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名著欣赏论文

(论文首页纸)

— 2010-2011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名著欣赏

任课教师:亢巧霞

论文题目:品《阿Q正传》

学号:MDA08049

姓名:景亚旭

年级: 3

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班级: 1

提交日期:2011年 月 4 1 日

内容摘要:鲁迅先生的这边《阿Q正传》描述了阿Q这一个典型人物来反应当时社会状态,通过阿Q主义讽刺了人的劣根性。小说的心理描写是一大特色,很好的刻画出了人物的思想。

关键词:阿Q主义 艺术表现 心理描写

一 阿Q的悲剧是时代的必然

我们读完《阿Q正传》这篇小说,或许会觉得阿Q这人一生很悲惨,有点同情。然而我们有不难发现,阿Q这人物的悲剧又是当时时代的必然所趋。

阿Q主义这种思想意识与阿Q阶级属性及其自身利益是相矛盾的,但阿Q却反而把它当成护身法宝,这正表现了阿Q的不觉悟。鲁迅写农民的不觉悟,正是表现了他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他要考察农民和革命的关系,寻找妨碍他们起来革命的原因。他批判阿Q的阿Q主义,也是批判农民的落后性,教育人民认识到封建阶级的精神毒害以及阿Q主义消极、落后的本质,使被压迫人民懂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摆脱它的道理,同时也提醒革命者注意,必须高度重视启发农民的觉悟,因为这是关系到民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

阿Q是一个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物,阿Q主义是阿Q这个人物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鲁迅写阿Q,不仅仅是要暴露农民思想的弱点,他所要鞭挞的不仅仅是表现在农民身上的阿Q主义,而是为了“提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精神胜利法”既然来自统治阶级,是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就在不同的阶段、不同阶层的人们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是在清末民初的历史条件下的国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包含了更为深广的内容。阿Q的阿Q主义,即“精神胜利法”,就是它找到的国民的弱点,即他要画出的国民的魂灵。阿Q的阿Q主义,比实际生活中的“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事实上阿Q的形象在各阶层人们中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可以说,阿Q是一面镜子,不论哪个阶层的人都可以照出自己的弱点,从而引起警觉。阿Q的形象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阿Q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真正的革命党。这个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是无法解决的,当时的鲁迅也不能解决。但小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以后发表,形象地宣告了资产阶级政党不能解决农民问题,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对于人们思考革命的出路,在客观上有着重大意义。

二、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阿Q正传》的艺术表现独具特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手法,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阿Q就是从许多人身上吸取了相似的东西,进行艺术联想和想象而塑造出来的一个典型人物,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概括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鲁迅善于用白描、富于动态的描写手法,简洁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对阿Q的外貌,作者没有集中地、静止地描绘,而是在阿Q行动的过程中逐步地展现出来。可以用鲁迅的一句话概括:“只要在头上戴一顶瓜皮小帽,就失去了阿Q”。作品把阿Q放在复杂的矛盾斗争的环境中生活,让他在复杂的人物环境中行动,与各种人发生关系,从而多方面地展示出他的性格,充分地揭示出阿Q主义的各种表现。《阿Q正传》用喜剧的笔调写悲剧,塑造了富有喜剧性的悲剧性格,喜剧性与悲剧性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阿Q的阿Q主义是无价值的

东西,用喜剧的手法将其撕毁,能引起人们的反省。然而,存在着阿Q主义的阿Q是一个勤劳、质朴的雇农,他也有好的品质,有革命的积极性,他的性格中也有有价值的东西。他终生劳动却不得温饱,最后做了无辜的牺牲品。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结局另人同情。阿Q性格中交织着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这两种因素本来不协调的,但他的不觉悟,使他们得到了统一。作品获得了喜剧效果,引人发笑;但读者在笑的时候,感到难过,嘲笑中含着眼泪,对主人公的愚昧,麻木感到气愤、焦急,也为他的遭遇感到悲痛容和不平。喜剧的外形中包含着悲剧的实质,揭示着严肃的社会主题。

而构成作品喜剧风格的重要手段是讽刺。《阿Q正传》表现了用讽刺格调写小说的高超艺术。《阿Q正传》讽刺艺术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夸张的、漫画式的表现手法。阿Q与小D的“龙虎斗”,阿Q与王胡的比赛捉虱子,就像一幅幅漫画。作品中的一幅幅的讽刺的漫画联在一起,构成了旧中国悲凉人生的巨幅画卷。

三、描写心理活动的技法丰富多采

鲁迅先生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技巧也是很讲究的。运用丰富多彩的技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是构成《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的又一特色。这里我想从丰富多采的技法中举出几例略加说明,作为认识这一艺术特色之一斑。

1、通过绘制心理图画,传达心理信息。作者在表现阿Q的一些重要的心理活动时,运用了绘画的方法,描写出来的心理活动给人以浓烈的图画感。最能体现阿Q“革命”要求的是阿Q宣布“造反”的当天晚上在土谷祠里迸跳出来的一系列思想。作者用了四个自然段描写他的心理活动,每一个自然段都是一幅形象鲜明的图画。

这些画面传达出重要的心理信息,是我们认识阿Q思想性格的主要依据。他把革命党想象得很威武,并且亲切地招唤他参加,这反映了他参加革命党的热切愿望,但他把革命党想象成“白盔白甲”,手拿“钢鞭”、“钩镰枪”,这又反映出他对革命党的无知,表现了封建文化对他的很深的影响。他想象自己参加革命党后在政治上翻身的痛快劲儿,那种威风凛凛的神气,反映了他受压迫之深重,翻身愿望之强烈,但他要把自己凌驾于一切人之上,不分敌友的乱杀一气,说明他只不过把政治上的翻身看成是泄私怨而已。

他对改变长期拮据的经济状况也有强烈的要求,但从画面上传达出的心理信息看,他只不过是把经济上的翻身看成是自己便于拿东西,并要奴役同自己一样长期被奴役的小D,实际上他不过是把革命看成是谋一己之私利罢了。革命成功了,要有比较理想的配偶,这也无可厚非,但他的挑选却浸透了封建的道德观念和封建审美意识。我们说他始终不觉悟,主要是指他对革命的目的、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任务始终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具有强烈的革命愿望而又始终不觉悟是阿Q思想性格的核心,这是对心理画面传达的心理信息作了分析、抽象之后而得出的结论。也正是这一矛盾的思想性格决定了阿Q悲剧的结局。

从画面形象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运用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多地体现了民族的风格,从而形成了阿Q心理描写的又一特色。

2、通过推动人物触发联想,丰富和深化心理内含。在阿Q被押赴刑场游街示众之际,有一段关于他的极精采的心理描写:

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采的人们。

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

人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

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这段心理活动由相似联想构成。作者在这里是通过联想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更深入更彻底地透视了人生世相,有力地揭露和鞭挞了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昭示了愚昧、麻木的严重危害性:不仅帮助封建势力吃掉了阿Q的肉体,而且吃掉了阿Q的灵魂。这就是中国革命难以发生,即使发生也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

3、运用切合情景的语言引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当阿Q高兴地想开去时,就用“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引出。当他去“结识”假洋鬼子受挫时,发出愁思,就用“于是心里涌起了忧愁”引出。当他被押赴刑场,就用“他的思想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引出。这些提起式的语言,富于变化,新颖、别致,切合情景。它们或烘托心情,或点染心境,是心理描写的辅助笔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其形象性、生动性是那些满篇“你想”、“我想”、“他想”的失血语言无法比拟的。 《阿Q正传》的结构严谨完整,故事有头有尾,情节波澜起伏;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安排情节,人物性格的发展又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既有中国传记体章回小说的特点,又有新的变革和创新。

(论文首页纸)

— 2010-2011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名著欣赏

任课教师:亢巧霞

论文题目:品《阿Q正传》

学号:MDA08049

姓名:景亚旭

年级: 3

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班级: 1

提交日期:2011年 月 4 1 日

内容摘要:鲁迅先生的这边《阿Q正传》描述了阿Q这一个典型人物来反应当时社会状态,通过阿Q主义讽刺了人的劣根性。小说的心理描写是一大特色,很好的刻画出了人物的思想。

关键词:阿Q主义 艺术表现 心理描写

一 阿Q的悲剧是时代的必然

我们读完《阿Q正传》这篇小说,或许会觉得阿Q这人一生很悲惨,有点同情。然而我们有不难发现,阿Q这人物的悲剧又是当时时代的必然所趋。

阿Q主义这种思想意识与阿Q阶级属性及其自身利益是相矛盾的,但阿Q却反而把它当成护身法宝,这正表现了阿Q的不觉悟。鲁迅写农民的不觉悟,正是表现了他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他要考察农民和革命的关系,寻找妨碍他们起来革命的原因。他批判阿Q的阿Q主义,也是批判农民的落后性,教育人民认识到封建阶级的精神毒害以及阿Q主义消极、落后的本质,使被压迫人民懂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摆脱它的道理,同时也提醒革命者注意,必须高度重视启发农民的觉悟,因为这是关系到民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

阿Q是一个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物,阿Q主义是阿Q这个人物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鲁迅写阿Q,不仅仅是要暴露农民思想的弱点,他所要鞭挞的不仅仅是表现在农民身上的阿Q主义,而是为了“提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精神胜利法”既然来自统治阶级,是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就在不同的阶段、不同阶层的人们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是在清末民初的历史条件下的国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包含了更为深广的内容。阿Q的阿Q主义,即“精神胜利法”,就是它找到的国民的弱点,即他要画出的国民的魂灵。阿Q的阿Q主义,比实际生活中的“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事实上阿Q的形象在各阶层人们中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可以说,阿Q是一面镜子,不论哪个阶层的人都可以照出自己的弱点,从而引起警觉。阿Q的形象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阿Q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真正的革命党。这个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是无法解决的,当时的鲁迅也不能解决。但小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以后发表,形象地宣告了资产阶级政党不能解决农民问题,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对于人们思考革命的出路,在客观上有着重大意义。

二、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阿Q正传》的艺术表现独具特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手法,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阿Q就是从许多人身上吸取了相似的东西,进行艺术联想和想象而塑造出来的一个典型人物,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概括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鲁迅善于用白描、富于动态的描写手法,简洁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对阿Q的外貌,作者没有集中地、静止地描绘,而是在阿Q行动的过程中逐步地展现出来。可以用鲁迅的一句话概括:“只要在头上戴一顶瓜皮小帽,就失去了阿Q”。作品把阿Q放在复杂的矛盾斗争的环境中生活,让他在复杂的人物环境中行动,与各种人发生关系,从而多方面地展示出他的性格,充分地揭示出阿Q主义的各种表现。《阿Q正传》用喜剧的笔调写悲剧,塑造了富有喜剧性的悲剧性格,喜剧性与悲剧性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阿Q的阿Q主义是无价值的

东西,用喜剧的手法将其撕毁,能引起人们的反省。然而,存在着阿Q主义的阿Q是一个勤劳、质朴的雇农,他也有好的品质,有革命的积极性,他的性格中也有有价值的东西。他终生劳动却不得温饱,最后做了无辜的牺牲品。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结局另人同情。阿Q性格中交织着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这两种因素本来不协调的,但他的不觉悟,使他们得到了统一。作品获得了喜剧效果,引人发笑;但读者在笑的时候,感到难过,嘲笑中含着眼泪,对主人公的愚昧,麻木感到气愤、焦急,也为他的遭遇感到悲痛容和不平。喜剧的外形中包含着悲剧的实质,揭示着严肃的社会主题。

而构成作品喜剧风格的重要手段是讽刺。《阿Q正传》表现了用讽刺格调写小说的高超艺术。《阿Q正传》讽刺艺术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夸张的、漫画式的表现手法。阿Q与小D的“龙虎斗”,阿Q与王胡的比赛捉虱子,就像一幅幅漫画。作品中的一幅幅的讽刺的漫画联在一起,构成了旧中国悲凉人生的巨幅画卷。

三、描写心理活动的技法丰富多采

鲁迅先生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技巧也是很讲究的。运用丰富多彩的技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是构成《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的又一特色。这里我想从丰富多采的技法中举出几例略加说明,作为认识这一艺术特色之一斑。

1、通过绘制心理图画,传达心理信息。作者在表现阿Q的一些重要的心理活动时,运用了绘画的方法,描写出来的心理活动给人以浓烈的图画感。最能体现阿Q“革命”要求的是阿Q宣布“造反”的当天晚上在土谷祠里迸跳出来的一系列思想。作者用了四个自然段描写他的心理活动,每一个自然段都是一幅形象鲜明的图画。

这些画面传达出重要的心理信息,是我们认识阿Q思想性格的主要依据。他把革命党想象得很威武,并且亲切地招唤他参加,这反映了他参加革命党的热切愿望,但他把革命党想象成“白盔白甲”,手拿“钢鞭”、“钩镰枪”,这又反映出他对革命党的无知,表现了封建文化对他的很深的影响。他想象自己参加革命党后在政治上翻身的痛快劲儿,那种威风凛凛的神气,反映了他受压迫之深重,翻身愿望之强烈,但他要把自己凌驾于一切人之上,不分敌友的乱杀一气,说明他只不过把政治上的翻身看成是泄私怨而已。

他对改变长期拮据的经济状况也有强烈的要求,但从画面上传达出的心理信息看,他只不过是把经济上的翻身看成是自己便于拿东西,并要奴役同自己一样长期被奴役的小D,实际上他不过是把革命看成是谋一己之私利罢了。革命成功了,要有比较理想的配偶,这也无可厚非,但他的挑选却浸透了封建的道德观念和封建审美意识。我们说他始终不觉悟,主要是指他对革命的目的、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任务始终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具有强烈的革命愿望而又始终不觉悟是阿Q思想性格的核心,这是对心理画面传达的心理信息作了分析、抽象之后而得出的结论。也正是这一矛盾的思想性格决定了阿Q悲剧的结局。

从画面形象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运用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多地体现了民族的风格,从而形成了阿Q心理描写的又一特色。

2、通过推动人物触发联想,丰富和深化心理内含。在阿Q被押赴刑场游街示众之际,有一段关于他的极精采的心理描写:

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采的人们。

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

人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

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这段心理活动由相似联想构成。作者在这里是通过联想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更深入更彻底地透视了人生世相,有力地揭露和鞭挞了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昭示了愚昧、麻木的严重危害性:不仅帮助封建势力吃掉了阿Q的肉体,而且吃掉了阿Q的灵魂。这就是中国革命难以发生,即使发生也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

3、运用切合情景的语言引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当阿Q高兴地想开去时,就用“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引出。当他去“结识”假洋鬼子受挫时,发出愁思,就用“于是心里涌起了忧愁”引出。当他被押赴刑场,就用“他的思想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引出。这些提起式的语言,富于变化,新颖、别致,切合情景。它们或烘托心情,或点染心境,是心理描写的辅助笔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其形象性、生动性是那些满篇“你想”、“我想”、“他想”的失血语言无法比拟的。 《阿Q正传》的结构严谨完整,故事有头有尾,情节波澜起伏;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安排情节,人物性格的发展又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既有中国传记体章回小说的特点,又有新的变革和创新。


相关文章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论文1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期末课程论文 姓名: 娄翠 学号 1108060009 学院 计信 专业 计科 成绩 浅谈<许三观卖血记>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余华的小说,真实而平淡,语言简洁,叙述流畅,故事情节开门见山,将人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 ...查看


  • 2013--2014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更好完成好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质,同时为下学期的中考做准备,根据县教 ...查看


  • 序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
  • 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 ...查看


  • 七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 七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桑田镇中学 谢长泉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虽然在小学接触过英语,但应用能力十分薄弱,而且不正规的书写习惯已经养成,很难纠正.因此,在开学初学字母时,让学生正确书写字母,改正错误的书 ...查看


  • 必读书100本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 1 <语言问题> 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 链接 2 <语言与文化> 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 链接 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 ...查看


  •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故事灯谜刍议
  • 一. 概论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指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 ...查看


  • 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25
  • 人教版新编语文教材八年级 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 ...查看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
  • 六下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 一.加强选文的文学性,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 1.文质兼美,这也是人教版历来各套教材选文一以贯之的标准. 2.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汉语表达比较纯正. 3.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