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演说家”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中心学校 王家炳
【内容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然后要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还要注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的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口语交际 兴趣 能力 实践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口语交际必须从娃娃抓起,这也已是党和政府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在此,根据本人的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主动性,就一定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才有交流的欲望,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是:
(一)示范引路
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水平还处在生长发育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典型示范的作用尤为重要。有如练字要先临帖,绘画要先学素描一样,任何技巧的入门和形成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据国外有关教育机构研究表明,如果一位低年级教师能随时随地地向他的学生作口语表达的示范,那么他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会有相当
喜人的成绩。确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心理学上称之为“学习原动力”,它能很好地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激起他们要试一试的勇气和信心。
(二)热情的表扬和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热情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儿童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原有兴趣。每个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尤其需要如此。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别人笑。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应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哪怕是一处微小的进步,热情而适当地加以表扬和鼓励。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口语交际环境,让他们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
(三)精选话题,让学生有说的欲望
美国大政治家柏寿安说过:“通常所谓口才流利,就是说那人说话是从心底发出来的,里面充满了热忱。”而这种热情源自训练中提供给学生的能充分表达热情的话题。所以,教师应熟悉学生,知道他们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实际,选好材料,定好话题。如一年级刚上学的小朋友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让我告诉你”的话题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一听到这样的话题,就会感到兴趣盎然,很快产生说话的强烈欲望,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
二、创造口语交际实践机会,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
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双向互
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课应该“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所以,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互动的交际过程,而语文教材是读写训练的范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很好的范例,教师要增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意识,有意识地把理解课文的训练和听话说话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为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拓展空间。如教学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掌握文章要点的基础上,这样进行延伸:“同学们,如果你是金华双龙洞的导游员,你打算怎样向游客们介绍双龙洞的各处景物呢?”先指导学生注意使用“您好”“请”“欢迎您们的到来”等礼貌用语;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试讲,教师适当指导;最后让学生上讲台介绍,并进行评议、总结。如教《新型玻璃》,可创造性地让学生当各种“新型玻璃”的推销员,当众推销自己的新产品。再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后有一道“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的选做题,可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尽可能地说服对方等等。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达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除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外,我们更应重视日常生活交际需要对它的推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开展各种活动,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源泉。
(1)自由交谈活动
就是让学生“侃”生活、学习中的乐事、趣事。交谈的形式不限,一般以全班自由谈效果最佳。交谈的内容可以是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事件,可以是观察所得,可以是见闻趣事,可以是故事笑话等,总之以轻松、愿说为目的。
(2)创设生活情境活动
就是设计各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加强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设计购物、借东西、接待客人、打电话、问路等生活情境。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学会了各种生活技能,丰富和积累了生活经验,而且培养和提高了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3)自由议论活动
教师根据训练的要求,选择近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某一件事或某种现象,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如某教师以“一块未吃完而被扔进学校垃圾箱的面包”为具体事件,让学生展开自由议论的口语交际活动。如针对学生当中出现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活动既锻炼和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延伸课外,拓宽口语交际的新渠道
利用课外时间和家长互相配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课内训练有着同样的效果,并且课外有比课内更为灵活、更为实际的训练场合和话题。如“到大自然中去”是二年级的一项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大自然美景进行认真地观察。回来后,除了在班上向同学们介绍外,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把见闻说给家长听,再请家长评一评。如要求学生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到商店买一包盐、一包味精”等力所能及的购物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讨论,交换一下意见等等。
三、口语交际教学还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都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读,细细体会,准确地把握口语交际训练的起点和要求,防止起点和要求定得过高或过低的倾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低年级主要是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简要地复述或转述听到和看到的内容;中年级主要是在情境中进行讨论交流;高年级安排了讲演、辩论等,训练学生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即席发言。
教师应结合各学段的训练要求和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切实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口语交际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口语交际教学中几乎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班中总有一部
分学生爱发言,会发言,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发言,不会发言,教师考虑到一堂课40分钟时间的宝贵,往往总是让爱发言、会发言的学生发言。久而久之,部分学生成了“发言专业户”,而部分学生却成了观众和陪客。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就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口语交际的扎实训练。这不仅要求教师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而且要有把训练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措施。对于胆子小、不敢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帮助和鼓励,有意识地多给他们提供练习的机会。只要教师的关怀和指导落实到了全体学生身上,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提高。
在世界经济高速腾飞的今天,口语交际能力在各个领域都越来越体现出其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每一个学生从每一堂课开始,从每一个生活细节开始,切实规范自己的语言,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出色的“演说家”!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
[3] 邓文珍、邢益宝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南方出版社;
[4] 余文森、吴刚平著《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演说家”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中心学校 王家炳
【内容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然后要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还要注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的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口语交际 兴趣 能力 实践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口语交际必须从娃娃抓起,这也已是党和政府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在此,根据本人的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主动性,就一定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才有交流的欲望,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是:
(一)示范引路
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水平还处在生长发育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典型示范的作用尤为重要。有如练字要先临帖,绘画要先学素描一样,任何技巧的入门和形成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据国外有关教育机构研究表明,如果一位低年级教师能随时随地地向他的学生作口语表达的示范,那么他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会有相当
喜人的成绩。确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心理学上称之为“学习原动力”,它能很好地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激起他们要试一试的勇气和信心。
(二)热情的表扬和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热情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儿童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原有兴趣。每个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尤其需要如此。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别人笑。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应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哪怕是一处微小的进步,热情而适当地加以表扬和鼓励。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口语交际环境,让他们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
(三)精选话题,让学生有说的欲望
美国大政治家柏寿安说过:“通常所谓口才流利,就是说那人说话是从心底发出来的,里面充满了热忱。”而这种热情源自训练中提供给学生的能充分表达热情的话题。所以,教师应熟悉学生,知道他们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实际,选好材料,定好话题。如一年级刚上学的小朋友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让我告诉你”的话题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一听到这样的话题,就会感到兴趣盎然,很快产生说话的强烈欲望,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
二、创造口语交际实践机会,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
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双向互
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课应该“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所以,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互动的交际过程,而语文教材是读写训练的范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很好的范例,教师要增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意识,有意识地把理解课文的训练和听话说话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为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拓展空间。如教学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掌握文章要点的基础上,这样进行延伸:“同学们,如果你是金华双龙洞的导游员,你打算怎样向游客们介绍双龙洞的各处景物呢?”先指导学生注意使用“您好”“请”“欢迎您们的到来”等礼貌用语;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试讲,教师适当指导;最后让学生上讲台介绍,并进行评议、总结。如教《新型玻璃》,可创造性地让学生当各种“新型玻璃”的推销员,当众推销自己的新产品。再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后有一道“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的选做题,可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尽可能地说服对方等等。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达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除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外,我们更应重视日常生活交际需要对它的推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开展各种活动,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源泉。
(1)自由交谈活动
就是让学生“侃”生活、学习中的乐事、趣事。交谈的形式不限,一般以全班自由谈效果最佳。交谈的内容可以是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事件,可以是观察所得,可以是见闻趣事,可以是故事笑话等,总之以轻松、愿说为目的。
(2)创设生活情境活动
就是设计各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加强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设计购物、借东西、接待客人、打电话、问路等生活情境。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学会了各种生活技能,丰富和积累了生活经验,而且培养和提高了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3)自由议论活动
教师根据训练的要求,选择近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某一件事或某种现象,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如某教师以“一块未吃完而被扔进学校垃圾箱的面包”为具体事件,让学生展开自由议论的口语交际活动。如针对学生当中出现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活动既锻炼和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延伸课外,拓宽口语交际的新渠道
利用课外时间和家长互相配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课内训练有着同样的效果,并且课外有比课内更为灵活、更为实际的训练场合和话题。如“到大自然中去”是二年级的一项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大自然美景进行认真地观察。回来后,除了在班上向同学们介绍外,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把见闻说给家长听,再请家长评一评。如要求学生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到商店买一包盐、一包味精”等力所能及的购物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讨论,交换一下意见等等。
三、口语交际教学还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都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读,细细体会,准确地把握口语交际训练的起点和要求,防止起点和要求定得过高或过低的倾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低年级主要是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简要地复述或转述听到和看到的内容;中年级主要是在情境中进行讨论交流;高年级安排了讲演、辩论等,训练学生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即席发言。
教师应结合各学段的训练要求和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切实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口语交际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口语交际教学中几乎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班中总有一部
分学生爱发言,会发言,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发言,不会发言,教师考虑到一堂课40分钟时间的宝贵,往往总是让爱发言、会发言的学生发言。久而久之,部分学生成了“发言专业户”,而部分学生却成了观众和陪客。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就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口语交际的扎实训练。这不仅要求教师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而且要有把训练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措施。对于胆子小、不敢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帮助和鼓励,有意识地多给他们提供练习的机会。只要教师的关怀和指导落实到了全体学生身上,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提高。
在世界经济高速腾飞的今天,口语交际能力在各个领域都越来越体现出其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每一个学生从每一堂课开始,从每一个生活细节开始,切实规范自己的语言,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出色的“演说家”!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
[3] 邓文珍、邢益宝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南方出版社;
[4] 余文森、吴刚平著《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