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要有点波澜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叙事要有点波澜

学习目标:

1. 领会什么是波澜

2. 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3. 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一、等闲平地起波澜(导语)

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乾隆让纪晓岚对四大幸事后面只添两个字,让大幸事变成大悲事:

久旱逢甘霖——一滴

他乡遇故知——债主

洞房花烛夜——隔壁

金榜题名时——做梦 二、隔墙花影动(品读体悟)

佳作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双 赢

苏觉看到李明的第一眼,就无因地敌视他,他相信李明也是如此。【欲扬先抑,“敌视他”,这是抑笔一。】

作为应试的“唯二”幸存者,他们也理应相互敌视,因为这个公司只招一名员工。 “只招一名员工”,到底留谁呢?【设下悬念。】

苏觉刻苦求学,颇有悟性,他也自视优秀。但几个月来不断被诸多公司拒绝,使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救命稻草,他必须胜过李明。但李明出身丹青世家,且功底深厚。

最后的对决已经到来,这次设计的主题是“爱”。爱?苏觉不屑去想:“我是个孤儿,何谈爱?”不过,他可以用暖色渲染出温暖与爱意,想到这里,他抬头挑衅地看了李明一眼,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苏觉转身进了工作室,一天时间,还真有点紧迫呢。

“最后的对决”,暗示了情节的紧张。

“他抬头挑衅地看了李明一眼”,【抑笔二。】

苏觉画完后已是黄昏时分,他摸摸肚子,准备先去吃饭。把画布遮好,风吹起一角,只能看到橙黄的暖色调,很温暖。他走出去,看到李明还坐在那里,悠闲自得,好像他的画也完好杀青了。李明对苏觉笑了笑,苏觉莫名其妙地望着李明的背影,他突然想到那个胖经理说过的话:“听过„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吗?你们现在就站在独木桥两边,狭路相逢,胜者可只有一个。”

苏觉回来的时候,已经月上中天了。他着魔般地又进了那个工作室,李明已经走了。他先是惊(警) 醒地望了望四周,做贼似的向李明那幅画走去。那黑色的遮布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他,他慢慢地揭开一角,之后是一幅完整的画。他望着那幅画,陷入沉思。总以为有点违

背爱的主题。冥思苦想之后,他踌躇满志地添上了几笔。然后迅速逃走,连门都忘记关了,更不用说查看一下自己的画。

【苏觉、李明各自画的什么?苏觉“添上了几笔”,“添”的又是什么?再设悬念。】 第二天,是公布结果的时候了,苏觉有些心不在焉。当听到自己和李明都被破格录取之时,他惊讶地跳了起来,李明更是惊讶万分。他俩颤着声音问胖经理为何有如此结局。

胖经理领着他们进入了工作室。抓起画布,他们都沉默了。

【到了该揭开悬念的时候了,可是结果出人意料。这是怎么回事?悬念再起。】

苏觉的画上多了一只猫,更像家了,也更完整了;李明画的虎上落了一只蝴蝶,更温馨,更有意境了。

【揭开悬念一:他们画的内容。】

原来,李明知道苏觉应聘屡屡失败,决定放弃竞争,因而画了一只与“爱”这一主题相距甚远的老虎。在苏觉出去后,他掀开苏觉的画,发现虽色调温馨,但只有静物,又给苏觉的画添上了一只小猫。苏觉回来后,看了李明的画,知道李明无意与自己竞争,顿觉惭愧万分,灵感一现,便在李明画的虎身上,添了一只蝴蝶。

【揭开悬念二:李明在苏觉静物画上画了一只猫,苏觉在李明虎画上“添”了一只蝴蝶。结尾“扬”笔,一“扬”李明,二“扬”苏觉,“双赢”结果,卒章显志。】

【亮点点评】

这篇微型小说构思巧妙,主旨鲜明。除了在两个人物安排上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对比衬托外,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也是一大亮点。这一亮点的成功源于两种“曲笔”技巧:悬念法和欲扬先抑法。

佳作二:(2013·江苏高考优秀记叙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

黑黑瘦瘦,头发干黄干黄还带着卷。耳朵紧紧贴靠在头两侧,还略微向内卷曲,活像个“小老太”。这就是我前桌的女孩。

【肖像描写,这是“抑”笔,为下文的“扬”做铺垫。】

她有个特殊的习惯:左手永远插在口袋里,或是伸在课桌下,或是压在大腿下。她从不用左手传递课本讲义,从不用左手梳理发髻,从不举左手回答问题。

这一切,我都理解。

【交代她的“特殊习惯”,设置了悬念。】

因为一次无意的一瞥让我发现了她的秘密——原来她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解释悬念。】

于是我对她便总夹杂着一份同情与小心。我开始体谅她偶尔淡淡的冷漠或是有时突然的脾气。我想我一直很谨慎,我从来都从右侧传递作业,我从不刻意在她面前说出那些令她敏感的词语,我甚至警告过那些同样发现了这件事的人,请顾及她敏感的自尊。

“我”对她的态度、印象有了改变,开始维护起女孩,这是“扬”笔。

而她,我前桌的女孩似乎逐渐放下了心中的警惕,开始主动与我交谈,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依然令我品尝到了一丝的欣慰。

可那一天。

“可那一天”,笔锋陡转,再起波澜,本已一帆风顺的友好关系开始急转直下。

直到如今,我还是这样的懊悔啊,一句随口而出的话却打碎了我们之间薄薄的友谊。 我已记不清那是在哪一节课上,老师的PPT 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画风拙劣的老虎,更可笑的是,老虎的前爪只有三只趾爪。“太假了,只有三个指头!”我已记不清我是用何种语气吐出这句话的,可是下一秒,我本能地用手捂住了嘴巴,闯祸了!同学们还不明就里地嘲笑着,而我怯生生地向她望去。她咬着嘴唇,黑黑的小脸上也看不出是青是紫,她低着头,干黄的发丝遮住了她的眼睛。左手依然死死地压在大腿下。同学们此刻的笑声仿佛游离之音,飘在我耳畔,而我的脑中一片空白。

往后,她似乎开始飘远了。尽管她还坐在我的前桌,依然帮我传接作业,可是我感到,她真的飘远了。她与我的交谈似乎变成了几个固定的词汇——“卷子少了”“交作业”“没有你的本子”。

【继续深写两人之间的隔膜。】

我不敢向她道歉,我怕往事重提会伤上加伤。失去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友情,我很失落。但恐怕她承受的会更多、更痛。

所以,坐在我前桌的女孩,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我的歉意。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带来了这般的遗憾。

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

【点题之笔。】

亮点点评 本文的立意、选取的素材与文题材料不仅形似,而且神似,都在讲一个无意的言行带来的影响。左手有残疾的前排女孩自尊而敏感,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多交流;因为“我”的同情和小心,两个人慢慢有了些交流;却因为“我”无心的一句话让女孩受到伤害,再次“飘远了”。虽然,文中没有直接提及材料,但是,看得出,考生是在充分领悟材料意旨的基础之上写作的。记叙文最忌讳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这位考生非常机智,善于运用多种技法,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开篇即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前排女孩活像个“小老太”;后文当得知女孩左手有残疾后,“我”对女孩的印象发生了改变,开始维护女孩,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考生故意将女孩残疾的故事放在后面交代,先写女孩的“特殊习惯”,制造出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本以为两人的交往会一帆风顺,哪知道“我”无意中的一句话又深深地伤害了女孩,女孩又与“我”产生了隔膜。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耐读。

佳作三:(2015•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鸡 婆

几年前,我们村里掀起一股“葡萄热”。大多数人家沿着村里的一条河,种起了葡萄,多则上百亩,少则数十亩。靠着好水、好地,人人都盼望着能发笔财。于是,不用招呼,一家老小全忙活开了。东头的王阿婆家也不例外。

但是,跟别家不同的是:人人都一门心思侍候葡萄,恨不得一人当两人用,王阿婆却养起了数十只鸡。放假回家的我,曾听伯伯背地里议论:“等葡萄熟了,谁还在乎那几只鸡啊?真是脑袋不开化的讷老人!”据说,王阿婆的家人也十分不解,儿媳妇还为此与她闹僵:放着大钱不赚,偏偏侍弄那几只鸡!所以,背地里,家家都护起了自家的园子,生怕鸡啄了宝贝疙瘩葡萄秧。没多久,大伙儿还偷偷送了她一个绰号:讷脑袋的鸡婆!

开春了。虽然头年里葡萄不结果,但还是抽出了嫩绿的芽儿。亮晶晶的阳光迸溅到有如翡翠的嫩芽上,照亮了常年只与黄土打交道的庄稼人的眼。他们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天愈

暖,家家愈忙活:修芽儿,绑枝,扎架,全都干得高高兴兴,热火朝天。至于那不时传来的鸡鸣,则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笑话鸡婆的愚讷。

漫长的等待期过去了,葡萄枝开始回报庄稼人对它的照料:长了密密的叶子,开始结起一颗颗如同绿玛瑙的小圆果。这可喜坏了庄稼人,也忙坏了庄稼人,施肥,打药,除草,一样也不能少哇。只是奇怪的是,鸡婆那成天唠叨着的儿媳,又重新对婆婆毕恭毕敬起来。不过,大伙儿都没心思关注这些事啦。

葡萄成熟了。但人们怎么瞧怎么不对劲,为啥收葡萄的人都往鸡婆家跑?蹭过去瞧瞧,还是不对劲,为啥她家的葡萄看上去比自家大,尝一尝竟比自家的甜?难道傻人有傻福?

王家人喜得合不拢嘴,为啥?就因为自家并未花什么钱用在农药、肥料上。虫在哪里?鸡肚子里!草呢?鸡也啄了!肥料呢?你说鸡粪中不中?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同时也改变了对鸡婆的看法,并为自己当初的暗嘲而不是滋味。

鸡婆依然讷讷的,偶尔自言自语一句:“用心呀,得用心呀„„”

望着王家映满明亮亮阳光的葡萄,一粒一粒,皆如发黑的紫水晶,争先恐后地露出厚实肥壮的叶子,乡亲们不禁感慨:原来鸡婆脑袋真灵啊!

1. 藏“智”于“讷”,构思精妙。这篇小小说所言故事的内核其实并不复杂,村里掀起种“葡萄热”,家家都种,大家都按部就班忙得不亦乐乎,唯独王阿婆却养起了鸡,众人在嘲笑其“愚讷”。过后却发现,这个“鸡婆”“脑袋真灵”。表面上的一时不被众人认可的所谓“愚讷”,恰恰潜藏着贴近生活本真的“大智慧”,用老婆婆的话说就是“用心呀,得用心呀”。简单的故事情节,显示出考生构思的精妙与独到。

2.巧设波澜,文势跌宕。文章长于设置波澜,先抑后扬。前半部分写众人对老婆婆一次次地嘲讽,以至于还给她起绰号;就连她的家人也不解,儿媳妇竟然还与她闹僵。展读至此,读者也不知这位老婆婆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后半部分故事情节发生逆转,先是在众人“喜坏”了、“忙坏”了的时候,儿媳妇却“对婆婆毕恭毕敬起来”,接着是众人感觉出了多方面的“不对劲”,最终“恍然大悟”,感慨不已。小说的主题便在这一抑一扬之中不言自明,妙趣横生,令人感佩。

三、疑是玉人来(技巧归纳)

1、什么是波澜?

【明确】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进行构思的一种技巧。简言之,文章的起伏变化,人们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波澜。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1)、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应客观事物。(客观性)

(2)、“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3、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2)、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方法探究

(1)看例文①,想一想这篇文章中有没有波澜,如果有,请找出来。

猎狮

伊莉薇娜的弟弟弗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弗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弗莱特”。

【提问】文章有几个波澜?

全文掀起三个波澜:①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巴布不幸身亡。——第一个波澜 ②伊莉薇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却得到一个“狮尸”。——第二个波澜

③伊莉薇娜再索夫尸,弟回电:“巴布在狮腹内。”——第三个波澜

猎狮—身死—索尸—狮尸—再索尸—在狮腹

【小结】一家美国杂志以三千美元的悬赏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故事,这篇征文脱颖而出,名列榜首。它实际上叙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巴布猎狮,身死狮腹。但作者叙述一波三折,不可预知的后事,不断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使这篇小说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誉为美国最佳微型小说之一。

例文②

慈善家

莱尼斯·拉脱维亚

他有钱,他心软

听见穷人哭声就心酸——

随伸手,入口袋,

慢慢掏„„出手帕来。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一个“慈善家”,他很有钱,他很心软,听见穷人哭声就心酸——便伸手到口袋慢慢掏,按常理,他应该掏的是“钱”。可他掏出的却是“手帕”!至此,情节发生了一个大突转,就把这个慈善家虚伪的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做“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例文③

牧羊犬之死

一对年轻夫妇婚后多年没有小孩,两人颇感寂寞,于是养了一条小狗——一条德国牧羊犬。这条小狗非常可爱,他们精心喂养,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慢慢地,这条德国牧羊犬长大了,长得很漂亮,而且成为他们忠诚的朋友。这对年轻夫妇的家里不止一次遭遇到偷盗和抢劫,每一次都是它冲在前面,将歹徒赶走,使主人免于伤害。

在这条牧羊犬7岁的时候,夫妇俩喜得贵子。两个人对孩子宠爱有加,慢慢冷落了牧羊犬。牧羊犬似乎也感受到主人的冷落,于是它开始嫉妒这个孩子,它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听话,那样可爱了。

有一天,夫妇俩将孩子放在摇篮里睡觉,然后到院子里去烤肉。院子里香味四溢。过了一会儿男主人向婴儿房间走去,他想看看小宝贝睡得怎么样。然而,他在婴儿房间的门口惊呆了,他看到牧羊犬站在门口,满嘴是血,而且得意地摇着尾巴。震怒之下,他举起手里的刀将犬杀死。

接着,他冲进婴儿房间,看到孩子安然无恙,还在摇篮里睡觉,地上有一条很长的蛇,但是已经被咬死了,他一下子明白牧羊犬为什么对他摇尾巴了。男主人流着眼泪喊道:“是我错杀了它!”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这篇文章实际上写了一个误会。文章的末段以前,通过主人前后态度的变化,

狗前后态度的变化,仿佛让我们产生一种预感:这狗和主人之间早晚会发生什么事情,果然,最终主人以为狗伤害了婴儿,举起手里的刀将狗杀死。本文的误会留给主人公的是无尽的悔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思索。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铺陈误会法”。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思想感情、人生百态,往往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错 觉

今天第五节是体育课。第四节一下课,我便把饭盒放进食堂,计算着体育课可以提前几分钟下,以便买份好菜。

体育课果然提前了几分钟结束。刚解散,我便一溜烟地跑到食堂,从成排的饭盒中拿出那个方形的,跑到窗口买了份排骨。

当我走出食堂时,才看到一群群学生冲向食堂,食堂里转眼便排起了一条条长龙。我得意地大嚼着排骨,看着那排成的长龙,心中十分得意。

当我向空中吐出第四块骨头,并一脚把它踢得远远的时,发现食堂门口有个女孩看着我。那不是隔壁班上那个姓沈的么?反正挺漂亮,平时常听同学们提起她。我也看了她几眼,但终究觉得不好意思,便跑到运动场上,避开她的目光。

我坐在运动场上,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刚才那个女孩。短头发、大眼睛,可我和她根本不认识,她怎么总看着我?我抬起头,却看见她也到运动场来了,就坐在对面的看台上,仍旧看着我笑。我越发不自在了,想不出她为什么总看着我。难道她……这不可能,我又黑又瘦,一头鸡窝似的乱发,穿着一身旧运动衣,踩着一双已有一周没洗的脏球鞋。实在没有哪一点儿值得她看的。我赶紧几口扒完饭,站起身准备回教室。这时她也站起来,笑着跑了过来。

她笑的时候更漂亮了,一对小酒窝,风中飘逸的黑发……我有些呆了,看着她,想不出事情的原因,便转身想走。

“哎!等一等!”她喊出声来。

声音甜甜的,像一串银铃。啊!她跟我讲话了,这可是条新闻,下午我又可以向同学吹牛了。我转过身,看着她白皙的脸,全身感到不自在,麻木地挤出一张笑脸问:“有什么事吗?”这一刻我觉得全身在发烧,猜想着她要说什么,但怎么也想不出。

终于,她跑过来了。“没什么。”她又开口了,那声音使我有些陶醉。她又低头抿嘴笑了一下说:“我只想问问你吃完饭没有。因为——因为你用的是我的饭盒!”

【点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靠误会制造喜剧效果的佳作。因为想买份好菜,“我”便把饭盒提前放进食堂;又因为急着打菜,“我”才没有仔细辨认饭盒。这一连串原因导致了此后事件的发生,是整个误会的起因。当“我”吃完饭,想回教室时,女孩竟跑过来,主动与“我”搭话。至此,误会达到极致。当女孩澄清误会,期盼与现实间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真实地再现了青春少年的朦胧情感。

例文④

寒冬里

寒风凛冽。

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

人们缩颈揣手,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铜板吧。”

绅士看了看这个裹着破烂棉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秃头老汉,便开始摸自己的衣袋,

但摸遍了衣袋也没有找到一个铜板——他身上没有带钱。

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

绅士踌躇了一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着的手上。

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风中渐渐远去——因为他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设计了两个巧合。巧合一:绅士欲给乞丐钱,但却没有带钱;巧合二:绅士把帽子给乞丐,秃头乞丐发现绅士也是秃头。这种巧合突出了绅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乐善好施,而是舍己助人。我们把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巧合兴波法”。

例文⑤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地球上只剩下了一个人。在房间里,他突然听到了一阵敲门声„„

【提示】这据说是地球上最精短的一部科幻小说,只有25字。尽管字数少,却渲染了一种气氛,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为什么“地球上只剩下了一个人”?又是谁在“敲门”?为什么“敲门”?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但在构思悬念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悬念不仅要表达得巧妙,而且要能使读者产生真实感,所以要以事实为依据,精心剪裁。

(2)设置悬念后要解开,否则就会含糊不清,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凡事要有一个度,不能过分设置“悬念”,而没有叙述和暗示。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以下三种:①倒叙法。即利用突出事件结果的手段设置悬念,使读者知道导致这种结果的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②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反常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③切隔法。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起来。从某一具体事来说,就是中途中断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这是我国古代章回小说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法。

《石榴花开》

石榴花开了,层层开满枝头……

暮色中,我拿着几朵刚盛开的石榴花如约来到了云的墓前……

用实物“石榴花”和事件“如约来到了云的墓前”设置悬念,接着作者叙述与云相识、相知的过程,释除悬念:

一天突然收到云的信,叫我去医院看她。我匆忙赶到医院,在血液病房里找到了她。她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整个人显得非常憔悴苍白,见了我似乎想挣扎着起来。然而事实上,她早已奄奄一息。我见势,急忙把她扶起来。我没有太多话,因为我不想她太累。许久,她要我帮她照顾她的石榴树,她说她很遗憾没能和我终身为友,但愿能变成来年后的第一个石榴。我噙着泪,默默地为她祈祷,祝愿她一切都会好起来……我精心照顾着云的石榴树,看着它开出第一朵、第二朵花……并看着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结出一个个火红的石榴。我想我已经完全了解云了,如果云活着,也会这样认为。

至此,读者猛然醒悟:云是喜欢那石榴般火红的生活,然而她却偏偏带着石榴花般的梦如流星似的离开了人世;她对生活炽烈的爱,对生命将逝的沉着平静,和她那石榴花般灿烂的笑容,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例文⑥

《捎》

他要出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弟弟兴奋地说:“哥,给我捎台收录机!”妹妹是那么激动:“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他问丈母娘:“妈,您捎什么?”丈母娘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道:“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当他问自己的母亲要捎点儿什么时,母亲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文章起笔处看似平静,却为后面的陡转做了充分的铺垫,结尾处母亲的回答增强了文章的情感震撼力。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对比法”,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要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受到教育。

例文⑦

威 胁

[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

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么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抑扬手法是指欲贬先褒,欲褒先贬,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的时候才揭示真相,使读者猛然醒悟

(四)写出事件的波澜之训练

1、请运用情节突转法补写出下面语段的结尾,掀起故事的波澜。

A. 成 绩

期中考试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情节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造成感情上的大转变,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

B. 约翰在街上碰到他的好朋友麦克,对他说:“我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什么事?我们是好朋友,你有什么麻烦事就该对我说,也许我能帮你.” “我正在热恋中.”

“这是好事,你怎么会觉得麻烦呢?”麦克不解地问.

“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她们一个长得漂亮,但没钱;另一个长得不漂亮,但很有钱.你看我应该选择谁?”

“当然是长得漂亮的那个.这年头,钱算得了什么?”麦克坚决地回答. “对!”约翰说,“谢谢你的好主意,再见.”说完转身就走.

“等一下,约翰.”麦克叫住他,“你能不能把那位有钱的姑娘的住址告诉我?

2、运用铺陈误会法,根据情景续说情节,使其有波澜。要求:体现本次创作目标,事例源自生活,内容积极向上。

A.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

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

“我指的是轮子。”

B. 枪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报纸上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的报道,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开不久,我就感到异样了。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

【活动设计】请三四位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活动设计】展示原文的后半部分。

可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

我看到,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当出租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有付钱给司机,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神色。

怔怔地站那里,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度放入旅行袋,我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了,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总结】整篇文字的情节均是由误会构成。开篇,直入误会,随着误会的加深,故事情节也层层推进,直至篇末,才“雾过天晴”,真正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五)小结

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具体写作中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情节突转法、铺陈误会法、巧合兴波法、设置悬念法。相信只要不断学习,我们一定能让作文生动出彩。 实战演练,熟习行文的要领

一、按要求续写下列故事情节。

只借一美元

一位亿万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实在弄不懂,你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1.请续写后面的情节,要求使用悬念法,内容要突出富豪的智慧。

答:

答案 (示例)“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为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原来如此

我睁着蒙眬的睡眼上了公交车,嗯,运气不错,有好些空位。坐下之后,却听前面有人叫了一声:“谁的钱包?”顺着声音看过去,却是一个打着领带的白领。拾金不昧,我暗暗地给他打了100分。

那个人见没人应,又提高声调叫道:“谁的钱包?”之后一个女生举起手来,说:“我的!”然后向那白领走去,伸手正要拿钱包,可是白领把手一缩,嬉皮笑脸地对那女生说:“我帮你捡了钱包,你总不能白要吧?”女生把嘴一撇,问道:“要多少?”那白领伸出两个手指来,笑得面皮拧在一起,说:“20!”女生“哼”了一声,大概是急着拿回钱包,手指夹了20元递给那白领。白领却不坐下,径直走到一位老人面前,把20元给了老人,老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道:“你这是……”

2.续写后面的情节,要求使用误会法。

答:

答案 (示例) 原来,那女生捡了老人丢的20元钱,却没有还给老人,自己收着,然后钱包掉了。这一切恰好被那位白领看到了,之后他便想办法把20元钱还给了老人。于是,我在心里默默给他打了120分。

二、整篇训练

3.(2017•常州模拟)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梦

一颗种子

在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李春风

【写作提示】 材料整体上分为两层,前三句指向“每个人”,后三句指向“我”。审题时,可以抓住关键词“田”“种子”“种”“桃李春风”等展开。“田”比喻心灵空间、精神世界;“种子”可理解为理想、愿景、志向、希望等;“种”指主体播种、培育等实践性努力;“桃李春风”是播种的收获,喻指具有美好特质的事物,具体可以是:淡泊豁达、不慕权贵的人生情怀,萦绕心头、执着坚定的艺术之梦,百姓安定、国家昌盛的强国之梦,承载传统、情意无限的文化之梦,等等。因此,考生可从播种梦想,收获希望等角度立意作文。

三四五

国人乘车“只争朝夕”。我几乎被挤扁,终于钻进了车门。

我的座位是临窗三号。还没坐稳,刚才踩我脚的那个小山似的女人,一屁股将四号座位 压得“咯吱咯吱”地呻吟,一下子,我的地盘被她侵占了三分之一。摊上如此芳邻,真是不幸。

我的这排座位是三、四、五号。五号是一位不满20岁的姑娘。我瞥她一眼,见她表情丰富的脸上清晰地写着对四号邻居的厌恶。原来,五号的“疆土”也遭到胖女人的“扩张”。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闷热的空气与发动机的“哼哼”声胜过催眠曲,车上的乘客多数在打盹。四号眼皮也在合拢,小山似的身躯慢慢向五号倾斜,我幸灾乐祸:胖女人灰衣服上那汗渍斑斑的“盐碱地”,可以从俏姑娘那里揩到一点香水味了。

五号由表情讨厌,到怒气升腾,由“厌而远之”到奋起反击:她架起肘顶四号的胖脸。胖女人一定是在梦中喝醉了酒,任你五号的明顶暗碰,也撞不开她的梦门。最后五号愤中生智,猛然一闪身,把四号闪倒在座位上,车内一阵窃笑。

四号从突然破碎的梦中惊醒,艰难地支起身,很难为情地低下头玩起自己的胖指头来。

车仍在飞驰。那位五号也开始打盹,不由自主,她的秀发委屈地贴在四号的“盐碱地”上。渐渐!五号的头滑到了四号的胳膊弯里了。可胖女人并不去敬那姑娘的一个闪身,反倒尽量保持平衡,让姑娘舒服地倚着她。四号的右臂一定是很累了,她用左手托扶着右臂。

不知怎么,我心里泛起一股说不清的滋味,不禁对四号低声说:“大嫂,弄醒她吧。” 她答非所问:“俺家大妞也这般大,年轻人爱困。”

车在颠簸,我的思绪也在波动

故事结尾

一位老太太做寿,他的子孙请来一个秀才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秀才挥笔写下:

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人人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惊怒)

偷得仙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固然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波澜的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11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叙事要有点波澜

学习目标:

1. 领会什么是波澜

2. 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3. 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一、等闲平地起波澜(导语)

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乾隆让纪晓岚对四大幸事后面只添两个字,让大幸事变成大悲事:

久旱逢甘霖——一滴

他乡遇故知——债主

洞房花烛夜——隔壁

金榜题名时——做梦 二、隔墙花影动(品读体悟)

佳作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双 赢

苏觉看到李明的第一眼,就无因地敌视他,他相信李明也是如此。【欲扬先抑,“敌视他”,这是抑笔一。】

作为应试的“唯二”幸存者,他们也理应相互敌视,因为这个公司只招一名员工。 “只招一名员工”,到底留谁呢?【设下悬念。】

苏觉刻苦求学,颇有悟性,他也自视优秀。但几个月来不断被诸多公司拒绝,使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救命稻草,他必须胜过李明。但李明出身丹青世家,且功底深厚。

最后的对决已经到来,这次设计的主题是“爱”。爱?苏觉不屑去想:“我是个孤儿,何谈爱?”不过,他可以用暖色渲染出温暖与爱意,想到这里,他抬头挑衅地看了李明一眼,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苏觉转身进了工作室,一天时间,还真有点紧迫呢。

“最后的对决”,暗示了情节的紧张。

“他抬头挑衅地看了李明一眼”,【抑笔二。】

苏觉画完后已是黄昏时分,他摸摸肚子,准备先去吃饭。把画布遮好,风吹起一角,只能看到橙黄的暖色调,很温暖。他走出去,看到李明还坐在那里,悠闲自得,好像他的画也完好杀青了。李明对苏觉笑了笑,苏觉莫名其妙地望着李明的背影,他突然想到那个胖经理说过的话:“听过„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吗?你们现在就站在独木桥两边,狭路相逢,胜者可只有一个。”

苏觉回来的时候,已经月上中天了。他着魔般地又进了那个工作室,李明已经走了。他先是惊(警) 醒地望了望四周,做贼似的向李明那幅画走去。那黑色的遮布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他,他慢慢地揭开一角,之后是一幅完整的画。他望着那幅画,陷入沉思。总以为有点违

背爱的主题。冥思苦想之后,他踌躇满志地添上了几笔。然后迅速逃走,连门都忘记关了,更不用说查看一下自己的画。

【苏觉、李明各自画的什么?苏觉“添上了几笔”,“添”的又是什么?再设悬念。】 第二天,是公布结果的时候了,苏觉有些心不在焉。当听到自己和李明都被破格录取之时,他惊讶地跳了起来,李明更是惊讶万分。他俩颤着声音问胖经理为何有如此结局。

胖经理领着他们进入了工作室。抓起画布,他们都沉默了。

【到了该揭开悬念的时候了,可是结果出人意料。这是怎么回事?悬念再起。】

苏觉的画上多了一只猫,更像家了,也更完整了;李明画的虎上落了一只蝴蝶,更温馨,更有意境了。

【揭开悬念一:他们画的内容。】

原来,李明知道苏觉应聘屡屡失败,决定放弃竞争,因而画了一只与“爱”这一主题相距甚远的老虎。在苏觉出去后,他掀开苏觉的画,发现虽色调温馨,但只有静物,又给苏觉的画添上了一只小猫。苏觉回来后,看了李明的画,知道李明无意与自己竞争,顿觉惭愧万分,灵感一现,便在李明画的虎身上,添了一只蝴蝶。

【揭开悬念二:李明在苏觉静物画上画了一只猫,苏觉在李明虎画上“添”了一只蝴蝶。结尾“扬”笔,一“扬”李明,二“扬”苏觉,“双赢”结果,卒章显志。】

【亮点点评】

这篇微型小说构思巧妙,主旨鲜明。除了在两个人物安排上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对比衬托外,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也是一大亮点。这一亮点的成功源于两种“曲笔”技巧:悬念法和欲扬先抑法。

佳作二:(2013·江苏高考优秀记叙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

黑黑瘦瘦,头发干黄干黄还带着卷。耳朵紧紧贴靠在头两侧,还略微向内卷曲,活像个“小老太”。这就是我前桌的女孩。

【肖像描写,这是“抑”笔,为下文的“扬”做铺垫。】

她有个特殊的习惯:左手永远插在口袋里,或是伸在课桌下,或是压在大腿下。她从不用左手传递课本讲义,从不用左手梳理发髻,从不举左手回答问题。

这一切,我都理解。

【交代她的“特殊习惯”,设置了悬念。】

因为一次无意的一瞥让我发现了她的秘密——原来她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解释悬念。】

于是我对她便总夹杂着一份同情与小心。我开始体谅她偶尔淡淡的冷漠或是有时突然的脾气。我想我一直很谨慎,我从来都从右侧传递作业,我从不刻意在她面前说出那些令她敏感的词语,我甚至警告过那些同样发现了这件事的人,请顾及她敏感的自尊。

“我”对她的态度、印象有了改变,开始维护起女孩,这是“扬”笔。

而她,我前桌的女孩似乎逐渐放下了心中的警惕,开始主动与我交谈,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依然令我品尝到了一丝的欣慰。

可那一天。

“可那一天”,笔锋陡转,再起波澜,本已一帆风顺的友好关系开始急转直下。

直到如今,我还是这样的懊悔啊,一句随口而出的话却打碎了我们之间薄薄的友谊。 我已记不清那是在哪一节课上,老师的PPT 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画风拙劣的老虎,更可笑的是,老虎的前爪只有三只趾爪。“太假了,只有三个指头!”我已记不清我是用何种语气吐出这句话的,可是下一秒,我本能地用手捂住了嘴巴,闯祸了!同学们还不明就里地嘲笑着,而我怯生生地向她望去。她咬着嘴唇,黑黑的小脸上也看不出是青是紫,她低着头,干黄的发丝遮住了她的眼睛。左手依然死死地压在大腿下。同学们此刻的笑声仿佛游离之音,飘在我耳畔,而我的脑中一片空白。

往后,她似乎开始飘远了。尽管她还坐在我的前桌,依然帮我传接作业,可是我感到,她真的飘远了。她与我的交谈似乎变成了几个固定的词汇——“卷子少了”“交作业”“没有你的本子”。

【继续深写两人之间的隔膜。】

我不敢向她道歉,我怕往事重提会伤上加伤。失去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友情,我很失落。但恐怕她承受的会更多、更痛。

所以,坐在我前桌的女孩,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我的歉意。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带来了这般的遗憾。

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

【点题之笔。】

亮点点评 本文的立意、选取的素材与文题材料不仅形似,而且神似,都在讲一个无意的言行带来的影响。左手有残疾的前排女孩自尊而敏感,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多交流;因为“我”的同情和小心,两个人慢慢有了些交流;却因为“我”无心的一句话让女孩受到伤害,再次“飘远了”。虽然,文中没有直接提及材料,但是,看得出,考生是在充分领悟材料意旨的基础之上写作的。记叙文最忌讳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这位考生非常机智,善于运用多种技法,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开篇即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前排女孩活像个“小老太”;后文当得知女孩左手有残疾后,“我”对女孩的印象发生了改变,开始维护女孩,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考生故意将女孩残疾的故事放在后面交代,先写女孩的“特殊习惯”,制造出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本以为两人的交往会一帆风顺,哪知道“我”无意中的一句话又深深地伤害了女孩,女孩又与“我”产生了隔膜。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耐读。

佳作三:(2015•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鸡 婆

几年前,我们村里掀起一股“葡萄热”。大多数人家沿着村里的一条河,种起了葡萄,多则上百亩,少则数十亩。靠着好水、好地,人人都盼望着能发笔财。于是,不用招呼,一家老小全忙活开了。东头的王阿婆家也不例外。

但是,跟别家不同的是:人人都一门心思侍候葡萄,恨不得一人当两人用,王阿婆却养起了数十只鸡。放假回家的我,曾听伯伯背地里议论:“等葡萄熟了,谁还在乎那几只鸡啊?真是脑袋不开化的讷老人!”据说,王阿婆的家人也十分不解,儿媳妇还为此与她闹僵:放着大钱不赚,偏偏侍弄那几只鸡!所以,背地里,家家都护起了自家的园子,生怕鸡啄了宝贝疙瘩葡萄秧。没多久,大伙儿还偷偷送了她一个绰号:讷脑袋的鸡婆!

开春了。虽然头年里葡萄不结果,但还是抽出了嫩绿的芽儿。亮晶晶的阳光迸溅到有如翡翠的嫩芽上,照亮了常年只与黄土打交道的庄稼人的眼。他们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天愈

暖,家家愈忙活:修芽儿,绑枝,扎架,全都干得高高兴兴,热火朝天。至于那不时传来的鸡鸣,则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笑话鸡婆的愚讷。

漫长的等待期过去了,葡萄枝开始回报庄稼人对它的照料:长了密密的叶子,开始结起一颗颗如同绿玛瑙的小圆果。这可喜坏了庄稼人,也忙坏了庄稼人,施肥,打药,除草,一样也不能少哇。只是奇怪的是,鸡婆那成天唠叨着的儿媳,又重新对婆婆毕恭毕敬起来。不过,大伙儿都没心思关注这些事啦。

葡萄成熟了。但人们怎么瞧怎么不对劲,为啥收葡萄的人都往鸡婆家跑?蹭过去瞧瞧,还是不对劲,为啥她家的葡萄看上去比自家大,尝一尝竟比自家的甜?难道傻人有傻福?

王家人喜得合不拢嘴,为啥?就因为自家并未花什么钱用在农药、肥料上。虫在哪里?鸡肚子里!草呢?鸡也啄了!肥料呢?你说鸡粪中不中?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同时也改变了对鸡婆的看法,并为自己当初的暗嘲而不是滋味。

鸡婆依然讷讷的,偶尔自言自语一句:“用心呀,得用心呀„„”

望着王家映满明亮亮阳光的葡萄,一粒一粒,皆如发黑的紫水晶,争先恐后地露出厚实肥壮的叶子,乡亲们不禁感慨:原来鸡婆脑袋真灵啊!

1. 藏“智”于“讷”,构思精妙。这篇小小说所言故事的内核其实并不复杂,村里掀起种“葡萄热”,家家都种,大家都按部就班忙得不亦乐乎,唯独王阿婆却养起了鸡,众人在嘲笑其“愚讷”。过后却发现,这个“鸡婆”“脑袋真灵”。表面上的一时不被众人认可的所谓“愚讷”,恰恰潜藏着贴近生活本真的“大智慧”,用老婆婆的话说就是“用心呀,得用心呀”。简单的故事情节,显示出考生构思的精妙与独到。

2.巧设波澜,文势跌宕。文章长于设置波澜,先抑后扬。前半部分写众人对老婆婆一次次地嘲讽,以至于还给她起绰号;就连她的家人也不解,儿媳妇竟然还与她闹僵。展读至此,读者也不知这位老婆婆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后半部分故事情节发生逆转,先是在众人“喜坏”了、“忙坏”了的时候,儿媳妇却“对婆婆毕恭毕敬起来”,接着是众人感觉出了多方面的“不对劲”,最终“恍然大悟”,感慨不已。小说的主题便在这一抑一扬之中不言自明,妙趣横生,令人感佩。

三、疑是玉人来(技巧归纳)

1、什么是波澜?

【明确】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进行构思的一种技巧。简言之,文章的起伏变化,人们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波澜。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1)、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应客观事物。(客观性)

(2)、“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3、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2)、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方法探究

(1)看例文①,想一想这篇文章中有没有波澜,如果有,请找出来。

猎狮

伊莉薇娜的弟弟弗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弗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弗莱特”。

【提问】文章有几个波澜?

全文掀起三个波澜:①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巴布不幸身亡。——第一个波澜 ②伊莉薇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却得到一个“狮尸”。——第二个波澜

③伊莉薇娜再索夫尸,弟回电:“巴布在狮腹内。”——第三个波澜

猎狮—身死—索尸—狮尸—再索尸—在狮腹

【小结】一家美国杂志以三千美元的悬赏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故事,这篇征文脱颖而出,名列榜首。它实际上叙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巴布猎狮,身死狮腹。但作者叙述一波三折,不可预知的后事,不断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使这篇小说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誉为美国最佳微型小说之一。

例文②

慈善家

莱尼斯·拉脱维亚

他有钱,他心软

听见穷人哭声就心酸——

随伸手,入口袋,

慢慢掏„„出手帕来。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一个“慈善家”,他很有钱,他很心软,听见穷人哭声就心酸——便伸手到口袋慢慢掏,按常理,他应该掏的是“钱”。可他掏出的却是“手帕”!至此,情节发生了一个大突转,就把这个慈善家虚伪的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做“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例文③

牧羊犬之死

一对年轻夫妇婚后多年没有小孩,两人颇感寂寞,于是养了一条小狗——一条德国牧羊犬。这条小狗非常可爱,他们精心喂养,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慢慢地,这条德国牧羊犬长大了,长得很漂亮,而且成为他们忠诚的朋友。这对年轻夫妇的家里不止一次遭遇到偷盗和抢劫,每一次都是它冲在前面,将歹徒赶走,使主人免于伤害。

在这条牧羊犬7岁的时候,夫妇俩喜得贵子。两个人对孩子宠爱有加,慢慢冷落了牧羊犬。牧羊犬似乎也感受到主人的冷落,于是它开始嫉妒这个孩子,它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听话,那样可爱了。

有一天,夫妇俩将孩子放在摇篮里睡觉,然后到院子里去烤肉。院子里香味四溢。过了一会儿男主人向婴儿房间走去,他想看看小宝贝睡得怎么样。然而,他在婴儿房间的门口惊呆了,他看到牧羊犬站在门口,满嘴是血,而且得意地摇着尾巴。震怒之下,他举起手里的刀将犬杀死。

接着,他冲进婴儿房间,看到孩子安然无恙,还在摇篮里睡觉,地上有一条很长的蛇,但是已经被咬死了,他一下子明白牧羊犬为什么对他摇尾巴了。男主人流着眼泪喊道:“是我错杀了它!”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这篇文章实际上写了一个误会。文章的末段以前,通过主人前后态度的变化,

狗前后态度的变化,仿佛让我们产生一种预感:这狗和主人之间早晚会发生什么事情,果然,最终主人以为狗伤害了婴儿,举起手里的刀将狗杀死。本文的误会留给主人公的是无尽的悔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思索。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铺陈误会法”。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思想感情、人生百态,往往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错 觉

今天第五节是体育课。第四节一下课,我便把饭盒放进食堂,计算着体育课可以提前几分钟下,以便买份好菜。

体育课果然提前了几分钟结束。刚解散,我便一溜烟地跑到食堂,从成排的饭盒中拿出那个方形的,跑到窗口买了份排骨。

当我走出食堂时,才看到一群群学生冲向食堂,食堂里转眼便排起了一条条长龙。我得意地大嚼着排骨,看着那排成的长龙,心中十分得意。

当我向空中吐出第四块骨头,并一脚把它踢得远远的时,发现食堂门口有个女孩看着我。那不是隔壁班上那个姓沈的么?反正挺漂亮,平时常听同学们提起她。我也看了她几眼,但终究觉得不好意思,便跑到运动场上,避开她的目光。

我坐在运动场上,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刚才那个女孩。短头发、大眼睛,可我和她根本不认识,她怎么总看着我?我抬起头,却看见她也到运动场来了,就坐在对面的看台上,仍旧看着我笑。我越发不自在了,想不出她为什么总看着我。难道她……这不可能,我又黑又瘦,一头鸡窝似的乱发,穿着一身旧运动衣,踩着一双已有一周没洗的脏球鞋。实在没有哪一点儿值得她看的。我赶紧几口扒完饭,站起身准备回教室。这时她也站起来,笑着跑了过来。

她笑的时候更漂亮了,一对小酒窝,风中飘逸的黑发……我有些呆了,看着她,想不出事情的原因,便转身想走。

“哎!等一等!”她喊出声来。

声音甜甜的,像一串银铃。啊!她跟我讲话了,这可是条新闻,下午我又可以向同学吹牛了。我转过身,看着她白皙的脸,全身感到不自在,麻木地挤出一张笑脸问:“有什么事吗?”这一刻我觉得全身在发烧,猜想着她要说什么,但怎么也想不出。

终于,她跑过来了。“没什么。”她又开口了,那声音使我有些陶醉。她又低头抿嘴笑了一下说:“我只想问问你吃完饭没有。因为——因为你用的是我的饭盒!”

【点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靠误会制造喜剧效果的佳作。因为想买份好菜,“我”便把饭盒提前放进食堂;又因为急着打菜,“我”才没有仔细辨认饭盒。这一连串原因导致了此后事件的发生,是整个误会的起因。当“我”吃完饭,想回教室时,女孩竟跑过来,主动与“我”搭话。至此,误会达到极致。当女孩澄清误会,期盼与现实间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真实地再现了青春少年的朦胧情感。

例文④

寒冬里

寒风凛冽。

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

人们缩颈揣手,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铜板吧。”

绅士看了看这个裹着破烂棉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秃头老汉,便开始摸自己的衣袋,

但摸遍了衣袋也没有找到一个铜板——他身上没有带钱。

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

绅士踌躇了一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着的手上。

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风中渐渐远去——因为他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设计了两个巧合。巧合一:绅士欲给乞丐钱,但却没有带钱;巧合二:绅士把帽子给乞丐,秃头乞丐发现绅士也是秃头。这种巧合突出了绅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乐善好施,而是舍己助人。我们把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巧合兴波法”。

例文⑤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地球上只剩下了一个人。在房间里,他突然听到了一阵敲门声„„

【提示】这据说是地球上最精短的一部科幻小说,只有25字。尽管字数少,却渲染了一种气氛,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为什么“地球上只剩下了一个人”?又是谁在“敲门”?为什么“敲门”?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但在构思悬念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悬念不仅要表达得巧妙,而且要能使读者产生真实感,所以要以事实为依据,精心剪裁。

(2)设置悬念后要解开,否则就会含糊不清,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凡事要有一个度,不能过分设置“悬念”,而没有叙述和暗示。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以下三种:①倒叙法。即利用突出事件结果的手段设置悬念,使读者知道导致这种结果的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②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反常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③切隔法。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起来。从某一具体事来说,就是中途中断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这是我国古代章回小说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法。

《石榴花开》

石榴花开了,层层开满枝头……

暮色中,我拿着几朵刚盛开的石榴花如约来到了云的墓前……

用实物“石榴花”和事件“如约来到了云的墓前”设置悬念,接着作者叙述与云相识、相知的过程,释除悬念:

一天突然收到云的信,叫我去医院看她。我匆忙赶到医院,在血液病房里找到了她。她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整个人显得非常憔悴苍白,见了我似乎想挣扎着起来。然而事实上,她早已奄奄一息。我见势,急忙把她扶起来。我没有太多话,因为我不想她太累。许久,她要我帮她照顾她的石榴树,她说她很遗憾没能和我终身为友,但愿能变成来年后的第一个石榴。我噙着泪,默默地为她祈祷,祝愿她一切都会好起来……我精心照顾着云的石榴树,看着它开出第一朵、第二朵花……并看着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结出一个个火红的石榴。我想我已经完全了解云了,如果云活着,也会这样认为。

至此,读者猛然醒悟:云是喜欢那石榴般火红的生活,然而她却偏偏带着石榴花般的梦如流星似的离开了人世;她对生活炽烈的爱,对生命将逝的沉着平静,和她那石榴花般灿烂的笑容,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例文⑥

《捎》

他要出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弟弟兴奋地说:“哥,给我捎台收录机!”妹妹是那么激动:“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他问丈母娘:“妈,您捎什么?”丈母娘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道:“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当他问自己的母亲要捎点儿什么时,母亲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文章起笔处看似平静,却为后面的陡转做了充分的铺垫,结尾处母亲的回答增强了文章的情感震撼力。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对比法”,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要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受到教育。

例文⑦

威 胁

[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

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么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抑扬手法是指欲贬先褒,欲褒先贬,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的时候才揭示真相,使读者猛然醒悟

(四)写出事件的波澜之训练

1、请运用情节突转法补写出下面语段的结尾,掀起故事的波澜。

A. 成 绩

期中考试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情节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造成感情上的大转变,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

B. 约翰在街上碰到他的好朋友麦克,对他说:“我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真不知该怎么办?”

“什么事?我们是好朋友,你有什么麻烦事就该对我说,也许我能帮你.” “我正在热恋中.”

“这是好事,你怎么会觉得麻烦呢?”麦克不解地问.

“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她们一个长得漂亮,但没钱;另一个长得不漂亮,但很有钱.你看我应该选择谁?”

“当然是长得漂亮的那个.这年头,钱算得了什么?”麦克坚决地回答. “对!”约翰说,“谢谢你的好主意,再见.”说完转身就走.

“等一下,约翰.”麦克叫住他,“你能不能把那位有钱的姑娘的住址告诉我?

2、运用铺陈误会法,根据情景续说情节,使其有波澜。要求:体现本次创作目标,事例源自生活,内容积极向上。

A.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

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

“我指的是轮子。”

B. 枪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报纸上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的报道,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开不久,我就感到异样了。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

【活动设计】请三四位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活动设计】展示原文的后半部分。

可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

我看到,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当出租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有付钱给司机,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神色。

怔怔地站那里,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度放入旅行袋,我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了,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总结】整篇文字的情节均是由误会构成。开篇,直入误会,随着误会的加深,故事情节也层层推进,直至篇末,才“雾过天晴”,真正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五)小结

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具体写作中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情节突转法、铺陈误会法、巧合兴波法、设置悬念法。相信只要不断学习,我们一定能让作文生动出彩。 实战演练,熟习行文的要领

一、按要求续写下列故事情节。

只借一美元

一位亿万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实在弄不懂,你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1.请续写后面的情节,要求使用悬念法,内容要突出富豪的智慧。

答:

答案 (示例)“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为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原来如此

我睁着蒙眬的睡眼上了公交车,嗯,运气不错,有好些空位。坐下之后,却听前面有人叫了一声:“谁的钱包?”顺着声音看过去,却是一个打着领带的白领。拾金不昧,我暗暗地给他打了100分。

那个人见没人应,又提高声调叫道:“谁的钱包?”之后一个女生举起手来,说:“我的!”然后向那白领走去,伸手正要拿钱包,可是白领把手一缩,嬉皮笑脸地对那女生说:“我帮你捡了钱包,你总不能白要吧?”女生把嘴一撇,问道:“要多少?”那白领伸出两个手指来,笑得面皮拧在一起,说:“20!”女生“哼”了一声,大概是急着拿回钱包,手指夹了20元递给那白领。白领却不坐下,径直走到一位老人面前,把20元给了老人,老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道:“你这是……”

2.续写后面的情节,要求使用误会法。

答:

答案 (示例) 原来,那女生捡了老人丢的20元钱,却没有还给老人,自己收着,然后钱包掉了。这一切恰好被那位白领看到了,之后他便想办法把20元钱还给了老人。于是,我在心里默默给他打了120分。

二、整篇训练

3.(2017•常州模拟)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梦

一颗种子

在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李春风

【写作提示】 材料整体上分为两层,前三句指向“每个人”,后三句指向“我”。审题时,可以抓住关键词“田”“种子”“种”“桃李春风”等展开。“田”比喻心灵空间、精神世界;“种子”可理解为理想、愿景、志向、希望等;“种”指主体播种、培育等实践性努力;“桃李春风”是播种的收获,喻指具有美好特质的事物,具体可以是:淡泊豁达、不慕权贵的人生情怀,萦绕心头、执着坚定的艺术之梦,百姓安定、国家昌盛的强国之梦,承载传统、情意无限的文化之梦,等等。因此,考生可从播种梦想,收获希望等角度立意作文。

三四五

国人乘车“只争朝夕”。我几乎被挤扁,终于钻进了车门。

我的座位是临窗三号。还没坐稳,刚才踩我脚的那个小山似的女人,一屁股将四号座位 压得“咯吱咯吱”地呻吟,一下子,我的地盘被她侵占了三分之一。摊上如此芳邻,真是不幸。

我的这排座位是三、四、五号。五号是一位不满20岁的姑娘。我瞥她一眼,见她表情丰富的脸上清晰地写着对四号邻居的厌恶。原来,五号的“疆土”也遭到胖女人的“扩张”。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闷热的空气与发动机的“哼哼”声胜过催眠曲,车上的乘客多数在打盹。四号眼皮也在合拢,小山似的身躯慢慢向五号倾斜,我幸灾乐祸:胖女人灰衣服上那汗渍斑斑的“盐碱地”,可以从俏姑娘那里揩到一点香水味了。

五号由表情讨厌,到怒气升腾,由“厌而远之”到奋起反击:她架起肘顶四号的胖脸。胖女人一定是在梦中喝醉了酒,任你五号的明顶暗碰,也撞不开她的梦门。最后五号愤中生智,猛然一闪身,把四号闪倒在座位上,车内一阵窃笑。

四号从突然破碎的梦中惊醒,艰难地支起身,很难为情地低下头玩起自己的胖指头来。

车仍在飞驰。那位五号也开始打盹,不由自主,她的秀发委屈地贴在四号的“盐碱地”上。渐渐!五号的头滑到了四号的胳膊弯里了。可胖女人并不去敬那姑娘的一个闪身,反倒尽量保持平衡,让姑娘舒服地倚着她。四号的右臂一定是很累了,她用左手托扶着右臂。

不知怎么,我心里泛起一股说不清的滋味,不禁对四号低声说:“大嫂,弄醒她吧。” 她答非所问:“俺家大妞也这般大,年轻人爱困。”

车在颠簸,我的思绪也在波动

故事结尾

一位老太太做寿,他的子孙请来一个秀才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秀才挥笔写下:

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人人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惊怒)

偷得仙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固然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波澜的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11


相关文章

  •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叙事要有波澜
  •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叙事要有波澜 方法指津 我们在听别人叙述一件事时,为使自己能听明白,首先希望人家能说清楚:在"说清楚"的基础上,为使自己能有一定的印象,希望人家能说得生动:在"生动"的基础上,则希望人 ...查看


  • [弦·谈]:古筝和大提演奏[秋风吹过的傍晚],感受风拂过时的波澜起伏~
  •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0:57 弦·谈 第16期 来自中国古筝网 播音:王晓倩 大家好,欢迎收听中国古筝网播出的短播客--弦谈. 国庆后的京城,秋意渐浓.大霾过后,天蓝的不像话,云聚集成各式各样,散落 ...查看


  • [雷雨]第二幕第一场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 <雷雨>第二幕第一场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者:陈润全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7年第05期 生活总是充满了矛盾,处于社会转型中期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生活更是矛盾重重.在创作<雷雨>时, ...查看


  • 作文课教学反思(马何佳)
  • [作文课教学反思(马何佳)](通讯员马何佳)国庆节收假后,我在孝感高中高一 (1)班上了实习的第一节作文讲评课,此次作文课的教学题材为学生的军训感悟,作文课教学反思(马何佳) .回顾备课和上课的过程,感触良多,也收获良多,其中有一些值得探讨 ...查看


  • 七夕搞笑爱情短信
  • 根据你对我"发送"的那些"信息",表明你很愿意让我打开你的"文件".我有一颗为你"奔腾"的"芯".我的"硬盘"里下载的& ...查看


  • 七夕情人节搞笑爱情祝福短信汇编
  • 本文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七夕情人节搞笑爱情祝福短信汇编>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夕情人节搞笑爱情祝福短信汇编 根据你对我发送的那些信息,表明你很愿意让我打开你的文件.我有一颗为你奔腾的芯.我的硬盘里下载的数据都是我爱你.七 ...查看


  • 中国小说欣赏[红旗谱]教案
  • 综述 一.作者与创作 <红旗谱>是三部曲长篇小说,第一部<红旗谱>(1957),第二部<播火记>(1963),第三部<烽烟图>(1983). 作者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 ...查看


  • 卧尔兹演讲稿范文
  • 水磨沟区伊斯兰教第一届 "卧尔兹"演讲比赛 评分标准 经水磨沟区伊斯兰教协会研究,制定水磨沟区伊斯兰教第一届"卧尔兹"演讲比赛评分 标准如下: 一. 得分标准 〈一〉选题20分 参赛选手演讲的题目即符 ...查看


  • 中考满分作文宽容
  • 2008年湖南怀化满分作文 宽容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地去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