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从习惯抓起

  2013年接近尾声,学子们在新校园的学期生活也就快要结束了,此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那些今年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高考幸运儿们,他们是对新环境最期待也最陌生的一群人,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这个陌生的校园,是否已经适应了生理到心理的变化,这是所有学生和家长都关注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当代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部分人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烦恼,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年会(2003.9.13)公布的大学生心理调查表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37%,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占34.9%,男生高于女生,农村新生高于城市新生。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问题多

  独生子女曾一度被形容为“小太阳”“小皇帝”,不少人担心他们会因为众多亲人宠爱而产生各种问题。但普查结果却出人意料——非独生子女有心理问题倾向的达7.17%,比独生子女的比例高出近5个百分点。

  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城市学生,而非独生子女基本上是农村学生。因此,这个问题也可从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如此看来就可以理解上述差别了。

  农村学生心理压力相对更大

  普查结果显示,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占2.83%,而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则有6.62%有此倾向。

  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多与适应能力有关,而步入大学校门还不到一年的大学新生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大部分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这可能会在其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造成与其他学生的隔阂。

  对于不少农村孩子来说,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不再是惟一的评价标准,这让很多在中学时代成绩优秀的农村孩子一下子湮没于人群中,没文体特长、穿着土气、好多时尚的东西不懂……这也是农村学生有心理问题倾向比较多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城市学生,他们的问题源于“个人中心”意识太强,不考虑他人感受,人际关系处理上容易遇到问题。

  高年级学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河北师大对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心理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长,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比例也有所提高。调查显示,大二、大三和大四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分别占到13.2%、15.2%和15%。

  从抽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河北师大二、三、四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突出。虽然大一新生入学后有很多不适应,但由于入学时间短,很多问题还处于潜伏状态。而高年级学生,尤其是进入三、四年级后,考研、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都展现在他们面前,如不能得到合理调整和干预,这些心理问题就会影响学生自身及其周围同学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多渠道为大学生减压

  “强烈的竞争、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让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容易产生烦恼、困惑和无助的感觉。他们需要能耐心倾听的耳朵和适时的引导。”有关专家说。

  近年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真正完全成熟的特殊阶段,学校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教育,因此,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实,大学生很多心理问题并非在进入大学后产生,而是从中小学延伸而来。

  中小学以升学为中心,学生们不用亲自动手掌握新知,而是从书本上学习间接知识。大量学生生活在一个人造环境里,导致感性经验极其匮乏。另外,他们也缺乏挫折经验,最常见的挫折也只是考试失利,而在为人处世方面经历也较少,这导致他们承受能力差,适应新环境很困难。进入大学后,面对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他们就不知所措。一旦面临学业和就业压力,以及恋爱与性等问题,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就会更为明显。

  针对这样的问题,有关专家向同学们建议,不要封闭自己,要多与老乡、高年级学生交流,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还应转变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模式。在入校初期,学校和家庭有效的情感支持能防止大学生在第二次“断乳期”出现种种不适,这包括家庭对出门在外孩子感情上的安抚,学校对于贫困学生的经济支援等多方面内容。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状况和考入大学时“天之骄子”的社会赞誉之间形成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许多学生精神压力很大,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心理问题随之产生。事实上,大学生在毕业后真正失业的极为少见,多数是因为工作与预期的差距较大。大学生应树立“先就业、再创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避免过大的心理起伏。

  重视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近几年,相关部门的联合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反应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有所提高,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学生体能素质、肺活量指标长期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

  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常常会有决心没有行动,有开始没有坚持,克服这些问题的秘诀是“努力追求今日”。其实体育锻炼无需专门的场地、时间、工具。休闲运动是消除身心紧张最有效的方法,有很多的运动方式受到场地、设施、天气、运动器械等方面的制约。对于学生来说,最因地制宜、最容易坚持、最贴近生活的运动就是骑自行车和爬楼梯。骑车不仅活动筋骨,还能锻炼神经,使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这是在路上的锻炼方法。进了教学楼上课,又另有一种可取的活动,就是上下楼梯。

  为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要,有足够的热能维持正常的机体活动,增强抵抗力,保证身体健康,保证学习工作,大学生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三餐要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提倡均衡饮食,纠正偏食,合理配餐,保证营养。

  人们每日饮食离不开饭、菜、汤和水果。那么,饮食有什么讲究呢?

  俗话说:“饭前喝汤,胜似药方。”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消化道增加“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有益于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学家认为,养成饭前和吃饭时进汤水的习惯,有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果蔬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副产品,富含各种糖、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水果无需通过胃来消化,直接进入小肠就被消化了。米饭、面食、肉食等含淀粉及蛋白质成分的食物,需要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进餐后即吃水果,不易消化的淀粉、蛋白质会阻塞易消化的水果。

  因此正确的进餐顺序应该是:汤→蔬菜→饭→肉→半小时后再食用水果。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还年轻,全社会都需要关注他们的健康。大学生也要从入学就开始养成良好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健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编辑 刘小苏)

  2013年接近尾声,学子们在新校园的学期生活也就快要结束了,此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那些今年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高考幸运儿们,他们是对新环境最期待也最陌生的一群人,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这个陌生的校园,是否已经适应了生理到心理的变化,这是所有学生和家长都关注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当代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部分人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烦恼,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年会(2003.9.13)公布的大学生心理调查表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37%,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占34.9%,男生高于女生,农村新生高于城市新生。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问题多

  独生子女曾一度被形容为“小太阳”“小皇帝”,不少人担心他们会因为众多亲人宠爱而产生各种问题。但普查结果却出人意料——非独生子女有心理问题倾向的达7.17%,比独生子女的比例高出近5个百分点。

  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城市学生,而非独生子女基本上是农村学生。因此,这个问题也可从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如此看来就可以理解上述差别了。

  农村学生心理压力相对更大

  普查结果显示,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占2.83%,而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则有6.62%有此倾向。

  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多与适应能力有关,而步入大学校门还不到一年的大学新生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大部分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这可能会在其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造成与其他学生的隔阂。

  对于不少农村孩子来说,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不再是惟一的评价标准,这让很多在中学时代成绩优秀的农村孩子一下子湮没于人群中,没文体特长、穿着土气、好多时尚的东西不懂……这也是农村学生有心理问题倾向比较多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城市学生,他们的问题源于“个人中心”意识太强,不考虑他人感受,人际关系处理上容易遇到问题。

  高年级学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河北师大对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心理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长,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比例也有所提高。调查显示,大二、大三和大四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分别占到13.2%、15.2%和15%。

  从抽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河北师大二、三、四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突出。虽然大一新生入学后有很多不适应,但由于入学时间短,很多问题还处于潜伏状态。而高年级学生,尤其是进入三、四年级后,考研、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都展现在他们面前,如不能得到合理调整和干预,这些心理问题就会影响学生自身及其周围同学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多渠道为大学生减压

  “强烈的竞争、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让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容易产生烦恼、困惑和无助的感觉。他们需要能耐心倾听的耳朵和适时的引导。”有关专家说。

  近年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真正完全成熟的特殊阶段,学校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教育,因此,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实,大学生很多心理问题并非在进入大学后产生,而是从中小学延伸而来。

  中小学以升学为中心,学生们不用亲自动手掌握新知,而是从书本上学习间接知识。大量学生生活在一个人造环境里,导致感性经验极其匮乏。另外,他们也缺乏挫折经验,最常见的挫折也只是考试失利,而在为人处世方面经历也较少,这导致他们承受能力差,适应新环境很困难。进入大学后,面对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他们就不知所措。一旦面临学业和就业压力,以及恋爱与性等问题,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就会更为明显。

  针对这样的问题,有关专家向同学们建议,不要封闭自己,要多与老乡、高年级学生交流,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还应转变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模式。在入校初期,学校和家庭有效的情感支持能防止大学生在第二次“断乳期”出现种种不适,这包括家庭对出门在外孩子感情上的安抚,学校对于贫困学生的经济支援等多方面内容。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状况和考入大学时“天之骄子”的社会赞誉之间形成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许多学生精神压力很大,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心理问题随之产生。事实上,大学生在毕业后真正失业的极为少见,多数是因为工作与预期的差距较大。大学生应树立“先就业、再创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避免过大的心理起伏。

  重视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近几年,相关部门的联合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反应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有所提高,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学生体能素质、肺活量指标长期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

  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常常会有决心没有行动,有开始没有坚持,克服这些问题的秘诀是“努力追求今日”。其实体育锻炼无需专门的场地、时间、工具。休闲运动是消除身心紧张最有效的方法,有很多的运动方式受到场地、设施、天气、运动器械等方面的制约。对于学生来说,最因地制宜、最容易坚持、最贴近生活的运动就是骑自行车和爬楼梯。骑车不仅活动筋骨,还能锻炼神经,使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这是在路上的锻炼方法。进了教学楼上课,又另有一种可取的活动,就是上下楼梯。

  为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要,有足够的热能维持正常的机体活动,增强抵抗力,保证身体健康,保证学习工作,大学生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三餐要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提倡均衡饮食,纠正偏食,合理配餐,保证营养。

  人们每日饮食离不开饭、菜、汤和水果。那么,饮食有什么讲究呢?

  俗话说:“饭前喝汤,胜似药方。”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消化道增加“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有益于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学家认为,养成饭前和吃饭时进汤水的习惯,有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果蔬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副产品,富含各种糖、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水果无需通过胃来消化,直接进入小肠就被消化了。米饭、面食、肉食等含淀粉及蛋白质成分的食物,需要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进餐后即吃水果,不易消化的淀粉、蛋白质会阻塞易消化的水果。

  因此正确的进餐顺序应该是:汤→蔬菜→饭→肉→半小时后再食用水果。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还年轻,全社会都需要关注他们的健康。大学生也要从入学就开始养成良好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健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编辑 刘小苏)


相关文章

  • 我心目中的校园足球
  • 我心目中的校园足球 ------伊川县直中学 李玉科 我是一名体育教师,大学时我曾经接触过足球,但仅限于了解它的发展,基本掌握它的基本技术,基本了解我国的足球现状及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等等,当然参加工作后,我还时常听到人们对我国足球的期盼及失望 ...查看


  • 一年级新生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家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成长的摇篮,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快乐.而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一个好的学校后,自己的教育任务就算完成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道德教育始于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中,学校教育 ...查看


  • 巴扎乡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工作计划
  • 巴扎乡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互助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互助县教育局2012年工作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在新的办 ...查看


  • 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环境教育从幼儿抓起
  • 一.自然中去认识自然环境 1.大自然是幼儿环境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场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它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的确,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接触大自然是 ...查看


  • 教育论文农村家庭教育(王彦清)
  • 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以宕昌县关停学区为例 王彦清 [摘 要]:目前农村家庭教育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远远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家教观念较滞后,缺少科学的教子理念:家教方法较简单,缺乏有 ...查看


  • 传播健康,从我做起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在这儿举行的健康知识教育. 为积极配合卫生部号召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三好一满意活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进而提升全民 ...查看


  •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家长必读>家长会讲座教案 主讲人:周宇校长 教学目的::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 ...查看


  •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前言: 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然而每一个人对健康的 认识都不一样.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 病,体格健壮单纯就是健康,而一个人的健康主要是看他身 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等,片面的把不生病理解 ...查看


  • 创新,从英语课堂抓起
  • 摘 要:英语教学的创新,应从英语课堂抓起,强调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改变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课堂:创新课堂: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都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