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野老

  《野老》

  作者:杜甫

  原文: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释:

  1、野老:杜甫自称。

  2、琴台:四川名胜地,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代指成都。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草堂之景,笔触悠闲疏淡,诗句好像信手拈来一样。开头“野老”二字,是杜甫自称。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柴门好像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诗人就迎江安个门,方位不正也无所谓,一切任其自然。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这四句,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然而杜甫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来了。

  “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杜甫有诗云:“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大概就指这些“贾客船”。正是这些“万里船”,扰乱了他平静的心境,令他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他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他日夜思念的弟妹,他常想顺江东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条“长路”: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他仰头见到白云,不禁发出一声痴问:“片云何意傍琴台?”琴台是成都的一个名胜,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此代指成都。“片云”是诗人用以自喻,意思是:“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为何留滞蜀中呢?”首先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也是诗人在发问:是谁把他赶出朝廷,剥夺了他为国效力的机会?这一句借云抒情,深婉含蓄。云傍琴台,原本是自然现象,无须怪问。因而这一问好似没头没脑,也无法回答,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二句,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诗的前四句所写之景,恰如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这就是说,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自我”好像融入客观世界,这时写出的意境即是“无我之境”。这首诗的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后,仍未脱离写景,但这时又进入了“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这里的景物,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面,才表现出他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他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出于无奈的超脱,反过来加深了痛苦心情的表达,在平静水面下奔涌着的痛苦的潜流,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野老》

  作者:杜甫

  原文: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释:

  1、野老:杜甫自称。

  2、琴台:四川名胜地,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代指成都。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草堂之景,笔触悠闲疏淡,诗句好像信手拈来一样。开头“野老”二字,是杜甫自称。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柴门好像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诗人就迎江安个门,方位不正也无所谓,一切任其自然。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这四句,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然而杜甫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来了。

  “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杜甫有诗云:“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大概就指这些“贾客船”。正是这些“万里船”,扰乱了他平静的心境,令他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他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他日夜思念的弟妹,他常想顺江东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条“长路”: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他仰头见到白云,不禁发出一声痴问:“片云何意傍琴台?”琴台是成都的一个名胜,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此代指成都。“片云”是诗人用以自喻,意思是:“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为何留滞蜀中呢?”首先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也是诗人在发问:是谁把他赶出朝廷,剥夺了他为国效力的机会?这一句借云抒情,深婉含蓄。云傍琴台,原本是自然现象,无须怪问。因而这一问好似没头没脑,也无法回答,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二句,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诗的前四句所写之景,恰如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这就是说,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自我”好像融入客观世界,这时写出的意境即是“无我之境”。这首诗的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后,仍未脱离写景,但这时又进入了“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这里的景物,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面,才表现出他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他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出于无奈的超脱,反过来加深了痛苦心情的表达,在平静水面下奔涌着的痛苦的潜流,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相关文章

  • 杜甫的诗:[哀江头]
  • <哀江头>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 ...查看


  • 六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2010.12
  • 六年级古诗词竞赛试题 2010.12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上横线.(4分) 1.路转溪桥忽见.(xiàn jiàn). 2.桃花流水鳜.(juã guì)鱼肥. 3.盛(shâng chãng)年不重来. 4.两山排闼 ...查看


  • 清明节的诗句:春夜喜雨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 ...查看


  • 杜甫--[哀江头]
  •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 ...查看


  • 杜甫的诗:秋雨叹(其三)
  • <秋雨叹(其三)>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秋雨叹(其三)>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秋雨叹(其三)>原文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⑼.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⑽. 雨声飕飕催 ...查看


  •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
  •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q ...查看


  • 感恩的诗歌:春夜喜雨
  • <春夜喜雨>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查看


  • 春天的诗:春夜喜雨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春夜喜雨>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作者简介 ...查看


  • 关于春天的诗句:春夜喜雨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春夜喜雨>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作者简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