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记录:爱哭的文文

  幼儿园观察记录——爱哭的文文

  新生入园免不了哭闹,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不料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个哭了一整天的女孩。

  文文来园时一手拿着手帕,一手拿着盛有牛奶的杯子。初到时,她安静地依偎着奶奶,看着奶奶教她搭积木。可当奶奶表示要离开时,她就死死抱住奶奶大哭。直到8点半,奶奶才狠狠心离开了。文文见奶奶走了便大哭大闹,挣扎着向外跑,无奈我们只得派专人看护她。原以为哄哄她就行,谁知无论我们怎么哄,她都以“我要找奶奶去”来应答。一整天,她除了吃饭、午睡(哭累了)稍停了片刻以外,就一直在哭,手帕、杯子也一直抓住不放。

  第二天,文文来得比第一天早,仍然一手拿着一块手帕,一手拿着一只牛奶杯,肩上多了一个小书包。她奶奶说里面装了几本她喜欢看的书,还说早点来园是想让她先玩玩,高兴高兴。就这样,奶奶陪她玩了很久。不料当奶奶要离开时,文文又跟头一天一样,大声哭闹起来。

  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我把文文带到室外,问她:“你想找奶奶,那你知道家里的电话吗?”她说:“不知道。”我又问她:“你家在什么地方?”她摇摇头说:“不知道。”于是我就说:“你家里的电话不知道,家在哪儿也不知道,怎么找奶奶呀?”她说:“你们送我回家!”我说:“我们现在在上班,怎么能送你回家呢?”“不!你送我回家。”她以命令的口气说道。我听后便激了她一句:“你自己回家吧。”没想到她急了起来:“我不敢,会给坏人抓去的。”

  通过短暂的交流,我了解到文文是个聪明而任性的孩子。我带文文来到幼儿园门厅一角。这里很安静,即使她大哭大闹,也不会影响他人。另外,门厅是一个过道,不时有人进出,这样不会使文文产生恐惧感。

  我在台阶上坐下,把脸转向另一边。她见我不理她,周围又没有其他人,就哭得更响了。我知道这是正常反应,就没有理她,还捂住了耳朵,闭上了眼睛。她见状又哭又跳,还拉着我的衣服说:“你看着我,听见了吗?”我继续置之不理。她哭叫了一阵,见我毫无反应,声音开始变轻了,渐渐地没了声响。我感到时机已到,就对她说:“你又哭又闹,奶奶是听不见的,如果你不哭,老师就帮助你。等午睡起床后,你给奶奶打个电话,让奶奶第一个来接你。”文文含泪点点头,也许她渐渐明白哭是没有用的。接着我们回到了活动室,她一步也不离地跟着我,我已成为她在幼儿园的依靠,一个能帮她尽快见到奶奶的人。

  午睡快结束时,文文又哭了。我轻轻地对她说:“别哭,快点起床,我们给你奶奶打电话去。”她马上止住哭,一骨碌爬了起来。我马上打通了她家的电话。当文文亲耳听到奶奶的声音,并知道奶奶马上就来接她时高兴极了,她不再担心,情绪也安定了,开始高高兴兴地吃起点心来。

  奶奶及时出现在幼儿园,我对高兴不已的文文说:“你看,你不哭,老师就给奶奶打电话了。明天如果你也不哭,老师就像今天一样,让你给奶奶打电话,让奶奶在你吃完点心后来接你。”她点了点头。临走时我悄悄地建议她奶奶明天稍晚一点来接。

  第三天,文文来园时又哭了,但当我笑着抱她时,她没有挣扎,我感觉到她已开始对我产生信任,同时也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所以等奶奶走后,她渐渐不哭了,但仍坚持让我抱着,不肯下地。于是我夸张地对她说:“哎哟!老师的手酸得快要断了,如果手断了,我就不能再抱你了。”她听了这句话,犹豫了一会儿,下了地。接着,她没有参与活动,一直跟在我身边,谨慎地观察周围的一切。直到午睡时,她又开始想奶奶了。我向她强调了昨天的事,告诉她起床后吃完点心就给奶奶打电话。她安心了,在床上坐了一会儿,便躺下睡着了。

  起床后,我再次强调吃完点心就打电话,她很开心,并很快被香甜的点心和有趣的游戏所吸引。这样,她一直玩到3:30分(离园时间),才跟随奶奶回家。

  反思与分析:

  要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教师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1. 察言观色

  面对刚入园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从中获取所需信息,并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实施适宜的教育策略。如我从文文用命令式的口吻要求我送她回家中,感觉到她是个任性的孩子;从她的“我不敢,会给坏人抓去的”这句话中断定她不会自己跑出幼儿园。这些信息有利于我根据文文的个性特点来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2.小步递进

  我抓住文文任性的特点,采取了不予理睬和适时点拔相结合的方法,使她的认知从“我不要上幼儿园,哭闹就可以回家”到“我必须上幼儿园,哭闹也没有用”再到“要想早点回家,只有不哭不闹”。在实施正强化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了幼儿缺乏时间概念的特点,一步一步地把文文离园的时间往后推移,从午睡后到点心后到游戏后直到离园时间,使她逐渐了解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环节,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安排。

  3.换位思考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进行换位思考,选择符合幼儿需要和特点的方式、方法。如我根据文文当时最急切的需要,让她亲自给奶奶打电话,亲耳听到奶奶的承诺,从而感到舒心和安心。又如,当文文一直要我抱着不肯下地时,我没有强迫她下来,而是从为她考虑的角度出发,让她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要求。与此同时,这样的交流也增强了师幼间的情感。

  幼儿园观察记录——爱哭的文文

  新生入园免不了哭闹,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不料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个哭了一整天的女孩。

  文文来园时一手拿着手帕,一手拿着盛有牛奶的杯子。初到时,她安静地依偎着奶奶,看着奶奶教她搭积木。可当奶奶表示要离开时,她就死死抱住奶奶大哭。直到8点半,奶奶才狠狠心离开了。文文见奶奶走了便大哭大闹,挣扎着向外跑,无奈我们只得派专人看护她。原以为哄哄她就行,谁知无论我们怎么哄,她都以“我要找奶奶去”来应答。一整天,她除了吃饭、午睡(哭累了)稍停了片刻以外,就一直在哭,手帕、杯子也一直抓住不放。

  第二天,文文来得比第一天早,仍然一手拿着一块手帕,一手拿着一只牛奶杯,肩上多了一个小书包。她奶奶说里面装了几本她喜欢看的书,还说早点来园是想让她先玩玩,高兴高兴。就这样,奶奶陪她玩了很久。不料当奶奶要离开时,文文又跟头一天一样,大声哭闹起来。

  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我把文文带到室外,问她:“你想找奶奶,那你知道家里的电话吗?”她说:“不知道。”我又问她:“你家在什么地方?”她摇摇头说:“不知道。”于是我就说:“你家里的电话不知道,家在哪儿也不知道,怎么找奶奶呀?”她说:“你们送我回家!”我说:“我们现在在上班,怎么能送你回家呢?”“不!你送我回家。”她以命令的口气说道。我听后便激了她一句:“你自己回家吧。”没想到她急了起来:“我不敢,会给坏人抓去的。”

  通过短暂的交流,我了解到文文是个聪明而任性的孩子。我带文文来到幼儿园门厅一角。这里很安静,即使她大哭大闹,也不会影响他人。另外,门厅是一个过道,不时有人进出,这样不会使文文产生恐惧感。

  我在台阶上坐下,把脸转向另一边。她见我不理她,周围又没有其他人,就哭得更响了。我知道这是正常反应,就没有理她,还捂住了耳朵,闭上了眼睛。她见状又哭又跳,还拉着我的衣服说:“你看着我,听见了吗?”我继续置之不理。她哭叫了一阵,见我毫无反应,声音开始变轻了,渐渐地没了声响。我感到时机已到,就对她说:“你又哭又闹,奶奶是听不见的,如果你不哭,老师就帮助你。等午睡起床后,你给奶奶打个电话,让奶奶第一个来接你。”文文含泪点点头,也许她渐渐明白哭是没有用的。接着我们回到了活动室,她一步也不离地跟着我,我已成为她在幼儿园的依靠,一个能帮她尽快见到奶奶的人。

  午睡快结束时,文文又哭了。我轻轻地对她说:“别哭,快点起床,我们给你奶奶打电话去。”她马上止住哭,一骨碌爬了起来。我马上打通了她家的电话。当文文亲耳听到奶奶的声音,并知道奶奶马上就来接她时高兴极了,她不再担心,情绪也安定了,开始高高兴兴地吃起点心来。

  奶奶及时出现在幼儿园,我对高兴不已的文文说:“你看,你不哭,老师就给奶奶打电话了。明天如果你也不哭,老师就像今天一样,让你给奶奶打电话,让奶奶在你吃完点心后来接你。”她点了点头。临走时我悄悄地建议她奶奶明天稍晚一点来接。

  第三天,文文来园时又哭了,但当我笑着抱她时,她没有挣扎,我感觉到她已开始对我产生信任,同时也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所以等奶奶走后,她渐渐不哭了,但仍坚持让我抱着,不肯下地。于是我夸张地对她说:“哎哟!老师的手酸得快要断了,如果手断了,我就不能再抱你了。”她听了这句话,犹豫了一会儿,下了地。接着,她没有参与活动,一直跟在我身边,谨慎地观察周围的一切。直到午睡时,她又开始想奶奶了。我向她强调了昨天的事,告诉她起床后吃完点心就给奶奶打电话。她安心了,在床上坐了一会儿,便躺下睡着了。

  起床后,我再次强调吃完点心就打电话,她很开心,并很快被香甜的点心和有趣的游戏所吸引。这样,她一直玩到3:30分(离园时间),才跟随奶奶回家。

  反思与分析:

  要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教师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1. 察言观色

  面对刚入园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从中获取所需信息,并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实施适宜的教育策略。如我从文文用命令式的口吻要求我送她回家中,感觉到她是个任性的孩子;从她的“我不敢,会给坏人抓去的”这句话中断定她不会自己跑出幼儿园。这些信息有利于我根据文文的个性特点来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2.小步递进

  我抓住文文任性的特点,采取了不予理睬和适时点拔相结合的方法,使她的认知从“我不要上幼儿园,哭闹就可以回家”到“我必须上幼儿园,哭闹也没有用”再到“要想早点回家,只有不哭不闹”。在实施正强化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了幼儿缺乏时间概念的特点,一步一步地把文文离园的时间往后推移,从午睡后到点心后到游戏后直到离园时间,使她逐渐了解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环节,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安排。

  3.换位思考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进行换位思考,选择符合幼儿需要和特点的方式、方法。如我根据文文当时最急切的需要,让她亲自给奶奶打电话,亲耳听到奶奶的承诺,从而感到舒心和安心。又如,当文文一直要我抱着不肯下地时,我没有强迫她下来,而是从为她考虑的角度出发,让她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要求。与此同时,这样的交流也增强了师幼间的情感。


相关文章

  • 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及观察记录
  • 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及观察记录 一.自主游戏的开展 幼儿园活动区是根据活动内容的类别对空间进行划分后形成的区域,区域活动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选择.自主操作和自主游戏活动,将获得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节律和兴趣爱好发展的机会.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 ...查看


  • 如何有效组织大班幼儿参观活动
  • 一.确定参观活动的目标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展了<阅读节>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文文带来了一本图画精美,形象可爱生动的图书<宠物小精灵>,吸引了全班大部分孩子,"你这本书是从哪买的,我妈妈找了许多地方都没有 ...查看


  • 幼儿园观察记录:自控能力.交往意识差
  • 幼儿情况:外地生,脾气倔强.霸道,自控能力.交往意识差,经常和同伴发生争执,缺乏谦让的意识,有时还爱撒谎.观察环境:晨间锻炼.观察人:C 观察实录: 可能天气冷的缘故,宝宝们来园的时间比平时有点晚了,在晨间锻炼时个别的孩子才来园,心晨宝宝也 ...查看


  •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
  • 转眼间我们幼儿园开展米罗美术课程一个学期了,所有的培训.教学.成果都历历在目.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成熟中. 记得今年夏天外出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米罗可儿,当时是听的一节拓印想象的课,从开始对这节课的迷茫,到 ...查看


  • 幼儿语言发展迟缓个案研究
  • 幼儿语言发展迟缓个案研究 --中班的文文 罗文 晋悠悠 专家认为学前期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 2-4岁是表达语言的发育关键期,这个时候孩子学习语言效果最好,而说话,沟通时所用的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的一个重要,也是最广泛的工具.只有学 ...查看


  • 自制数学游戏棋--让大班孩子在玩中学数学
  • 作者:谢斐 来源: 上传时间:2013-11-19 每到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玩起了棋类游戏,五子棋,象棋,飞行棋„„玩得不亦乐乎.能不能利用棋对孩子的吸引力和它本身的作用,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人棋类游戏之中,让孩子们积累数学经 ...查看


  • 物体怎样移动(大班科学)
  • 幼儿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幼儿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 ...查看


  • 每一朵花都能绽放
  • [摘要] 一所朝气蓬勃的学校由一个个文明班级组成,文明班级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对每一位孩子的精心培育.本文以创建文明班级,呵护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为基点,以一名年轻班主任的亲身工作经历为出发点,从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信念让一切成为可能:教育是慢的艺 ...查看


  • 音乐教育教案
  • 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年级类别: 学科专业: 学 号: 姓 名: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考试时间: 考试分数:考试课程答卷 2 0 1 1 学前教育 李 白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杜鑫森 2014-11-10 <种瓜>(中班) 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