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太原科技大学毕业论

2013年10月文

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它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有利助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会计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普及使人类实现了“以机代人”的设想,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效益,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会计电算化而引起的损失正与日俱增。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仍不完善,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算化,问题,对策

目录

12引言概述11

1

1

1

1

1

2

2

3

4

4

4

5

5

5

5

6

6

6

7

7

8

8

9

9

9

92.1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2.1.1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2.1.2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2.1.3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2.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3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3.2政策法规尚待完善,管理工作薄弱3.3会计信息系统的通用性、安全性、保密性较差3.4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3.4.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3.4.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3.4.3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工作缺乏连续性、系统性3.5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发展不均衡3.6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局限性4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4.1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4.2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4.2.1合理设置组织机构4.2.2制度保障建设齐备4.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4.3.1必要的内部控制4.3.2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4.3.3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4.4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电算化专业人员培养4.4.1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4.4.2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

4.4.3更新培训,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4.4.4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4.5实现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

4.5.1传送数据网络化

4.5.2实现企业会计电算信息系统的网络化

4.5.3将企业的资金账户与系统挂钩实现网上收支

4.6加强电算化的内部审计

4.7提高企业总体管理信息化水平

4.8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5结论[***********]11113

14参考文献致谢

1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这个“化”字,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即从非电算化逐步过渡到“电算化”,从初级电算化过渡到高级电算化。这样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演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具有渐进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不仅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变化的,而且对传统会计也不能看成是静止的。这里我们应该明确会计电算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

2概述

2.1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2.1.1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

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单位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投资者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2.1.2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之会计的计算方法更为复杂,计算量更大。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2.1.3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如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量的会计信息无需手工操作,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2.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以及开发平台与技术的变化过程,可以大体上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与定点开发阶段。

在这一时期的定点开发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应用单位并不完全了解计算机技术,也不能全面描述自己的业务需求。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组成的开发组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阶段。

在这期间开发出的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是以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和减轻会计人员的记账工作量为目标,一般人们称之为“核算型”会计电算化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账务处理、报表生成、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各模块可以独立运行,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松散的,不能称之为一个系统整体,未能解决数据重复录入和数据一致性控制机制等问题。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断成熟阶段。

由于在第一批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阶段从一开始就进行规范化总体设计,并在功能上做了较大调整,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账务处理、资金管理、报表、工资、固定资产、采购与应付账款、销售与应收账款、库存管理等。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末至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推出的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限于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而且要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集成化管理。

3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许多企业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只是满足于为财务部门配齐计算机硬件设备、自行开发或购置一套应用软件,对后续管理、升级改造、全面推广等没有长期战略。据统计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普及率有60%~80%,中小型企业的普及率不及30%,并且分布极不平衡。有一些人往往将会计电算化定位在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核算效率的水平上,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未充分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会计提供的通过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大量会计综合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

务,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同时,企业在软件更新方面支持力度不够,许多企业财务部门购买财务软件后也很少升级,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了,根本没有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3.2政策法规尚待完善,管理工作薄弱

目前,我国财政部相继颁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文件,但由于规章的级别和执法力度不够,致使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根本就不知道法规的具体内容,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监管条例和专门的监管部门。而且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另外,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高速发展,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健全,使会计电算化犯罪也逐渐显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如何防范和规治这种高科技、新技术新型犯罪成为我国普及电算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制定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法律法规,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有规范,有监督,有惩处,使之早日纳入法制轨道。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较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或者已经归档的内容也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或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的情况发生。有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也将无法恢复。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会计系统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及监督功能的

现象。财务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模块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财务状况实时监督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许多管理与监督功能的有效实现,因此未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功能。

3.3会计信息系统的通用性、安全性、保密性较差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一个共同的弱点,即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离,缺乏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为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众所周知,财务数据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机密,窃取它或将威胁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数据安全问题的厂家寥寥无几。一般意义上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的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此外,这些软件的容错能力也往往很差,它们对用户的操作有许多的限制,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心理压力很大,生怕由于自己无意的误操作而发生问题。即便一些优秀的软件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但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容易产生问题。

3.4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

在我国,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现象还比较普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4.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

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只知道怎样使用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对计算机的知识了解极其有限,无法将计算机知识与会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可能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

电算化迅速普及,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以及保养和维护等。而许多企业都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这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电算化的障碍。

3.4.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机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而已。

3.4.3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工作缺乏连续性、系统性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需要大量的既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同时又懂得会计知识的全面人才,但这样的人才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而是根据企业实现不同的电算化方式,对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3.5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发展不均衡

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比较滞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普及率较低,总体来说,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高于内地经济不发达地区,大中城市要高于小城镇,中央直属部门要高于地方部门,大型企业要高于中小型企业,多为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较发达地区的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不协调发展,也阻碍了会计行业的统一和规范。其软件也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生产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不多,所以,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3.6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用软件在功能上往往还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特殊需要,它们都有一个适用的范围,例如:有些会计电算化软件只适用于机械行业,而另一些只适用于化工行业。另一方面,会计核算工作在各企事业单位中差别很大,所以,这些软件往往也不可能百

分之百地解决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重新调整和开发。此外,随着企事业单位业务的发展,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的改变,原有系统往往需要调整,但大部分软件不提供应用生成和二次开发的功能,这样原有系统就不能适应新的实际情况。4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4.1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国际互联网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电算化带来了新的冲击,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网络财务已进入会计电算化领域。企业要使会计电算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技术,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发展符合现代技术和发展需求的新型会计电算化。

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不仅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同时还要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应面向管理。现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的单纯记录和反映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管理会计给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一个先进的理论依据和模型。在信息时代,只有推进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深层次应用管理会计全面电算化,才能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要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程度。所以,目前财务软件需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管理层的参与程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尤其是在当今数字化革命正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已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管理者应高瞻远瞩,着眼于本单位长远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排除自身干扰因素,支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4.2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一个国家的会计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颁布指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进行的。只有用会计准则指导会计业务才能规范会计行为。另外,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仅有一套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与之密切结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可靠,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电算化管理经验和规则条例,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监管制度的研究,尽早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富于操作性、实用性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系统正常、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正确的操作程序,建立严密的制度保障措施。这其中包括:

4.2.1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硬件保障与系统维护体系,加强档案管理与文件备份工作。

4.2.2制度保障建设齐备

1、严格制订并实施机构和人员的岗位管理制度

对各类操作人员必须制定岗位责任制,基本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对于不同职责的岗位要

明确其相关的责任,建立健全会计的相关制度,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严格制订系统操作的各项制度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系统操作环境,必须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操作规定应对工作中的档案、操作、维护、财务等等的管理加以明确。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使得管理能够规范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这些档案主要是指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等。系统开发要对这些资料进行不同的存档和安全保管、保密工作。档案管理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要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采用双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并将其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可以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4.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除此以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

4.3.1必要的内部控制

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

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4.3.2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企业信息共享变得方便快捷,但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增加了泄密和受网上黑客的攻击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取必要的计算机软件防范系统控制,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等。

4.3.3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

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4.4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电算化专业人员培养

会计电算化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还要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同时,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

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4.1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建议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各高校还应加强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现在各高校几乎没有会计电算化审计课程,造成了我国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奇缺的现象。

4.4.2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

由于一些小企业没有开展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需要基层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一部分人可以只具有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但要重点培训一批真正具有中级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并在培训结束之后,每年将会计电算化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后

续教育培训。

4.4.3更新培训,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这都要求我们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4.4.4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培养一大批懂财务并精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持续发展的根本。

4.5实现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总体效益,为国家宏观调控管理提供方便,企业应当在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会计信息网络化的进程。会计电算化工作网络化不仅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方便,也在数据传输等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方便,降低了成本。具体做法如下:

4.5.1传送数据网络化

企业可以将公布财务或审计报告等工作直接借助于网络平台实施,节约成本,便捷高效。

4.5.2实现企业会计电算信息系统的网络化

随着财务软件技术的深入开发,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的大部分会计电算化系统必将渐渐地从单项环境过渡到网络化的环境中来。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数据共享平台,使企业的数据资料在网络上可以选择与其他企业的财会数据资料实现共享。

4.5.3将企业的资金账户与系统挂钩实现网上收支

企业可以将局部网定向到银行的账户上,在网上直接进行资金的划拨和收支,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便于开展电子商务。

4.6加强电算化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在会计电算化中对于保证会计工作人员正确、有效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

并最终产生有用的会计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

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

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4.7提高企业总体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目前总体上存在信息化管理偏弱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应与企业本身的管理信息化息息相关,必须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相融合,实现企业整体的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才能真正发挥出电算化会计的最佳性能,为提高企业总体市场竞争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4.8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现行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内容简单,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为财务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性功能的模块,如设计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差额分析、图表分析等财务分析模块,资金需求供给预测模块等等。

5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

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电算化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调,社会应给予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张雪松.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09,(01)。

[2]王亚平.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J].现代会计,2006(2)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

[5]田震.浅谈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北方经贸,2006,

[6]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7]刘利军.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与防范[J].商业会计,2004(11)。

[8]叶少青.会计电算化发展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审计,2004

[9]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姚健萍,叶慧敏.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

[11]柳杨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5

[12]朱晓峰.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M].福建电脑2005,(8)

致谢

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精心的指导,给予我很多鼓励与支持,提出很多新的看法,拓宽了我的写作思路.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

太原科技大学毕业论

2013年10月文

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它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有利助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会计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普及使人类实现了“以机代人”的设想,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效益,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会计电算化而引起的损失正与日俱增。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仍不完善,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算化,问题,对策

目录

12引言概述11

1

1

1

1

1

2

2

3

4

4

4

5

5

5

5

6

6

6

7

7

8

8

9

9

9

92.1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2.1.1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2.1.2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2.1.3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2.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3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3.2政策法规尚待完善,管理工作薄弱3.3会计信息系统的通用性、安全性、保密性较差3.4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3.4.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3.4.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3.4.3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工作缺乏连续性、系统性3.5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发展不均衡3.6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局限性4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4.1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4.2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4.2.1合理设置组织机构4.2.2制度保障建设齐备4.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4.3.1必要的内部控制4.3.2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4.3.3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4.4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电算化专业人员培养4.4.1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4.4.2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

4.4.3更新培训,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4.4.4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4.5实现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

4.5.1传送数据网络化

4.5.2实现企业会计电算信息系统的网络化

4.5.3将企业的资金账户与系统挂钩实现网上收支

4.6加强电算化的内部审计

4.7提高企业总体管理信息化水平

4.8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5结论[***********]11113

14参考文献致谢

1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这个“化”字,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即从非电算化逐步过渡到“电算化”,从初级电算化过渡到高级电算化。这样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演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具有渐进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不仅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变化的,而且对传统会计也不能看成是静止的。这里我们应该明确会计电算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

2概述

2.1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2.1.1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

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单位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投资者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2.1.2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之会计的计算方法更为复杂,计算量更大。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2.1.3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如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量的会计信息无需手工操作,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2.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以及开发平台与技术的变化过程,可以大体上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与定点开发阶段。

在这一时期的定点开发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应用单位并不完全了解计算机技术,也不能全面描述自己的业务需求。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组成的开发组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阶段。

在这期间开发出的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是以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和减轻会计人员的记账工作量为目标,一般人们称之为“核算型”会计电算化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账务处理、报表生成、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各模块可以独立运行,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松散的,不能称之为一个系统整体,未能解决数据重复录入和数据一致性控制机制等问题。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断成熟阶段。

由于在第一批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阶段从一开始就进行规范化总体设计,并在功能上做了较大调整,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账务处理、资金管理、报表、工资、固定资产、采购与应付账款、销售与应收账款、库存管理等。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末至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推出的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限于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而且要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集成化管理。

3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许多企业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只是满足于为财务部门配齐计算机硬件设备、自行开发或购置一套应用软件,对后续管理、升级改造、全面推广等没有长期战略。据统计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普及率有60%~80%,中小型企业的普及率不及30%,并且分布极不平衡。有一些人往往将会计电算化定位在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核算效率的水平上,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未充分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会计提供的通过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大量会计综合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

务,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同时,企业在软件更新方面支持力度不够,许多企业财务部门购买财务软件后也很少升级,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了,根本没有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3.2政策法规尚待完善,管理工作薄弱

目前,我国财政部相继颁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文件,但由于规章的级别和执法力度不够,致使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根本就不知道法规的具体内容,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监管条例和专门的监管部门。而且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另外,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高速发展,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健全,使会计电算化犯罪也逐渐显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如何防范和规治这种高科技、新技术新型犯罪成为我国普及电算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制定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法律法规,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有规范,有监督,有惩处,使之早日纳入法制轨道。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较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或者已经归档的内容也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或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的情况发生。有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也将无法恢复。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会计系统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及监督功能的

现象。财务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模块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财务状况实时监督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许多管理与监督功能的有效实现,因此未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功能。

3.3会计信息系统的通用性、安全性、保密性较差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一个共同的弱点,即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离,缺乏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为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众所周知,财务数据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机密,窃取它或将威胁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数据安全问题的厂家寥寥无几。一般意义上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的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此外,这些软件的容错能力也往往很差,它们对用户的操作有许多的限制,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心理压力很大,生怕由于自己无意的误操作而发生问题。即便一些优秀的软件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但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容易产生问题。

3.4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

在我国,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现象还比较普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4.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

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只知道怎样使用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对计算机的知识了解极其有限,无法将计算机知识与会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可能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

电算化迅速普及,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以及保养和维护等。而许多企业都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这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电算化的障碍。

3.4.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机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而已。

3.4.3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工作缺乏连续性、系统性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需要大量的既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同时又懂得会计知识的全面人才,但这样的人才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而是根据企业实现不同的电算化方式,对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3.5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发展不均衡

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比较滞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普及率较低,总体来说,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高于内地经济不发达地区,大中城市要高于小城镇,中央直属部门要高于地方部门,大型企业要高于中小型企业,多为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较发达地区的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不协调发展,也阻碍了会计行业的统一和规范。其软件也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生产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不多,所以,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3.6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用软件在功能上往往还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特殊需要,它们都有一个适用的范围,例如:有些会计电算化软件只适用于机械行业,而另一些只适用于化工行业。另一方面,会计核算工作在各企事业单位中差别很大,所以,这些软件往往也不可能百

分之百地解决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重新调整和开发。此外,随着企事业单位业务的发展,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的改变,原有系统往往需要调整,但大部分软件不提供应用生成和二次开发的功能,这样原有系统就不能适应新的实际情况。4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4.1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国际互联网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电算化带来了新的冲击,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网络财务已进入会计电算化领域。企业要使会计电算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技术,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发展符合现代技术和发展需求的新型会计电算化。

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不仅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同时还要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应面向管理。现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的单纯记录和反映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管理会计给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一个先进的理论依据和模型。在信息时代,只有推进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深层次应用管理会计全面电算化,才能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要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程度。所以,目前财务软件需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管理层的参与程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尤其是在当今数字化革命正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已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管理者应高瞻远瞩,着眼于本单位长远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排除自身干扰因素,支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4.2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一个国家的会计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颁布指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进行的。只有用会计准则指导会计业务才能规范会计行为。另外,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仅有一套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与之密切结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可靠,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电算化管理经验和规则条例,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监管制度的研究,尽早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富于操作性、实用性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系统正常、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正确的操作程序,建立严密的制度保障措施。这其中包括:

4.2.1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硬件保障与系统维护体系,加强档案管理与文件备份工作。

4.2.2制度保障建设齐备

1、严格制订并实施机构和人员的岗位管理制度

对各类操作人员必须制定岗位责任制,基本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对于不同职责的岗位要

明确其相关的责任,建立健全会计的相关制度,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严格制订系统操作的各项制度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系统操作环境,必须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操作规定应对工作中的档案、操作、维护、财务等等的管理加以明确。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使得管理能够规范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这些档案主要是指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等。系统开发要对这些资料进行不同的存档和安全保管、保密工作。档案管理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要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采用双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并将其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可以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4.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除此以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

4.3.1必要的内部控制

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

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4.3.2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企业信息共享变得方便快捷,但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增加了泄密和受网上黑客的攻击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取必要的计算机软件防范系统控制,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等。

4.3.3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

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4.4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电算化专业人员培养

会计电算化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还要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同时,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

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4.1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建议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各高校还应加强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现在各高校几乎没有会计电算化审计课程,造成了我国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奇缺的现象。

4.4.2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

由于一些小企业没有开展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需要基层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一部分人可以只具有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但要重点培训一批真正具有中级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并在培训结束之后,每年将会计电算化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后

续教育培训。

4.4.3更新培训,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这都要求我们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4.4.4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培养一大批懂财务并精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持续发展的根本。

4.5实现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总体效益,为国家宏观调控管理提供方便,企业应当在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会计信息网络化的进程。会计电算化工作网络化不仅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方便,也在数据传输等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方便,降低了成本。具体做法如下:

4.5.1传送数据网络化

企业可以将公布财务或审计报告等工作直接借助于网络平台实施,节约成本,便捷高效。

4.5.2实现企业会计电算信息系统的网络化

随着财务软件技术的深入开发,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的大部分会计电算化系统必将渐渐地从单项环境过渡到网络化的环境中来。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数据共享平台,使企业的数据资料在网络上可以选择与其他企业的财会数据资料实现共享。

4.5.3将企业的资金账户与系统挂钩实现网上收支

企业可以将局部网定向到银行的账户上,在网上直接进行资金的划拨和收支,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便于开展电子商务。

4.6加强电算化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在会计电算化中对于保证会计工作人员正确、有效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

并最终产生有用的会计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

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

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4.7提高企业总体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目前总体上存在信息化管理偏弱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应与企业本身的管理信息化息息相关,必须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相融合,实现企业整体的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才能真正发挥出电算化会计的最佳性能,为提高企业总体市场竞争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4.8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现行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内容简单,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为财务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性功能的模块,如设计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差额分析、图表分析等财务分析模块,资金需求供给预测模块等等。

5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

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电算化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调,社会应给予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张雪松.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09,(01)。

[2]王亚平.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J].现代会计,2006(2)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

[5]田震.浅谈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北方经贸,2006,

[6]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7]刘利军.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与防范[J].商业会计,2004(11)。

[8]叶少青.会计电算化发展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审计,2004

[9]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姚健萍,叶慧敏.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

[11]柳杨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5

[12]朱晓峰.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M].福建电脑2005,(8)

致谢

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精心的指导,给予我很多鼓励与支持,提出很多新的看法,拓宽了我的写作思路.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


相关文章

  • 2012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2012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公司的应收账款分析 2. 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3.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4. 成本-销售量-利润相关分析 5. 小企业代理记帐探讨 6. 虚假财务报告成因的分析 7. ...查看


  •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会计专业] - 小娜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会计专业> 默认分类 2010-03-04 15:01:15 阅读17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 ...查看


  •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同学们的选题可以与此相同,也可有所改变.一经上报不得轻易更改) 对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的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税务筹划有关问题探讨 浅析我国增值税的运行问题和解决方 ...查看


  •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会计要素理论的发展及其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和解整顿会计初探 从会计信息系统谈中国会计面临的挑战 会计与模糊理论 会计信息的特征与作用 试论会计与决策有用性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 中国现代会计文化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会 ...查看


  • 2012会计论文题目
  •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方向 1. 基于模块化的价值链会计研究 2. 论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与发展 3. 关于会计本质.职能.对象.任务等问题的探讨 4.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探讨 5. 关于会计研究方法的探讨 6. 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7. 论会计目标 ...查看


  •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1.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与展望 343. 2. ××公司的应收账款分析 3. ××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初探 4. 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5. 从××集团谈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6.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 ...查看


  • 财务会计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 ...查看


  • 财务会计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财务会计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038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 ...查看


  • 会计专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表
  • 1. 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 2. 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3. 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及其改进(改进相关性.及时性等问题)研究 4. 企业财富变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5. 企业价值报告框架研究 6.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体系( ...查看


  • 会计电算化_--文献综述__适用于所有类型
  • 会计电算化--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 趋势,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