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抄报:暗物质里藏着宇宙质量之谜

  在国际空间站上守望太空的阿尔法磁谱仪(AMS),“上岗”一年多来让物理学家忙个不停。2月20日,该项目的提出者和首席科学家丁肇中透露,AMS首批数据的分析报告将在几周内发表,很可能将是暗物质研究的阶段性突破。

  继去年宣布发现“疑似上帝粒子”之后,暗物质正成为物理学界着力攻打的前沿目标,相关消息和猜想不时见诸媒体。那么,暗物质究竟有多“暗”,物理学家又是如何计划用科学之光去照“亮”它呢?

  20世纪30年代,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茨威基(Fritz Zwicky)研究了距离我们约两亿光年的COMA星系团,他先测量了星系团中各个星系的亮度,通过已知的亮度和质量的关系,得出了可以看见的星系团质量。接下来,他又测量了各个星系的公转速度以及它们到星系团中心的距离,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星系团的总质量。他发表了一个惊人结果:在星系团中,看得见的星系只占总质量的1/300以下,而99%以上的质量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引力“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为什么要寻找暗物质?

  在宇宙学中,暗物质(dark matter)又称为暗质,是指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也就是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的物质。暗物质不发光,也不反射光,无论用什么波段的光,都找不到它们。

  然而科学家却相信,暗物质是确实存在的。这是因为质量泄露了它们的蛛丝马迹。

  1933年,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通过测量发现,按照引力定律,所观察的星系“质量不够”,不足以使其凝聚在一起。此后几十年中科学家对宇宙膨胀速度的测量、星系形成过程的模拟,也表明宇宙的总质量应该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

  这些现象迫使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提出,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暗物质并不是由现有物理标准模型中的粒子所构成的。暗物质只参与引力作用,让恒星、星系和宇宙能成为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样子;而不参与电磁力作用,因此使用传统的手段无法探测。

  目前的测算表明,组成人们已知物质的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只占宇宙的4%—5%,而暗物质则占了宇宙的23%,还有72%—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也就是说,宇宙中绝大部分的物质和能量,对今天的科学来说都属于未知。如果能找到暗物质,将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迈进一大步,了解到更加深远的物质世界。

  AMS如何寻找暗物质?

  为了寻找暗物质,被称为“史上最昂贵的太空实验”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应运而生。该项目由美国华裔物理学家、诺奖得主丁肇中在1990年代中期提出,造价20多亿美元,重达7吨,于2011年5月由即将退役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被放置在国际空间站上。

  AMS是一个国际项目,核心部件就是由中国科学家研发制造的永磁体及反符合计数器。永磁体会使带电粒子的运行轨道发生拐弯,通过测量弯曲程度,配合其他仪器测出的粒子质量、动量,就可以知道捕获了何种粒子。AMS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验证暗物质到底由什么粒子组成。

  AMS在最初18个月中,采集了250亿次粒子事件。2月20日,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的丁肇中透露,AMS首批数据的分析报告将在几周内发表,其成果有望帮助理解暗物质的构成。

  根据目前比较主流的猜想,暗物质是由弱相互作用质量子(WIMP)组成的,而WIMP碰撞湮灭,会放射出日常很难见到的正电子。因此,如能测量到高比例的正电子,将是对WIMP暗物质理论的一种支持。

  据参与AMS项目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陈国明介绍,AMS首批数据的分析显示,正电子和负电子的比例曲线在30―40GeV(注:eV为电子伏特,是粒子能量单位)区间开始向上,一直到300GeV。这是显示正电子比例较高的一个指证。

  AMS的数据由全球6个小组分析,并互相“挑错”以达成一致。陈国明表示,中国小组的分析成果成为论文的关键环节。据介绍,正电子动量很高时,正负电荷的确定变得不容易;另一方面,正电子和质子由于带电荷相同,也容易混淆。中科院高能所已就此研究了数年,数据分析相当精确。

  寻找暗物质,科学家纷纷“组队”

  据介绍,此次AMS的阶段性成果并不能确证暗物质的构成——从理论上,正电子比例较高也有可能是地球附近某种天体现象引起的;也不能排除其他未曾被认识的物理现象的可能性。而在探寻并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道路上,AMS绝非孤军奋战,全球已有多个科研团队和科学装置踏上了同样的征途。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在2012年发现很可能是“上帝粒子”的粒子后,这个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将已开始为期2年的闭关检修和升级,计划于2015年重新开通并达到最大能量,可进行每秒100亿次的对撞。暗物质则被列为它下一阶段的主要探测目标。

  格兰萨索地下实验室(GRAN SASSO):位于意大利地下1700米的岩层,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实验大厅,目前正在进行DAMA、CRESST、XENON100三项探测暗物质的实验,采用不同方法寻找WIMP碰撞产生的信号。

  低温暗物质搜寻计划(CDMS):实验装置位于美国一个地下800米处的废弃地下铁矿中,通过将硅、锗晶体至于极低的温度环境中,探测晶体内部粒子与暗物质粒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振动。早在2009年,该实验就宣布找到了两例疑似WIMP的信号事例。

  锦屏地下暗物质实验室:位于我国四川西昌的山体隧道中,是目前全世界最深的地下物理实验室。实验大厅上方有2.5公里厚的岩层阻挡宇宙射线,而且是放射性低的大理岩,把环境干扰降到最低。该实验计划用两个实验寻找WIMP发出的信号,目前已开始工作。

  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由欧洲空间局主导的项目,近日美国宇航局也宣布参加。该太空望远镜计划于2020年升空,到达第二拉格朗日点后在6年的任务期内,绘制宇宙中约20亿个星系的分布图,揭示宇宙间暗物质、暗能量的真相及其对宇宙进化的影响。

  对于暗物质的探索,目前只是刚刚开了个头,科学家寄希望于它能让物理学在21世纪闯出一片新天地,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迈进一大步。正因如此,近年财政吃紧的西方国家依然没有放弃对暗物质研究的投入,而中国在该领域的动作也愈加令人期待。

  在国际空间站上守望太空的阿尔法磁谱仪(AMS),“上岗”一年多来让物理学家忙个不停。2月20日,该项目的提出者和首席科学家丁肇中透露,AMS首批数据的分析报告将在几周内发表,很可能将是暗物质研究的阶段性突破。

  继去年宣布发现“疑似上帝粒子”之后,暗物质正成为物理学界着力攻打的前沿目标,相关消息和猜想不时见诸媒体。那么,暗物质究竟有多“暗”,物理学家又是如何计划用科学之光去照“亮”它呢?

  20世纪30年代,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茨威基(Fritz Zwicky)研究了距离我们约两亿光年的COMA星系团,他先测量了星系团中各个星系的亮度,通过已知的亮度和质量的关系,得出了可以看见的星系团质量。接下来,他又测量了各个星系的公转速度以及它们到星系团中心的距离,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星系团的总质量。他发表了一个惊人结果:在星系团中,看得见的星系只占总质量的1/300以下,而99%以上的质量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引力“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为什么要寻找暗物质?

  在宇宙学中,暗物质(dark matter)又称为暗质,是指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也就是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的物质。暗物质不发光,也不反射光,无论用什么波段的光,都找不到它们。

  然而科学家却相信,暗物质是确实存在的。这是因为质量泄露了它们的蛛丝马迹。

  1933年,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通过测量发现,按照引力定律,所观察的星系“质量不够”,不足以使其凝聚在一起。此后几十年中科学家对宇宙膨胀速度的测量、星系形成过程的模拟,也表明宇宙的总质量应该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

  这些现象迫使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提出,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暗物质并不是由现有物理标准模型中的粒子所构成的。暗物质只参与引力作用,让恒星、星系和宇宙能成为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样子;而不参与电磁力作用,因此使用传统的手段无法探测。

  目前的测算表明,组成人们已知物质的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只占宇宙的4%—5%,而暗物质则占了宇宙的23%,还有72%—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也就是说,宇宙中绝大部分的物质和能量,对今天的科学来说都属于未知。如果能找到暗物质,将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迈进一大步,了解到更加深远的物质世界。

  AMS如何寻找暗物质?

  为了寻找暗物质,被称为“史上最昂贵的太空实验”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应运而生。该项目由美国华裔物理学家、诺奖得主丁肇中在1990年代中期提出,造价20多亿美元,重达7吨,于2011年5月由即将退役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被放置在国际空间站上。

  AMS是一个国际项目,核心部件就是由中国科学家研发制造的永磁体及反符合计数器。永磁体会使带电粒子的运行轨道发生拐弯,通过测量弯曲程度,配合其他仪器测出的粒子质量、动量,就可以知道捕获了何种粒子。AMS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验证暗物质到底由什么粒子组成。

  AMS在最初18个月中,采集了250亿次粒子事件。2月20日,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的丁肇中透露,AMS首批数据的分析报告将在几周内发表,其成果有望帮助理解暗物质的构成。

  根据目前比较主流的猜想,暗物质是由弱相互作用质量子(WIMP)组成的,而WIMP碰撞湮灭,会放射出日常很难见到的正电子。因此,如能测量到高比例的正电子,将是对WIMP暗物质理论的一种支持。

  据参与AMS项目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陈国明介绍,AMS首批数据的分析显示,正电子和负电子的比例曲线在30―40GeV(注:eV为电子伏特,是粒子能量单位)区间开始向上,一直到300GeV。这是显示正电子比例较高的一个指证。

  AMS的数据由全球6个小组分析,并互相“挑错”以达成一致。陈国明表示,中国小组的分析成果成为论文的关键环节。据介绍,正电子动量很高时,正负电荷的确定变得不容易;另一方面,正电子和质子由于带电荷相同,也容易混淆。中科院高能所已就此研究了数年,数据分析相当精确。

  寻找暗物质,科学家纷纷“组队”

  据介绍,此次AMS的阶段性成果并不能确证暗物质的构成——从理论上,正电子比例较高也有可能是地球附近某种天体现象引起的;也不能排除其他未曾被认识的物理现象的可能性。而在探寻并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道路上,AMS绝非孤军奋战,全球已有多个科研团队和科学装置踏上了同样的征途。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在2012年发现很可能是“上帝粒子”的粒子后,这个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将已开始为期2年的闭关检修和升级,计划于2015年重新开通并达到最大能量,可进行每秒100亿次的对撞。暗物质则被列为它下一阶段的主要探测目标。

  格兰萨索地下实验室(GRAN SASSO):位于意大利地下1700米的岩层,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实验大厅,目前正在进行DAMA、CRESST、XENON100三项探测暗物质的实验,采用不同方法寻找WIMP碰撞产生的信号。

  低温暗物质搜寻计划(CDMS):实验装置位于美国一个地下800米处的废弃地下铁矿中,通过将硅、锗晶体至于极低的温度环境中,探测晶体内部粒子与暗物质粒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振动。早在2009年,该实验就宣布找到了两例疑似WIMP的信号事例。

  锦屏地下暗物质实验室:位于我国四川西昌的山体隧道中,是目前全世界最深的地下物理实验室。实验大厅上方有2.5公里厚的岩层阻挡宇宙射线,而且是放射性低的大理岩,把环境干扰降到最低。该实验计划用两个实验寻找WIMP发出的信号,目前已开始工作。

  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由欧洲空间局主导的项目,近日美国宇航局也宣布参加。该太空望远镜计划于2020年升空,到达第二拉格朗日点后在6年的任务期内,绘制宇宙中约20亿个星系的分布图,揭示宇宙间暗物质、暗能量的真相及其对宇宙进化的影响。

  对于暗物质的探索,目前只是刚刚开了个头,科学家寄希望于它能让物理学在21世纪闯出一片新天地,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迈进一大步。正因如此,近年财政吃紧的西方国家依然没有放弃对暗物质研究的投入,而中国在该领域的动作也愈加令人期待。


相关文章

  • 科技手抄报:暗物质
  • 在国际空间站上守望太空的阿尔法磁谱仪(AMS),"上岗"一年多来让物理学家忙个不停.2月20日,该项目的提出者和首席科学家丁肇中透露,AMS首批数据的分析报告将在几周内发表,很可能将是暗物质研究的阶段性突破. 继去年宣布 ...查看


  • 科技手抄报资料:百亿年后地球将爆炸
  • 太空中群星的状态怎么样?科学家推测,百亿年后,宇宙将出现大撕裂,地球将会爆炸. 2012世界末日的流言愈演愈烈,不过它毕竟只是玛雅文明的一个传说,至于能否发生没有人可以肯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没有末日,有专家表示,百亿年后宇宙将会毁灭. ...查看


  • 科技手抄报内容:物理学家丁肇中
  •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 ...查看


  • 科技手抄报资料:宇宙大爆炸
  • 意外发现而产生的理论 一个理论的产生往往要以人们大量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经过反复验证而形成.但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却是天文学家和电讯专家们在经常不断的偶然发现中确立和产生的. 1925年,美国天文学家W.S?亚当斯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通 ...查看


  • 宇宙和微观世界123
  • 一. 宇宙和微观世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宇宙和微观世界>(板书)我将从这几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点击课件)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点击课件)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查看


  • 科技手抄报:我们的航天梦
  • 很久以前,每当晴朗的夜晚,人们抬头仰望星空时,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飞上天,探索那神秘的宇宙奥秘.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更加遥远的星球,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我们向往,在外星球居住的生活--读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早在 ...查看


  • 科技手抄报资料:太阳附近存在暗物质
  • 太阳的作用对于人类来说不可忽视,你知道太阳的周围有什么吗? 来自苏黎世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最新研究,现在他们有99%的把握确定太阳被暗物质包围. 早在20世纪30年代,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维基就 ...查看


  • 科技手抄报:太阳的作用
  • 太阳的作用对于人类来说不可忽视,你知道太阳的周围有什么吗? 来自苏黎世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最新研究,现在他们有99%的把握确定太阳被暗物质包围. 早在20世纪30年代,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维基就 ...查看


  • 科技手抄报资料:卢瑟福
  • 卢瑟福出生于新西兰的一个偏僻小村庄,他从小就向往解释宇宙,向往发明,向往创造. 1889年他考上了新西兰大学.大学期间,他就自己动手制成一种灵敏的检波器,试验了在新西兰大地上的第一次电报,并发表了电磁学方面的论文.凭着这几篇论文,大学毕业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