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入学考试试题卷

2015年春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卷

( 命题人:李飞 审题人:张恒喜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Fe:56 Cu:64 Ba:137 第I 卷

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4分)

1.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pH小于7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B.明矾溶于水可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常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C.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治SO2污染

-6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m)的细小可吸入颗粒物,其与空

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2.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 ( ) 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种类的多少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将化合物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况下22.4 L的氯气,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SO3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C.1 mol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0.1molNa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3.5g氧化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4.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产生血红色沉淀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5.下列物质 ①NaHCO3 ②Al(OH)3 ③K2SO4 ④(NH4)2CO3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

A.只有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全部

6.下列操作过程中不能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又完全溶解”现象的是( )

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B.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7.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其中可行的是 ( )

-2-2- 8.某溶液中含有HCO3、SO3、CH3COO、CO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2O2后,溶液

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

A.HCO3- B.SO3 2- C.CH3COO D.CO3 2-

9.能证明下列物质具有漂白性的是 ( )

A.向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

B.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褪去

D.向溶有KMnO4的酸性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紫红色褪去

10.下列两种物质发生反应:①Na和O2 ②AlCl3与氨水 ③漂白粉溶液与CO2 ④Fe与Cl2

⑤Cu和HNO3 ,因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的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的是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3+2—11.已知氧化性:Fe>I2>SO4,下列说法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3+2+2—+ A.2Fe + SO2 + 2H2O = 2Fe + SO4 + 4H

B.Fe3O4可写成FeO·Fe2O3,则Fe3I8可写成FeI2·2FeI3

2+ — C.还原性:Fe> SO2 >I

D.反应H2SO4(浓)+ 2HI = I2 + SO2↑+ 2H2O不能进行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1++2﹣2﹣ A.0.1mol•L的NaOH溶液:K、Na、SO4、CO3

++2﹣﹣ B.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NO3

﹣1++﹣﹣ C.0.1mol•LFeCl3溶液:K、NH4、I、SCN

2++2―﹣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a、Na、CO3 、NO3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2+- 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ClO+H2O+CO2===CaCO3↓+2HClO

2+-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Ca+2ClO+H2O+SO2===CaSO3↓+2HClO

2++-3+ C.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4H+NO3===3Fe+2H2O+NO↑

3+- D.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Fe+3OH===Fe(OH)3↓

14.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

A.水玻璃和亚硫酸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均易变质

B.浓硝酸和氯水均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C.NaCl固体中混有NH4Cl或I2,均可用加热法除去

D.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

15.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 )

A.Al →Al2O3→Al(OH)3→NaAlO2 B.Cu →CuO →Cu(OH)2 →CuSO4

C.Na →Na2O2→NaOH →Mg(OH)2 D.Fe →Fe2O3→Fe(OH)3 →FeCl3

16.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

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

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

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

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1 B.5∶7 C.7∶5 D.4∶3

17.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2.0 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是( )

A.0.2 mol B.0.4 mol C.0.6 mol D.0.8 mol

18.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

2+中Fe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溶液中Fe(NO3)3、

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B.1:3:1 C.1:1:4 D.3:3:8

第II卷 (共46分)

19.(6分)关注饮用水,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 - 饮用水中的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可以在碱性

-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

10 Al + 6 NaNO3 + 4 NaOH = 10 NaAlO2 + 3 N2↑ + 2 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

(2)用单线桥标出上述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和方向

(3)当转移1mol电子时,标准状况下产生的N2 体积为 L

20.(8分)某些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A + B → C + D + H2O 。 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可以是固体之间的反应,也可以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1)若A是非金属气态单质,反应后所得溶液常用于消毒、杀菌。则实验室制取A气体的

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为非金属固态单质,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或D中任意一种气体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若A为紫红色金属,D为有色气体。则D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若A为烧碱溶液,C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沉淀,D为正盐。则此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

21.(12分)铁红中含有少量氧化亚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流程如下。

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加盐酸后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态为 (写离子符号),若要检验其中的低价阳离子,某学生选择了酸性高锰酸钾,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反应:

-2+ 2+3+( )MnO4 +( ) Fe+ ( ) = ( ) Mn+ ( ) Fe+( )

(2)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必须有 (填仪器名称)。

(3)请写出加入溴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红棕色固体为 (填名称)

(5)若蒸发皿的质量是a1 g,蒸发皿与灼烧后固体的总质量是a2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

22.(20分)I.为研究盛装浓硫酸的铁质材料(碳素钢)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称取铁钉5.6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3+2+2+(l)甲同学认为X中除Fe外还可能含有Fe,若要确认其中的Fe,应选用_____(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2)乙同学取448mL (标准状况)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__ ___干燥等实验操作步骤后称量得固体2.33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II.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同学们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其它气体并作如下猜想:

猜想一:Y气体中可能含有H2;

猜想二:Y气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猜想三:Y气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为验证以上猜想,同学们准备用下列装置设计探究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夹持仪器省略).

(l)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 ______ →______ → F → ______→______→F (填字母).

(2)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

(3)猜想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如果猜想一成立,预计按①中装置反应则可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春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卷

( 命题人:李飞 审题人:张恒喜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Fe:56 Cu:64 Ba:137 第I 卷

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4分)

1.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pH小于7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B.明矾溶于水可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常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C.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治SO2污染

-6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m)的细小可吸入颗粒物,其与空

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2.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 ( ) 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种类的多少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将化合物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况下22.4 L的氯气,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SO3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C.1 mol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0.1molNa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3.5g氧化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4.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产生血红色沉淀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5.下列物质 ①NaHCO3 ②Al(OH)3 ③K2SO4 ④(NH4)2CO3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

A.只有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全部

6.下列操作过程中不能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又完全溶解”现象的是( )

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B.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7.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其中可行的是 ( )

-2-2- 8.某溶液中含有HCO3、SO3、CH3COO、CO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2O2后,溶液

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

A.HCO3- B.SO3 2- C.CH3COO D.CO3 2-

9.能证明下列物质具有漂白性的是 ( )

A.向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

B.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褪去

D.向溶有KMnO4的酸性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紫红色褪去

10.下列两种物质发生反应:①Na和O2 ②AlCl3与氨水 ③漂白粉溶液与CO2 ④Fe与Cl2

⑤Cu和HNO3 ,因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的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的是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3+2—11.已知氧化性:Fe>I2>SO4,下列说法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3+2+2—+ A.2Fe + SO2 + 2H2O = 2Fe + SO4 + 4H

B.Fe3O4可写成FeO·Fe2O3,则Fe3I8可写成FeI2·2FeI3

2+ — C.还原性:Fe> SO2 >I

D.反应H2SO4(浓)+ 2HI = I2 + SO2↑+ 2H2O不能进行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1++2﹣2﹣ A.0.1mol•L的NaOH溶液:K、Na、SO4、CO3

++2﹣﹣ B.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NO3

﹣1++﹣﹣ C.0.1mol•LFeCl3溶液:K、NH4、I、SCN

2++2―﹣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a、Na、CO3 、NO3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2+- 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ClO+H2O+CO2===CaCO3↓+2HClO

2+-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Ca+2ClO+H2O+SO2===CaSO3↓+2HClO

2++-3+ C.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4H+NO3===3Fe+2H2O+NO↑

3+- D.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Fe+3OH===Fe(OH)3↓

14.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

A.水玻璃和亚硫酸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均易变质

B.浓硝酸和氯水均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C.NaCl固体中混有NH4Cl或I2,均可用加热法除去

D.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

15.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 )

A.Al →Al2O3→Al(OH)3→NaAlO2 B.Cu →CuO →Cu(OH)2 →CuSO4

C.Na →Na2O2→NaOH →Mg(OH)2 D.Fe →Fe2O3→Fe(OH)3 →FeCl3

16.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

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

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

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

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1 B.5∶7 C.7∶5 D.4∶3

17.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2.0 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是( )

A.0.2 mol B.0.4 mol C.0.6 mol D.0.8 mol

18.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

2+中Fe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溶液中Fe(NO3)3、

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B.1:3:1 C.1:1:4 D.3:3:8

第II卷 (共46分)

19.(6分)关注饮用水,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 - 饮用水中的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可以在碱性

-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

10 Al + 6 NaNO3 + 4 NaOH = 10 NaAlO2 + 3 N2↑ + 2 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

(2)用单线桥标出上述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和方向

(3)当转移1mol电子时,标准状况下产生的N2 体积为 L

20.(8分)某些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A + B → C + D + H2O 。 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可以是固体之间的反应,也可以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1)若A是非金属气态单质,反应后所得溶液常用于消毒、杀菌。则实验室制取A气体的

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为非金属固态单质,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或D中任意一种气体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若A为紫红色金属,D为有色气体。则D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若A为烧碱溶液,C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沉淀,D为正盐。则此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

21.(12分)铁红中含有少量氧化亚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流程如下。

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加盐酸后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态为 (写离子符号),若要检验其中的低价阳离子,某学生选择了酸性高锰酸钾,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反应:

-2+ 2+3+( )MnO4 +( ) Fe+ ( ) = ( ) Mn+ ( ) Fe+( )

(2)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必须有 (填仪器名称)。

(3)请写出加入溴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红棕色固体为 (填名称)

(5)若蒸发皿的质量是a1 g,蒸发皿与灼烧后固体的总质量是a2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

22.(20分)I.为研究盛装浓硫酸的铁质材料(碳素钢)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称取铁钉5.6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3+2+2+(l)甲同学认为X中除Fe外还可能含有Fe,若要确认其中的Fe,应选用_____(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2)乙同学取448mL (标准状况)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__ ___干燥等实验操作步骤后称量得固体2.33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II.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同学们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其它气体并作如下猜想:

猜想一:Y气体中可能含有H2;

猜想二:Y气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猜想三:Y气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为验证以上猜想,同学们准备用下列装置设计探究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夹持仪器省略).

(l)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 ______ →______ → F → ______→______→F (填字母).

(2)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

(3)猜想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如果猜想一成立,预计按①中装置反应则可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章

  • 16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汇总
  •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那么我国有哪些省份已经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呢?下面跟yjbys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16省份先后出台了本地区高 ...查看


  • 成都七中嘉祥高2014级高一年级入学考试题
  •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一入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61.sin的值为( ). 3 11 A. B. C . D .2222 2.全集UR,集合A{x|2x3},B{x|x1或x4},那么ACU ...查看


  • 高一新生入学班主任讲话稿
  • 同学们,大家刚从初中毕业, 同学们对高中生活又有什么期望呢? 你们心中的高中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有人回答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老师是仁慈的,能理解学生的: 有很多课外活动的- 我总结为:上课要生动有趣, 活动要精彩丰富, 生活是多姿多彩 ...查看


  • 2016河北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 2016关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2月29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 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正式公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那么为什么要调整高考政策呢 ...查看


  • 高一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高一期中考试按计划已圆满地结束了.从考试的结果看,考试前让学生做的一些事情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考前考后的一些做法做一小结,以便以后教学中参考. (1)考试的内容: 本次考试主要考查内容为高中化学必修2第 ...查看


  • 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研究报告
  •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报告 新汶中学 万光霞 [摘要]从新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小学各阶段教学目标所作的要求可以看出,如何让高一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过渡,是每个高中英语教师 ...查看


  • 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
  • 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建立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学籍信息化的管理机制,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教 ...查看


  • 关于高中的月考成绩
  • --关于高中的月考成绩 -- 典型案例: 我是一名高一新生.入学后第一次月考,我考得很差.比我入学成绩分数低的同学,都比我考得好.我初中时的每一次数学成绩都很优异的,但是高一第一次月考,数学成绩直线下降,竟然刚刚及格.还有其他成绩都不理想, ...查看


  • 高一入学语文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入学测试题 考试说明:本次考试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考生答第I卷使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方框涂黑,答第II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交卷时只交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