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环境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的实践及总结

  根据川环发[2010]77号《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通知》,成都市温江区环境监测站属于三级A类监测站。环境监测站的职责是向社会提供公正、有效、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规定计量认证是对监测机构的法制性强制考核,是政府部门对检测机构进行规定类型监测所给予的正式承认。因此环境监测站必须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后, 才能为社会提供的公证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计量认证有一套规范、严格的程序,三级站限于人员、仪器数量等情况,开展计量认证难度较大。但只要合理调配资源,还是可以顺利通过计量认证。  1计量认证前期工作  1.1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通过计量认证的基础。为此,温江区环境监测站设立了以站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并派有关业务人员参加由质监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借鉴上级单位和兄弟站的经验。  1.2 明确质量体系的方针和目标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验收)评审准则规定》第5.1条明确指出“实验室应明文规定达到良好工作水平和检验服务的质量方针、作出承诺……应将质量方针和目标纳入质量手册,并……贯彻执行”。因此,监测站结合三级站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确定了“规范、准确”的质量方针提出 “创建高质量、区域领先的实验室” 的总体质量目标。  1.3 建立质量体系  建立完整实用的实验室质量体系是通过计量认证的关键。我们在建设成都市温江区环境监测站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感到,监测站质量体系建设是全方位的、系统的要求,涉及了组织机构、人员、仪器设备等诸多方面。质量体系建设中除了最基本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文件三个层次的文件外,针对三级站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还必须重视体系建设中关键控制点的工作。现将我们在质量体系建设方面关于关键控制点的工作探讨介绍如下。  1.3.1 科室人员配备  环境监测三级站工作人员一般为15人~25人,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往往是身兼数职,这就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不清的情况发生。为了保证监测人员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能够对样品一视同仁地进行监测,保证监测工作的公正性,而不受外来的干扰,必需设置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质量控制部门负责样品的接收和样品的发放工作。质量控制部门送到分析室的样品就只能是一个只有样品编号、送检日期等基本信息,质量控制部门去掉了生产厂家、被采抽样单位等基本信息,这样分析人就避免了员可能发生的与生产厂家的直接接触;而且在检测报告中不再直接出现监测人员的名字,出现的是报告编制者、审核者(校核者)和签发者。这样做对分析人员和质控负责人的责任也就明确进行了界定。凡属监测结果和原始记录的问题等则由分析室负责,报告的审核、样品的流转单由质量负责人负责,使两个部门的工作能够互相监督,以保证监测工作的公正性。  1.3.2 仪器设备管理  建立仪器户口档案管理制度,将仪器购置日期、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产地、出厂编号、主要技术数据等录入档案,并安排专人对仪器档案进行管理。仪器说明书、维修记录、驱动程序和配件等,作为附件统一装入档案袋管理。这种管理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因为更换操作人员而导致仪器相关资料遗失。此外,针对物理室现场采样仪器数量多、使用频繁等情况,将大气室仪器专门放置在容易拿、位置低、方便快捷地方。收到监测任务通知后,只要看柜子上的相片,就一目了然每台仪器存放位置,监测结束后将仪器归还原来位置,这样在管理上是一种提高,在使用时也是一种方便。  1.3.3 实验室配备  实验室的配置主要考虑用水、用电、采光、通风和消防等方面的要求,监测区与办公区必须分离。三级站实验室较少,在实验室安排上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相互影响,采取必要的预防和隔离措施。一些专用的实验室,如天平室、分光光度计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室等,还要配备空调、除湿机等设备,使实验室达到仪器贮存、使用的工作条件。实验室还要配备防火、防爆的应急器材。配置专用的废液收集器用于分类收集废弃的水样、过期试剂、有机溶剂等,定期送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严禁直接外排,造成二次污染。  1.3.4 质量体系文件化  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质量体系后,需要将这些措施系统化、书面化。这就是将质量体系文件化,文件化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所有的监测工作有所依循,保持一致和稳定的工作方式,以避免不同的人在操作相同的工作时出现不一致的工作方式和标准,或者由于口头交接,沟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欠明确和清楚。同时可以改善人际关系,由于工作的依据全部在书面上有明确的指令,在执行上大大减少了口头式的命令和沟通,降低了同事之间的磨擦。环境监测三级站的质量体系文件一般是参照当地中心站的体系文件改编。需要注意的是在体系文件改编过程中,既要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便于体系运作,切忌完全照搬照抄。要做到科学合理、系统协调,可操作性强。如将《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并入《质量手册》中的人员章节;在《样品交接记录》中,将同一批次若干样品合并到一张表中,而不需要像一些高级站那样每个样品一张表。这些简化,既符合《评审准则》要求,又简明实用。  1.4 质量体系文件的运行  严格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实施运行要认真组织环境监测站所有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贯彻和实施。只有通过学习使有关人员明确管理的相关要求,明白个人的职责和职责范围内的各项管理或技术活动,以及如何去加以实施,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目的。环境监测站在日常的监测工作中,从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审核和上报都规定了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应遵循分级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在监测的全过程中必须认真实施全程序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和代表性

  根据川环发[2010]77号《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通知》,成都市温江区环境监测站属于三级A类监测站。环境监测站的职责是向社会提供公正、有效、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规定计量认证是对监测机构的法制性强制考核,是政府部门对检测机构进行规定类型监测所给予的正式承认。因此环境监测站必须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后, 才能为社会提供的公证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计量认证有一套规范、严格的程序,三级站限于人员、仪器数量等情况,开展计量认证难度较大。但只要合理调配资源,还是可以顺利通过计量认证。  1计量认证前期工作  1.1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通过计量认证的基础。为此,温江区环境监测站设立了以站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并派有关业务人员参加由质监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借鉴上级单位和兄弟站的经验。  1.2 明确质量体系的方针和目标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验收)评审准则规定》第5.1条明确指出“实验室应明文规定达到良好工作水平和检验服务的质量方针、作出承诺……应将质量方针和目标纳入质量手册,并……贯彻执行”。因此,监测站结合三级站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确定了“规范、准确”的质量方针提出 “创建高质量、区域领先的实验室” 的总体质量目标。  1.3 建立质量体系  建立完整实用的实验室质量体系是通过计量认证的关键。我们在建设成都市温江区环境监测站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感到,监测站质量体系建设是全方位的、系统的要求,涉及了组织机构、人员、仪器设备等诸多方面。质量体系建设中除了最基本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文件三个层次的文件外,针对三级站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还必须重视体系建设中关键控制点的工作。现将我们在质量体系建设方面关于关键控制点的工作探讨介绍如下。  1.3.1 科室人员配备  环境监测三级站工作人员一般为15人~25人,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往往是身兼数职,这就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不清的情况发生。为了保证监测人员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能够对样品一视同仁地进行监测,保证监测工作的公正性,而不受外来的干扰,必需设置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质量控制部门负责样品的接收和样品的发放工作。质量控制部门送到分析室的样品就只能是一个只有样品编号、送检日期等基本信息,质量控制部门去掉了生产厂家、被采抽样单位等基本信息,这样分析人就避免了员可能发生的与生产厂家的直接接触;而且在检测报告中不再直接出现监测人员的名字,出现的是报告编制者、审核者(校核者)和签发者。这样做对分析人员和质控负责人的责任也就明确进行了界定。凡属监测结果和原始记录的问题等则由分析室负责,报告的审核、样品的流转单由质量负责人负责,使两个部门的工作能够互相监督,以保证监测工作的公正性。  1.3.2 仪器设备管理  建立仪器户口档案管理制度,将仪器购置日期、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产地、出厂编号、主要技术数据等录入档案,并安排专人对仪器档案进行管理。仪器说明书、维修记录、驱动程序和配件等,作为附件统一装入档案袋管理。这种管理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因为更换操作人员而导致仪器相关资料遗失。此外,针对物理室现场采样仪器数量多、使用频繁等情况,将大气室仪器专门放置在容易拿、位置低、方便快捷地方。收到监测任务通知后,只要看柜子上的相片,就一目了然每台仪器存放位置,监测结束后将仪器归还原来位置,这样在管理上是一种提高,在使用时也是一种方便。  1.3.3 实验室配备  实验室的配置主要考虑用水、用电、采光、通风和消防等方面的要求,监测区与办公区必须分离。三级站实验室较少,在实验室安排上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相互影响,采取必要的预防和隔离措施。一些专用的实验室,如天平室、分光光度计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室等,还要配备空调、除湿机等设备,使实验室达到仪器贮存、使用的工作条件。实验室还要配备防火、防爆的应急器材。配置专用的废液收集器用于分类收集废弃的水样、过期试剂、有机溶剂等,定期送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严禁直接外排,造成二次污染。  1.3.4 质量体系文件化  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质量体系后,需要将这些措施系统化、书面化。这就是将质量体系文件化,文件化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所有的监测工作有所依循,保持一致和稳定的工作方式,以避免不同的人在操作相同的工作时出现不一致的工作方式和标准,或者由于口头交接,沟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欠明确和清楚。同时可以改善人际关系,由于工作的依据全部在书面上有明确的指令,在执行上大大减少了口头式的命令和沟通,降低了同事之间的磨擦。环境监测三级站的质量体系文件一般是参照当地中心站的体系文件改编。需要注意的是在体系文件改编过程中,既要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便于体系运作,切忌完全照搬照抄。要做到科学合理、系统协调,可操作性强。如将《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并入《质量手册》中的人员章节;在《样品交接记录》中,将同一批次若干样品合并到一张表中,而不需要像一些高级站那样每个样品一张表。这些简化,既符合《评审准则》要求,又简明实用。  1.4 质量体系文件的运行  严格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实施运行要认真组织环境监测站所有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贯彻和实施。只有通过学习使有关人员明确管理的相关要求,明白个人的职责和职责范围内的各项管理或技术活动,以及如何去加以实施,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目的。环境监测站在日常的监测工作中,从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审核和上报都规定了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应遵循分级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在监测的全过程中必须认真实施全程序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和代表性


相关文章

  • 监测站工作计划
  • 市环境监测站2015年工作计划 1.全力保证完成例行监测任务. 2.完善实验室和队伍培养,充实队伍,仪器装备.能力建设应引起上级部门及政府的高 度重视,按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要求>的总体规划.要分步实施,特别是在人员.经 费 ...查看


  • 认证认可与规范实验室管理
  • 认证认可与规范实验室管理 宋爱霞 摘要:以排水监测站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为基础,对实验室计量认证.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确定建立符合计量认证.认可准则的管理体系,按程序文件进行水质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以期探索出一种操 ...查看


  • 污染源在线工作
  • 赤峰市污染源在线 日 常 工 作 李凤焱 2013.12.10 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使用流程 设备选型 设备淘汰 设备安装 审核不合格 设备运行 设备验收 赤峰市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 工作的主要内容 1.在线监测设备的备案与建设工作 2.系统 ...查看


  • 水泥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方法
  • GJCCERTIFICATION国建认证专栏 水泥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方法 国建联信认证中心审核员 众所周知,水泥行业是耗能大户,又是环境保护整治的重点,一直是政府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控制对象,因此,在水泥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系统规 ...查看


  • 2012年二季度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 唐山市丰南区 二〇一二年第二季度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 (2012年7月) 2012年二季度,全区工业产品质量总体呈现平稳状态.跟踪统计的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稳定,质量等级品率总体水平处在一等品与优等品之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较高,特 ...查看


  • 2011年水资源自查报告(例2)
  • 2011年度企业用水效率自查报告 安徽×××××有限公司 2011年度企业用水效率自查报告 一.企业概况: 安徽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京九线的大编组站阜阳市,成立于1996年,是具有国有投资主体和授权经营资格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下辖10家全 ...查看


  • 主管医师个人工作总结
  • 精选范文:主管医师个人工作总结(共2篇)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 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 ...查看


  • 水工隧洞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 水工隧洞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1 总则 (1)本细则编制依据: 1) DL/T5099-1999<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2)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2) GB6722- ...查看


  •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二○一六年九月 前言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建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的资源环境问题仍较为突出,尚未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