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doc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横沟市镇小学 苏艳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 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后出示王维简介指名读。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4.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听配乐朗读。

5.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读读。

6.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1)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2)客舍

(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体会路途的艰辛

读了这两句,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想想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嘛?那么王维会说些什么呢? 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干嘛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喝酒吗?

那么安西又在哪呢?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位置以及地理关系。 此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想看,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1)指导读(引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2)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3) 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总结升华

(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

(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会读,有感情

1.读全诗

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出示课文插图)

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还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再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全诗)

2.唱诗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段。

第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第二遍,如果你能行,你可以轻轻地跟唱。如果还暂时不行,就边听边学,千万别着急。第三遍,会的,你可以大声跟唱。

五、课外拓展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再搜集一些。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横沟市镇小学 苏艳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 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后出示王维简介指名读。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4.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听配乐朗读。

5.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读读。

6.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1)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2)客舍

(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体会路途的艰辛

读了这两句,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想想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嘛?那么王维会说些什么呢? 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干嘛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喝酒吗?

那么安西又在哪呢?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位置以及地理关系。 此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想看,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1)指导读(引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2)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3) 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总结升华

(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

(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会读,有感情

1.读全诗

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出示课文插图)

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还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再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全诗)

2.唱诗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段。

第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第二遍,如果你能行,你可以轻轻地跟唱。如果还暂时不行,就边听边学,千万别着急。第三遍,会的,你可以大声跟唱。

五、课外拓展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再搜集一些。


相关文章

  •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末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 ...查看


  • 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的界定doc-中国
  • 附件1 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的界定 一.中西部地区的界定: 西部地区是指西藏.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部地区指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 ...查看


  • 爱情故事:顾北,我安西给你三个月时间
  • 在睡梦中死去,在睡梦中幸福.安西,围绕世界的边缘,绕道一圈,终回到原点.安西曾以为不会再用文字抒写情绪. 滴血的芍药,流血的玫瑰,怎能相提并论.安西用扰心的心态,说着虚伪不属于自己的语言.分割线的旁边,总会有影子的存在.或许无药可救,偏激. ...查看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下是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 [语文A版第五册课文] 28古诗二首 送元二使①安西② [唐]王 维 渭城③朝雨浥④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 ...查看


  • 风库安西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风库安西 杨闻宇 出嘉峪关,戈壁渐渐开阔,沙漠也雄浑起来.有人说,这皇是诗人想象的翅膀张扬得最恣意.最自由的所在,其实,诗人独占不了,这里也是内地各色人等流放巨大梦幻的地方. 沙海蜃景,时现于前方,动辄是清漾 ...查看


  • 王维的诗:过刘司直赴安西
  • <过刘司直赴安西>原文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过刘司直赴安西>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司直",官名,大理寺(掌管 ...查看


  • 送别诗:过刘司直赴安西
  • <过刘司直赴安西>原文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过刘司直赴安西>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司直",官名,大理寺(掌管 ...查看


  • 杜甫的诗: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原文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 老 ...查看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