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部分课文教学反思文档 (3)

An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潜能,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ûn时,运用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尝试着让学生在学习了前4个鼻韵母的基础上,充分发现、充分感知,从而归纳发音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带有yun的音节词时,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堂课学生基本上是在编儿歌、做游戏、学中玩、玩中学中度过,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注重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扩大学生的学习容量和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3 anɡ enɡ inɡ onɡ

教学反思

1.由扶到放,注重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不仅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了能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了“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2.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还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说说音节,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实践,这些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秋天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小的船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达到理想化的境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本课通过四个层面的教学,以“美”贯穿全课。即:课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美;接着整体感知,再现课文的韵律之美;然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美的创新。通过多种途径将课文的语言

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刺激他们的感官,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

突出识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书写指导井然有序,引导学生发现几个字的共同点、注意点,培养学生观察、书写的能力。

江南

教学反思

1.本课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以阅读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使教学过程立体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说、演、读来代替枯燥的讲解,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很好的感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创造、探索的天地。教师通过读读、想象、演演、伴乐背诵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季

教学反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低年级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要做到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了画面导入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配乐朗诵,吸引了所有的学生。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不同季节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学生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语文实践活动。

2.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语言,不是孤立地识记生字,而是通过不断的复现和运用,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游戏、表演和各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大小多少

教学反思

以学生喜欢的摘星星游戏活动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小书包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记字,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了快乐。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及扩词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日月明

教学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突出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达到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特点的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认识更清晰化、具体化,更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指导写字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汉字书写的规律及间架结构,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形体美,进而培养其独立书写汉字的能力

升国旗

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较难集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感,使爱国教育落到实处,课堂上我利用多种手段来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升国旗视频,回想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都要做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回到了升国旗时那庄严的时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中采用了多样的识字教学策略,通过联系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字理识字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生字,同时也是对学习方法的重要引领。在品读课文时,重点指导朗读。我借助多媒体展现画面,让学生凭借画面形象看到我们国旗高高升起时人们激动和自豪的样子!学生的情趣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园地5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今后进行语文园地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刚入学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就利用孩子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了“羊羊小队PK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音节、区分结构等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影子

教学反思

1.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课中可以创设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从对影子的有趣出发,个别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范读、讨论读、组与组之间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请学生先看完动画,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回答除了课文中的内容外,还说到“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影子是追不上的”„„并且在接下来的“手影游戏”中,进一步扩展体验,理解影子现象,为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比尾巴

教学反思

本设计通过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同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

为了提高识字的趣味性和效率,本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抓住识字规律,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青蛙写诗

教学反思

1.情境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首先呈现给学生文中景物的图片,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认识生字,在识字中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猜字谜、游戏巩固识字等,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追求“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课堂上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际,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雨点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自由、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将生活与识字有机结合。

一、趣味盎然,让学生爱上语文

课堂伊始便以谜语开头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游戏活动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更使整节课都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

二、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三、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课堂上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际,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雨点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自由、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将生活与识字有机结合。

一、趣味盎然,让学生爱上语文

课堂伊始便以谜语开头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游戏活动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更使整节课都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

二、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三、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用多大的声音”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重、难点)

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板书口语交际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师:(课件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

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

(生兴奋地与同桌练习。)

师:谁愿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表演一下?

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

生2:这里没人,你可以坐在这儿。

师:真好,这两位同学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师:(课件出示小朋友讲故事的情境和课间与老师交流的情境)同学们看这两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第一幅图是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正在给同学们讲故事。

师:是啊,小朋友在讲故事,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生: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

师:哦,讲故事时要大声,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以后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大声。

生:记住了!

师:那第二幅图呢?

生: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块橡皮想要交给老师。

师: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1: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说话。下课了,其他同学都休息了,不能影响他们。

师:(笑)哈哈,两位同学的看法不一样了,同学们,你们怎么想?

生:(议论纷纷)大声说!不对,小声说!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但声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本环节用课件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并与同桌交流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三、联系生活,学会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生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

师: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要大声说话,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评委老师听清楚。 师:不错,比赛时一定要有气势。

生3:看电影时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要不然会影响别人看电影的。 生4: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

师:说得对,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

生5:家里来客人了要大声问好,这样才热情。

生6:打电话时声音要大一点,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但如果在公共场所声音也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生2:我还知道表演时、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生3: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等来决定。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小学生,好不好?

生:好!

师: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谈收获,将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巩固,同时为学生创设表达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六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结构将生字分成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两类,初步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汉字的美。(重点)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认识表示方位的词,能辨别前后左右,能参照太阳辨别方向。(重、难点)

3.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4.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重点)

5.喜欢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拓展课外阅读量。(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兔子的头饰。(教师)

2.课文插图、“我会说”中的词卡。(教师)

3.准备水果图和虎王图作为奖品。(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导学: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园吗?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畅游语文乐园,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六”。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不但可以欣赏有趣的图画,可以做游戏,还可以穿越到古代„„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如果谁表现得好,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拿出水果图和虎王图),你们愿意去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畅游语文乐园的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字词句运用

(一)连一连

1.创设游戏情境,引出活动一。

过渡:现在就开始我们今天的语文之旅吧!小朋友们看,我们来到了一片果园里。(课件出示果园的情境,逐渐放大呈现出活动一插图中的带有生字的苹果。)咦,地上掉了好多苹果,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语文乐园中的管理员根据苹果上的生字来分一分苹果吗?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么分。

预设:

生1:我想根据生字的音节来分,整体认读音节分到一个筐里,其他音节分到一个筐里。

生2:我想根据结构来分,左右结构的生字分到一个筐里,上下结构的生字分到一个筐里。

3.课件出示书中图片中的篮子,引导学生按结构将生字分成两类,学生汇报,教师点击课件完成连线。

4.引导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左右结构的字,哪些上下结构的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将学生带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中来,学生边玩边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先请学生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的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扩大了学生识字的空间。

(二)读一读,背一背

1.过渡:分完了苹果我们继续游玩,小朋友们,我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呀,坏了,我们迷路了,我只知道我们要向东走,你知道哪面是东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哪儿是东,哪儿是西,哪儿是南,哪儿是北。

3.出示儿歌:这首儿歌就能告诉我们怎样去辨别方向。

4.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一读儿歌。

5.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清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6.指名分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字音。

7.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

8.请男女同学合作朗读,读出韵味。

9.请同学们再读这首儿歌,一边读一边圈出表示方位的字词。

10.引导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相对的方位词。

前——后 左——右 东——西 南——北

1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认一认,找一找方向相反的字。

12.情境表演。

(1)请全班同学面向东方,也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现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东方,我的后面是——(西),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南)。

(2)在小组里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一读儿歌。

(3)请一名同学做导航员,一边读儿歌,一边帮助大家做动作来辨别方向。

13.游戏巩固。

(1)结合教室中的座位说一说“前后左右”。

我的前面是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

(2)老师说口令,同学们按照口令要求做动作:

例如:举起你的左手,摸一摸你的右耳朵,向右转等。

(3)创设情境:现在你知道我们该往哪儿走了吗?

学生结合儿歌内容,根据课件中太阳的位置介绍“东南西北”。

14.齐声诵读儿歌,整体回顾。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儿歌读得正确、流利。同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读文识字,辨别方向。

展示台

1.过渡:(课件出示活动三的情境图)小朋友们看,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小镇上,小镇上可真热闹啊!不过,这些建筑物都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建筑物的名称和用途。

3.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招牌上的汉字,不会读的可以问一问同桌,也可以问老师。同桌互相考一考。

4.指名领读招牌上的汉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自读、同桌互助、请教老师的过程中主动识字,逐步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三、总结回顾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畅游了语文乐园,旅程虽然还没有结束,可我们的收获一定不少,在语文乐园中,不但可以做游戏,还可以学到很多语文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就会学到很多知识,认识很多汉字。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细心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学:本节课我们继续畅游语文乐园,再一次走进“语文园地六”,本节课我们又会有哪些奇遇和收获呢?

二、日积月累

1.导学:晴朗的夜空里,挂着圆圆的月亮,多美的夜晚啊!看到这样的美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诗,想听吗?

2.教师范读、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5.结合书中插图,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2)课件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月亮中倒映着亭台楼阁,青云在天空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白玉做的盘子,瞧,月亮还像什么呢?

6.指导朗读。

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美美地读一读吧!

(1)结合图画读古诗。

(2)给古诗划分节奏。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配乐诵读。

8.练习背诵古诗。

(1)同桌合作背一背。

(2)指名背诵。

(3)出示画面进行引导,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丰富、生动的图像,既引起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又把图文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三、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又到了我们的读书时间了,今天我们要读的是一首儿歌,请大家齐读儿歌的名字“谁会飞”。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儿歌中写了几种动物?

预设:儿歌中写了鸟、马还有鱼。

3.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字。

4.指名分小节朗读,纠正字音。

5.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提出了几个问题,是怎样回答的?

6.在小组里交流,编动作读儿歌。

7.指名边读儿歌边做动作。

8.导问:除了小鸟还有谁也会飞?

预设:蜻蜓会飞,蜜蜂会飞„„

9.课件出示几种会飞的小动物,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编写儿歌。

10.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

导学:你喜欢哪些词语或优美的句子,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读一读,背一背。

11.作业:

(1)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首儿歌。

(2)试着仿写一段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与大人一起读儿歌的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好词佳句,从而丰富语言积累。

9 明天要远足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而且通过设置问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过自己试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划分小节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7)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读。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海、那、老、师、真、吗。

(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课件出示) 目——( ) 耂——( )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本环节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读指导、识字于一体,通过朗读第一小节,顺势引出7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在课时结束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设疑“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激发起学生对下节课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儿歌的第一小节。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文做了铺垫。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

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

(4)相机指导朗读。

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

(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听同学说的)

学习“同”字,认识“冂”(同字框)。组词:同学。“同”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习“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习。

2.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

(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学习“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 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

(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

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生读文。)

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

(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第2、3小节的生字比较少,仅仅5个,所以这两个小节的教学重点放在感悟文章内容上。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抓住“唉”“到底”“才”等字词使学生充分感悟小作者的心情,培养朗读能力。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回家给父母读一读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锻炼了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10 大还是小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

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儿童最大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1)指名读。用“自己”说一句话。

(2)开火车读。

(3)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好已学的生字。

2.回顾问题。

师:请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前以问题引入,“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意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中去。

3.出示自探提示。

围绕这两个问题,仔细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找到答案。以“画一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动手画一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精读感悟,解决疑惑

1.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相机引导。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的最高境界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入情入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情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情感朗读。

三、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衣。

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生字,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生字的?

预设:“衣”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记忆,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2.书写生字。

(1)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生字的结构是怎样的?

(“衣”是独体字。)

(2)请同学们看好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好吗?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重点强调笔顺,要先撇后捺。)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提示书写姿势。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字形,了解汉字正确的书写笔顺,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然后通过描红,仿写练习,学会正确书写汉字。强调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出端端正正的字。”在这样扎实的写字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好,而且能陶冶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

四、总结,再次质疑

1.此时你能解答一下课前的两个问题吗?(指名解答)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预设:

“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启发表达:

“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文意。

五、欣赏歌曲,结束课堂

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歌曲《快快长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觉得自己很小 觉得自己很大

够不到按钮 自己穿衣服

怕雷声 自己系鞋带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11 项 链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指名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恰当的导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

(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

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 黄黄的 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

( )的( )。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 )又( )。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

(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板书)

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用三角号画一画,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笑 迎 捡 穿 挂 落 穿 挂

②指名表演。

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

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有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

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你知道大海的快乐是什么吗?(有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

⑤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整节课的主要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生运用抓字词句找、画、说等阅读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阅读,自由充分地表达。

三、升华快乐——欣赏美

1.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尽兴地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太好了!读够了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书写快乐——畅谈美

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写一写吧!(配乐)

(投影,配乐指名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加强练笔指导。课前学生们准备了有关的照片、纪念品、画等。引发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这一环节也为写快乐的事做基础。可以仿照课文自己写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表达能力。

五、热爱美

师: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播放歌曲《童年》,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课。)

六、布置绘画作业,创造美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大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明天带过来,好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重点)

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重、难点)

3.正确书写“了、才、长、山、儿、四、我、心”这八个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难点)

4.理解并积累八字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5.在师生共读中,丰富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猴子头饰等。(教师)

2.搜集八字成语。(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接到孙悟空寄来的请柬,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们高兴吗?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可谓是困难重重。今天我们的“花果山之旅”,可爱的美猴王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需要连闯“三关”才能到达,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闯关图。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用“孙悟空的请柬”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学习情境中。

二、分层闯关,巧学夯知

1.识字加油站。

(1)过渡:勇敢机智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

(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课件出示: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爸爸 妈妈 伯伯 叔叔 爷爷 奶奶)

(2)尝试认读。

①个人认读,同桌互拼订正。

②汇报:指名学生读词语。

③分组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强调这些词语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4)诵读积累。

①男女生赛读。

②齐读。

(5)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

2.我的发现。

(1)过渡:小朋友们,别高兴得太早哟!瞧!第二关是什么呢?

(2)揭示第二关内容。(课件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孙悟空挑衅地说:“你们知道这两组生字有什么特点吗?”)

①小组内讨论。

②学生试着说一说。

③教师小结:第一组“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是日字旁,都和太阳有关。第二组“妈、奶、姐、妹”这些字都是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它们大都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3.字词句运用。

A.比一比,写一写。

(1)激趣促写:孙悟空的本领特别大,唯独书写规则是他的弱项。他把这个难题抛给你们了,你们有信心攻克这一关吗?

(2)火眼金睛:课件出示“书写提示”。

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长”字注意书写的笔顺,“四”字第四笔是竖弯,“心”字三点要写得均匀。)

③尝试书写。

④展评反馈。

B.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可爱,书写得这样认真,孙悟空想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2)课件出示书中的图画。

①学生小组内讨论。

②同桌互相说一说。

③汇报交流。

④课件出示:

牛羊 牛羊在山坡上吃草。

同学 我和小明是同学。

大山 远处有一座大山。

4.日积月累。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轻松地闯过了三关,孙悟空可高兴了!他想送给你们几条成语。只有会读会背的同学才能拥有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出示成语。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

(4)教师讲解成语的意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5)小组赛读。男女生对读。

(6)带着理解齐读成语,背诵成语。

(7)谈谈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8)交流搜集的八字成语。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闯关游戏”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特别是接受神通广大的“美猴王”的挑战这一活动,

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高,学得轻松。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聪明才智勇闯三关,真了不起!回家千万记住要把你今天的收获和你喜欢的人分享!

瞧!孙悟空也为你们欢呼鼓掌呢!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自己的收获和喜欢的人分享,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孩子懂得了分享。“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及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 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小画家”们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突破课文难点;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书设计

13 乌鸦喝水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课文讲的是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水少、瓶口小的困难,最终喝到水的故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设计本着“时时激趣”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课后练习题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亲历语言实践,在反复地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大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设计中特别坚持了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汉字的意义;并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窄口透明瓶子(透明饮料瓶子)、小石子、水。(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随课文题目识记“乌”“鸦”这两个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 yü dào chù bàn fǎ pánɡ biün xǔ duō

乌鸦 到 处 办 法 旁 边 许 多 shí zǐ fànɡ jìn zhǎo shuǐ kàn jiàn yì zhī kǒu kě

石 子 放 进 找 水 看 见 一 只 口 渴

(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2)去掉拼音读。

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语比较多,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时时强调。认读生字、新词从带拼音到去掉拼音,有效地缓解了认读压力,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扎扎实实地去读、去认。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

(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节课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用课后的练习题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教学结束前的问题设计,为继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布置作业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书写生字“石”“多”。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作业布置中的认读、书写,以及朗读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课后的练习题既强化了本课重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 (出示卡片:“到处”“找水”。)

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

(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设计意图:课文是识字的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文章的识字载体功能,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使学生感悟随文识字的乐趣。本环节的设计特点是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并用“也许„„也许„„”练习说话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到处”一词的意思,还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课文中“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这两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会到用智慧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

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灵动的表演可以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由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设计了“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这个问题,让学生用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见解,使学生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道理。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的动力。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读好书就是对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的最好办法,因此,此环节我布置了让孩子们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14 小蜗牛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ü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小兔运南瓜”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课标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最后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回了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第二幅图空缺,那么,小兔究竟是怎样运南瓜的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一次的教学就以第二幅图为重点,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填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课前准备

课文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一只可爱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他高兴极了,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抱不动。他愁眉苦脸地说:“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

师: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喜欢他吗?

生:认识,是小兔。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小兔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运回家,可是他抱不动。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就一起来帮助小兔想办法,好吗?

生:好。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一进入这个情境,就会有强烈的表达冲动,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达

师:我们怎么帮小兔啊?快快转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马上把你的办法告诉小兔,好吗?

生:小兔可以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把南瓜抬回家。

师:这种办法是请别人帮忙。真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帮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着南瓜回家。

师:你可真是个“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

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 师:有道理。这个办法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兔自己克服困难。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来一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这种办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劲的。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吗? 生:小兔可以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

师:向谁借车?借什么车?

生: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

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

生:小兔可以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过渡)刚才大家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说出了自己想的办法。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可是小兔不知道选哪种办法好啦!现在请你们帮助小兔参谋参谋,他应该选哪种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教师运用肯定、赞赏等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三、讨论评议,注重表达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觉得用抱或背的办法不好,因为这样很费劲又很慢。第3种办法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就很好。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

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

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

生:用气球运南瓜的办法好,很省力。(许多生:不好,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万一气球撞到树上或者被什么东西扎了就会破,南瓜就会掉下来摔坏,那就白费力气了。

师:看来这办法还不容易实施呢。

生:我觉得第4种和第5种办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绳子拉或用木棍撬着移动都太费劲。

师:是啊,这对小兔来说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觉得还是第1种办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抬,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替小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加以梳理,通过小组合作加工,流畅地表达出来。这一环节再次体现了小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学科综合

师:(课件播放音乐)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帮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画。回家后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语言的内化与外化的训练过程,把它画下来是语言图像化的过程,看着画把它编成故事又是一个图像文字化的过程,在这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语文园地八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重点)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重点)

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难点)

4.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难点)

5.掌握书写规则。(重点)

6.了解中国民俗特色。

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制作精美的贺卡。(教师)

2.词语卡片、彩纸。(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疑: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亲人在哪里工作,是什么职业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职业名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工作地点和职业名称吧!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环节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

2.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

3.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职业。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识字的快乐。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

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

许多 也许 到处 四处 学生 生气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3)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4)继续扩词,积累词语。让学生用“皮、法、边、许、处、生”继续组出不同的词语。

2.写祝福语。

(1)教师出示多种贺卡,让学生欣赏祝福语。

(2)课件演示祝福语的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给谁写,我们要顶格写。然后空两个格(大概两个字的位置)写上祝福的话。最后要写上我们的名字。

(3)说一说你准备给谁写,写什么话。

(4)一起试着做一张贺卡。

(5)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卡。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扩词积累。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掌握积累词语的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了解贺卡的写法,锻炼学生把话写完整,让孩子在自主创作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并引导学生在享受别人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让别人快乐。

四、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观察“小、水”的书写过程。

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书写过程中共同的笔顺规则。

3.教师强调“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4.指导学生观察“月、问”的书写过程。

5.学生共同总结“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6.学生练写“小、水、月、问”。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让学生美观、规范地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呀,老师为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在生活中都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二、故事导趣,形象背诵

1.讲《画风》的故事。一个老画家给他的弟子出了一道题目,要求他的弟子画出风的样子。周围的人听后都说风没有形状,也看不见样子,该怎么画?老画家的弟子们开始画画了。一会儿弟子们画完了,老画家非常高兴。你们想看一看这几幅画吗?

2.出示图画,(按照诗句的顺序出示)说一说你看到风了吗?(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现象可以看出风的存在。)

3.我们为这几幅画配上诗句吧。课件按图片依次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按照图画背诵。

4.这么美的一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峤写的。这首小诗也是一则谜语,同学们回家要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猜一猜诗里面写的是什么。

小结:看看古人多了不起呀!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以一则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配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以配画引导学生积累背诵古诗,孩子在学习中自然升华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及热爱。

三、快乐积累,了解民俗

1.同学们知道过大年吗?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2.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

历史。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读一读,看看我们都要准备什么。

3.学生自由读童谣。

4.说一说这首童谣中你哪里没读懂。

预设:(1)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2)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南瓜的形状。这种糖很粘,会粘住牙齿,让我们说不了话。(可以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

(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觉。

5.齐读童谣。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韵文的过程中一定会被其中的一些准备活动所吸引。教师为学生解疑的过程就是为孩子讲解中国风俗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豪情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猜谜语。

按笔顺规则书写“小、月”。

和家长一起读《春节童谣》,与家长进一步交流中国民俗的特色。

An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潜能,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ûn时,运用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尝试着让学生在学习了前4个鼻韵母的基础上,充分发现、充分感知,从而归纳发音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带有yun的音节词时,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堂课学生基本上是在编儿歌、做游戏、学中玩、玩中学中度过,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注重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扩大学生的学习容量和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3 anɡ enɡ inɡ onɡ

教学反思

1.由扶到放,注重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不仅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了能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了“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2.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还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说说音节,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实践,这些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秋天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小的船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达到理想化的境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本课通过四个层面的教学,以“美”贯穿全课。即:课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美;接着整体感知,再现课文的韵律之美;然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美的创新。通过多种途径将课文的语言

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刺激他们的感官,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

突出识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书写指导井然有序,引导学生发现几个字的共同点、注意点,培养学生观察、书写的能力。

江南

教学反思

1.本课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以阅读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使教学过程立体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说、演、读来代替枯燥的讲解,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很好的感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创造、探索的天地。教师通过读读、想象、演演、伴乐背诵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季

教学反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低年级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要做到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了画面导入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配乐朗诵,吸引了所有的学生。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不同季节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学生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语文实践活动。

2.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语言,不是孤立地识记生字,而是通过不断的复现和运用,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游戏、表演和各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大小多少

教学反思

以学生喜欢的摘星星游戏活动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小书包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记字,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了快乐。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及扩词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日月明

教学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突出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达到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特点的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认识更清晰化、具体化,更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指导写字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汉字书写的规律及间架结构,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形体美,进而培养其独立书写汉字的能力

升国旗

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较难集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感,使爱国教育落到实处,课堂上我利用多种手段来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升国旗视频,回想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都要做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回到了升国旗时那庄严的时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中采用了多样的识字教学策略,通过联系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字理识字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生字,同时也是对学习方法的重要引领。在品读课文时,重点指导朗读。我借助多媒体展现画面,让学生凭借画面形象看到我们国旗高高升起时人们激动和自豪的样子!学生的情趣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园地5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今后进行语文园地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刚入学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就利用孩子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了“羊羊小队PK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音节、区分结构等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影子

教学反思

1.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课中可以创设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从对影子的有趣出发,个别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范读、讨论读、组与组之间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请学生先看完动画,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回答除了课文中的内容外,还说到“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影子是追不上的”„„并且在接下来的“手影游戏”中,进一步扩展体验,理解影子现象,为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比尾巴

教学反思

本设计通过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同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

为了提高识字的趣味性和效率,本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抓住识字规律,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青蛙写诗

教学反思

1.情境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首先呈现给学生文中景物的图片,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认识生字,在识字中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猜字谜、游戏巩固识字等,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追求“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课堂上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际,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雨点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自由、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将生活与识字有机结合。

一、趣味盎然,让学生爱上语文

课堂伊始便以谜语开头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游戏活动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更使整节课都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

二、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三、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课堂上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际,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雨点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自由、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将生活与识字有机结合。

一、趣味盎然,让学生爱上语文

课堂伊始便以谜语开头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游戏活动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更使整节课都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

二、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三、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用多大的声音”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重、难点)

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板书口语交际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师:(课件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

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

(生兴奋地与同桌练习。)

师:谁愿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表演一下?

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

生2:这里没人,你可以坐在这儿。

师:真好,这两位同学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师:(课件出示小朋友讲故事的情境和课间与老师交流的情境)同学们看这两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第一幅图是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正在给同学们讲故事。

师:是啊,小朋友在讲故事,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生: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

师:哦,讲故事时要大声,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以后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大声。

生:记住了!

师:那第二幅图呢?

生: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块橡皮想要交给老师。

师: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1: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说话。下课了,其他同学都休息了,不能影响他们。

师:(笑)哈哈,两位同学的看法不一样了,同学们,你们怎么想?

生:(议论纷纷)大声说!不对,小声说!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但声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本环节用课件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并与同桌交流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三、联系生活,学会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生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

师: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要大声说话,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评委老师听清楚。 师:不错,比赛时一定要有气势。

生3:看电影时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要不然会影响别人看电影的。 生4: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

师:说得对,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

生5:家里来客人了要大声问好,这样才热情。

生6:打电话时声音要大一点,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但如果在公共场所声音也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生2:我还知道表演时、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生3: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等来决定。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小学生,好不好?

生:好!

师: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谈收获,将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巩固,同时为学生创设表达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六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结构将生字分成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两类,初步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汉字的美。(重点)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认识表示方位的词,能辨别前后左右,能参照太阳辨别方向。(重、难点)

3.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4.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重点)

5.喜欢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拓展课外阅读量。(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兔子的头饰。(教师)

2.课文插图、“我会说”中的词卡。(教师)

3.准备水果图和虎王图作为奖品。(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导学: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园吗?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畅游语文乐园,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六”。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不但可以欣赏有趣的图画,可以做游戏,还可以穿越到古代„„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如果谁表现得好,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拿出水果图和虎王图),你们愿意去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畅游语文乐园的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字词句运用

(一)连一连

1.创设游戏情境,引出活动一。

过渡:现在就开始我们今天的语文之旅吧!小朋友们看,我们来到了一片果园里。(课件出示果园的情境,逐渐放大呈现出活动一插图中的带有生字的苹果。)咦,地上掉了好多苹果,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语文乐园中的管理员根据苹果上的生字来分一分苹果吗?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么分。

预设:

生1:我想根据生字的音节来分,整体认读音节分到一个筐里,其他音节分到一个筐里。

生2:我想根据结构来分,左右结构的生字分到一个筐里,上下结构的生字分到一个筐里。

3.课件出示书中图片中的篮子,引导学生按结构将生字分成两类,学生汇报,教师点击课件完成连线。

4.引导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左右结构的字,哪些上下结构的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将学生带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中来,学生边玩边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先请学生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的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扩大了学生识字的空间。

(二)读一读,背一背

1.过渡:分完了苹果我们继续游玩,小朋友们,我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呀,坏了,我们迷路了,我只知道我们要向东走,你知道哪面是东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哪儿是东,哪儿是西,哪儿是南,哪儿是北。

3.出示儿歌:这首儿歌就能告诉我们怎样去辨别方向。

4.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一读儿歌。

5.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清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6.指名分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字音。

7.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

8.请男女同学合作朗读,读出韵味。

9.请同学们再读这首儿歌,一边读一边圈出表示方位的字词。

10.引导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相对的方位词。

前——后 左——右 东——西 南——北

1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认一认,找一找方向相反的字。

12.情境表演。

(1)请全班同学面向东方,也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现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东方,我的后面是——(西),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南)。

(2)在小组里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一读儿歌。

(3)请一名同学做导航员,一边读儿歌,一边帮助大家做动作来辨别方向。

13.游戏巩固。

(1)结合教室中的座位说一说“前后左右”。

我的前面是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

(2)老师说口令,同学们按照口令要求做动作:

例如:举起你的左手,摸一摸你的右耳朵,向右转等。

(3)创设情境:现在你知道我们该往哪儿走了吗?

学生结合儿歌内容,根据课件中太阳的位置介绍“东南西北”。

14.齐声诵读儿歌,整体回顾。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儿歌读得正确、流利。同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读文识字,辨别方向。

展示台

1.过渡:(课件出示活动三的情境图)小朋友们看,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小镇上,小镇上可真热闹啊!不过,这些建筑物都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建筑物的名称和用途。

3.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招牌上的汉字,不会读的可以问一问同桌,也可以问老师。同桌互相考一考。

4.指名领读招牌上的汉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自读、同桌互助、请教老师的过程中主动识字,逐步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三、总结回顾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畅游了语文乐园,旅程虽然还没有结束,可我们的收获一定不少,在语文乐园中,不但可以做游戏,还可以学到很多语文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就会学到很多知识,认识很多汉字。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细心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学:本节课我们继续畅游语文乐园,再一次走进“语文园地六”,本节课我们又会有哪些奇遇和收获呢?

二、日积月累

1.导学:晴朗的夜空里,挂着圆圆的月亮,多美的夜晚啊!看到这样的美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诗,想听吗?

2.教师范读、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5.结合书中插图,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2)课件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月亮中倒映着亭台楼阁,青云在天空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白玉做的盘子,瞧,月亮还像什么呢?

6.指导朗读。

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美美地读一读吧!

(1)结合图画读古诗。

(2)给古诗划分节奏。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配乐诵读。

8.练习背诵古诗。

(1)同桌合作背一背。

(2)指名背诵。

(3)出示画面进行引导,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丰富、生动的图像,既引起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又把图文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三、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又到了我们的读书时间了,今天我们要读的是一首儿歌,请大家齐读儿歌的名字“谁会飞”。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儿歌中写了几种动物?

预设:儿歌中写了鸟、马还有鱼。

3.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字。

4.指名分小节朗读,纠正字音。

5.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提出了几个问题,是怎样回答的?

6.在小组里交流,编动作读儿歌。

7.指名边读儿歌边做动作。

8.导问:除了小鸟还有谁也会飞?

预设:蜻蜓会飞,蜜蜂会飞„„

9.课件出示几种会飞的小动物,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编写儿歌。

10.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

导学:你喜欢哪些词语或优美的句子,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读一读,背一背。

11.作业:

(1)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首儿歌。

(2)试着仿写一段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与大人一起读儿歌的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好词佳句,从而丰富语言积累。

9 明天要远足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而且通过设置问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过自己试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划分小节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7)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读。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海、那、老、师、真、吗。

(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课件出示) 目——( ) 耂——( )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本环节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读指导、识字于一体,通过朗读第一小节,顺势引出7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在课时结束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设疑“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激发起学生对下节课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儿歌的第一小节。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文做了铺垫。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

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

(4)相机指导朗读。

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

(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听同学说的)

学习“同”字,认识“冂”(同字框)。组词:同学。“同”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习“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习。

2.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

(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学习“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 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

(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

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生读文。)

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

(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第2、3小节的生字比较少,仅仅5个,所以这两个小节的教学重点放在感悟文章内容上。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抓住“唉”“到底”“才”等字词使学生充分感悟小作者的心情,培养朗读能力。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回家给父母读一读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锻炼了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10 大还是小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

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儿童最大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1)指名读。用“自己”说一句话。

(2)开火车读。

(3)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好已学的生字。

2.回顾问题。

师:请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前以问题引入,“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意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中去。

3.出示自探提示。

围绕这两个问题,仔细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找到答案。以“画一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动手画一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精读感悟,解决疑惑

1.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相机引导。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的最高境界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入情入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情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情感朗读。

三、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衣。

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生字,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生字的?

预设:“衣”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记忆,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2.书写生字。

(1)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生字的结构是怎样的?

(“衣”是独体字。)

(2)请同学们看好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好吗?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重点强调笔顺,要先撇后捺。)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提示书写姿势。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字形,了解汉字正确的书写笔顺,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然后通过描红,仿写练习,学会正确书写汉字。强调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出端端正正的字。”在这样扎实的写字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好,而且能陶冶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

四、总结,再次质疑

1.此时你能解答一下课前的两个问题吗?(指名解答)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预设:

“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启发表达:

“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文意。

五、欣赏歌曲,结束课堂

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歌曲《快快长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觉得自己很小 觉得自己很大

够不到按钮 自己穿衣服

怕雷声 自己系鞋带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11 项 链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指名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恰当的导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

(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

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 黄黄的 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

( )的( )。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 )又( )。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

(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板书)

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用三角号画一画,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笑 迎 捡 穿 挂 落 穿 挂

②指名表演。

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

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有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

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你知道大海的快乐是什么吗?(有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

⑤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整节课的主要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生运用抓字词句找、画、说等阅读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阅读,自由充分地表达。

三、升华快乐——欣赏美

1.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尽兴地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太好了!读够了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书写快乐——畅谈美

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写一写吧!(配乐)

(投影,配乐指名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加强练笔指导。课前学生们准备了有关的照片、纪念品、画等。引发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这一环节也为写快乐的事做基础。可以仿照课文自己写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表达能力。

五、热爱美

师: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播放歌曲《童年》,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课。)

六、布置绘画作业,创造美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大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明天带过来,好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重点)

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重、难点)

3.正确书写“了、才、长、山、儿、四、我、心”这八个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难点)

4.理解并积累八字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5.在师生共读中,丰富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猴子头饰等。(教师)

2.搜集八字成语。(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接到孙悟空寄来的请柬,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们高兴吗?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可谓是困难重重。今天我们的“花果山之旅”,可爱的美猴王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需要连闯“三关”才能到达,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闯关图。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用“孙悟空的请柬”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学习情境中。

二、分层闯关,巧学夯知

1.识字加油站。

(1)过渡:勇敢机智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

(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课件出示: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爸爸 妈妈 伯伯 叔叔 爷爷 奶奶)

(2)尝试认读。

①个人认读,同桌互拼订正。

②汇报:指名学生读词语。

③分组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强调这些词语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4)诵读积累。

①男女生赛读。

②齐读。

(5)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

2.我的发现。

(1)过渡:小朋友们,别高兴得太早哟!瞧!第二关是什么呢?

(2)揭示第二关内容。(课件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孙悟空挑衅地说:“你们知道这两组生字有什么特点吗?”)

①小组内讨论。

②学生试着说一说。

③教师小结:第一组“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是日字旁,都和太阳有关。第二组“妈、奶、姐、妹”这些字都是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它们大都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3.字词句运用。

A.比一比,写一写。

(1)激趣促写:孙悟空的本领特别大,唯独书写规则是他的弱项。他把这个难题抛给你们了,你们有信心攻克这一关吗?

(2)火眼金睛:课件出示“书写提示”。

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长”字注意书写的笔顺,“四”字第四笔是竖弯,“心”字三点要写得均匀。)

③尝试书写。

④展评反馈。

B.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可爱,书写得这样认真,孙悟空想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2)课件出示书中的图画。

①学生小组内讨论。

②同桌互相说一说。

③汇报交流。

④课件出示:

牛羊 牛羊在山坡上吃草。

同学 我和小明是同学。

大山 远处有一座大山。

4.日积月累。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轻松地闯过了三关,孙悟空可高兴了!他想送给你们几条成语。只有会读会背的同学才能拥有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出示成语。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

(4)教师讲解成语的意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5)小组赛读。男女生对读。

(6)带着理解齐读成语,背诵成语。

(7)谈谈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8)交流搜集的八字成语。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闯关游戏”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特别是接受神通广大的“美猴王”的挑战这一活动,

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高,学得轻松。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聪明才智勇闯三关,真了不起!回家千万记住要把你今天的收获和你喜欢的人分享!

瞧!孙悟空也为你们欢呼鼓掌呢!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自己的收获和喜欢的人分享,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孩子懂得了分享。“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及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 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小画家”们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突破课文难点;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书设计

13 乌鸦喝水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课文讲的是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水少、瓶口小的困难,最终喝到水的故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设计本着“时时激趣”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课后练习题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亲历语言实践,在反复地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大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设计中特别坚持了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汉字的意义;并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窄口透明瓶子(透明饮料瓶子)、小石子、水。(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随课文题目识记“乌”“鸦”这两个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 yü dào chù bàn fǎ pánɡ biün xǔ duō

乌鸦 到 处 办 法 旁 边 许 多 shí zǐ fànɡ jìn zhǎo shuǐ kàn jiàn yì zhī kǒu kě

石 子 放 进 找 水 看 见 一 只 口 渴

(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2)去掉拼音读。

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语比较多,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时时强调。认读生字、新词从带拼音到去掉拼音,有效地缓解了认读压力,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扎扎实实地去读、去认。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

(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节课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用课后的练习题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教学结束前的问题设计,为继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布置作业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书写生字“石”“多”。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作业布置中的认读、书写,以及朗读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课后的练习题既强化了本课重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 (出示卡片:“到处”“找水”。)

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

(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设计意图:课文是识字的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文章的识字载体功能,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使学生感悟随文识字的乐趣。本环节的设计特点是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并用“也许„„也许„„”练习说话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到处”一词的意思,还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课文中“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这两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会到用智慧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

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灵动的表演可以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由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设计了“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这个问题,让学生用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见解,使学生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道理。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的动力。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读好书就是对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的最好办法,因此,此环节我布置了让孩子们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14 小蜗牛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ü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小兔运南瓜”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课标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最后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回了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第二幅图空缺,那么,小兔究竟是怎样运南瓜的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一次的教学就以第二幅图为重点,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填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课前准备

课文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一只可爱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他高兴极了,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抱不动。他愁眉苦脸地说:“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

师: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喜欢他吗?

生:认识,是小兔。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小兔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运回家,可是他抱不动。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就一起来帮助小兔想办法,好吗?

生:好。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一进入这个情境,就会有强烈的表达冲动,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达

师:我们怎么帮小兔啊?快快转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马上把你的办法告诉小兔,好吗?

生:小兔可以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把南瓜抬回家。

师:这种办法是请别人帮忙。真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帮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着南瓜回家。

师:你可真是个“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

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 师:有道理。这个办法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兔自己克服困难。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来一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这种办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劲的。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吗? 生:小兔可以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

师:向谁借车?借什么车?

生: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

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

生:小兔可以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过渡)刚才大家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说出了自己想的办法。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可是小兔不知道选哪种办法好啦!现在请你们帮助小兔参谋参谋,他应该选哪种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教师运用肯定、赞赏等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三、讨论评议,注重表达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觉得用抱或背的办法不好,因为这样很费劲又很慢。第3种办法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就很好。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

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

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

生:用气球运南瓜的办法好,很省力。(许多生:不好,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万一气球撞到树上或者被什么东西扎了就会破,南瓜就会掉下来摔坏,那就白费力气了。

师:看来这办法还不容易实施呢。

生:我觉得第4种和第5种办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绳子拉或用木棍撬着移动都太费劲。

师:是啊,这对小兔来说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觉得还是第1种办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抬,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替小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加以梳理,通过小组合作加工,流畅地表达出来。这一环节再次体现了小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学科综合

师:(课件播放音乐)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帮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画。回家后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语言的内化与外化的训练过程,把它画下来是语言图像化的过程,看着画把它编成故事又是一个图像文字化的过程,在这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语文园地八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重点)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重点)

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难点)

4.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难点)

5.掌握书写规则。(重点)

6.了解中国民俗特色。

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制作精美的贺卡。(教师)

2.词语卡片、彩纸。(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疑: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亲人在哪里工作,是什么职业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职业名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工作地点和职业名称吧!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环节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

2.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

3.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职业。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识字的快乐。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

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

许多 也许 到处 四处 学生 生气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3)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4)继续扩词,积累词语。让学生用“皮、法、边、许、处、生”继续组出不同的词语。

2.写祝福语。

(1)教师出示多种贺卡,让学生欣赏祝福语。

(2)课件演示祝福语的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给谁写,我们要顶格写。然后空两个格(大概两个字的位置)写上祝福的话。最后要写上我们的名字。

(3)说一说你准备给谁写,写什么话。

(4)一起试着做一张贺卡。

(5)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卡。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扩词积累。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掌握积累词语的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了解贺卡的写法,锻炼学生把话写完整,让孩子在自主创作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并引导学生在享受别人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让别人快乐。

四、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观察“小、水”的书写过程。

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书写过程中共同的笔顺规则。

3.教师强调“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4.指导学生观察“月、问”的书写过程。

5.学生共同总结“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6.学生练写“小、水、月、问”。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让学生美观、规范地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呀,老师为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在生活中都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二、故事导趣,形象背诵

1.讲《画风》的故事。一个老画家给他的弟子出了一道题目,要求他的弟子画出风的样子。周围的人听后都说风没有形状,也看不见样子,该怎么画?老画家的弟子们开始画画了。一会儿弟子们画完了,老画家非常高兴。你们想看一看这几幅画吗?

2.出示图画,(按照诗句的顺序出示)说一说你看到风了吗?(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现象可以看出风的存在。)

3.我们为这几幅画配上诗句吧。课件按图片依次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按照图画背诵。

4.这么美的一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峤写的。这首小诗也是一则谜语,同学们回家要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猜一猜诗里面写的是什么。

小结:看看古人多了不起呀!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以一则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配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以配画引导学生积累背诵古诗,孩子在学习中自然升华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及热爱。

三、快乐积累,了解民俗

1.同学们知道过大年吗?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2.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

历史。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读一读,看看我们都要准备什么。

3.学生自由读童谣。

4.说一说这首童谣中你哪里没读懂。

预设:(1)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2)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南瓜的形状。这种糖很粘,会粘住牙齿,让我们说不了话。(可以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

(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觉。

5.齐读童谣。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韵文的过程中一定会被其中的一些准备活动所吸引。教师为学生解疑的过程就是为孩子讲解中国风俗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豪情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猜谜语。

按笔顺规则书写“小、月”。

和家长一起读《春节童谣》,与家长进一步交流中国民俗的特色。


相关文章

  •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案
  • 对韵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 ...查看


  • 人教版2016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工作计划 成都市天一学校 张健 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高标准的完成我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仍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 1 开开心心上学去 授课时间:2016年9月4日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2. 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 3. 动手制作课程表,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 教学难点: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北京]教学反思1
  • <北京>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第10课<北京>用简洁.浅显.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北京的风貌,表达了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北京>这一课如何让孩子感受北京的现代化气息,以及大都市的美丽,于是,我 ...查看


  •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
  • 与"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相关的推广 一年级语文学习,题不会做?学而思网校来帮你! 思维培养,第一讲免费,与100万学生一起学习!提供海量习题集,复习直播课,立即免费注册! http://www.xueersi.com 初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后反思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反思 涌宝镇分水岭完小 李玲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文质兼美的课文,写的是"我们"一家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事."议花生"一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a
  •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钟]教学反思
  •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读出对花的喜爱,读出对修建奇妙的花钟的赞叹.课文按照"归 ...查看


  •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1)
  •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汉语拼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 学习目标: 1.会写a .o .e 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四线三格,会在四线三格里书写a .o .e . 3.读准a .o .e 的四个声 ...查看


  •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六年级信息技术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一共三个学习单元.第一单元介绍键盘的使用以及输入汉字的方法:第二单元以Word .WP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