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

  《赠别》原文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鉴赏

  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以议论的方式陡起。多情,指离别的双方本来就有真挚感情,此刻在离席别筵之上,更是思绪万端,黯然销魂。也许诗人应当表现两人缱绻缠绵的柔情,但实际上,却是默然相对,无以为语,看起来像是素不相识的路人,所以说“总无情”。“总”字强调,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多情”反好像“无情”呢?这是因为,在惜别情绪的高潮中,一般的惜别言语、动作乃至表情统统不足以充分表达深浓的离绪,而离别的伤感痛苦又使双方的表情近乎铁血心肠;也许是最多情的人反而会有这种漠然无情的表情。说“却似”,又正道出这“无情”的表象下蕴藏着“多情”的实质。这“多情”与“无情”的矛盾统一绝妙地反衬出情之深刻,刻骨铭心。

  接下来一句“惟觉樽前笑不成”,樽前相对,为了宽慰对方,缓解离绪,彼此都想努力装点欢容,但由于离绪太苦,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强颜为欢,结果仍然是无言相对,难以欣悦却似“无情”了。但这种“无情”,正是太“多情”的结果。“惟觉”二字于无可奈何的口吻中透见惨然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正面描绘别夜离情,似乎已成箭在弦上之势,但诗人反而绕开,借离筵蜡烛来侧面表现离伤愁绪。这两句的好处在于用赋比兴的手法,将眼前蜡烛的形象与黯然销魂的离人形象融为一体。离筵上点着蜡烛,蜡烛燃烧时脂泪流溢,这是赋实;由蜡泪联想到离人伤别之泪,由蜡烛有芯联想到离人的“有心”惜别,并以前者隐喻后者,这是由兴而比。将本来无知的蜡烛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感情,这就使得形象的比喻旨意、无穷,而达到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以致很难分清是借物寓情还是直接以物拟人了。“蜡泪”一般比喻惜别伤离之泪,如庚信《对烛赋》:“铜花承蜡泪。”李商隐《无题》:“蜡烛成灰泪始干。”

  这首诗以议论和拟人化的比喻暗透别时情景和心境,眼前景和联想、比喻、赋比兴、拟人化等艺术手段的结合,使这首诗成为惜别伤离之作中的独特佳作。

  《赠别》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赠别》原文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鉴赏

  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以议论的方式陡起。多情,指离别的双方本来就有真挚感情,此刻在离席别筵之上,更是思绪万端,黯然销魂。也许诗人应当表现两人缱绻缠绵的柔情,但实际上,却是默然相对,无以为语,看起来像是素不相识的路人,所以说“总无情”。“总”字强调,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多情”反好像“无情”呢?这是因为,在惜别情绪的高潮中,一般的惜别言语、动作乃至表情统统不足以充分表达深浓的离绪,而离别的伤感痛苦又使双方的表情近乎铁血心肠;也许是最多情的人反而会有这种漠然无情的表情。说“却似”,又正道出这“无情”的表象下蕴藏着“多情”的实质。这“多情”与“无情”的矛盾统一绝妙地反衬出情之深刻,刻骨铭心。

  接下来一句“惟觉樽前笑不成”,樽前相对,为了宽慰对方,缓解离绪,彼此都想努力装点欢容,但由于离绪太苦,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强颜为欢,结果仍然是无言相对,难以欣悦却似“无情”了。但这种“无情”,正是太“多情”的结果。“惟觉”二字于无可奈何的口吻中透见惨然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正面描绘别夜离情,似乎已成箭在弦上之势,但诗人反而绕开,借离筵蜡烛来侧面表现离伤愁绪。这两句的好处在于用赋比兴的手法,将眼前蜡烛的形象与黯然销魂的离人形象融为一体。离筵上点着蜡烛,蜡烛燃烧时脂泪流溢,这是赋实;由蜡泪联想到离人伤别之泪,由蜡烛有芯联想到离人的“有心”惜别,并以前者隐喻后者,这是由兴而比。将本来无知的蜡烛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感情,这就使得形象的比喻旨意、无穷,而达到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以致很难分清是借物寓情还是直接以物拟人了。“蜡泪”一般比喻惜别伤离之泪,如庚信《对烛赋》:“铜花承蜡泪。”李商隐《无题》:“蜡烛成灰泪始干。”

  这首诗以议论和拟人化的比喻暗透别时情景和心境,眼前景和联想、比喻、赋比兴、拟人化等艺术手段的结合,使这首诗成为惜别伤离之作中的独特佳作。

  《赠别》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相关文章

  • 送别诗:赠别
  • 赠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鉴赏: 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 ...查看


  • 送别诗:赠别二首之二
  • <赠别二首之二>原文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之二>鉴赏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 ...查看


  • [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教案
  • 多情自古伤离别--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 ...查看


  • 送别诗:[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 ...查看


  • 刍议唐代送别诗
  • 刍议唐代送别诗 论文关键词:唐代:送别诗:刍议 论文摘要:送别诗是唐人诗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送别就是与朋友告别.送 ...查看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 ...查看


  • 诗歌鉴赏第9课时
  •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第二节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三课时 鉴赏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 [考纲解读] 1.考纲要求: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 2.教学重点:鉴赏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的思路与方法. 3. ...查看


  • 送别古诗(60)
  • 小学送别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查看


  • [有关离别的古诗名句]赏析
  • 编辑:山间溪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春夜别友人>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万之京>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 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