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少年是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人群。儿童心理健康测试仪资料显示,我国10%~30%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心身疾病。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不仅妨碍健康成长,而且将影响其成人期生活质量。因此,综合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心理卫生问题、顺利渡过青春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26名青少年进行心理评估,并分析有关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苏州市某中学765名初中生,获有效问卷726份,有效应答率为94·90%。男女学生分别为370人和356人,年龄12~19(平均15·62±1·30)岁。

1·2 方法

1·2·1 心理健康状况评定 运用SCL-90评定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按1~5分的5级记分法统计SCL-90的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分。

1·2·2 影响因素的调查 自编心理卫生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状况、个性特点、学习态度、恋爱状况、日常行为、师生关系和家庭背景等方面。

1·2·3 调查方法 于同一时间内用统一指导语对以班为单位的中学生实行集体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学生填写后当场收回。

1·2·4 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和成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显著意义的变量进行成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全部分析使用SPSS软件包及Tb-BASIC编程完成。

2 结 果

2·1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 726名青少年SCL-90各因子均分在1·28~1·71之间。得分较高的项目为强迫与人际关系敏感,得分较低的是躯体化。男女青少年相比,女生SCL-90总均分及恐怖、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别。与SCL-90全国常模相比较,本研究组青少年恐怖、焦虑与精神病性等三个因子的均分显著高于常模水平(U>1.96,P

2·2 各因子阳性心理症状的发生率 根据我国SCL-90使用标准,某因子分≥2,说明被调查者在该项目存在轻度以上的阳性心理症状。本调查组各因子阳性心理症状的发生率自高至低依次为:强迫24·93%,人际关系敏感23·55%,偏执17·49%,抑郁15·15%,敌对13·22%,恐怖11·16%,焦虑9·78%,精神病性7·16%及躯化6·34%。其中女生人际关系敏感[女/男(下同)为25·00%/18·65%,χ2=4.30,P

2·3 影响因素

2·3·1 单因素分析 以总均分-x±s为划界标准,研究对象分为低症状组与高症状组,两组人数分别为78和104人。将所有调查因素引入成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有11个变量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统计学联系(表2)。

2·3·2 多因素分析 将以上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引入成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按α=0.05标准,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变量即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师生关系(x13)、父亲关心程度(x24)、是否为独生子女(x8)、父母期望(x20)、个性内外向(x10)和性别(x3)(表3)。

3 讨 论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的转折点。此期,青少年与社会交往日益广泛,在探索物质世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一些应激性事件,同时又面临升学或就业的压力。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本研究显示726名青少年中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6·34%~24·93%,其中以强迫占首位,达24·93%,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达23·55%。以上结果与其他地区青少年心理调查情况一致,揭示这两种心理问题是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全国常模比较,本研究组青少年恐怖、焦虑与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均分显著高于常模水平,提示本组青少年在以上三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本调查尚显示女生心理状较男生差,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症状较男生突出,与文献报道相似。

鉴于Logistic回归模型最适合于拟合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对多个危险因素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故应用成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师生关系、父亲关心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期望、个性内外向以及性别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师生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某学生与老师关系紧张,将影响该学生正常情绪,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本调查显示与老师关系紧张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是师生关系为一般的4·031倍。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常被低估或忽视。然而处于心理、生理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在遇到较大问题或挫折时,往往期望得到父母的帮助,特别是父亲的及时开导和帮助,多能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平时受父亲关心较少的青少年,当遇到困难时,由于缺少来自父亲的有效支持,心理问题相对较多。本结果表明父亲关心不够是青少年心理状况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OR=3.739),与叶明志等调查结果一致。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在某些方面不如独生子女。本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发生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比独生子女高(OR=4.089)。其原因可能是多子女父母的家务与经济负担相对较重,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在子女身上,当他们子女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父母期望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对子女期望值愈高,子女心理压力愈严重,愈易产生一些不利情绪如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个性外向的青少年一般乐观、合群,对前途充满信心,即使遇到挫折,也善于自我开导;而内向青少年不善于表露自己的心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性别对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影响可能与男女青少年不同的心理、生理及个性特点有关。

本资料提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的因素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故认为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以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少年是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人群。儿童心理健康测试仪资料显示,我国10%~30%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心身疾病。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不仅妨碍健康成长,而且将影响其成人期生活质量。因此,综合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心理卫生问题、顺利渡过青春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26名青少年进行心理评估,并分析有关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苏州市某中学765名初中生,获有效问卷726份,有效应答率为94·90%。男女学生分别为370人和356人,年龄12~19(平均15·62±1·30)岁。

1·2 方法

1·2·1 心理健康状况评定 运用SCL-90评定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按1~5分的5级记分法统计SCL-90的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分。

1·2·2 影响因素的调查 自编心理卫生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状况、个性特点、学习态度、恋爱状况、日常行为、师生关系和家庭背景等方面。

1·2·3 调查方法 于同一时间内用统一指导语对以班为单位的中学生实行集体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学生填写后当场收回。

1·2·4 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和成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显著意义的变量进行成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全部分析使用SPSS软件包及Tb-BASIC编程完成。

2 结 果

2·1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 726名青少年SCL-90各因子均分在1·28~1·71之间。得分较高的项目为强迫与人际关系敏感,得分较低的是躯体化。男女青少年相比,女生SCL-90总均分及恐怖、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别。与SCL-90全国常模相比较,本研究组青少年恐怖、焦虑与精神病性等三个因子的均分显著高于常模水平(U>1.96,P

2·2 各因子阳性心理症状的发生率 根据我国SCL-90使用标准,某因子分≥2,说明被调查者在该项目存在轻度以上的阳性心理症状。本调查组各因子阳性心理症状的发生率自高至低依次为:强迫24·93%,人际关系敏感23·55%,偏执17·49%,抑郁15·15%,敌对13·22%,恐怖11·16%,焦虑9·78%,精神病性7·16%及躯化6·34%。其中女生人际关系敏感[女/男(下同)为25·00%/18·65%,χ2=4.30,P

2·3 影响因素

2·3·1 单因素分析 以总均分-x±s为划界标准,研究对象分为低症状组与高症状组,两组人数分别为78和104人。将所有调查因素引入成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有11个变量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统计学联系(表2)。

2·3·2 多因素分析 将以上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引入成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按α=0.05标准,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变量即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师生关系(x13)、父亲关心程度(x24)、是否为独生子女(x8)、父母期望(x20)、个性内外向(x10)和性别(x3)(表3)。

3 讨 论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的转折点。此期,青少年与社会交往日益广泛,在探索物质世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一些应激性事件,同时又面临升学或就业的压力。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本研究显示726名青少年中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6·34%~24·93%,其中以强迫占首位,达24·93%,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达23·55%。以上结果与其他地区青少年心理调查情况一致,揭示这两种心理问题是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全国常模比较,本研究组青少年恐怖、焦虑与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均分显著高于常模水平,提示本组青少年在以上三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本调查尚显示女生心理状较男生差,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症状较男生突出,与文献报道相似。

鉴于Logistic回归模型最适合于拟合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对多个危险因素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故应用成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师生关系、父亲关心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期望、个性内外向以及性别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师生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某学生与老师关系紧张,将影响该学生正常情绪,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本调查显示与老师关系紧张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是师生关系为一般的4·031倍。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常被低估或忽视。然而处于心理、生理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在遇到较大问题或挫折时,往往期望得到父母的帮助,特别是父亲的及时开导和帮助,多能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平时受父亲关心较少的青少年,当遇到困难时,由于缺少来自父亲的有效支持,心理问题相对较多。本结果表明父亲关心不够是青少年心理状况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OR=3.739),与叶明志等调查结果一致。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在某些方面不如独生子女。本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发生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比独生子女高(OR=4.089)。其原因可能是多子女父母的家务与经济负担相对较重,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在子女身上,当他们子女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父母期望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对子女期望值愈高,子女心理压力愈严重,愈易产生一些不利情绪如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个性外向的青少年一般乐观、合群,对前途充满信心,即使遇到挫折,也善于自我开导;而内向青少年不善于表露自己的心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性别对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影响可能与男女青少年不同的心理、生理及个性特点有关。

本资料提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的因素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故认为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以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


相关文章

  •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第22卷第7期 -群体心理卫生・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李德明①陈天勇①昊振云①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 庭研究中心2002年< ...查看


  • 社区护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附件1: 社区护理(独立本科100705)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河科大医学院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可自拟题目撰写论文 1 一般疾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状况调查 2 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能力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 3 不同社区护理措施对高 ...查看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长跑对减肥的作用研究 浅谈陈氏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 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 对中学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研究 武术套路规则变化对武术训练及比赛的影响研究 残疾人排球的发展现状 ...查看


  • 2014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1
  •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2014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本<指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进一 ...查看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 ...查看


  • 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
  •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方法 在中国期刊网 ,利用文献检索法查阅了近年32篇研究论文,进行归纳分析,从不同侧面探讨家庭功能等问 题.结果 系统论述了家庭功能的理论.家庭功能的测量.影响家庭功能的 因素等.结论 每种家庭功能理 ...查看


  •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
  • <心理学报> 2014年01期 加入收藏 投稿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 周璠  石岩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XB201401011.htm [摘要]:以女性身体 ...查看


  •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指南 1.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 有氧耐力减肥机制的研究 不同体质群体的运动处方 运动性疲劳的再研究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消除手段的研究 运动性损伤防治与 ...查看


  • 自尊问题研究综述
  •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8,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第4卷第2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I.4 No.2 2002年6月 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Aeron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