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熏陶与创作

  摘 要: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符即是音乐教学。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唤起幼儿对美的关注、向往和追求,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丰富感情,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关键词:音乐活动;音乐技能;创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幼儿学会一首歌曲、一个舞蹈这类型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音乐活动中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媒介和手段,必须以表达表现情感,充分体验或享受美感为前提。比如,幼儿在学唱《新年到》这首歌曲时,要让幼儿感受到热烈、喜悦、欢庆的氛围,我决定用“一感受”“二想象”“三表现”的方法进行。“一感受”,突出一个“听”字,因为音乐只有通过“听觉”才能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清晰的形象,让幼儿说一说音乐的性质,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二想象”,抓住一个“想”字,让幼儿听了音乐后,根据提问,去想象意境,把自己置身于节日的场景中。回想一下以前自己是如何过新年的,在新年里做了些什么事情,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过节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三表现”,即把音乐思维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这也是活动的重点。听乐曲谈自己的感受,随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表演动作,这样就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让幼儿感知乐曲的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激烈的、兴奋的、有力的。幼儿理解了,产生接纳的情绪,抓住幼儿自身对音乐感受和表达方面的特点,自己创编了动作,幼儿在渴望表现时,鼓励他们去探索、创造。幼儿毕竟还小,动作协调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时教师就需要经过适度的提升,把幼儿的动作变得更美更和谐,即教师示范幼儿的动作,再还给幼儿,或者是可以帮幼儿由一个动作再拓展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动作。   二、分析与研究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歌表演和舞蹈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带着幼儿跳相同的动作,幼儿在随意地跳着,有的幼儿坐在位子上或者站着。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三点:其一,刚开始上音乐课的我不想班级太乱,想大家都能马上动起来,就没有让幼儿自由发挥,而是让幼儿跟着我一起做动作;其二,有些时候那个“度”很难把握,不是太紧就是太松,太松了导致给予幼儿太多的自由,让幼儿表达却没有加以指导;其三,幼儿想跳舞,却苦于没有动作无法表达。那么,我们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将音乐技能和音乐创造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这是值得思索的地方。   既然是幼儿的活动,那么应当以幼儿为主体,令他们有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给予幼儿空间让他们能进行充分的想象,自由地创造、表达。幼儿毕竟是幼儿,动作技能有限,只有在幼儿学会一定的动作技能下才能更好地创造。   我们注重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把审美情趣与体验快乐提升为第一要素,特别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与塑造,以及幼儿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活动中,强调先接纳幼儿的情绪,选择的内容符合幼儿发展水平及需求,符合主题的活动。所选择的内容应是童趣的、幼儿的东西,从幼儿本能需要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我的、游戏的、趣味式的内容。幼儿在进行乐曲欣赏时,怎样才能让幼儿更为感兴趣,更加理解作品呢?首先,我们所选择的乐曲性质要鲜明,从乐曲里挖掘出贴近幼儿生活的个位形象,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正如俞岚老师的音乐欣赏《赶花会》,从歌曲里挖掘出小鸭子这个可爱的动物形象,动作特征又十分鲜明。小鸭子去欣赏花会,小鸭子的这几段是活泼、轻快的,幼儿已经是中班年龄段了,对于小鸭子的动作已经能驾轻就熟了,所以这个活动的重点不在于小鸭子的动作,而是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花会里的鲜花和茎叶。其次,在表现花和茎叶的部分是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用身体动作表现优美的动作,幼儿欣赏完一遍教师的示范开始自己创编,或是将教师的动作改变为自己的动作,教师又将幼儿想表达却又没有表达到位的动作展示出来,从而使幼儿学会了新的动作,再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动作。最后,幼儿饶有兴致地表演着,通过动作、表情来感受音乐的活泼和优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对现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的最新诠释。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幼儿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来获取经验,而我们对幼儿的教育也正是依赖于他们的这种探索活动。音乐教育中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媒介和手段,它必须以表现当时的情感为前提,如果音乐的要素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表达、充分体验或享受美感,那也是需要的,但要素只能是手段,最终必须指向幼儿内部体验的表达。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不断学习与主题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体会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教育的基本精神――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意识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当挑战自己的教育行为。   参考文献:   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01.   编辑 韩 晓

  摘 要: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符即是音乐教学。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唤起幼儿对美的关注、向往和追求,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丰富感情,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关键词:音乐活动;音乐技能;创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幼儿学会一首歌曲、一个舞蹈这类型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音乐活动中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媒介和手段,必须以表达表现情感,充分体验或享受美感为前提。比如,幼儿在学唱《新年到》这首歌曲时,要让幼儿感受到热烈、喜悦、欢庆的氛围,我决定用“一感受”“二想象”“三表现”的方法进行。“一感受”,突出一个“听”字,因为音乐只有通过“听觉”才能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清晰的形象,让幼儿说一说音乐的性质,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二想象”,抓住一个“想”字,让幼儿听了音乐后,根据提问,去想象意境,把自己置身于节日的场景中。回想一下以前自己是如何过新年的,在新年里做了些什么事情,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过节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三表现”,即把音乐思维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这也是活动的重点。听乐曲谈自己的感受,随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表演动作,这样就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让幼儿感知乐曲的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激烈的、兴奋的、有力的。幼儿理解了,产生接纳的情绪,抓住幼儿自身对音乐感受和表达方面的特点,自己创编了动作,幼儿在渴望表现时,鼓励他们去探索、创造。幼儿毕竟还小,动作协调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时教师就需要经过适度的提升,把幼儿的动作变得更美更和谐,即教师示范幼儿的动作,再还给幼儿,或者是可以帮幼儿由一个动作再拓展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动作。   二、分析与研究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歌表演和舞蹈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带着幼儿跳相同的动作,幼儿在随意地跳着,有的幼儿坐在位子上或者站着。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三点:其一,刚开始上音乐课的我不想班级太乱,想大家都能马上动起来,就没有让幼儿自由发挥,而是让幼儿跟着我一起做动作;其二,有些时候那个“度”很难把握,不是太紧就是太松,太松了导致给予幼儿太多的自由,让幼儿表达却没有加以指导;其三,幼儿想跳舞,却苦于没有动作无法表达。那么,我们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将音乐技能和音乐创造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这是值得思索的地方。   既然是幼儿的活动,那么应当以幼儿为主体,令他们有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给予幼儿空间让他们能进行充分的想象,自由地创造、表达。幼儿毕竟是幼儿,动作技能有限,只有在幼儿学会一定的动作技能下才能更好地创造。   我们注重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把审美情趣与体验快乐提升为第一要素,特别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与塑造,以及幼儿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活动中,强调先接纳幼儿的情绪,选择的内容符合幼儿发展水平及需求,符合主题的活动。所选择的内容应是童趣的、幼儿的东西,从幼儿本能需要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我的、游戏的、趣味式的内容。幼儿在进行乐曲欣赏时,怎样才能让幼儿更为感兴趣,更加理解作品呢?首先,我们所选择的乐曲性质要鲜明,从乐曲里挖掘出贴近幼儿生活的个位形象,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正如俞岚老师的音乐欣赏《赶花会》,从歌曲里挖掘出小鸭子这个可爱的动物形象,动作特征又十分鲜明。小鸭子去欣赏花会,小鸭子的这几段是活泼、轻快的,幼儿已经是中班年龄段了,对于小鸭子的动作已经能驾轻就熟了,所以这个活动的重点不在于小鸭子的动作,而是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花会里的鲜花和茎叶。其次,在表现花和茎叶的部分是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用身体动作表现优美的动作,幼儿欣赏完一遍教师的示范开始自己创编,或是将教师的动作改变为自己的动作,教师又将幼儿想表达却又没有表达到位的动作展示出来,从而使幼儿学会了新的动作,再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动作。最后,幼儿饶有兴致地表演着,通过动作、表情来感受音乐的活泼和优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对现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的最新诠释。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幼儿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来获取经验,而我们对幼儿的教育也正是依赖于他们的这种探索活动。音乐教育中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媒介和手段,它必须以表现当时的情感为前提,如果音乐的要素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表达、充分体验或享受美感,那也是需要的,但要素只能是手段,最终必须指向幼儿内部体验的表达。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不断学习与主题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体会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教育的基本精神――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意识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当挑战自己的教育行为。   参考文献:   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01.   编辑 韩 晓


相关文章

  • [与诗同行]语文综合活动课教学设计
  • <与诗同行>语文综合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经成为了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 ...查看


  • 叶圣陶文学作品中幼儿教育思想
  • 浅谈叶圣陶文学作品中幼儿教育思想 摘要: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在现代文学史上,他创作出了大量的教育小说.文学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增加文学的教育功用,从而实现文学作品的的价值,又可以使得教育思想更加广泛深入地得以传播.叶圣 ...查看


  • 浅谈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策略
  •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59-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艺术教育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其目标.内容.实施各部分的阐述不仅赋予了艺术教育新的理念,同时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能 ...查看


  • 让美术走进生活
  •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各种 ...查看


  • 群众文化(晋级考试二)
  • 群众文化的特征所谓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特点和标志.群众文化的特征是与专业文化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群众文化本来就是一个与专业文化相对而言的概念,它们都是文化,都属于意识形态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领域,都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群众文 ...查看


  • 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 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伊春区丰林小学 王语 德育与美术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美术教育在对学生道德 ...查看


  • 审美教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
  • 审美教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审美教育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就是 ...查看


  • 儿童卡通绘画教学计划
  • 少年儿童卡通漫画教学计划 少年儿童卡通漫画是引导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初步培养少年儿童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对社会和自然.艺术和空间的审美能力.少年儿童动漫画是步入绘画领域的启 ...查看


  • 音乐课后反思
  • <动物音乐会>课后反思 <动物音乐会>的教学结束了,回顾这一堂课的教学,感悟颇深. 做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陶冶学生,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