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和织女的"换防"婚姻

  最早记载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是《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歧彼织女, 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天上的银河啊,像镜子一样闪闪发光。翘首仰望织女星,只见她一天移动了七次位置,匆匆忙忙。虽然如此繁忙,织布还是织不出新鲜的花样。牵牛星枉自明亮,却不能用他来驾驶车辆。   诗中虽然没有任何情节化的故事,但却赋予了织女和牵牛力不能及的两项本领:纺织和赶车。为什么两颗星具备这两项本领呢?虽然没有交待,但必有来源;也就是说,最迟到西周时期,织女和牵牛已经部分地人格化了。   然后时间急遽流驶,西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中又出现了二星的俪影:“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已成千古名句。细细品味此句,从织女和牵牛的星象特征发想,已经显出了二星相恋的雏形。   然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逸文)中进一步发挥:“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七夕渡河,以喜鹊搭为桥梁,二星相见后,喜鹊头上的羽翎都磨秃了。这时的记载,首次把七夕、喜鹊和二星联系了起来。   更完备的记载是南北朝时期任�的《述异记》(逸文):“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至此,织女和牵牛的爱情故事才完全定型。   ―如上,是为牛郎、织女故事的流变。   牛郎、织女传说如同所有的神话一样,起源于真实的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长链中,又把它附会于星象,增添了许许多多的神秘色彩。当然,其中也寄托着现世生活的挫折感以及因挫折感而升华的复杂况味。   织女的身份,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就有记载:“织女,天女孙也。”天,天帝;女孙,外孙女。天帝名俊,《山海经》称作帝俊。传说中的帝俊在人间的化身,就是黄帝的曾孙帝喾,因此帝喾又名俊。在真实的历史中,织女其实是帝喾的外孙女。   帝喾在位的时候,都城在西亳,即今河南偃师。那么,帝喾外孙女织女所在部落的封地,也应当在亳地附近。该部落擅长织布,所以织女才会叫“织女”。而牵牛属于东夷部落,该部落以鸟为图腾,居住于以山东泰沂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地域,农耕文化成熟,所以牵牛才会得名“牛郎”,原是牛耕的一把好手。   银河亦称天河,是夏季星空最重要的标记,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一条光带。银河从北偏东的地平线向南偏西的地平线延伸,恰好与黄河在河南、山东一带的走势大致相同。因此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天河落实到地面上,落实到真实的历史中,则毫无疑问就是黄河。古人有“天河通海”之说,亦可为佐证。黄河流域也是先民们重要的生存繁衍之地。所以牵牛居河东,织女居河西。任�《述异记》的记载刚好相反―织女居河东,牵牛居河西―恰证明了传播过程中的穿凿附会,不求甚解,更不符合天文学常识。在现代天文学中,银河东岸的天鹰座α星即牛郎星,与它遥遥相对的银河西岸的天琴座α星即织女星,二星都是各自星座中最亮的那颗。   帝喾时代,严格意义上的婚姻制度尚未定型,野合、走访婚、对偶婚等各种婚姻样式并存。人们生活在宽松的情爱氛围之中。身体和心灵,都是自由的。即使是对偶婚,“妇从夫居”还是“夫从妇居”,要根据具体的政治或经济状况才能确定,哪像被孔孟之道污染的女人“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伪善道德啊。   牵牛部落和织女部落联姻,应当是出于经济目的:农耕技术和纺织技术互通有无,以应对越来越残酷的部落竞争,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是啊,在部落整合、优胜劣汰的时代,发展就是硬道理。牵牛和织女就这样被一根红线牵到了一起。但是,为了防止技术专利为一方所垄断,双方签下了一纸互惠互利、互相提防的契约,契约的标题和内容加起来总共只有十个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然,“三十年”是泛指。也就是说,夫妇双方每隔一定的时间,都要“换防”,到对方的部落住上一段,担任技术指导员的角色。这一契约极其简洁、科学,后世之人更加通俗地归纳为―“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同时也戏剧性地成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理论依据。   男耕女织,你种田来我织布,其乐融融的小康理想,最初就发轫于两个部落的这次联姻。这种奇特的婚姻样式,在我国云贵地区的壮、侗、布依等民族中尚有遗存,称作“不落夫家婚”,只是已经有所变迁,失去了最可宝贵的平等精神,走向了“女尊男卑”的另一极端。   婚后,牵牛很快就俘获了织女的芳心。两人缱绻绸缪,浓情蜜意,恰如同那传说中说的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一恩爱,这一美满却麻烦了,织女“废织�之功”,这个以巧手著称的纺织能手,非但再没有发明出新鲜花样,反而荒废了手艺。三年内,织女生下了一男一女,好像两人小一号的翻版:男孩结实健壮,女孩清丽娟秀。到了“换防”的时间,织女“贪欢不归”,岂止是“贪欢”,织女怎能抛弃这民风纯朴、夫妻恩爱的田园生活,再回到那尔虞我诈、提心吊胆的环境里去?于是织女毅然“不归”。   这种公然藐视契约、撕毁合同的行径,让部落长老们大怒,但织女毕竟是高干子弟,只得上诉至帝喾本人。帝喾一听之下,拍案而起:稳定压倒一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别说区区一个外孙女了。即刻拿下!   战争的威胁笼罩着东夷富庶的平原,也袭上每一个人的心头。织女以泪洗面,愁肠百转之后,终于冷静下来,诀别乡亲,诀别了爱人和儿女,咬咬牙记着心头的伤疤,狠狠心收起满腔的离恨,踏上了归途。   归易行难,织女和牵牛惑于一时的“贪欢”,酿下了终生的苦果。这是重大的战略性失误。   但东夷乃大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帝喾还是有所忌惮的。于是准许夫妇二人在情人节前后短暂相聚,稍慰那两颗绝望的心,免得牵牛真的铤而走险,冲冠一怒为红颜。七月初七,著名的七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时半个月亮正漂在银河附近,月光隐去了银河,大概也遮掩了帝喾的一丝内疚。   后人的附会是完美的,因为鸟是东夷的图腾,就臆造出喜鹊搭桥的美妙想像。   一道黄河,一道银河,横亘在千秋万代的人心之间,使人不得开心颜,也打破了“大团圆”的意淫乌托邦。七夕七夕,那一天的幸福是多么短暂,又是多么苦涩啊。

  最早记载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是《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歧彼织女, 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天上的银河啊,像镜子一样闪闪发光。翘首仰望织女星,只见她一天移动了七次位置,匆匆忙忙。虽然如此繁忙,织布还是织不出新鲜的花样。牵牛星枉自明亮,却不能用他来驾驶车辆。   诗中虽然没有任何情节化的故事,但却赋予了织女和牵牛力不能及的两项本领:纺织和赶车。为什么两颗星具备这两项本领呢?虽然没有交待,但必有来源;也就是说,最迟到西周时期,织女和牵牛已经部分地人格化了。   然后时间急遽流驶,西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中又出现了二星的俪影:“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已成千古名句。细细品味此句,从织女和牵牛的星象特征发想,已经显出了二星相恋的雏形。   然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逸文)中进一步发挥:“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七夕渡河,以喜鹊搭为桥梁,二星相见后,喜鹊头上的羽翎都磨秃了。这时的记载,首次把七夕、喜鹊和二星联系了起来。   更完备的记载是南北朝时期任�的《述异记》(逸文):“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至此,织女和牵牛的爱情故事才完全定型。   ―如上,是为牛郎、织女故事的流变。   牛郎、织女传说如同所有的神话一样,起源于真实的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长链中,又把它附会于星象,增添了许许多多的神秘色彩。当然,其中也寄托着现世生活的挫折感以及因挫折感而升华的复杂况味。   织女的身份,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就有记载:“织女,天女孙也。”天,天帝;女孙,外孙女。天帝名俊,《山海经》称作帝俊。传说中的帝俊在人间的化身,就是黄帝的曾孙帝喾,因此帝喾又名俊。在真实的历史中,织女其实是帝喾的外孙女。   帝喾在位的时候,都城在西亳,即今河南偃师。那么,帝喾外孙女织女所在部落的封地,也应当在亳地附近。该部落擅长织布,所以织女才会叫“织女”。而牵牛属于东夷部落,该部落以鸟为图腾,居住于以山东泰沂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地域,农耕文化成熟,所以牵牛才会得名“牛郎”,原是牛耕的一把好手。   银河亦称天河,是夏季星空最重要的标记,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一条光带。银河从北偏东的地平线向南偏西的地平线延伸,恰好与黄河在河南、山东一带的走势大致相同。因此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天河落实到地面上,落实到真实的历史中,则毫无疑问就是黄河。古人有“天河通海”之说,亦可为佐证。黄河流域也是先民们重要的生存繁衍之地。所以牵牛居河东,织女居河西。任�《述异记》的记载刚好相反―织女居河东,牵牛居河西―恰证明了传播过程中的穿凿附会,不求甚解,更不符合天文学常识。在现代天文学中,银河东岸的天鹰座α星即牛郎星,与它遥遥相对的银河西岸的天琴座α星即织女星,二星都是各自星座中最亮的那颗。   帝喾时代,严格意义上的婚姻制度尚未定型,野合、走访婚、对偶婚等各种婚姻样式并存。人们生活在宽松的情爱氛围之中。身体和心灵,都是自由的。即使是对偶婚,“妇从夫居”还是“夫从妇居”,要根据具体的政治或经济状况才能确定,哪像被孔孟之道污染的女人“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伪善道德啊。   牵牛部落和织女部落联姻,应当是出于经济目的:农耕技术和纺织技术互通有无,以应对越来越残酷的部落竞争,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是啊,在部落整合、优胜劣汰的时代,发展就是硬道理。牵牛和织女就这样被一根红线牵到了一起。但是,为了防止技术专利为一方所垄断,双方签下了一纸互惠互利、互相提防的契约,契约的标题和内容加起来总共只有十个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然,“三十年”是泛指。也就是说,夫妇双方每隔一定的时间,都要“换防”,到对方的部落住上一段,担任技术指导员的角色。这一契约极其简洁、科学,后世之人更加通俗地归纳为―“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同时也戏剧性地成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理论依据。   男耕女织,你种田来我织布,其乐融融的小康理想,最初就发轫于两个部落的这次联姻。这种奇特的婚姻样式,在我国云贵地区的壮、侗、布依等民族中尚有遗存,称作“不落夫家婚”,只是已经有所变迁,失去了最可宝贵的平等精神,走向了“女尊男卑”的另一极端。   婚后,牵牛很快就俘获了织女的芳心。两人缱绻绸缪,浓情蜜意,恰如同那传说中说的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一恩爱,这一美满却麻烦了,织女“废织�之功”,这个以巧手著称的纺织能手,非但再没有发明出新鲜花样,反而荒废了手艺。三年内,织女生下了一男一女,好像两人小一号的翻版:男孩结实健壮,女孩清丽娟秀。到了“换防”的时间,织女“贪欢不归”,岂止是“贪欢”,织女怎能抛弃这民风纯朴、夫妻恩爱的田园生活,再回到那尔虞我诈、提心吊胆的环境里去?于是织女毅然“不归”。   这种公然藐视契约、撕毁合同的行径,让部落长老们大怒,但织女毕竟是高干子弟,只得上诉至帝喾本人。帝喾一听之下,拍案而起:稳定压倒一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别说区区一个外孙女了。即刻拿下!   战争的威胁笼罩着东夷富庶的平原,也袭上每一个人的心头。织女以泪洗面,愁肠百转之后,终于冷静下来,诀别乡亲,诀别了爱人和儿女,咬咬牙记着心头的伤疤,狠狠心收起满腔的离恨,踏上了归途。   归易行难,织女和牵牛惑于一时的“贪欢”,酿下了终生的苦果。这是重大的战略性失误。   但东夷乃大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帝喾还是有所忌惮的。于是准许夫妇二人在情人节前后短暂相聚,稍慰那两颗绝望的心,免得牵牛真的铤而走险,冲冠一怒为红颜。七月初七,著名的七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时半个月亮正漂在银河附近,月光隐去了银河,大概也遮掩了帝喾的一丝内疚。   后人的附会是完美的,因为鸟是东夷的图腾,就臆造出喜鹊搭桥的美妙想像。   一道黄河,一道银河,横亘在千秋万代的人心之间,使人不得开心颜,也打破了“大团圆”的意淫乌托邦。七夕七夕,那一天的幸福是多么短暂,又是多么苦涩啊。


相关文章

  • 关于风的诗句:牵牛织女
  • <牵牛织女>原文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 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 ...查看


  • 秋天的诗句:牵牛织女
  • <牵牛织女>原文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 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 ...查看


  • 关于月亮的诗句:牵牛织女
  • <牵牛织女>原文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 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 ...查看


  • 杜甫的诗:牵牛织女
  • <牵牛织女>原文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 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 ...查看


  • 描写七夕的诗句:牵牛织女
  • <牵牛织女>原文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 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 ...查看


  • [迢迢牵牛星]教案
  • <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 ...查看


  • 随笔:我说七夕节
  • 我说七夕节 七夕七夕,亲亲戚戚.悽婉源长,浪漫神秘. 在我国,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七夕节是一个影响广泛而深远,且丰富多彩的浪漫节日. 关于这个的由来,传统的说法是:源于古代神话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见于孔子删定的<诗经&g ...查看


  • 七月七乞巧节
  • 七月七"乞巧节" 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 ...查看


  • 红楼梦里话七夕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首古诗,将七夕的意境和感情描绘的情深意切,关于七夕的起源,虽然有自然崇拜.时间崇拜.数字崇拜等等,但是人们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