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教学设计

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重点学习“璧”的字形和字义,理解“斋”的字义,积累“完璧归

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

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教学重点

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

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净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目当中是

无价

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出示图片)因为璧

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 3在玉中,最珍贵的就是和氏璧了,它是宝中之宝,课文中称它为“奇珍异宝。”(出示)

读好这个词。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老师整理了一段资料(媒体出示): 师介绍:传说,和氏璧是我国最有价值的一块璧。据历史记载,这块璧洁白无瑕、光润

晶莹,能在暗处发光,能够除去尘埃,驱邪防身,有夜光璧之称。把它放在房中,冬暖夏凉,

百步之内,蚊蝇蛇虫不侵,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 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5围绕这块玉,历史上还有一个典故,也就是今天要学的课文的课题。 补全课题:13完璧归赵

6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叫“完璧归赵”,请打开书,快速默读找到。

(1)交流出示:“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对照这句句子,课题中的“完”就是“完好无损”的意思。板书:完好无损

(2)这里的“我”指谁?板书:蔺相如 (指导“蔺”的字形,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

蔺相如是课文的主人公。

(3)“一定”这个词表明了蔺相如的决心,结果如何?

(4)蔺相如能从骄横跋扈的秦王手中夺回和氏璧,把它完好无损地归还赵国。可不是件

易的事。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 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 明确复述的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典故,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

述。要复述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

分别对谁说的?

2 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

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

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第一句是对赵王说的,后三句是对秦王说的。(媒体字的颜色区分)

三 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读读1—3节,简单说说原因,指出赵王不放心即可。。 3因为赵王不放心,所以蔺相如先说——(生接),为了能让赵王真的放下心,又补充了

一句——(生接)

4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5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赵王放心。

四 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板

书:献)

2 小组一齐读读蔺相如对秦王说的三句话,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想想蔺相如为什

么这样对秦王说。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可见秦

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可是和氏璧本属于赵国,这并不是

真正的骗,而是“要”。(板书:要)

(3)玉上有瑕斑,即使再名贵,它的价值也要大打折扣,秦王当然不希望自己钟爱的和

氏璧是一块次玉,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使他相信了自己的话,这就叫——(出示)信

以为真

(4) 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4 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指名读句。

(2)再读,读好感叹号。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出示) 蔺相如究竟有什么“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自己

读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板书:理直气壮)

(6)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摔玉。板书:摔 而且他将献出自己的生命,真是“玉在人在,玉碎人亡”.。

(7)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出示:

齐读临行前的话)

(8) 和氏璧是赵国的镇国之宝,赵王是迫不得已才答应交换的,如果真的把玉平白无故

地送给秦国,赵国的颜面将会丢尽,摔玉的目的是为了护玉,护玉则是为了护国啊!看来,

蔺相如想保住的不仅是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更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啊!(“摔”改“护”)从

这里我们感受到他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国家的利益。

(9)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读好这段话。

5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1)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板书:随手指点)

(2)指名读句。

(3)蔺相如以斋戒为借口,(出示)斋戒注释:在秦王斋戒的五天里,不可以饮酒、不

可以 (板书:送)这是他的一个缓兵之计。

(4)引读。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2 接着,我们试着将蔺相如和秦王斗智斗勇的过程进行复述,蔺相如的语言是重点,能

不看书准备吗?

3 指名一人一句。(你是第一个蔺相如,你是??) 4 谁能一个人连起来试试。 5 我们将故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它是有语境的,接着老师和同学配合,我讲语境,在

什么情况下他说这样的话,这就是复述,仔细听老师的话。(请三位同学配合) 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知道他没有诚意,就

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信以为真,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地要回宝玉后,蔺

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随手指点了十五

座城,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又借口说——。秦王同意了,

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指相应的板书) 6 同桌两人学着复述。交流。 7 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维护

了国家的尊严 ,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著名的

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8知识链接:“负荆请罪”小故事 板书设计:

13 完 璧 归 赵

完好无损

蔺 送 秦 相 理直气壮 摔(护) 随手指点 如 要 信以为真 王 献 绝口不提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完璧归赵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把握矛盾冲突,分析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知识;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2、课前布置预习。预习注意:①对照注解和文言文译注资料疏通文句; ②按照顺序叙述本故事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自我检测”部分。

【合作探究】

三、看表演,听故事,归纳故事情节 开端:秦王求璧

发展:决策入琴

高潮:智斗秦王

结局:完璧归赵

四、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出使前

(一)品读3——5段

1、出使前,赵国情形如何? 在和氏璧的去留问题上,赵国君臣难以抉择,蔺相如就是在举国求才、求贤若渴的情况

下出场的,这样安排为他后文智勇双全、忠心报国做下了铺垫。

2、出使前,蔺相如是什么人? “缪贤舍人”。缪贤一语道破,“其人勇士,有智谋”,“臣尝有罪”这一段不得不叹服蔺

相如胆识过人。

3、蔺相如决策的根据是什么?达不到目的是又将采用什么办法呢?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城不如,城请完璧归赵” 蔺相如:初显胆识

出使中

(二)阅读6——11段

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 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 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蔺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 明确:①设计智取。乃前(上前,名作动)曰:“壁有暇,请指示王。”(示,给??看。意

思是: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②说理斗争。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来批评秦王的欺骗手段;另一方面以

赵王的谦诚来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讲信义。(要求学生讲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一句。) ③誓死捍卫。相如“倚柱,怒发上冲冠”这里写出了相如的愤怒表情。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以言辞表现相如的勇气。 “相如持其壁脱柱,欲以击柱。”又以动作表现相如誓死捍卫的决心。

3、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蔺相如:勇敢机智、敢于献身

4、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道

歉请罪。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蔺相如:足智多谋、勇敢、不畏强暴

5、秦王两次接见蔺相如有哪些不同?这对提现蔺相如的个人形象有什么作用? 地点

礼节

第一次

章台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第二次

斋五日,设九宾礼

秦王恃强凛弱,间接烘托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个人形象。 出使后

(三)、品析12—13段

1、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五、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群臣素手无策、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

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拓展延伸】

1、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__________ 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__________ 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13 完璧归赵设计 课题:13 完璧归赵 第 1 教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璧、秦、氏、侍、僵、殿、颅、斋、奉。理解积累含有近义词素

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了解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的人物特点。 4、学习复述:

从“蔺相如来到秦国??”到课文结束。 教学重点: 复述4——11节,联系蔺相如三次与秦王的交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特点。 教

学难点:

学习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从言行上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特点。 教

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篇四: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

13、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

质。

【教学过程】

一 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

无价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

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出示:美玉) 3 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出示,齐读)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

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

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 5 这就是我

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 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2、反馈。

(1)生字词学习。

(2)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

(3)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三、 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 明确复述的要求。

完璧归赵是一个典故,也是一个成语,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不仅要

自己读懂,还要能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

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

分别对谁说的?

2 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意停顿符号)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因当斋

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女生分读四句话。

四、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大王放心”,这是蔺相如对赵王说的第一句话,那么赵王究竟在担心什么呢?让我们

来看课文1——3节(指名读)。

3、交流。(对什么不放心?)

4、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人放心。

5、指名读,评价

6、生齐读。

7、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五、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 上宝玉。(板书:献)

2 学习第一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过渡:这是蔺相如对秦王说的第一句话(指名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要对秦王这

样说?同桌读一读,讨论讨论。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可见秦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

(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板书:信以为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3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接过和氏璧的蔺相如是这样做,这样说的——指名读第7节

(2)你将蔺相如的动作读得很好,看看他都做了什么?(指导认识动词,师演示),可

是蔺相如说得话你没有读好,来看看: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师陈述蔺相如占的

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

前半句)

(7)可是,强暴的秦王怎会如此善罢甘休,于是蔺相如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

要摔玉啊!(板书:摔)

(8)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

话很长,老师来帮帮你们,注意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齐读临行前的话)

(10)蔺相如真的是要摔玉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保护和氏璧啊!)

(11)(他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板书:护) 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谁

愿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4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指名读句)——(板书:随 手指点) ,从随手指点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⑵是啊,蔺相如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他对秦王说道——(出示第9节),生齐读。 ⑶理解:斋戒。秦王答应斋戒5天,是不是表示他改变态度变得很有诚心了呢?明知如

此,那蔺相如为什么 还要秦王斋戒五天呢? ⑷生讨论,指导认识此为缓兵之计。

(5)引读第10、11节,秦王同意斋戒5天,蔺相如——,过了五天,蔺相如得知和氏

璧已被送走,——。后来他冷静一想,——.于是——。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引读——今天,我们联系课文抓住蔺相如的语言读懂了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知道

了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

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的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

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

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有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即叫随从——,从而

将和氏璧——。

2、 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

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

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现在你就是当时跟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

赵的经过告诉赵国的人听。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

得讲清楚。

3、 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4、 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

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

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重点学习“璧”的字形和字义,理解“斋”的字义,积累“完璧归

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

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教学重点

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

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净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目当中是

无价

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出示图片)因为璧

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 3在玉中,最珍贵的就是和氏璧了,它是宝中之宝,课文中称它为“奇珍异宝。”(出示)

读好这个词。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老师整理了一段资料(媒体出示): 师介绍:传说,和氏璧是我国最有价值的一块璧。据历史记载,这块璧洁白无瑕、光润

晶莹,能在暗处发光,能够除去尘埃,驱邪防身,有夜光璧之称。把它放在房中,冬暖夏凉,

百步之内,蚊蝇蛇虫不侵,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 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5围绕这块玉,历史上还有一个典故,也就是今天要学的课文的课题。 补全课题:13完璧归赵

6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叫“完璧归赵”,请打开书,快速默读找到。

(1)交流出示:“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对照这句句子,课题中的“完”就是“完好无损”的意思。板书:完好无损

(2)这里的“我”指谁?板书:蔺相如 (指导“蔺”的字形,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

蔺相如是课文的主人公。

(3)“一定”这个词表明了蔺相如的决心,结果如何?

(4)蔺相如能从骄横跋扈的秦王手中夺回和氏璧,把它完好无损地归还赵国。可不是件

易的事。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 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 明确复述的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典故,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

述。要复述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

分别对谁说的?

2 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

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

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第一句是对赵王说的,后三句是对秦王说的。(媒体字的颜色区分)

三 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读读1—3节,简单说说原因,指出赵王不放心即可。。 3因为赵王不放心,所以蔺相如先说——(生接),为了能让赵王真的放下心,又补充了

一句——(生接)

4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5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赵王放心。

四 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板

书:献)

2 小组一齐读读蔺相如对秦王说的三句话,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想想蔺相如为什

么这样对秦王说。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可见秦

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可是和氏璧本属于赵国,这并不是

真正的骗,而是“要”。(板书:要)

(3)玉上有瑕斑,即使再名贵,它的价值也要大打折扣,秦王当然不希望自己钟爱的和

氏璧是一块次玉,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使他相信了自己的话,这就叫——(出示)信

以为真

(4) 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4 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指名读句。

(2)再读,读好感叹号。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出示) 蔺相如究竟有什么“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自己

读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板书:理直气壮)

(6)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摔玉。板书:摔 而且他将献出自己的生命,真是“玉在人在,玉碎人亡”.。

(7)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出示:

齐读临行前的话)

(8) 和氏璧是赵国的镇国之宝,赵王是迫不得已才答应交换的,如果真的把玉平白无故

地送给秦国,赵国的颜面将会丢尽,摔玉的目的是为了护玉,护玉则是为了护国啊!看来,

蔺相如想保住的不仅是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更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啊!(“摔”改“护”)从

这里我们感受到他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国家的利益。

(9)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读好这段话。

5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1)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板书:随手指点)

(2)指名读句。

(3)蔺相如以斋戒为借口,(出示)斋戒注释:在秦王斋戒的五天里,不可以饮酒、不

可以 (板书:送)这是他的一个缓兵之计。

(4)引读。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2 接着,我们试着将蔺相如和秦王斗智斗勇的过程进行复述,蔺相如的语言是重点,能

不看书准备吗?

3 指名一人一句。(你是第一个蔺相如,你是??) 4 谁能一个人连起来试试。 5 我们将故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它是有语境的,接着老师和同学配合,我讲语境,在

什么情况下他说这样的话,这就是复述,仔细听老师的话。(请三位同学配合) 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知道他没有诚意,就

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信以为真,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地要回宝玉后,蔺

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随手指点了十五

座城,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又借口说——。秦王同意了,

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指相应的板书) 6 同桌两人学着复述。交流。 7 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维护

了国家的尊严 ,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著名的

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8知识链接:“负荆请罪”小故事 板书设计:

13 完 璧 归 赵

完好无损

蔺 送 秦 相 理直气壮 摔(护) 随手指点 如 要 信以为真 王 献 绝口不提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完璧归赵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把握矛盾冲突,分析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知识;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2、课前布置预习。预习注意:①对照注解和文言文译注资料疏通文句; ②按照顺序叙述本故事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自我检测”部分。

【合作探究】

三、看表演,听故事,归纳故事情节 开端:秦王求璧

发展:决策入琴

高潮:智斗秦王

结局:完璧归赵

四、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出使前

(一)品读3——5段

1、出使前,赵国情形如何? 在和氏璧的去留问题上,赵国君臣难以抉择,蔺相如就是在举国求才、求贤若渴的情况

下出场的,这样安排为他后文智勇双全、忠心报国做下了铺垫。

2、出使前,蔺相如是什么人? “缪贤舍人”。缪贤一语道破,“其人勇士,有智谋”,“臣尝有罪”这一段不得不叹服蔺

相如胆识过人。

3、蔺相如决策的根据是什么?达不到目的是又将采用什么办法呢?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城不如,城请完璧归赵” 蔺相如:初显胆识

出使中

(二)阅读6——11段

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 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 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蔺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 明确:①设计智取。乃前(上前,名作动)曰:“壁有暇,请指示王。”(示,给??看。意

思是: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②说理斗争。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来批评秦王的欺骗手段;另一方面以

赵王的谦诚来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讲信义。(要求学生讲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一句。) ③誓死捍卫。相如“倚柱,怒发上冲冠”这里写出了相如的愤怒表情。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以言辞表现相如的勇气。 “相如持其壁脱柱,欲以击柱。”又以动作表现相如誓死捍卫的决心。

3、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蔺相如:勇敢机智、敢于献身

4、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道

歉请罪。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蔺相如:足智多谋、勇敢、不畏强暴

5、秦王两次接见蔺相如有哪些不同?这对提现蔺相如的个人形象有什么作用? 地点

礼节

第一次

章台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第二次

斋五日,设九宾礼

秦王恃强凛弱,间接烘托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个人形象。 出使后

(三)、品析12—13段

1、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五、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群臣素手无策、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

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拓展延伸】

1、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__________ 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__________ 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13 完璧归赵设计 课题:13 完璧归赵 第 1 教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璧、秦、氏、侍、僵、殿、颅、斋、奉。理解积累含有近义词素

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了解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的人物特点。 4、学习复述:

从“蔺相如来到秦国??”到课文结束。 教学重点: 复述4——11节,联系蔺相如三次与秦王的交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特点。 教

学难点:

学习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从言行上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特点。 教

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篇四: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

13、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

质。

【教学过程】

一 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

无价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

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出示:美玉) 3 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出示,齐读)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

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

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 5 这就是我

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 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2、反馈。

(1)生字词学习。

(2)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

(3)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三、 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 明确复述的要求。

完璧归赵是一个典故,也是一个成语,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不仅要

自己读懂,还要能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

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

分别对谁说的?

2 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意停顿符号)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因当斋

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女生分读四句话。

四、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大王放心”,这是蔺相如对赵王说的第一句话,那么赵王究竟在担心什么呢?让我们

来看课文1——3节(指名读)。

3、交流。(对什么不放心?)

4、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人放心。

5、指名读,评价

6、生齐读。

7、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五、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 上宝玉。(板书:献)

2 学习第一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过渡:这是蔺相如对秦王说的第一句话(指名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要对秦王这

样说?同桌读一读,讨论讨论。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可见秦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

(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板书:信以为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3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接过和氏璧的蔺相如是这样做,这样说的——指名读第7节

(2)你将蔺相如的动作读得很好,看看他都做了什么?(指导认识动词,师演示),可

是蔺相如说得话你没有读好,来看看: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师陈述蔺相如占的

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

前半句)

(7)可是,强暴的秦王怎会如此善罢甘休,于是蔺相如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

要摔玉啊!(板书:摔)

(8)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

话很长,老师来帮帮你们,注意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齐读临行前的话)

(10)蔺相如真的是要摔玉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保护和氏璧啊!)

(11)(他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板书:护) 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谁

愿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4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指名读句)——(板书:随 手指点) ,从随手指点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⑵是啊,蔺相如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他对秦王说道——(出示第9节),生齐读。 ⑶理解:斋戒。秦王答应斋戒5天,是不是表示他改变态度变得很有诚心了呢?明知如

此,那蔺相如为什么 还要秦王斋戒五天呢? ⑷生讨论,指导认识此为缓兵之计。

(5)引读第10、11节,秦王同意斋戒5天,蔺相如——,过了五天,蔺相如得知和氏

璧已被送走,——。后来他冷静一想,——.于是——。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引读——今天,我们联系课文抓住蔺相如的语言读懂了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知道

了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

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的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

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

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有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即叫随从——,从而

将和氏璧——。

2、 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

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

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现在你就是当时跟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

赵的经过告诉赵国的人听。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

得讲清楚。

3、 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4、 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

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


相关文章

  • 13完璧归赵
  • 13 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璧 赵 秦 蔺 殿 颅 斋 奉 僵: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能区分"吩咐"和"嘱咐",并会正确使用.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完璧归赵 ...查看


  • [将相和]教学设计 1
  •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本节课,我主要 ...查看


  • [完璧归赵]
  • 13 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重点学习"璧"的字形和字义,理解"斋"的字义,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查看


  • 将相和教学设计
  • <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贺兰一小方欣弘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查看


  •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课题 <将相和>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 ...查看


  • [将相和]教案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壁.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查看


  • 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
  • 13.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qu ...查看


  • [将相和]课时教学设计2
  • <将相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 ...查看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案例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案例 这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和相由不和到和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