医院病房都采用这种空调方式,该方式有单独的新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房间,风机盘管有不同的回风方式。一种回风方式是各房间单独安装风机盘管,各房间的回风经过盘管冷却后送出,回风仅在自身房间内循环,不同房间之间互不流通。另一种回风方式是各个楼层的多个房间统一通过吊顶掺混回风后经过风机盘管冷却后送入各个房间,不同房间之间的回风有交叉。不论何种方式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首先都要注意避免新风系统混入从建筑排出的污染空气,同时要注意风机盘管的清洁。根据不同的回风方式,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在运行时要注意如下问题具体:

1)各房间单独回风的系统

首先要保持新风入口清洁,不被污染。新风机房位于大楼的地下或者顶部,一般直接通过风道从室外取新风。要注意取风口的位置,不要

使其吸入建筑排风。有些系统是从风机房内取新风,对这种形式应防止楼内空气通过机房门进入机房并吸入新风机,应严格保证新风机房密闭,同时要保证新风机房清洁,必要时安装新风道,从室外取风,此外,新风过滤网也要作到定时清洗。新风竖井或者新风风道要注意清洁通畅。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多数是和厕所排风合用,为保证通风效果,建议将厕所排风系统全天连续运行。

此外凝结水盘是污垢存积的地方,也要保持清洁。由于凝水是从房间回风在通过盘管制冷后凝结产生的,目前还难以确认空气中的病毒是否会在凝水中存活,为防患未然,建议运行管理人员对各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统一清洁,消灭病毒生存的载体。

2)吊顶统一回风的系统

有一些小型办公楼采用此类系统,和各房间单独回风的方式不同,采用这种方式的建筑基本上隔断仅到吊顶,吊顶上空是互相连通的,各房间的空气相互交叉。这种系统和全空气系统相同,也存在各房间空气相互掺混,污染物有可能在建筑各区域之间传播,潜在危险较大。对于这类系统,除了要注意保持新风不被污染、凝结水盘清洁外,要尽可能地停用风机盘管。可通过降低冷冻水温度,加大冷冻水流量,寻找增大新风量的途径等手段增加新风供冷能力来满足供冷要求。

2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分析

为了实现全新风空调系统的设计目标,在满足室内环境对冷负荷与新风量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自控系统需求对系统风量、送风温度与新风量进行去耦控制,将被控制对象的参数波动限定在允许范围内。

2.1风量控制策略

在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中采用的系统风量控制策略主要有定静压差法、变定静压法、总风量法、变静压法。不论以何种方式,控制参数都采用送风量通过对送风机的变频调试来实现。如何选择控制参数是各个控制策略的差异所在。

(1)定静压法。定静压法是经典的系统风量控制,该系统采用送风管中的最低静压点测量値作为被控参数,表征负荷的风量需求。其难点在于寻找稳定、合适的最低压点位置,可根据ASHRAE90.1-2001标准规定“静压传感器位置的设定静压不应大于风机总设计静压的1/3”,在实测中确定。定静压法控制简单,但是在运行工况中静压波动,而不同工况下静压设定值却没有相应变化,导致定静压法的实践成果变差。(2)变定静压法。变定静压法以末端装置中的最大风门开度作为被控参数,表征最不利的负荷需求风量,以此调节静压设定値来满足最不利点的负荷需要,解决静压设定值需要跟随工况条件而变化的问题,但依然采用了静压传感器作为控制系统的设定基准。变定静压法同样无法处理静压波动引起的系统波动问题静压波动。

(3)总风量法。总风量法直接对末端装置的静压值作为基准参照点。尽管总风量法取消了静压传感器而回避了静压波动问题,但是忽略了最

不利点的负荷需求,在最不利点变化趋势与总需求风量变化趋势相反时容易产生误动。

(4)变静压法。变静压法采用超驰控制技术,以末端装置的需求风量求和作为正常工况下的主调节参数,在非正常工况下以最不利点的风门开度微调主调节参数作为优选调节项,结合总风量法与变定静压法的各自优势解决了设定值与设定值变化两大难题。但是,由于受到DDC 的计算容量制约,变静压法尚无法应用于大系统。

2.2送风温度控制策略

针对混合新风而言,通过变频器调节送风机实现对风量的随动控制,通过冷水阀的温度调节实现对温度的定值控制,在形式上温度控制与风量控制构成比值控制系统。在本质上,风量控制的最终对象也是温度,因此这是典型的串级调节系统。内环系统通过系统风量控制构成对供冷量的细调,外环系统通过送风温度调节构成对供冷量的粗调。

(1)送风温度调节。针对相同的冷负荷,较低的送风温度可减少系统量较高的送风温度需要较大的系统风量,建议在负载系数较高时调低送风温度来降低风机能耗,在负载系数较低时调高送风温度以便维持必要的系统风量。送风温度按照系统送风温度设定值来调节,由于各个末端装置所需要的最佳送风温度常常相互矛盾,按照末端装置的最低设定温度最高设定温度、各种设定温度平均值来确定送风温度设定值都不合理,因此通常依据节能规范要求预设系统启动设定温度,也可以采用投票法设定该值。根据各个末端装置的许可送风温度范围,加入各个末端装置占系统风量的权重,根据不同温度范围的得票率确定整个系统的最大许可送风温度范围,结合系统的负载率,根据许可送风温度范围的上限或下限来确定系统所需的最佳送风温度。

(2)送风温度设定值的动态调节。由于混合新风可以同时影响室内新风与温度两个被控数,随着室内环境的变化,在保持送风量的基础上调节送风温度就产生了新问题,具体而言就是保持设定温度的随动性调整。依据末端装置的设定温度与负荷温度进行调节,依然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由于系统风量调节与送风温度调节构成耦合参数,直接利用风量与冷量作为送风温度调节参数将引起系统失稳而被禁止。在工程实例中主要有高低负荷和最大负荷法高低负荷法根据变频器的上下限值确定风量调节的控制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才进行设定温度值的时间累进调节。最大负荷法按照末端装置的最大负荷率确定温度设定值的修正值,依据积分时间进行温度调节。两者所采用的都是时间调节参数,动作相对缓慢,如何选择设定值调节机制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2.3新风量控制策略

在变风量系统中,送风量根据室内温度而随动调节,随着温度趋近于设定值而不断降低送风量,在小风量工况下如何保障新风供应就成了变临的主要问题。建议采用选择控制系统,在正常工况下根据总风量与最大固定新风比来调节新风阀开度,以最不利点的空气质量低于最小新风量作为非正常工况的判断依据,根据偏差值针对新风阀实施PID 调节, 同时保持排风阀与混风阀的比例随动性。

3变风量空调系统自控工艺与实现

空调系统自控工艺采用DDC 控制系统,以正常工况的室内温度控制与非正常工况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为辅助实施选择控制。空气处理机采用变频调节,根据各个VAV-DDC 所提供的参数实施变静压风量控制,同时该楼层排风机采用随动控制变频调节。温度控制通过PI 调节处理机的冷水阀来实现,温温度设定值依据投票法确定,设定值调节量采用最大负荷法进行调整。新风调节是该系统的设计重点,由于竖向通道没有典型性静压点可做参照,而且传感器的安装与检修也极其困难,因此不采用静压点控制技术。新风阀以正常工况的总风量与最大固定新风与非正常工况下的最不利点的空气质量构成选择控制系统来调节新风阀开度,保持排风阀与混风阀的比例随动。新风机采用总新风量控制阀实施变频调节,根据各楼层的新风量需求实施随动控制。在过度季节,采用全新风控制策略,关闭新风阀与混风阀,全开排风阀与过度季节新风阀。

通过对系统风量、送风温度、新风量等3个方面的自动控制,可以实现变风量系统的设计目标,但是要求变风量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控制裕量,同时保持系统传递函数的时间特性在一定范围之内。针对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规模过大则由于容积滞后较大而无法及时响应负荷变化,系统规模过小则系统裕量偏低而容易波动失稳,且无法实现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规模效益与优势。要求空调控制系统按照合理的同时使用系数进行设计,在空气处理机、新风量、风管容量上按照恰当比例留出控制裕量。此外,应针对室外的季节性负荷变化室内突发性高密度负荷变化采取补充性空调策略,避免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发生突变而引起系统过载失控。

4某办公室空调系统设计实例

4.1监控原理图

某办公楼全空气空调机组监控原理图(见附录二)

4.2

特点:控制策略(1)风量的控制策略:采用总风量控制方法。

1)总风量控制法可以避免压力控制环节,能很好的降低控制系统调试难度,提高控制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2)节能效果介于变静压控制和定静压控制之间,并更接近于变静压控制,亦可避免大量风阀关小引起的噪声。

(2)送风温度控制策略:采用送风温度调节。根据各个末端装置的许可送风温度范围,加入各个末端装置占系统风量的权重,根据不同温度范围的得票率确定整个系统的最大许可送风温度范围,结合系统的负载率,根据许可送风温度范围的上限或下限来确定系统所需的最佳送风温度。

(3)新风量控制策略:在变风量系统中,送风量根据室内温度而随动调节。新风管道上安装风速传感器,调节新风和排风阀, 使新风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低于要求值。

(4)回风机的控制策略:同时测量总送风量和总回风量,调整回风机转速使总风量略低于总送风量,即可维持各房间稍有正压。

5

5.1传感器的选择

(1)风管道温度传感器设备选型

用途:该类传感器适用于对温湿度或仅对湿度的监测

安装位置:风管道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吊式风柜送风处、风道壁上,在气体或流体充分混合的地方,测量空调与通风系统的送风温度(℃)

图6-1所示为其外形图

感温头

底座盖板

进线孔全部插入风管

图5-1

(2)室内温度传感器

用途:该类传感器适用于室内空调环境下对温湿度或仅对温度、湿度的监测。图6-2所示为其外形图。

安装位置:该传感器安装在实训台网孔板上,在气体或流体充分混合的地方,测量回风温度=空调房间温度

底板

感温头(内部)

进线孔面板盒

图5-2

(3)水管道温度传感器

该类传感器适用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水路内温度的测量,自带套管。图6-3所示为其外形图。

安装位置:该传感器安装在冷冻和冷却水系统管道处,分别测量冷却水、冷冻水供水、回水温度(℃)

进线孔端盖水管套管1/2”管箍

感温头,已插入水管中

图5-3

(4)湿度传感器

在空调制冷自控系统中所用到的湿度传感器都是相对湿度传感器。采用多孔材料的湿敏元件由于吸湿快而脱湿慢,故选择湿度传感器位置时,尽量将传感器置于气流速度较大的地方。如测量室内相对湿度时,一般将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回风道内;测量室外空气相对湿度时,一般将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新风道内。按安装位置可分为风管型、室外型及室内型。

(5)压差开关(数字信号输入DI)

风管压差开关通常用来检测空调过滤器堵塞、空调机风机运行状态等。风管压差开关安装时,应注意压力的高低。过滤器前端接高压侧,过滤器后端接低压侧。空调风机出口接高压侧,空调风机进风口接低压侧。水管压差开关宜安装在管道的直管部分,应有缓冲弯管和截至阀,最好加旁通阀。

(6)压力传感器(模拟信号输入AI)

压力传感器与压差开关的区别仅在导压管。压力传感器只有一支导压管,弹性元件的位移直接反映了该点压力,而压差传感器有两支导压管,分别接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弹性元件的位移反映了两点之间的压力差。压力传感器在建筑层面上的同一个水系统中安装有多个时,应尽量使它们处在同一标高上,降低静水压力的影响。

安装要求:在系统中安装压力传感器时,还要注意测压点的选择。一般来说,测压点要选择在被测介质作直线流动的直管段上,避免安装在弯头、三通、变径、管路附件等可能产生涡流的地方。

如果被测介质是液体,测压点应在管路的下方;被测介质是气体,测压点应在管路上方。无论介质如何,压力传感器的导压管都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动方向垂直。

风管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直管段部分,且应在保温层完成以后再安装。水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直管段部分,加缓冲弯管和截至阀。

(7)水流开关

水流开关用来检测水管中水流状态,安装时应注意: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垂直安装。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水流开关的水流叶片长度应大于管径的1/2。

(8)防霜冻开关

防霜冻开关主要用来保护空调盘管防止意外冻坏。安装时注意:防霜冻开关的感温铜管应由附件固定在空调箱内,空调机盘管前部,不可折弯、压扁。

5.2执行器选择

执行器接受现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改变控制风量,使建筑设备按预定的工艺要求运行。执行器由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组成。执行机构按照现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产生推动力或位移,调节机构则在执行机构的动作下去改变控制变量。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的调节机构多为风阀、水阀和蒸气阀等。

(1)调节阀选择:由于常规调节器的控制规律是线性的,调节器参数整定后希望能适应一定的工作范围,不需要经常调整。这就要求广义过程是线性的,即在遇到负荷、阀前压力变化或设定值变动时,广义过程特性基本保持不变。从自动控制系统角度看,调节阀工作特性的选取原则是使整个广义过程具有线性特性。即在广义过程中,除调节阀外其余部分为线性时,调节阀也应该是线性的;当广义过程中除调节阀外其部分具有非线性特性时,调节阀应该能够克服它的非线性影响而使广义过程接近为线性。可以采用等百分比特性的调节阀,以实现线性的广义过程。

(2)风法调节器的选择:风量调节阀一般用在空调,通风系统管道中,用来调节支管的风量,也可用于新风与回风的混合调节。在等压降和无外部阻力部件(过滤器、盘管等)条件下,风阀叶片开度和通过风阀风量之间的关系(风量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指流过风阀的相对流量与风阀转角的关系。)。多叶对开阀型风阀的特性类似等百分比特性;多叶平行型风阀的特性近似线性特性。两者之间在风量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工程应用时,要根据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风阀。结合本工程选择对开多叶风阀。

5.3控制器选择

直接数字控制器(DDC)

(1)DDC系统组成原理

DDC 系统是用一台计算机取代模拟控制器,对生产过程中多种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并按预先选用的控制规律(PID、前馈等),通过输出通道,直接作用在执行器上,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闭环控制。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字控制器,安装在被控生产过程设备的附近,能够完成对不同规模的生产过程的现场控制。

(2)组成:

直接数字控制器是一种多回路的数字控制器,它以计算机微处理器为核心,加上过程输入、输出通道组成。

(3)DDC 系统具有如下的特点:

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能分时处理多个生产过程(被控参数),代替几十台模拟控制器,实现多个单回路的PID 控制。

计算机运算能力强,可以实现各种比较复杂的控制规律,如串级、前馈、选择性、解耦控制以及大滞后补偿控制等。

6.致谢

作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个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先后在强电、弱电上有所学习和发展,之后关于智能化方面我们又学习了建筑设备自动化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将建筑环境这个概念传输给了我们,受益匪浅。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这次设计的是某办公楼的全空气空调系统,我从设备选型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历经一周有余,终完成这次的设计工作,在此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老师,谢谢。

参考文献

[1]黄翔.空调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2]陆耀庆. 供暖通风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2

[3]王汉青. 通风工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何耀东. 暖通空调制图与设计施工规范应用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陆亚俊. 暖通空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何耀东,何青. 《中央空调》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4

[7]赵荣义. 简明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12

[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

附录

附录一

某办公大厦标准层空调平面图


相关文章

  • 办公建筑空调系统中全空气系统的节能改造
  • l工程建设与设计 lcw"cmn&腑咖而r丹咖cI 办公建筑空调系统中全空气系统的节能改造 Ene理扩sa:vingReno训onfor位ml艋S舛锄in址Conditio血gSy咖mofOmce Building 任君t ...查看


  •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 课程设计报告 课 程 名 称: 题 目 名 称: 年级专业及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评 定 成 绩: 教 师 评 语: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 准格尔旗卫生局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2008级智能01班 081305134 陈 ...查看


  • 厂房通风设计
  • 厂房新风净化方案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查看


  • 暖通设计入门知识速成方法
  • 暖通设计入门知识速成学习方法 就暖通设计专业而言,当前职场上具备实际技能的暖通设计人员,非常紧缺!而且暖通专业应用广泛,需求量特别大,尤其那些具备实际设计技能的人更是难得!上海磨石建筑培训学校(www.ms2010.com 4006-600 ...查看


  •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1
  • 辽宁工业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题目:广州市某街道办公楼通风空调工程 学院(系):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建筑环境101 学 号: @#¥%--&* 学生姓名: 张明超 指导教师: 刘 舰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 ...查看


  • 机场航站楼暖通设计
  • 工 程 设 计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一期)暖通工程设计 左 鑫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 摘要:概述了浦东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的建筑概况和功能要求,对其暖通空调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空调冷热源.空 ...查看


  • 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 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等因素,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的规定,对于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如下: 夏季: 温度:应采用24~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 ...查看


  • 供热工程设计计算书--
  • 供热工程设计计算书 某办公楼供热工程设计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 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姓名:王定平 学号:0717020212 导师:于国清 目录 一. 工程概况----------------------3 ...查看


  • 暖通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 目:上海市某宾馆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四层夜总会) 所属系.部 :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年级. 专业: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101 姓 名: x x x 学 号: 2010 0809 xxxx 指 导 教 师: x x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