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歌:塞下曲

  《塞下曲》原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塞下曲》简介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塞下曲》原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塞下曲》简介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相关文章

  • 对杜甫和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对比研究
  • 摘要:杜甫和陆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虽然他们生活的朝代不同,但是他们无论是从诗歌的类型还是个人的性格特征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我们通过对他们二人爱国主义诗歌的比较,能够对其诗歌特色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开辟崭新的途 ...查看


  • 2013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活动方案及总结
  • 吟诵诗词 走进经典 --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安排 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决定举办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享受阅读的 ...查看


  • 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
  • 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 字数:6375 目 录 一.闻一多诗歌爱国主义精神的来源: 1.中国的旧式教育和西式教育影响了他的思想: 2.闻一多所处时代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爱国主义精神在其诗歌作品中的体现: 1.早期诗歌作 ...查看


  • 闻一多诗歌论文爱国主义论文:谈闻一多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 闻一多论文:谈闻一多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摘要]闻一多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和英勇无畏的斗士.本文通过对闻一多诗歌的解读,谈谈其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关键词]闻一多 诗歌 爱国主义思想 闻一多(1899-1946), ...查看


  • "诗圣"杜甫的爱国忧民情怀
  • 浅谈"诗圣"杜甫的爱国忧民情怀 [摘要] 在唐代诗坛上,杜甫和李白双峰并峙,人们称杜甫为"诗圣".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他 ...查看


  • 浅谈"诗圣"杜甫的爱国忧民情怀
  • [摘要] 在唐代诗坛上,杜甫和李白双峰并峙,人们称杜甫为"诗圣".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他的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中, ...查看


  • 爱国诗歌诵读比赛活动方案123456
  • 2015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吟诵诗词 走进经典 --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安排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决定举办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 ...查看


  • 9.古诗四首
  • 九课 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 ...查看


  • [黄河颂]教学设计
  • <黄河颂>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以爱国为主题,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 ...查看


  • [黄河颂]说课稿
  •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体裁不同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母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