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诗句:宿石邑山中

  宿石邑山中

  朝代:唐代

  作者:韩翃

  原文: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鉴赏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如果说第一句是写仰望所见,那么第二句“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望转迷”三字,玲珑剔透,活脱脱地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句巧妙地照应上句,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同时由“迷”字,又暗示夜暮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宿”字是此诗的题眼,倘若不在此点出投宿,后面写破晓时的景色就显得无根无襻。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陈子昂有“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春夜别友人》)诗句,写拂晓与友人离别的景色,画面是静止的。韩翃这两句诗由此化出,在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句中“秋”字点明了投宿山中的节令,“晓”字写出暮宿晓行的时间。踏上旅程,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窥见朗月高悬天中;当旅人缘着山径行进,随着峰回路转视角的变换,刚才还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中去了。“暂飞高树里”,看似随意涉笔,无意求工,却清绝洗炼,独到含蓄:读者从“暂”字中可以领悟到,随着山路的曲折回环,明月还会跃出树丛;从“飞”字中可以感觉到,拂晓时万籁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动感。这是一幅语意新鲜、有层次有节奏的活动画面,意境幽美,景色错落有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由于曙色渐开,银河逐渐西流沉沦,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一笔带过,戛然而止。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同时,透过这两句景色描绘,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这首七绝写得很圆熟。诗人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石邑山中之景,而隐含的“宿”字给互不联系的景物起了纽带作用:因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晓行,才有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轨辙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显得既有波澜又生神韵。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现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宿石邑山中

  朝代:唐代

  作者:韩翃

  原文: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鉴赏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如果说第一句是写仰望所见,那么第二句“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望转迷”三字,玲珑剔透,活脱脱地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句巧妙地照应上句,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同时由“迷”字,又暗示夜暮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宿”字是此诗的题眼,倘若不在此点出投宿,后面写破晓时的景色就显得无根无襻。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陈子昂有“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春夜别友人》)诗句,写拂晓与友人离别的景色,画面是静止的。韩翃这两句诗由此化出,在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句中“秋”字点明了投宿山中的节令,“晓”字写出暮宿晓行的时间。踏上旅程,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窥见朗月高悬天中;当旅人缘着山径行进,随着峰回路转视角的变换,刚才还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中去了。“暂飞高树里”,看似随意涉笔,无意求工,却清绝洗炼,独到含蓄:读者从“暂”字中可以领悟到,随着山路的曲折回环,明月还会跃出树丛;从“飞”字中可以感觉到,拂晓时万籁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动感。这是一幅语意新鲜、有层次有节奏的活动画面,意境幽美,景色错落有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由于曙色渐开,银河逐渐西流沉沦,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一笔带过,戛然而止。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同时,透过这两句景色描绘,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这首七绝写得很圆熟。诗人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石邑山中之景,而隐含的“宿”字给互不联系的景物起了纽带作用:因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晓行,才有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轨辙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显得既有波澜又生神韵。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现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相关文章

  • 秋天的诗句:关于秋天的诗句大全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出自盛唐诗人王维的<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 ...查看


  • 秋天的诗句:山中
  • <山中>原文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山中>赏析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 ...查看


  • 秋天的诗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出自盛唐诗人王维的<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赏析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 ...查看


  • 秋天的诗句:寻陆鸿渐不遇
  • 寻陆鸿渐不遇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原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 ...查看


  •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译文] 秋叶落满萧瑟的山林,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踪迹? [出典]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注: 1.<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     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     ...查看


  • 秋天的诗句:山山黄叶飞
  • <山中>原文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山中>鉴赏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 ...查看


  • 秋天的诗句:秋登万山寄张五
  • 秋登万山寄张五 朝代:唐代 作者: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查看


  • 秋天的诗句:秋登兰山寄张五
  • 秋登兰山寄张五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 ...查看


  • 秋天的诗句:倪庄中秋
  • 倪庄中秋 朝代:金朝 作者:元好问 原文: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