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论文

课堂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

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从以往物理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学生听”、“课内不足课外辅”、“实在不行练习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负担重、压力大、学习效率低、怕学、厌学的后果,制约了物理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具有生动、鲜明、形象的特点,实验的变化、新奇的刺激等是维持注意的必要因素,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开展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己走过的路,体会到的困难,远胜过别人所谓的“路难行”。

所谓形象直观教学法,就是采用直观恰当的图形、图示、语言,借助媒体等相关工具,将学生们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动脑,动手,动眼,动嘴,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想像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此与大家分享几个教学片段,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动起来了,课堂就是成功了的。

(1)巧妙地设置悬念

在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经验特点,利用实验,推理等手段,给学生造成与学生经验冲突的矛盾。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使于惊讶和疑惑”。所以学生一旦对物理现象、理论产生疑问、悬念,就想千方百计地弄明白,就对物理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的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课前取一只烧杯,拿一根底部削平的蜡烛,用点燃的火柴使蜡烛底部稍稍熔化后将蜡烛紧按在烧杯的底部。上课时将粘有蜡烛的烧杯出示给学生,并告诉学生ρ蜡

论无法控制地开始了,按照浮沉条件,蜡烛应该浮起来,难道浮沉条件错了吗?再问:谁能使蜡烛浮起来?有的学生走上讲台向烧杯中不停地加水,不行;后来有的学生上来摇晃一下烧杯,蜡烛就浮了起来。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为什么开始没有浮起来,因为蜡烛与烧杯紧密接触,蜡烛底部干燥,没有受到水对它的竖直向上的压力,于是就浮不起来;后来受到摇晃,蜡烛底部浸水,受到了水对它有竖直向上的压力,于是就浮起来了,通过这样的悬念能使学生对浮力的理解更深。

(2)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常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大小、物重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湿度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甚至有的组提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弹簧测力计匀速不易控制。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可以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无论从操作性还是误差方面都得到改进。操作性方面,长木板可以是变速的。误差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华。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分组合理、分工明确(可轮换);②组长相当于小老师,一定要培训好;③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④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3)以“放”方式“让学生自己走路”

在开展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预习后自己准备实验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不仅演示了“瓶吞鸡蛋”、 “水不脱杯”、 “罐变形”等实验,更有学生演示了“喝墨水”的实验。一节较长的软管,一杯墨水,

问那个敢喝完杯子里的墨水?学生异常热闹,都等着看笑话,一喝不是把墨水喝到嘴里了?实验创设者又缓缓道来:“我的意思是不准用倒的方式,只能利用提供的软管把杯里的墨水弄出来就行”,“哦”声过后开始有了尝试者,课堂氛围异常热闹,有直接用嘴者把墨水弄得满嘴都是,虽然没有人成功,但是解密时专注度可不是一般的高,等大家看到表演者将软管紧密地缠绕在手上,然后把另一端放入墨水中,慢慢放松软管,墨水顺着软管流出来了。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比老师演示效果好多了,因为学生自己设计演示的学生看得都比老师做时认真些。所以只要做好课前准备,大胆放手不是老师的不认真,反而更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要有质量就要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本文通过对自己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探究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落到实处。以实验为创新源泉,问题情境为创新动力,实践为路径,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

课堂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

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从以往物理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学生听”、“课内不足课外辅”、“实在不行练习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负担重、压力大、学习效率低、怕学、厌学的后果,制约了物理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具有生动、鲜明、形象的特点,实验的变化、新奇的刺激等是维持注意的必要因素,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开展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己走过的路,体会到的困难,远胜过别人所谓的“路难行”。

所谓形象直观教学法,就是采用直观恰当的图形、图示、语言,借助媒体等相关工具,将学生们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动脑,动手,动眼,动嘴,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想像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此与大家分享几个教学片段,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动起来了,课堂就是成功了的。

(1)巧妙地设置悬念

在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经验特点,利用实验,推理等手段,给学生造成与学生经验冲突的矛盾。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使于惊讶和疑惑”。所以学生一旦对物理现象、理论产生疑问、悬念,就想千方百计地弄明白,就对物理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的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课前取一只烧杯,拿一根底部削平的蜡烛,用点燃的火柴使蜡烛底部稍稍熔化后将蜡烛紧按在烧杯的底部。上课时将粘有蜡烛的烧杯出示给学生,并告诉学生ρ蜡

论无法控制地开始了,按照浮沉条件,蜡烛应该浮起来,难道浮沉条件错了吗?再问:谁能使蜡烛浮起来?有的学生走上讲台向烧杯中不停地加水,不行;后来有的学生上来摇晃一下烧杯,蜡烛就浮了起来。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为什么开始没有浮起来,因为蜡烛与烧杯紧密接触,蜡烛底部干燥,没有受到水对它的竖直向上的压力,于是就浮不起来;后来受到摇晃,蜡烛底部浸水,受到了水对它有竖直向上的压力,于是就浮起来了,通过这样的悬念能使学生对浮力的理解更深。

(2)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常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大小、物重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湿度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甚至有的组提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弹簧测力计匀速不易控制。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可以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无论从操作性还是误差方面都得到改进。操作性方面,长木板可以是变速的。误差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华。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分组合理、分工明确(可轮换);②组长相当于小老师,一定要培训好;③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④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3)以“放”方式“让学生自己走路”

在开展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预习后自己准备实验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不仅演示了“瓶吞鸡蛋”、 “水不脱杯”、 “罐变形”等实验,更有学生演示了“喝墨水”的实验。一节较长的软管,一杯墨水,

问那个敢喝完杯子里的墨水?学生异常热闹,都等着看笑话,一喝不是把墨水喝到嘴里了?实验创设者又缓缓道来:“我的意思是不准用倒的方式,只能利用提供的软管把杯里的墨水弄出来就行”,“哦”声过后开始有了尝试者,课堂氛围异常热闹,有直接用嘴者把墨水弄得满嘴都是,虽然没有人成功,但是解密时专注度可不是一般的高,等大家看到表演者将软管紧密地缠绕在手上,然后把另一端放入墨水中,慢慢放松软管,墨水顺着软管流出来了。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比老师演示效果好多了,因为学生自己设计演示的学生看得都比老师做时认真些。所以只要做好课前准备,大胆放手不是老师的不认真,反而更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要有质量就要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本文通过对自己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探究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落到实处。以实验为创新源泉,问题情境为创新动力,实践为路径,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


相关文章

  •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
  • 第30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3月 Vol.30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08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 史智平 (宝鸡文理学院 物理系,陕西 宝 ...查看


  • 浙江工商大学
  • 2 汉31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 一.实验教学的总体理念与指导思想 浙江工商大学文科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加强与发展,是顺应社会进步和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变化的必然要求, ...查看


  • 先进单位事迹
  • 狠抓实验教学管理 促进科学教育发展 --邢台县豫办中心实验完小实验教学先进事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邢台县豫办中心实验完小狠抓实验教学管理,从制度上严格要求,确保实验开出率不低于95%.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了动手 ...查看


  • [水文地质学]实验教学环节保障体系的构建探讨
  • 摘要:实验教学是水文地质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长效机制.为此,本文从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实验教学过程控制.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水文地质实验教学质量 ...查看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1
  •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同时利用实验锻炼学生的能力.本文就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 ...查看


  • 河北农业大学本科
  • 河北农业大学本科生选课操作指南 1.河北农业大学本科生选课操作指南 2.河北农业大学教学计划 3.2010-2011学年... 4.本一/本二英语三(2009届学生)课程号为 (BB0934011)(除艺术学院外)... ieas.heba ...查看


  • "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 滨州市小学"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示范学校" 创建申报材料 邹平县韩店镇中心小学 2012.10 滨州市小学"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示范学校"创建申报材料 韩店镇中心小学2006年9月投入使用,现有29个 ...查看


  •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国家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本科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实验中心建设 成果完成人: 赵新华 申秀民 赵云岭 张站斌 冯瑞琴 成果完成单位: 推荐等级建议: 化学仍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历 ...查看


  •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XXXX小学--XXX 摘要:初中物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研究的是生活实际现象的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生缺乏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更多的是探究生活现象的本质,每个概念的建立.每 ...查看


  • 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考核实施细则
  • 吴伯箫学校实验室教学管理考核实施细则 为落实课程计划,达到课标要求的实验开出率,培养学生观察能 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科学素质,根据莱芜市教育局<莱 芜市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考核办法> [2009]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