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赏析

《诗五首》赏析1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⑴ 狐裘不暖锦衾薄   裘:____________   衾:__________

⑵ 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__________

⑶ 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____________

⑷ 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__________   阑干:___________

6、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诗歌最后四句,描绘一幅“雪地送别”图,力求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

10、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何理解“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 皮衣 被子

⑵ 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

⑶ 穿

⑷ 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

6、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过渡。第一句承接上文,把笔触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8、略

9、心远地自偏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真”即自然本性,陶渊明在田园中保全了一分质性自然的“真我”,“真”使他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真”是他人生的理想。

《诗五首》赏析2

(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建造) 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 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 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 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

2、B

3、东晋 安贫乐道 悠然自得

(二)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可从“欺”、“忍”、“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和诗人“呼不得”等词句入手,进行想像,不必拘泥诗句自身。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诗歌最后一节。

《诗五首》赏析3

《己亥杂诗》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3、作者拿______自况,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行路难》(其一)

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酒》

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_________________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⑴ 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5、说说画根线的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A、高 高者挂罥长林梢(    ) 八月秋高风怒号  (    )

B、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

C、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2、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参考答案】

《己亥杂诗》

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落红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行路难》(其一)

1、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长风”句表现了诗人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同学们用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饮酒》

1、转折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5.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⑴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⑵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⑶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2、⑴ 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

⑵ 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3、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4、⑴ 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

⑵ 中军量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伐别奇寒图。

⑶ 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借别惆怅图。

⑷ 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5、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A、高(指飞得高) 高阔  B、怎么 安稳  C、渐近 从前

2、A

《诗五首》赏析练习4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5、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6、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7、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解释词语:

⑴ 铁衣:____________

⑵ 锦衾:____________

9、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10、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14、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三)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5、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7、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一)

4、描写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建的浣花草堂为风所卷,心里七上八下,孤独无助,自己也变得像飘忽不定的茅草了。

5、叙事句:“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叙述群童抱走茅草,喝止不住的事情,自己叹息天不如意,叹息人也不体贴。

6、抒情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7、诗中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不顾个人安危,想到了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歌字字从肺腑中流出,有真情实感。

(二)

8、⑴ 铁甲编成的战衣

⑵ 织锦的被子

9、比喻;忽然像一夜吹来春风,千树万树像梨花盛开一样。

10、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11、送别

12、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13、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14、参考答案: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三)

1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6、孤独(凄凉、失意等)

17、哪一句都可,要说出自己的理由,言之成理。

《诗五首》赏析1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⑴ 狐裘不暖锦衾薄   裘:____________   衾:__________

⑵ 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__________

⑶ 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____________

⑷ 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__________   阑干:___________

6、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诗歌最后四句,描绘一幅“雪地送别”图,力求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

10、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何理解“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 皮衣 被子

⑵ 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

⑶ 穿

⑷ 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

6、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过渡。第一句承接上文,把笔触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8、略

9、心远地自偏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真”即自然本性,陶渊明在田园中保全了一分质性自然的“真我”,“真”使他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真”是他人生的理想。

《诗五首》赏析2

(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建造) 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 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 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 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

2、B

3、东晋 安贫乐道 悠然自得

(二)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可从“欺”、“忍”、“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和诗人“呼不得”等词句入手,进行想像,不必拘泥诗句自身。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诗歌最后一节。

《诗五首》赏析3

《己亥杂诗》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3、作者拿______自况,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行路难》(其一)

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酒》

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_________________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⑴ 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5、说说画根线的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A、高 高者挂罥长林梢(    ) 八月秋高风怒号  (    )

B、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

C、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2、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参考答案】

《己亥杂诗》

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落红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行路难》(其一)

1、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长风”句表现了诗人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同学们用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饮酒》

1、转折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5.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⑴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⑵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⑶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2、⑴ 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

⑵ 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3、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4、⑴ 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

⑵ 中军量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伐别奇寒图。

⑶ 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借别惆怅图。

⑷ 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5、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A、高(指飞得高) 高阔  B、怎么 安稳  C、渐近 从前

2、A

《诗五首》赏析练习4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5、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6、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7、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解释词语:

⑴ 铁衣:____________

⑵ 锦衾:____________

9、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10、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14、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三)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5、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7、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一)

4、描写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建的浣花草堂为风所卷,心里七上八下,孤独无助,自己也变得像飘忽不定的茅草了。

5、叙事句:“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叙述群童抱走茅草,喝止不住的事情,自己叹息天不如意,叹息人也不体贴。

6、抒情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7、诗中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不顾个人安危,想到了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歌字字从肺腑中流出,有真情实感。

(二)

8、⑴ 铁甲编成的战衣

⑵ 织锦的被子

9、比喻;忽然像一夜吹来春风,千树万树像梨花盛开一样。

10、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11、送别

12、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13、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14、参考答案: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三)

1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6、孤独(凄凉、失意等)

17、哪一句都可,要说出自己的理由,言之成理。


相关文章

  • 贾岛诗全集
  • 贾岛-诗词<题兴化寺园亭> 古诗 全诗赏析 贾岛-诗词<古意> 古诗 全诗赏析 贾岛-诗词<竹> 古诗 全诗赏析 贾岛-诗词<寄韩潮州愈> 古诗 全诗赏析 贾岛-诗词<雪晴晚望> ...查看


  • 有关[中秋节古诗]在线阅读
  • <中秋节古诗>在线阅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查看


  • 张九龄诗全集
  • 张九龄-诗词<巫山高> 古诗 全诗赏析 张九龄-诗词<九月九日登龙山> 古诗 全诗赏析 张九龄-诗词<和崔尚书喜雨> 古诗 全诗赏析 张九龄-诗词<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古诗 全诗赏析 ...查看


  • 顾城诗集,顾城诗歌赏析
  •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歌 > 新诗赏析 > 顾城 > 顾城诗集,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石壁>赏析 作者:顾城 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赏析 作者:顾城 顾城<小巷>赏析 作者:顾城 ...查看


  • 韩偓[晓日]"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全诗翻译赏析
  • 晓日 [唐朝]韩偓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注释 ①天际:天边. ②直:只要 ③须:等到. ④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 ⑤首:第一. ⑥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 译文 ...查看


  •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3)
  •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3) 书中瑰宝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自作诗 论书绝句>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 罡 赏析提要:大草<自作诗 论书绝句>先后 8次 著录,是林散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代表作 ...查看


  • 初中古诗词名句归类赏析
  • 初中古诗词名句归类赏析 (一) 爱国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杜牧<<泊秦淮>> <<泊秦淮 赏析:从字面 ...查看


  • 白居易[暮江吟]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 残阳照射在 ...查看


  • 网络对联优秀出对180幅作品赏析
  •  网络对联优秀出对180幅作品赏析 001 出句:鲸吐日出海 [赛事出句] 对句: 仙拥月入怀 [笑僧] 赏析:出对气势如巨幅之画,李白归来哉 002 出句:拂柳窥帘内[夜风] 对句:飞花卧砚中[陆小凤] 赏析:"东风有意揭帘栊 ...查看


  • 郭沫若诗集-专题研究
  • 郭沫若的诗<浪淘沙>赏析 郭沫若的诗<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看溜冰) 郭沫若 雪浪锁云燕,水面横天,刀鞋对对剪冰船.人似流星飞过去,快活无边. 举目尽青年,争著先鞭,<逍遥游>又入新篇.地上乐园今实现,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