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南大《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第一章 绪论

一、政府经济学的经济基础

公共现象或公共行为早已有之,但是公共经济则不是同步出现的。在中国盐铁是否专卖,汉武帝认为要专卖,但是这是公共政策,不是一门学科,没有人系统论证过专卖的好处以及其坏处,公共政策及思想早已有之,但没有公共经济,这些在前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职能主要一是组织大型工程(如水利、宫殿以及部分防御设施,像长城等) ,不存在社会协调不协调的问题,由于自然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国古代就采取相应办法,把人头税摊丁入亩,这是帝王职能。二是公共职能,如赈灾,民间应当是辅助的,而政府是主体的,赈灾就是政府的事。过去就是有问题提出一个对策,而不是一门学问。

公共政策或经济行为早已有之,但也没有公共经济学。

主要是没有社会大生产,因此,没有宏观调控的需要。

前资本主义社会因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也没有出现公共经济学。严格说,在凯恩斯之前也没有公共经济学。因为之前,是自由主义学派,真正为现代经济奠基的是亚当. 斯密,公共经济学的很多范畴、假设、名词到现在都在用,如经济人假设、竞争,都是他的奠基,但其本人是自由主义者,反映在他对政府调控是看法,是不用政府管,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这是其思想的基点,而且亚当. 斯密认为他解决了经济学里的所有问题,而且想通过经济学来解决社会现象,也就是布坎南等人后来的努力,特别是通过经济人假设解决道德、情操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最近由印度学者《从自由看待发展》一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亚当. 斯密继承人大卫. 理嘉图也坚持了这个观点,以及最后到马歇尔都是自由主义,虽然西方经济学体系完整,且不断发展,但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政府经济学,这种情况下以及公共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不可能最终形成。

总之,西方经济的自由主义是公共经济学不能产生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公共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凯恩斯就是干预主义,涉及到财政就是要用政府宏观手段调控经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有三个:一是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危机说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二是同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未受到影响,其经济不乱。三是第一个走出大危机的美国,就是罗斯福实行干预后走出来的。1936年凯恩斯提出,市场的推动不能使供求平衡,出现了缺口,其想到了政府,要用政府的力量推动这种缺口的闭合,提出了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货币政策、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等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的政策,别人问他采用他的政策如何才能不导致通货膨胀,他说,把钞票发到半通货膨胀的临界点状态。公共物品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这样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都有了,凯恩斯理论也就是政府经济学的诞生,而我们现在比凯恩斯更滑头,更叫人听不懂,现在说的是,刚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一是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也就是凯恩斯理论的三个背景。二是战后重建,都是国家与企业的紧密结合,重建是主导,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紧密结合,这就需要一个理论支持,这不是亚当. 斯密的时代,源于凯恩斯,一直到当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二、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政府部门的社会根本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是增进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增进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种看上去无序,为人个利益,但在为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向公众利益,但是否是整体获利,还是一部分人获利,一部分不获利,甚至是贫困,因此,有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这种进步分解到个人就不一样。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而我们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2,因此,说要用政府手段来平衡,南美就是社会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太大,而东南亚是实行均富的政策,我们的社会整体利益虽提高,但贫富差距扩大,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也

就是说任何个人利益的增进,不以他人的利益损害为代价,而市场作用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政府要通过科学途径来增进公平、公正、公开,也就是通过帕累托最优来增进,由此,政府的经济政策就特别重要,这是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例如拆迁问题,政府支持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支持黑社会,而应该是政府制约房地产公司,怎样增进全社会公共利益就成为公共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三、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府经济学高度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就是政府公共行为以及通过这种行为协调社会宏观经济关系,增进全社会公众利益的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如何协调、如何增进有其规律性。具体的研究对象有这样8个方面:

1、市场(研究市场失灵) ;

2、政府理论(经济职能) ;

3、公共物品论(或产品论) ;

4、外部效应论(有正负两种效应) ;

5、公共选择理论(是说明其既是必要的,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与公众的政府行为相同,要把人民的选择与市场的选择关系说清楚) ;

6、公共收入理论;

7、公共支出理论(第6、7合起来是公共财政理论,研究怎样安排才能保障社会的利益,保证社会的公平) ;

8、公共预算与决算。

另外,还有货币政策,但是融合在里面讲。

四、政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是经济方法,这是政府经济学的基础方法。

二是政治学、行政学的方法,像MBO 就不仅是经济学的问题。

三是比较分析的方法,要进行上下比较、前后比较、左右比较。

四是综合分析的方法,要放在社会背景,有关联的因素,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五是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一般是个案教学法,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应用型教学,更要大量分析个案。管理学中专门有个个案学派,认为只要把最基本的原理告诉学生,然后就是个案,掌握4000个个案就可以了,原理花半年时间,其余3年多的霎时间都是个案。这个思想对美国70年代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到现在还有个白宫学者培养委员会。

第二章 市场论

一、市场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时间、空间的体系

市场是因商品交换而产生的,有特殊商品,商品交换要有空间,时间要素也不可缺少,时间是运动的展开形式。

另一种定义是: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组织化、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市场不是完全放任自流的,有的是约定俗成,看上去无序,实际上是有很强的组织化,这个定义是从结构性的角度来定义的。

市场的内容:

一是交换的内容—商品,这是基本内容。

可以划分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也就是生产要素,如资金、土地、信息、技术等) ,生产资料也称为生产者资料,所有的有形商品都可划分为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现在有无形商品,但也可以这样划分,如保姆到个人家里就是消费性服务,而劳动力到工厂就是生产性资料。

还可以划分为生存资料(如柴米油盐) 、发展资料(如学习资料) 、享受资料(如部分电器) 。

也可以划分成日常消费资料、耐用消费资料,但我们一般不对消费品市场进行分类。

二是市场的主体,包括三方面:一是生产者或商品提供者和经营者,也就是供给方、卖方;二是购买者,也叫需方,又可分为单纯的需求方(消费者) ,而生产资料的需方,又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提供者。三是各种各样的中介组织或个人,市场经济越发达,这部分越需要。

卖方、买方也有直接、间接之分,但我们一般不考虑这些环节。

市场经济的组织,如企业。各种各样的卖场,市场的主体通常都是高度组织化的。

三是市场的规律。有交换存在就是规律,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条是价值规律,平均劳动量决定,交换价值决定。二三条是由价值规律展开后形成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如入世谈判时,汽车是个重点,因此,要求保护期5年,这是因为价值规律所决定,他的成本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少,还有个等价交换。从供求规律来看,目前的小汽车的销售量开始下降,供过于求,因此,肯定要降低价格。从竞争规律来看,主要是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

市场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四是有关的规章制度。如法律、规定、有关政府规章。商品的地方保护主义规定肯定失效。

二、市场的作用

一是交换作用,也称为实现作用,通过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是信息传导作用。为什么有的涨价,是供不应求,为什么有的降价,是供过于求,充分的、有效的信息交换是市场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基本条件。整个市场运行是以价格为中心的,围绕价格信号启动,围绕价格信号展开。去年年底价格猛涨,这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配置作用。资源配置是由市场信息来主导的。外商到中国来投资,也是把资源向中国转移,这是我们一系列市场信息发出的结果,外商也是把他们的资源向有利润的地方配置。目前中国的炼铁设备在世界上都是好的。

四是促进或推动作用。这种规律导致市场社会发展,竞争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

另外还有个作用有争议,就是公平作用,有的说能起公平作用,有的说不能,有的说是能够起到表层的公平作用,如商品在市场上流动,由消费者作出公平的选择,从而认为这就是市场的公平作用;而有人认为市场的竞争是无情的,有的产品就是有人要,有的就是无人要,因此,市场不能起到公平的作用,而且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拉大贫富差距。因此,说这个作用是有争议的。

三、市场的失灵

萨缪尔森认为,市场的作用有极限,超过极限就会失灵。

弗里德曼(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 说,不要把市场看成万能的。如市场不能提供国防,有的领域市场达不到,也就是说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领域。

1、市场失灵的基本类型

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也就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的,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理想状态,这是琼. 曼宾逊夫人和张伯伦提出的一种假设条件。

琼. 罗宾逊夫人说,什么主义不重要,最根本的是看怎么分配。大家想想看这句话有没有水平?你们肯定说不出来。她是新剑桥派的领军人物。

这种条件下,一是市场自发的调节性带来的负面效果,如VCD 就是一个例子,在连国家的技术控制标准都来不及出台的情况下,就铺天盖地的进入了我们生活中,一下子500多家生产,几年内积压1000多万台。二是不能提供国防等。

第二种是正常偏离理想条件。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都是不可能的状态,实际生活中都是有正常偏离的,如在垄断领域,竞争不充分会导致价值信号失真,社会资源配置就会失衡,这时关键是信息失真。

第三种是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也就是人为的,如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就会失灵;再如人为干预,导致

市场障碍,如搞MBO ;还有制度不健全。

以上三种情况也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斯蒂格利茨总结道:一是个人自由选择与社会的选择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如破坏环境获利,官员干预交易) ;二是完全竞争完全是一种假定,完全竞争不存在;三是某些领域不适用于一般竞争的均衡分析,也就是说市场对某些领域不起作用,如国家不支持陈景润,谁也支持不了这样的重大基础研究;黎曼的几何高斯才听懂70%,谁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后来物理学家发现空间就是弯曲的,由此才出现了广义相对论,因此,基础研究只有国家支持。四是信息的损耗,100%的信息是没有的,所以市场就会失灵;五是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会导致市场失灵;六是外部效应的存在,尤其是负外部效应导致失灵,而正的外部效应会加强市场的作用;七是公共物品的需要。但最后两点是前面的反向加强。

3、市场失灵的结果

一是降低市场的效率;

二是导致宏观调控经济失衡。

三是信息损耗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信息严重时会导致资源配置中断,如说某种空调会感应人的体表温度,并据此自动调节室温,其价格比一般空调贵800元,人们普遍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此时奥克斯说,这种空调其实就是增加了一块芯片,其价值为人民币15元,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相信奥克斯的诚实,使其销量上升,这就是由于奥克斯让人们充分了解信息。

四是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五是导致负外部效应急剧增长。负外部效应如生产后污染环境,正外部效应如搞好环境,成为环境保护的典型和城市的形象亮点,这就是正外部效应。

六是收入分配不公。促进了分化,如竞争强的收入增高,差的效益低,甚至破产。

七是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如维持老技术不变。日本在50年代搞强制折旧,只要是确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在三年内必须折旧,从而促使日本家电在后来一统天下,这就是政府产业结构政策的推动。

八是外贸收支失衡,导致换汇成本高。如有的产品如果出口反而获利低,那么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就采取退税等政策,从而使国家外汇收支平衡。

以上是纯从经济角度,从政治、社会角度看,分化会导致动乱。

市场失灵之处也正是政府发挥作用之处。孙冶方临终前提出两条建议:一是统计必须严格、严肃。二是加速折旧,这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第四章 公共物品论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对应的。公共物品也称为公共产品。

一、 公共需要与公共物品

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物品和服务。从总体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分别提出的需要,如食品和服装;另一类是以整个社会为单位共同提出的需要,如国防和社区服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或服务。因此,公共需要这不是个人需要,明显有别于个人需要,是一种集体需要,大家共同需要。

1、公共需要的特点:

一是社会生产、工作、学习中的共同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集合。

二是可以无差别地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如电影院,大家都可以去看电影。

三是社会公众在享用公共物品、满足需要时,要么无需付出代价,要么付出与公共物品生产所消耗的极不相称的代价,如国防、基础建设研究的成果。

四是公共物品普遍存在着外部效应,会导致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分离。

五是主要来之于社会产品的剩余。只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公共物品才能越来越多,只有社会在个人物品得到基本满足,公共物品才能提上议事日程,因此说公共物品主要来之于产生的剩余,但是不能说全部来自于生产剩余。

公共物品有有形、无形之分,无形的有政策、法律,我们也把他们看成是公共物品。

2、公共物品本身特点:

一是公共物品的效用不可分割。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苦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厂商或个人享用,或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享用。如博物馆不能分割成一块一块地带回家,而是由大家共同的均等的使用。

二是消费不具有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厂商对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其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其他厂商享用的数量或质量。另一个表述方式是: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再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为零。老师的话是:每个人的使用都不妨碍他人使用,或者说,不存在竞争使用。

三是给广大公众提供的收(受) 益不具有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这样做成本太高。不论个人或厂商是否为之付款,都能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中得到利益。

二、公共物品的类别(也就是分类)

可以你各种角度来分:

一是从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角度分,如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分成物质性公共物品,精神性公共物品(如广播、电视) 。

二是根据最终用途来分,可以分成生产资料型和消费资料型公共物品,也有混合的,如桥梁、道路,既是生产资料型的,也是消费资料型的。

三是根据消费对象和空间,可分为地方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

四是从所有权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乡村道路收费也是有其法律根据的。个人所有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是所有权是私人的,如伟人的故居,从根本上说是个人的,只不过有些后来捐给国家了。另一方面有些公共物品交由个人生产,个人可以收费,这在西方是很多的。

五是最重要的分类,是根据性质来分类,能否同时满足其公共物品本身三大特点,即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或混合公共物品) ,如国防就具有公共物品的三大特性,因此是纯公共物品,如具有一、两个特点,则是准公共物品,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的,如医院、教育等。

三、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

主要是两种,一是政府生产,二是个人生产。

政府生产的是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而纯公共物品只能必须由政府生产,政府还可以生产部分或大部分准公共物品。

私人生产只能生产准公共物品,不能生产纯公共物品,如个人不能搞纯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

政府生产取决于政府财政。

1、怎样生产

凡是政府生产的,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以在政府直接控制的国有企业中生产,也可向私人企业订购,但是规格、标准、经费都是政府的。

私人生产,首先是政府授权才能生产,其次是政府委托生产,通过协商,第三是政府资助你生产,第四是

南大《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第一章 绪论

一、政府经济学的经济基础

公共现象或公共行为早已有之,但是公共经济则不是同步出现的。在中国盐铁是否专卖,汉武帝认为要专卖,但是这是公共政策,不是一门学科,没有人系统论证过专卖的好处以及其坏处,公共政策及思想早已有之,但没有公共经济,这些在前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职能主要一是组织大型工程(如水利、宫殿以及部分防御设施,像长城等) ,不存在社会协调不协调的问题,由于自然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国古代就采取相应办法,把人头税摊丁入亩,这是帝王职能。二是公共职能,如赈灾,民间应当是辅助的,而政府是主体的,赈灾就是政府的事。过去就是有问题提出一个对策,而不是一门学问。

公共政策或经济行为早已有之,但也没有公共经济学。

主要是没有社会大生产,因此,没有宏观调控的需要。

前资本主义社会因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也没有出现公共经济学。严格说,在凯恩斯之前也没有公共经济学。因为之前,是自由主义学派,真正为现代经济奠基的是亚当. 斯密,公共经济学的很多范畴、假设、名词到现在都在用,如经济人假设、竞争,都是他的奠基,但其本人是自由主义者,反映在他对政府调控是看法,是不用政府管,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这是其思想的基点,而且亚当. 斯密认为他解决了经济学里的所有问题,而且想通过经济学来解决社会现象,也就是布坎南等人后来的努力,特别是通过经济人假设解决道德、情操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最近由印度学者《从自由看待发展》一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亚当. 斯密继承人大卫. 理嘉图也坚持了这个观点,以及最后到马歇尔都是自由主义,虽然西方经济学体系完整,且不断发展,但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政府经济学,这种情况下以及公共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不可能最终形成。

总之,西方经济的自由主义是公共经济学不能产生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公共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凯恩斯就是干预主义,涉及到财政就是要用政府宏观手段调控经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有三个:一是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危机说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二是同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未受到影响,其经济不乱。三是第一个走出大危机的美国,就是罗斯福实行干预后走出来的。1936年凯恩斯提出,市场的推动不能使供求平衡,出现了缺口,其想到了政府,要用政府的力量推动这种缺口的闭合,提出了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货币政策、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等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的政策,别人问他采用他的政策如何才能不导致通货膨胀,他说,把钞票发到半通货膨胀的临界点状态。公共物品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这样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都有了,凯恩斯理论也就是政府经济学的诞生,而我们现在比凯恩斯更滑头,更叫人听不懂,现在说的是,刚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一是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也就是凯恩斯理论的三个背景。二是战后重建,都是国家与企业的紧密结合,重建是主导,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紧密结合,这就需要一个理论支持,这不是亚当. 斯密的时代,源于凯恩斯,一直到当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二、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政府部门的社会根本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是增进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增进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种看上去无序,为人个利益,但在为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向公众利益,但是否是整体获利,还是一部分人获利,一部分不获利,甚至是贫困,因此,有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这种进步分解到个人就不一样。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而我们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2,因此,说要用政府手段来平衡,南美就是社会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太大,而东南亚是实行均富的政策,我们的社会整体利益虽提高,但贫富差距扩大,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也

就是说任何个人利益的增进,不以他人的利益损害为代价,而市场作用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政府要通过科学途径来增进公平、公正、公开,也就是通过帕累托最优来增进,由此,政府的经济政策就特别重要,这是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例如拆迁问题,政府支持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支持黑社会,而应该是政府制约房地产公司,怎样增进全社会公共利益就成为公共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三、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府经济学高度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就是政府公共行为以及通过这种行为协调社会宏观经济关系,增进全社会公众利益的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如何协调、如何增进有其规律性。具体的研究对象有这样8个方面:

1、市场(研究市场失灵) ;

2、政府理论(经济职能) ;

3、公共物品论(或产品论) ;

4、外部效应论(有正负两种效应) ;

5、公共选择理论(是说明其既是必要的,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与公众的政府行为相同,要把人民的选择与市场的选择关系说清楚) ;

6、公共收入理论;

7、公共支出理论(第6、7合起来是公共财政理论,研究怎样安排才能保障社会的利益,保证社会的公平) ;

8、公共预算与决算。

另外,还有货币政策,但是融合在里面讲。

四、政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是经济方法,这是政府经济学的基础方法。

二是政治学、行政学的方法,像MBO 就不仅是经济学的问题。

三是比较分析的方法,要进行上下比较、前后比较、左右比较。

四是综合分析的方法,要放在社会背景,有关联的因素,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五是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一般是个案教学法,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应用型教学,更要大量分析个案。管理学中专门有个个案学派,认为只要把最基本的原理告诉学生,然后就是个案,掌握4000个个案就可以了,原理花半年时间,其余3年多的霎时间都是个案。这个思想对美国70年代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到现在还有个白宫学者培养委员会。

第二章 市场论

一、市场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时间、空间的体系

市场是因商品交换而产生的,有特殊商品,商品交换要有空间,时间要素也不可缺少,时间是运动的展开形式。

另一种定义是: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组织化、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市场不是完全放任自流的,有的是约定俗成,看上去无序,实际上是有很强的组织化,这个定义是从结构性的角度来定义的。

市场的内容:

一是交换的内容—商品,这是基本内容。

可以划分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也就是生产要素,如资金、土地、信息、技术等) ,生产资料也称为生产者资料,所有的有形商品都可划分为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现在有无形商品,但也可以这样划分,如保姆到个人家里就是消费性服务,而劳动力到工厂就是生产性资料。

还可以划分为生存资料(如柴米油盐) 、发展资料(如学习资料) 、享受资料(如部分电器) 。

也可以划分成日常消费资料、耐用消费资料,但我们一般不对消费品市场进行分类。

二是市场的主体,包括三方面:一是生产者或商品提供者和经营者,也就是供给方、卖方;二是购买者,也叫需方,又可分为单纯的需求方(消费者) ,而生产资料的需方,又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提供者。三是各种各样的中介组织或个人,市场经济越发达,这部分越需要。

卖方、买方也有直接、间接之分,但我们一般不考虑这些环节。

市场经济的组织,如企业。各种各样的卖场,市场的主体通常都是高度组织化的。

三是市场的规律。有交换存在就是规律,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条是价值规律,平均劳动量决定,交换价值决定。二三条是由价值规律展开后形成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如入世谈判时,汽车是个重点,因此,要求保护期5年,这是因为价值规律所决定,他的成本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少,还有个等价交换。从供求规律来看,目前的小汽车的销售量开始下降,供过于求,因此,肯定要降低价格。从竞争规律来看,主要是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

市场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四是有关的规章制度。如法律、规定、有关政府规章。商品的地方保护主义规定肯定失效。

二、市场的作用

一是交换作用,也称为实现作用,通过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是信息传导作用。为什么有的涨价,是供不应求,为什么有的降价,是供过于求,充分的、有效的信息交换是市场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基本条件。整个市场运行是以价格为中心的,围绕价格信号启动,围绕价格信号展开。去年年底价格猛涨,这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配置作用。资源配置是由市场信息来主导的。外商到中国来投资,也是把资源向中国转移,这是我们一系列市场信息发出的结果,外商也是把他们的资源向有利润的地方配置。目前中国的炼铁设备在世界上都是好的。

四是促进或推动作用。这种规律导致市场社会发展,竞争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

另外还有个作用有争议,就是公平作用,有的说能起公平作用,有的说不能,有的说是能够起到表层的公平作用,如商品在市场上流动,由消费者作出公平的选择,从而认为这就是市场的公平作用;而有人认为市场的竞争是无情的,有的产品就是有人要,有的就是无人要,因此,市场不能起到公平的作用,而且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拉大贫富差距。因此,说这个作用是有争议的。

三、市场的失灵

萨缪尔森认为,市场的作用有极限,超过极限就会失灵。

弗里德曼(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 说,不要把市场看成万能的。如市场不能提供国防,有的领域市场达不到,也就是说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领域。

1、市场失灵的基本类型

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也就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的,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理想状态,这是琼. 曼宾逊夫人和张伯伦提出的一种假设条件。

琼. 罗宾逊夫人说,什么主义不重要,最根本的是看怎么分配。大家想想看这句话有没有水平?你们肯定说不出来。她是新剑桥派的领军人物。

这种条件下,一是市场自发的调节性带来的负面效果,如VCD 就是一个例子,在连国家的技术控制标准都来不及出台的情况下,就铺天盖地的进入了我们生活中,一下子500多家生产,几年内积压1000多万台。二是不能提供国防等。

第二种是正常偏离理想条件。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都是不可能的状态,实际生活中都是有正常偏离的,如在垄断领域,竞争不充分会导致价值信号失真,社会资源配置就会失衡,这时关键是信息失真。

第三种是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也就是人为的,如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就会失灵;再如人为干预,导致

市场障碍,如搞MBO ;还有制度不健全。

以上三种情况也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斯蒂格利茨总结道:一是个人自由选择与社会的选择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如破坏环境获利,官员干预交易) ;二是完全竞争完全是一种假定,完全竞争不存在;三是某些领域不适用于一般竞争的均衡分析,也就是说市场对某些领域不起作用,如国家不支持陈景润,谁也支持不了这样的重大基础研究;黎曼的几何高斯才听懂70%,谁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后来物理学家发现空间就是弯曲的,由此才出现了广义相对论,因此,基础研究只有国家支持。四是信息的损耗,100%的信息是没有的,所以市场就会失灵;五是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会导致市场失灵;六是外部效应的存在,尤其是负外部效应导致失灵,而正的外部效应会加强市场的作用;七是公共物品的需要。但最后两点是前面的反向加强。

3、市场失灵的结果

一是降低市场的效率;

二是导致宏观调控经济失衡。

三是信息损耗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信息严重时会导致资源配置中断,如说某种空调会感应人的体表温度,并据此自动调节室温,其价格比一般空调贵800元,人们普遍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此时奥克斯说,这种空调其实就是增加了一块芯片,其价值为人民币15元,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相信奥克斯的诚实,使其销量上升,这就是由于奥克斯让人们充分了解信息。

四是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五是导致负外部效应急剧增长。负外部效应如生产后污染环境,正外部效应如搞好环境,成为环境保护的典型和城市的形象亮点,这就是正外部效应。

六是收入分配不公。促进了分化,如竞争强的收入增高,差的效益低,甚至破产。

七是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如维持老技术不变。日本在50年代搞强制折旧,只要是确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在三年内必须折旧,从而促使日本家电在后来一统天下,这就是政府产业结构政策的推动。

八是外贸收支失衡,导致换汇成本高。如有的产品如果出口反而获利低,那么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就采取退税等政策,从而使国家外汇收支平衡。

以上是纯从经济角度,从政治、社会角度看,分化会导致动乱。

市场失灵之处也正是政府发挥作用之处。孙冶方临终前提出两条建议:一是统计必须严格、严肃。二是加速折旧,这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第四章 公共物品论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对应的。公共物品也称为公共产品。

一、 公共需要与公共物品

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物品和服务。从总体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分别提出的需要,如食品和服装;另一类是以整个社会为单位共同提出的需要,如国防和社区服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或服务。因此,公共需要这不是个人需要,明显有别于个人需要,是一种集体需要,大家共同需要。

1、公共需要的特点:

一是社会生产、工作、学习中的共同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集合。

二是可以无差别地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如电影院,大家都可以去看电影。

三是社会公众在享用公共物品、满足需要时,要么无需付出代价,要么付出与公共物品生产所消耗的极不相称的代价,如国防、基础建设研究的成果。

四是公共物品普遍存在着外部效应,会导致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分离。

五是主要来之于社会产品的剩余。只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公共物品才能越来越多,只有社会在个人物品得到基本满足,公共物品才能提上议事日程,因此说公共物品主要来之于产生的剩余,但是不能说全部来自于生产剩余。

公共物品有有形、无形之分,无形的有政策、法律,我们也把他们看成是公共物品。

2、公共物品本身特点:

一是公共物品的效用不可分割。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苦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厂商或个人享用,或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享用。如博物馆不能分割成一块一块地带回家,而是由大家共同的均等的使用。

二是消费不具有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厂商对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其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其他厂商享用的数量或质量。另一个表述方式是: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再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为零。老师的话是:每个人的使用都不妨碍他人使用,或者说,不存在竞争使用。

三是给广大公众提供的收(受) 益不具有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这样做成本太高。不论个人或厂商是否为之付款,都能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中得到利益。

二、公共物品的类别(也就是分类)

可以你各种角度来分:

一是从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角度分,如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分成物质性公共物品,精神性公共物品(如广播、电视) 。

二是根据最终用途来分,可以分成生产资料型和消费资料型公共物品,也有混合的,如桥梁、道路,既是生产资料型的,也是消费资料型的。

三是根据消费对象和空间,可分为地方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

四是从所有权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乡村道路收费也是有其法律根据的。个人所有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是所有权是私人的,如伟人的故居,从根本上说是个人的,只不过有些后来捐给国家了。另一方面有些公共物品交由个人生产,个人可以收费,这在西方是很多的。

五是最重要的分类,是根据性质来分类,能否同时满足其公共物品本身三大特点,即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或混合公共物品) ,如国防就具有公共物品的三大特性,因此是纯公共物品,如具有一、两个特点,则是准公共物品,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的,如医院、教育等。

三、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

主要是两种,一是政府生产,二是个人生产。

政府生产的是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而纯公共物品只能必须由政府生产,政府还可以生产部分或大部分准公共物品。

私人生产只能生产准公共物品,不能生产纯公共物品,如个人不能搞纯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

政府生产取决于政府财政。

1、怎样生产

凡是政府生产的,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以在政府直接控制的国有企业中生产,也可向私人企业订购,但是规格、标准、经费都是政府的。

私人生产,首先是政府授权才能生产,其次是政府委托生产,通过协商,第三是政府资助你生产,第四是


相关文章

  • 北航考博行政管理考博内部资料导师课件参考书-育明考研考博
  • 北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考博复习规划-育明考博 一.2016北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考博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专业 (120401) 行政管理 2015年7人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考试时间:2015年11月28 ...查看


  • 2013年中山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经验,考研复习规划
  •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7.15) 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 简答题(5选4) 1.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特征? 2. 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时间.背景和内容) 3. 什么是数字鸿沟? 在现阶段的影响? 4 ...查看


  • 北京体育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点总结
  • 北京体育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点总结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重点笔记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 名师解析:正如前所述,公共行政的三大支柱之一,即"公共财政".当今每个政府部门都有两大权力, ...查看


  • 2012司法考试各卷分值分布
  • 2012司法考试各卷分值分布 第一卷 1 .法理学20分到40分左右,关键法理的简答题怎么划分分数(有时是宪法,有时法治等内容)主要以书本复习为主,后期一定要看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时间看下三大本卷 一.毕竟三大本卷一每年的修改还比较多,内 ...查看


  •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统计学考研参考书
  •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 ...查看


  • 2017年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参考书
  • 2017年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参考书 劳动科学综合: (1)劳动经济学部分: <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十版 伊兰伯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扩展阅读) (2) ...查看


  •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建议
  •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阶段是综合提高阶段,其基本原则是:专题复习.能力提升.强化训练.巩固提高.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内容,一是搞好知识专题复习和时政热点专题复习,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这两方面内容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统筹兼顾 ...查看


  • 500名学霸的总结的经典学习方法
  • 500名学霸的总结的经典学习方法 考入清华.北大五百名学习的方法,无外乎具备以下五法宝: 都有一个错题本:都有一个好题本:新课之前一定先预习:先复习后做作业:做作业要计时(限时训练).学习的三要素:1.规范的学习行为: 2.良好的学习习惯: ...查看


  • 2015年天津财经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押题模拟题(二)
  • 2015年天津财经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押题模拟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 2.行政职能 3.行政文化 4.行政复议 5.政策合法化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2.简述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性特点. 3简述如何转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