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兰德公司[恐怖的海峡2](大陆与台湾台海之战推演)的评述

台海一旦开战,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关于这个问题,其实美国兰德公司曾做过两次非常复杂的模拟推演。以下是我对兰德公司第二次模拟推演报告的评价。

对兰德公司《恐怖的海峡Ⅱ》的简要评价

2000年,当台湾海峡两岸剑拔弩张、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之际,美国兰德公司发表了评估海峡平衡的《恐怖的海峡》报告,并基于分析形成结论:“中国近期内攻占台湾的任何企图都会是一场失败概率相当高的血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些弱点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如后勤和指挥与控制能力的缺陷,可以使攻台三栖作战(登陆、空降和空袭)这样复杂的军事行动中途夭折。即使我们假设不存在这样的弱点,解放军也没有赢得空对空战争的把握,其军舰亦没有足够的防空和反导能力。只要台湾空军基地能在遭受攻击的情况下继续运转,它就能有较大把握不让北京获得制空、制海权,而这又是运送大批地面部队安全海渡所必需的条件。”

十年之后。兰德公司又出版《恐怖的海峡Ⅱ》(《中国—台湾冲突政治背景和军事方面的平衡》报告)。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的基本想定:“在开始阶段,(大陆)采取导弹和空中力量攻击台湾的军事设施,目的是降低台湾的整体防御能力并夺取制空权。几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横渡海峡,在台岛北部登陆。经过一个短暂的巩固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快速出击,消灭岛内的防御力量进而占领台北。占领台湾首府后,北京相信台湾政府会投降。”

报告结论:两岸“统一”是中国政治的核心原则,任何偏离这个原则的行为都会给中国领导人带来麻烦;而对于马英九或者任何其他台湾领导人,与中国过于亲近也是危险的。基于这样的现实,在近中期,中国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压制台湾和美国空军基地的能力严重威胁了台湾维持海峡上空制空权的能力。加强台湾的主动和被动防护措施,使其空军基地和其他装备免受沉重打击,将增加中国进攻计划的复杂性,并且影响进攻的效果。重新获得台海制空权需要台湾和美国部署针对中国空军基地的新的打击能力(例如,几百枚中程弹道导弹),这种能力花费巨大并且可能在政治上招致麻烦。让中国清楚进攻美国在东亚的基地和部队会遭到美国反击,从而增加中国的顾虑,降低进攻可能性。即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一定的程度制空权的情况下,适当运用“四层”防御抵抗中国登岛入侵仍然是可能的,但需要建立新的能力和作战思想。

这个结论无非两方面的含义:1、大陆对台优势尤其是导弹优势可能使其能够改变以往空战的不利态势,掌握一定的制空权;2、即使如此,在近中期大陆想登岛夺回台湾是不可能的。

一、对海峡两岸政治关系动态变化的分析

报告围绕改变两岸关系政治态势的五种力量和趋势进行分析,即:北京对待两岸关系的态势、迅速发展的两岸经济关系、台湾方面对国家身份认同的转变、陈水扁遗留的问题、两岸军事平衡的变化,最后的结论是:就是这个期盼已久的、新的、随和的台湾政府(马英九)可能为未来的两岸关系播下危机的种子。尽管国民党不同于民进党,但是,在民主时期,台湾的政治中心是轮班的。虽然仅仅只有一部分台湾公民期望立即独立,但是本章中描述的岛上居民政治、社会、文化身份的改变是真实的、有意义的。这种不断增加的“台湾人”的意识限制了国民党对中国妥协的能力。台湾政治和社会发展现实充分显示了即使最有弹性的台北政府也不可能达到北京的期望目标,北京寻求统一和台湾不情愿接受是矛盾的、不能调和的。不管哪个政党控制台湾,两岸不可逾越的距离在未来十年内是不会缩小的,对立仍将存在。

但报告分析中也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两岸经济整合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其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两岸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关系迅猛发展,这是由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改革以及互补性经济所共同推动的。因此,双方经济正处在一个深刻的、“不对称相互依存”时期,即每一方经济上都要依靠对方,如果任何一方蒙受巨大的经济问题或混乱事件,都严重影响另一方。一旦两岸关系恶化,大陆可能用三种方式对台施加压力:限制从台湾进口、破坏金融市场或信息网络、选择性骚扰或恐吓台商。但经济施压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以大陆的政治体制和民怨程度,其在承受能力上未必能够强于美国支持的台湾。报告指出:北京发现,两岸的经济关系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政治武器,但往往难以奏效。2004年的总统大选结果反映了北京的挫折感。许多境外观察员报道,北京认为台湾选民由于担心该岛经济状况会受到“台独”影响,同时盼望扩大两岸经济关系,他们会抛弃陈水扁。因此,北京将主要精力投在台商方面,希望通过影响台商来左右大选结果。但是,大选结果证明,上述做法要么是错误的,要么就是台商的作用被严重夸大了。

二、对大陆导弹攻击的分析

重点分析大陆导弹攻击台美空军基地的有关情况。

(一)对大陆短程弹道导弹实力的判断

将大陆短程弹道导弹分为两种;

1.CSS-7。早期型号DF-11可携弹头800KG,射程280—350KM,圆概率偏差(Circular Error Probable)600米。新型号DF-11A可携弹头500KG,射程350—530KM,CEP20—30米。估计约有移动发射架120—140具,导弹675—715枚。

2.CSS-6。分三种:DF-15可携弹头500KG,射程600KM, CEP300米;DF-15A可携弹头600KG,射程600KM, CEP30—45米;DF-15B可携弹头600KG,射程600KM,CEP5米。估计有移动发射架90—110具,导弹315—355枚。

由于两种导弹较为相似,为便于模拟分析,报告将其简化为一个型号的模拟导弹(CSS)来描述。导弹根据打击目标,采用整体高爆弹或子母弹,精度参数确定在5-300米,数量为900枚和200具发射架。

(二)对攻击台空军基地的模拟分析

台湾空军基地的机场共12个:茶山、花莲(新)、花莲(旧)、嘉义、台东、清泉岗、松山、马公、屏东北、屏东南、台南。以大陆900导弹对台12个空军基地,报告通过模拟计算:1.封锁机场。大陆200个导弹发射具使用CEP40米的导弹,第一波攻击封锁台所有空军基地的概率为大于90%;如使用CEP25米的导弹,第一波只需一半的导弹(100枚)即可达到80%的封锁率。2.攻击飞机库/维护设施。以台南空军基地为例,毁伤其各类机场设施大约需要20枚导弹。由此推算毁伤所有机场的设施大约需要240枚。3.攻击露天停放的飞机。需要24—36枚导弹即可摧毁台湾所有露天停放的飞机。

(三)结论

尽管彻底和永久封闭台湾空军基地需要数千枚导弹,但是大约60—200枚携带子母弹的短程导弹就足够临时封闭所有台湾空军基地。这将充分压制台湾空军,从而允许中国空军用现代精确武器打击空军基地或者其他军事和工业目标。

——评析: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单纯的大规模常规弹道导弹突击的成功战例。如二战中德国对英国的火箭突击、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对联军的飞毛腿导弹突击,尤其是两伊战争中双方的导弹袭城战,数百枚弹道导弹突击后,基本上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其实,弹道导弹突击的意义在于能够携带一定当量的核弹头,用其巨大威力弥补命中精度的不足。而若携带精度不高的常规弹头,弹道导弹突击则完全是亏本的资源消耗。以封锁机场为例,假设10—20枚弹道导弹能够暂时破坏机场跑道,其成本在数亿元人民币,而对方维修跑道的费用大约也就数十或数百万元人民币。

因此,以900枚短程战术导弹对12个空军基地的模拟计算并不复杂,但要分析毁伤效果,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一)中国短程战术导弹的末端精确制导技术

弹道导弹末端制导技术本身就是世界难题,连美俄都难以解决。据外报道,中国短程弹道导弹早期是采用惯性陀螺加弹载计算机制导,CEP为300米;改进型采用卫星定位加环形激光陀螺,CEP为100米。兰德报告将中国导弹的CEP设为40米,得出一次齐射200枚可压制台湾机场的结论。若按CEP100米计算,则需要2500多枚,按CEP300米计算,则达到数万枚,这根本不是中国能够承受的。若美台军对卫星定位系统实施干扰,则导弹的命中精度将大大降低。

(二)台军防空反导能力

台军目前防空反导武器主要有:空军“天弓”Ⅰ/Ⅱ发射架64部、导弹475枚;“爱国者”PAC-2+发射架24架、导弹192枚;“霍克”Ⅲ发射架108部、导弹1064枚;“天兵”、“捷羚”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共发射架21部、导弹165枚。海军“基隆”级驱逐舰4艘,各装备MK26舰空导弹发射架2座、“标准”ⅡBlockⅢ舰空导弹37枚,计发射架8座、导弹148枚;“康定”级护卫舰6艘,各装备四联装“海小槲树”防空导弹系统1部,计发射架24座、导弹24枚;“成功”级护卫舰8艘,各装备MK13舰空导弹发射架1座、“标准”SM1-MR舰空导弹40枚,计发射架8座、导弹320枚;“济阳”级护卫舰8艘,各装备舰空导弹发射架1座、“标准”Ⅰ防空导弹10枚,计发射架8座、导弹80枚。以上共计发射架265具(部、座)、导弹2468枚。按大陆一波次发射导弹200枚计算,台军一次发射拦截导弹265枚,按50%的拦截率,可抵销约70%的中国导弹攻击。

(三)台军的导弹反击

报告确认大约40个可供中国战机起降或补给的空军基地。如对每个基地发射15枚导弹,总数需要600枚。并估计台军已拥有大约300枚雄风-ⅡE巡航导弹(2008年数据)。在不考虑美军介入的情况下,台军300枚导弹不应对大陆空军基地构成致命打击,但可产生较大的威慑和影响。

三、对两岸空战的分析

报告提出:不管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入侵并占领台湾还是胁迫台湾,获取或丧失空中优势将一直是台海大规模用兵的关键因素。大规模的台海空战非常激烈,双方损失巨大,因此作战行动将很快结束。同2000年分析一样,报告只进行4天的空战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兰德开发的联合一体化应急作战模型(Joint Integrated Contingency Model)进行模拟。

(一)基本参数与变量设定

1.双方实力

大陆方面。预测2013年大陆可用于台海作战的主要战机。战斗/多用途飞机总数630架,其中苏-30:150架,苏-27/歼-11:130架,歼-10:250架,歼-8改:100架。攻击/轰炸机总数140架,其中歼轰-7:40架,轰-6:40架,轰-6改:60架。

台湾方面。作战飞机383架。其中F-16:198架;幻影-2000:57架;IDF:128架。

美国方面。分若干方案。

不干预为0架。

最大方案干预(2个航母战斗群参战):作战飞机203架。其中F-22:72架、F/A-18/EF:132架。

2.主要想定的变量设定

中国飞行员素质:分别假定中国空军飞行员素质是美军飞行员的40%、60%、80%。

中国空军出动能力:重点分析中国空军每天大约能够出动900架次的飞机,大约与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的出动能力相当。

防御中国精确制导弹药:虽然兰德认为中国并没有大规模部署精确制导弹药,但还是增加了一个想定变量来表示台湾和冲绳空军基地抗精确打击的防御能力。其中包括GPS干扰机、激光制导弹药制盲机、雷达引导的速射炮、快速反应的近程地空导弹和诱骗装备。假定以上防御能够降低中国精确制导武器75%的打击效能。

台美空军出动能力:报告认为中国短程弹道导弹突击将对台空军基地造成极大破坏。因此,分三种情况,设定台湾和冲绳美军空军基地的空军出动分别为正常的1/2、1/3或1/6,即每个基地每天能够出动60、40或20架次。

台湾地空导弹的生存能力:认为由于台湾目前的中程和远程地空防御系统主要依靠固定配置雷达和发射阵地,因此在面对包括干扰、哈比无人机、空射反辐射导弹、弹道导弹等多重攻击时很难生存。因此,报告以三种情况假设。A:空战开始后,第一天台地空导弹效能为50%,后三天均为0;B:第一天效能为75%、第二天为50%、第三天为25%、第四天为0;C:第一天为90%、第二天为80%、第三天为70%、第四天为60%。

台美军飞机掩体数量:按照机场防护程度,分低级掩体、高级掩体和超级掩体三种情况。

美军介入:考虑六个方面的情况:双航母战斗群、单航母战斗群、无航母战斗群、从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派遣72架F-15C或F-22战斗机参战、不派遣战斗机参战。还考虑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派出72架F-22,从岩国基地(作者注:似应为冲绳普天间空军基地)起飞36架海军陆战队F/A-18E/F飞机参战。假定日本航空自卫队不参与台海战争,仅保护日本领土包括冲绳基地。

(二)空战案例

在JICM模型中依次改变所有变量,产生超过31000个独立的模拟案例。报告将如下作为基本案例:

第一天交战的基本条件是:中国空军为基本力量,飞行员素质为美军的80%,出动能力为低;台湾空军为基本力量,出动能力为20架次/基地/天,台美军对空射精确制导武器的防御能力为0,台地空导弹生存能力(在中国导弹突袭后)为50%,台美空军掩体防御为低,美国航母战斗群参战数量为2,美军嘉手纳基地战斗机类型为F-22.。

经过模拟计算,在第一天空战中:

中国出动苏-30计82架次、投放PGM(精确制导弹药)计82枚,歼-10计115架次、投放PGM330枚,歼轰-7计44架次、投放PGM计88枚,轰-6K计46架次、投放PGM计92枚,轰-6计50架次、投放普通炸弹,用于攻击台美空军基地;出动歼-8Ⅱ计54架次、投放PGM108枚,歼-8计20架次、投放PGM计40枚攻击其他地面目标;出动歼-8(无超视距作战能力)计97架次护航;出动苏-27/F-11计118架次、歼-8(无超视距作战能力)计172架次担负巡逻任务。以上共计出动798架次。

台军出动各种型号作战飞机100架次,美军出动F-22计20架次、F/A-18E/F计96架次实施防空作战。以上共计出动216架次。

模拟中,中国导弹齐射效果非常明显:日本航空自卫队击落50枚导弹中的12枚,嘉手纳空军基地15个掩体被摧毁10个,72架F-22中17架被导弹摧毁于停机坪、10架毁于掩体中;岩国基地(作者注:似应为位于冲绳的普天间美海军陆战队空军基地,岩国位于日本本州,中国不大可能攻击日本本土)36架F/A-18E/F有22架被毁;台军飞机被导弹摧毁50架,以上共计99架。由于空军基地被中国导弹严重封锁,在空战中中国空军出动数量是台美空军的3.7倍。中国空军损失飞机141架,台空军损失30架,美空军损失18架。台地空防御系统击落中国空军70架飞机。以上中国空军共损失211架,台美空军共损失147架(空战损失48架、导弹袭击损失99架)。

报告认为,如红蓝方飞机损失比超过初始飞机数量比的1.5倍时,对蓝方有利(例如,如中国与台美的初始飞机数量比为2:1,对蓝方有利的红蓝飞机损失比至少为3:1)。如果飞机损失比没有达到此比值但与最初飞机数量比相等,为蓝方有利的边缘,说明红方实施入侵不够成功。任何低于最初飞机数量比的飞机损失比均有利中国,不利于台美。

另一个评估标准是中国四天空战中能够对地实施的突击架次,600架次是一个基准数值。超过600架次说明防御方防御能力远低于平均水平。在所有模拟产生的案例中,400架次以下的占70%。

从基本案例来看,中国导弹压制台美空军的能力改写了空战性质,使后者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三)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

1.中国空军装备先进程度。如中国空军装备水平能够从基本达到先进程度,有利于其的案例从30%增加到50%、空地突击超过600架次的从25%增加到40%。

2.中国飞行员素质。中国飞机员素质从80%(以美军飞行员为基准)下降为40%,有利于红方的案例从60%降为15%,而成功地空突击仅400架次的案例达到90%。

3.中国空军的出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空军的出动能力越强反而更对蓝方越有利一些,虽然幅度很小。一方面即使中国的出动能力低下,但仍拥有压倒性的数量优势;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内使用大量战机与相对极少数战机交战时,数量优势一方再增加参战数量反而会增大损失。

4.台美军对空射精确制导武器的防御能力。如台美能有效部署近程拉截和干扰系统,则可降低中国空军精确制导武器75%的效能。对中国空军有利的案例从50%下降为25%,地空成功突击为400架次以下的案例由30%上升为80%。

5.台空军的装备水平。模拟结果认为:台空军装备水平高低与空战结果影响不大,但能够较大限制中国空军对地攻击能力(相差一倍左右)。

6.台美空军出动能力。对空战结果影响不大。但能够较大限制中国空军对地攻击能力。当台美空军每个基地每天出动60架次时,有40%的案例中国空军仅200或者更少的空地突击架次能够到达目标。而台美空军出动能力降为20架次/基地/天,中国空军成功对地突击600架次以上的案例达到40%。

7.台军防空导弹生存能力。对空战和中国实施空地突击效果影响较大。如空战第一天台防空导弹系统被削弱50%,有利于中国的空战案例为70%,空地成功突击400架次以上的案例达到80%;如仅削弱10%,则有利于中国的空战案例降为25%,空地成功突击400架次以上的案例降为10%。

8.台美空军基地掩体的数量。模拟结果表明,面对中国导弹突击,空军基地防御能否构建坚固的防护掩体至关重要。将其飞机掩体从低级、高级上升到超级时,对台美军有利的空战案例也从12%、34%上升至54%。

9.美军介入的影响。如动用美军1至2个航母战斗群,可以增加台美军空战胜利的机率,使对其有利的案例从20%增加至32%、48%,但未能决定性地改变战局。如再增加使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72架F-15C或F-22,以及岩国基地(普天间基地,同上)的36架F/A18E/F参战,也未能大幅改变战局。主要是因为两个基地的参战导致中国使用导弹突击该地,增加了地面损失的飞机数量。但如使用1至2个航母战斗群加上关岛F-22战机介入,则能大大改变战局。因为其认为中国无能力攻击美航母及关岛基地。

(四)结论

报告认为这次模拟的空战结果与2000年第一次报告的结果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空军很可能在对台美的空战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究其原因:1.中国空军大量装备苏-27和歼-10战机。2.中国短程弹道导弹突击极大地破坏了台美空战能力。

报告提出可能扭转台美军不利局面的主要因素有三个:1.台中远程防空导弹具有较高生存能力,但由于爱国者等防空导弹部署在固定阵地,难以在中国的攻击中幸存;2. 投资数十亿美元在台湾及冲绳空军基地修建数百个高强度的飞机掩体,但台美均无此计划。3.台美军近程防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效能能够达到75%,报告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评析:总的看,报告对空战评估的思路和方法是严谨科学的,但由于对一些具体变量的设定不够准确,所以其结论的可信度也大大降低。

(一)中国导弹突击的效果问题

如上一个问题所述,报告对中国导弹突击效果过于夸大。若此前提不存在,则报告对空战的模拟和结论是失败的。在基本案例,报告模拟台美空军有99架战机被中国导弹的突袭摧毁于地面。需要置疑的是,台海战争不大可能突然发生,往往要经历一定的政治紧张和军事准备期。在高度戒备和先期疏散的情况下,台美军不大可能将大量战机无防护地部署于露天停机坪等待中国导弹攻击。

(二)中国能否敢于攻击日本冲绳

如美军战机从冲绳起飞到台海上空参战,或台空军部分飞机疏散至冲绳并以此为基地实施防空作战,以中国的胆识,顶多组织仅限于台海空域的抗击,并对美、日进行所谓的强烈谴责和抗议而已,未必敢于对日本领土冲绳实施突击。报告的模拟结果也表明,如中国不对冲绳实施攻击,则对其有利案例比例不到20%。

(三)双方空军战机的实战水平

中国现装备的所有先进战机类型从未经过任何实战检验。如果说中国引进的苏-30、苏-27战机、以此仿制的歼-11以及所谓自行研制的歼-10、歼轰-7能够达到F-15、F-16、F/A-18E/F、幻影-2000等身经百战的世界名机的实战能力水平,是十分牵强的。并且,美军以更为先进F-35替换F/A-18E/F。报告模拟:中国空军战机与台空军战机交换比为2.3:1,与美军F-15(嘉手纳基地)为4.5:1,F-22(嘉手纳基地、关岛基地)为27:1,F/A-18F/F(普天间基地、航母战斗群)为2.6:1。按此估计,中国空军战机与F-35的交换比大约为10:1左右。而且,预测中国空军参战的战斗/多用途飞机为630架;台军为383架,美军(按两个航线战斗群方案)为F-22战机72架、F-35战机132架(全部替换F/A-18F/F),台美军共587架。中国空军数量优势比仅为1.07:1,根本无法弥补质量上的巨大差距。

四、对渡海登岛作战的分析

报告认为:说到底,中国要确保控制台湾,别无他途,只能成功入侵并占领整个台岛。没有这个环节,前阶段的导弹突击和空战均无意义。

报告对此阶段的分析非常简单却又十分明确。结论是:中国军队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一)目标假设

报告预测中国军队的登陆运输能力低下并发展缓慢,到今后不到十年大约可拥有100艘登陆舰只。一次可装载输送3.1万人和600辆坦克或装甲车辆。

台湾现役陆军大约19万人。假设有几天的预警时间,台湾能够部署6万人的部队或者把三分之一的主力部队随同支援火炮和其他武装力量布防于海滩。因此,以3.1万人的中国军队不可能征服台湾。但如中国能在海峡制空权上获得决定性优势,将对台湾防御构成极大威胁。中国空军能够阻断对海岸部队的增援和补给,并且连续突击到达滩头的守军。为了给守军造成最大限度的、可行的、合理的挑战,报告假设上岛的中国军队只需与守军兵力达到持平——大约6万人的部队,就能够建立充分稳固的滩头阵地,威胁台湾防御的完整性,从而获得渡海阶段的胜利。

报告认为,在台海之战中任何入侵行动都可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达到顶峰并很快结束。并因为空军和海军在进攻失利后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重建,所以中国基本只有一次入侵机会;初期作战损失的程度,特别是登陆舰艇损失的多少,将决定作战的成败。因此,报告分析为期五天的渡海作战。

(二)条件假设

1.整个登陆舰队从最近的基地驶向台湾西北部的指定海岸,单程距离大约100海里;

2.舰队平均航速15节,对于一支超过100艘舰艇并且需要保持良好队形的舰队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速度。因此,单程大约需要7个小时;

3.限定登陆海滩的范围,在任何时候,靠岸卸载的船只不超过20艘。所以,100艘舰船的卸载需要5个波次;

4.每个波次卸载需要1个小时;

5.一艘登陆舰每次回港再装载、补充燃料、进行必要的维修需要12小时。

(三)分析与结论

按以上条件测算,5天内中国军队可组织4批登陆舰队渡海,总数达400艘次,大约输送12.4万人,远远超出将中国进攻部队限制在6万人、194艘次的防御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守军至少要减少中国军队206艘次的运输量,才能击退进攻。由此推算,防守方如能在中国军队第一波登陆过程中,打掉其100艘登陆舰中至少52艘,就可以达到阻止其成功登陆的目的。

登陆舰艇靠岸卸载时处于静止和暴露状态,易受火炮、坦克和装甲车辆、攻击直升机、适于攻击固定目标的空载武器以及激光和卫星制炸弹等攻击。

建议:1.使用单发、适时引爆的1000磅或2000磅级炸弹,如GPS制的全天候联合制导攻击武器(JDAM)GBU-31/32,两次打击即可摧毁目标。在开战第一天,大约需要4架次B-1B轰炸机投放100枚联合制攻击弹药(每架可携带24枚)即可摧毁中国军队半数以上登陆舰。

2.轰炸机的空对地远程导弹以及直升机或地面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地狱火”或“陶式”)均能够对登陆舰和卸载时的小型登陆艇构成严重威胁。

3.尽管远程反舰导弹不能对反登陆作战起决定性作用,但作为多层防御的外围仍是必要的。使用50枚左右的导弹攻击可能使12艘中国军舰退出战斗。据报道,2010年台海军已完成30艘“光华Ⅵ”导弹快艇的部署,每艘装备4枚“雄风Ⅱ”反舰导弹。如有一半导弹快艇能够突围并发射,即可达到60枚。

结论:虽然中国空军可能已经具备或者即将具备足以挑战美国和台湾空中优势的能力,并为随后的入侵打开窗口中。但而对预有准备的防守,北京入侵台湾仍将是莽撞的行动。理由有三:首先,中国和台湾都无组织大规模现代战争的经验,两栖登陆是困难重重、极度复杂的作战行动,中国军队缺乏经验的弱点将暴露无遗。台湾作为防守方任务相对简单,但能从世界上最强大、最有经验的美军那里获得支持。其次,中国海军的登陆舰队对于进攻台湾来说规模较小。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即使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台湾也具备相当强大的、分层的防御能力。

——评析:虽然不能说其结论完全不正确,但其分析的过程是整个报告中最为失败的一部分。

(一)设想过于简单

陆战(包括登陆抗登陆作战)是最为复杂也是最难模拟的。以登陆输送工具为分析重点是正确的,但不应将其作为分析的全部。况且,台海登岛作战受地形等各方面条件限制,可选择的方案也不多。应结合具体的兵力、方案、地形等条件进行模拟分析。比如,预测中国仅有100艘登陆舰,就此判断其只能输送3.1万人和600辆坦克或装甲车辆有悖于常理。登陆作战中,只有一线的突击分队才搭乘登陆舰艇,其他如炮兵、后勤等单位完全可以通过民船卸载。100艘登陆舰意味着可以搭乘100个步坦混成营突击上陆,按一个步兵师使用10个突击营计算,总计可满足10个师的抢滩登陆需要。加上集团军的第二梯队(按前2个师、后1个师布势),即可上陆5个军,计20余万人。按1个师登陆正面5公里、纵深(陆上)7公里,一旦师上陆成功并建立登陆基地,台军防御兵力就被推向纵深,很难再对登陆滩头产生重大威胁。而10个步兵师的上陆,还可控制1-2个港口,中国的陆军部队将源源不断地利用各种船只输送登岛。即使按报告设想台美军能够摧毁中国一半登陆舰,其也能够登陆5个师开辟登陆场并控制港口,将大量的后续兵力输送上岛。因此,海峡相隔和台岛空间狭小的环境决定双方都无回旋余地,双方的作战关键就在于“滩头决胜”,即使让中国陆军1-2个师成功抢滩上陆都是极其危险的。

(二)忽视制空权的作用

在登陆与抗登陆作战中,制空权极其重要。如报告中对空战的分析成立,中国掌握了台海地区的制空权,设想台美军能够在失去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仍能够成功防御大陆登陆作战是很不现实的。台美一旦被剥夺制空权,中国空军将集中主要力量突击其重兵集团。假设一天能够集中200架次的战机对地突击,大约可摧毁坦克装甲车辆100余台,基本歼灭台军前出的1个机步或装甲旅。虽然不能完全打垮台陆军,但可极大地限制其防御行动、打击其抵抗意志。而制空权的丧失也意味着大规模的空降和机降行动的开始,如中国在岛上空(机)降2-3个师控制要隘、遮断战场、破袭后方,台地面防御体系将面临崩溃局面。

(三)忽视对双方军队意志素质的分析

虽然此项很难进行量化模拟,但不对其进行分析和对比则完全是不科学和客观的。当前中国军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实战能力不能高估。而作为台军来讲,生活富足、娇生惯养,且对大陆具有很强的畏惧心理,也未必有多强的作战能力。虽然背水一战、生死存亡的境地可能激发出稍强于大陆的斗志,但也不能排除出现中国陆军战靴一旦踏上台岛土地,台军即全线崩溃瓦解的情况。因此,大陆与台湾两方的军队都是和平多年、歌舞升平,战斗意志和作战素质的强弱将是战争中最大的变数。

此外,报告没有对海军作战进行分析和模拟,也是一处重大的缺陷。

四、报告的最后结论与建议

报告总结:1.中国运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压制台美空军基地,将严重威胁到防御方用于保持海峡空中优势;

2.调整台湾的防空体系,以便“安全渡过”对其基地和其他设施的大规模轰炸,使中国的计划难以实施。削弱中国短程弹道导弹部队和日益增多的现代化作战飞机带来的优势。

3.重新获得空中主动权——要求美国给台湾装备一系列新型、昂贵且带有政治争议性的攻击性武器,以针对中国空军基地的基础设施。

4.向北京表明,攻击美国在东亚的基地和兵力将使中国遭到反击,以增强对中国的威慑。

5.针对大规模入侵行动,即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占有空中优势,但台湾建立起一个合理有效的“四层防御体系”仍然是可能的,不过这要求台湾具有新的作战能力和提出新的作战方法。

报告建议:在将来,那些战略计划有必要把重点更多地投入在让中国意识到发动军事攻击将付出的代价,而不要过分关注击退中国的攻击。台湾通过加固和防御关键的军事、政治甚至经济设施,导致中国发动的小规模导弹和空中攻击不太可能取得成功,迫使中国早期就发起大规模的冲突,而不是采取慎重考虑过的威慑战略。台湾通过部署空军力量和防空力量,实施最小规模但十分可靠的早期防御,同时保存大量的战斗力量,在中国的短程弹道导弹耗光后出击,从而给中国空军维持空中优势制造重重困难。美国应发展可靠的打击能力威胁中国本土大范围的目标,特别是空军基地,使中国重要的力量投送资源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这样不仅在两岸的冲突中,而且在未来东京、首尔或其他美国盟友遭到强大且野心勃勃的中国威胁时,增强美国威慑的分量。

——评析:纵观整个报告,虽然在方法和结论上有不少可取之处,但总体上是不够科学和客观。过多的学究气和习惯性的西方思维误导了对中国与台湾的分析。具体讲,在战略素质与意志、导弹突击和空战方面过高地估价了中国,而在渡海登岛方面又过高地估价了台湾。设想中国领导人敢下决心攻击日本冲绳的美军基地,以900枚短程弹道导弹能够全面瘫痪台美军防空和空军作战能力,从未进行过现代化空战的中国空军以630架苏-27、苏-30、歼-8、歼-10、歼-11战机,就能彻底打垮台美军587架F-22、F-16、幻影-2000等战机,都无异于天方夜谭。如果以上前提不成立,那么后来的渡海登岛作战的分析就完全是无本之木。

台海一旦开战,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关于这个问题,其实美国兰德公司曾做过两次非常复杂的模拟推演。以下是我对兰德公司第二次模拟推演报告的评价。

对兰德公司《恐怖的海峡Ⅱ》的简要评价

2000年,当台湾海峡两岸剑拔弩张、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之际,美国兰德公司发表了评估海峡平衡的《恐怖的海峡》报告,并基于分析形成结论:“中国近期内攻占台湾的任何企图都会是一场失败概率相当高的血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些弱点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如后勤和指挥与控制能力的缺陷,可以使攻台三栖作战(登陆、空降和空袭)这样复杂的军事行动中途夭折。即使我们假设不存在这样的弱点,解放军也没有赢得空对空战争的把握,其军舰亦没有足够的防空和反导能力。只要台湾空军基地能在遭受攻击的情况下继续运转,它就能有较大把握不让北京获得制空、制海权,而这又是运送大批地面部队安全海渡所必需的条件。”

十年之后。兰德公司又出版《恐怖的海峡Ⅱ》(《中国—台湾冲突政治背景和军事方面的平衡》报告)。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的基本想定:“在开始阶段,(大陆)采取导弹和空中力量攻击台湾的军事设施,目的是降低台湾的整体防御能力并夺取制空权。几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横渡海峡,在台岛北部登陆。经过一个短暂的巩固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快速出击,消灭岛内的防御力量进而占领台北。占领台湾首府后,北京相信台湾政府会投降。”

报告结论:两岸“统一”是中国政治的核心原则,任何偏离这个原则的行为都会给中国领导人带来麻烦;而对于马英九或者任何其他台湾领导人,与中国过于亲近也是危险的。基于这样的现实,在近中期,中国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压制台湾和美国空军基地的能力严重威胁了台湾维持海峡上空制空权的能力。加强台湾的主动和被动防护措施,使其空军基地和其他装备免受沉重打击,将增加中国进攻计划的复杂性,并且影响进攻的效果。重新获得台海制空权需要台湾和美国部署针对中国空军基地的新的打击能力(例如,几百枚中程弹道导弹),这种能力花费巨大并且可能在政治上招致麻烦。让中国清楚进攻美国在东亚的基地和部队会遭到美国反击,从而增加中国的顾虑,降低进攻可能性。即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一定的程度制空权的情况下,适当运用“四层”防御抵抗中国登岛入侵仍然是可能的,但需要建立新的能力和作战思想。

这个结论无非两方面的含义:1、大陆对台优势尤其是导弹优势可能使其能够改变以往空战的不利态势,掌握一定的制空权;2、即使如此,在近中期大陆想登岛夺回台湾是不可能的。

一、对海峡两岸政治关系动态变化的分析

报告围绕改变两岸关系政治态势的五种力量和趋势进行分析,即:北京对待两岸关系的态势、迅速发展的两岸经济关系、台湾方面对国家身份认同的转变、陈水扁遗留的问题、两岸军事平衡的变化,最后的结论是:就是这个期盼已久的、新的、随和的台湾政府(马英九)可能为未来的两岸关系播下危机的种子。尽管国民党不同于民进党,但是,在民主时期,台湾的政治中心是轮班的。虽然仅仅只有一部分台湾公民期望立即独立,但是本章中描述的岛上居民政治、社会、文化身份的改变是真实的、有意义的。这种不断增加的“台湾人”的意识限制了国民党对中国妥协的能力。台湾政治和社会发展现实充分显示了即使最有弹性的台北政府也不可能达到北京的期望目标,北京寻求统一和台湾不情愿接受是矛盾的、不能调和的。不管哪个政党控制台湾,两岸不可逾越的距离在未来十年内是不会缩小的,对立仍将存在。

但报告分析中也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两岸经济整合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其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两岸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关系迅猛发展,这是由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改革以及互补性经济所共同推动的。因此,双方经济正处在一个深刻的、“不对称相互依存”时期,即每一方经济上都要依靠对方,如果任何一方蒙受巨大的经济问题或混乱事件,都严重影响另一方。一旦两岸关系恶化,大陆可能用三种方式对台施加压力:限制从台湾进口、破坏金融市场或信息网络、选择性骚扰或恐吓台商。但经济施压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以大陆的政治体制和民怨程度,其在承受能力上未必能够强于美国支持的台湾。报告指出:北京发现,两岸的经济关系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政治武器,但往往难以奏效。2004年的总统大选结果反映了北京的挫折感。许多境外观察员报道,北京认为台湾选民由于担心该岛经济状况会受到“台独”影响,同时盼望扩大两岸经济关系,他们会抛弃陈水扁。因此,北京将主要精力投在台商方面,希望通过影响台商来左右大选结果。但是,大选结果证明,上述做法要么是错误的,要么就是台商的作用被严重夸大了。

二、对大陆导弹攻击的分析

重点分析大陆导弹攻击台美空军基地的有关情况。

(一)对大陆短程弹道导弹实力的判断

将大陆短程弹道导弹分为两种;

1.CSS-7。早期型号DF-11可携弹头800KG,射程280—350KM,圆概率偏差(Circular Error Probable)600米。新型号DF-11A可携弹头500KG,射程350—530KM,CEP20—30米。估计约有移动发射架120—140具,导弹675—715枚。

2.CSS-6。分三种:DF-15可携弹头500KG,射程600KM, CEP300米;DF-15A可携弹头600KG,射程600KM, CEP30—45米;DF-15B可携弹头600KG,射程600KM,CEP5米。估计有移动发射架90—110具,导弹315—355枚。

由于两种导弹较为相似,为便于模拟分析,报告将其简化为一个型号的模拟导弹(CSS)来描述。导弹根据打击目标,采用整体高爆弹或子母弹,精度参数确定在5-300米,数量为900枚和200具发射架。

(二)对攻击台空军基地的模拟分析

台湾空军基地的机场共12个:茶山、花莲(新)、花莲(旧)、嘉义、台东、清泉岗、松山、马公、屏东北、屏东南、台南。以大陆900导弹对台12个空军基地,报告通过模拟计算:1.封锁机场。大陆200个导弹发射具使用CEP40米的导弹,第一波攻击封锁台所有空军基地的概率为大于90%;如使用CEP25米的导弹,第一波只需一半的导弹(100枚)即可达到80%的封锁率。2.攻击飞机库/维护设施。以台南空军基地为例,毁伤其各类机场设施大约需要20枚导弹。由此推算毁伤所有机场的设施大约需要240枚。3.攻击露天停放的飞机。需要24—36枚导弹即可摧毁台湾所有露天停放的飞机。

(三)结论

尽管彻底和永久封闭台湾空军基地需要数千枚导弹,但是大约60—200枚携带子母弹的短程导弹就足够临时封闭所有台湾空军基地。这将充分压制台湾空军,从而允许中国空军用现代精确武器打击空军基地或者其他军事和工业目标。

——评析: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单纯的大规模常规弹道导弹突击的成功战例。如二战中德国对英国的火箭突击、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对联军的飞毛腿导弹突击,尤其是两伊战争中双方的导弹袭城战,数百枚弹道导弹突击后,基本上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其实,弹道导弹突击的意义在于能够携带一定当量的核弹头,用其巨大威力弥补命中精度的不足。而若携带精度不高的常规弹头,弹道导弹突击则完全是亏本的资源消耗。以封锁机场为例,假设10—20枚弹道导弹能够暂时破坏机场跑道,其成本在数亿元人民币,而对方维修跑道的费用大约也就数十或数百万元人民币。

因此,以900枚短程战术导弹对12个空军基地的模拟计算并不复杂,但要分析毁伤效果,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一)中国短程战术导弹的末端精确制导技术

弹道导弹末端制导技术本身就是世界难题,连美俄都难以解决。据外报道,中国短程弹道导弹早期是采用惯性陀螺加弹载计算机制导,CEP为300米;改进型采用卫星定位加环形激光陀螺,CEP为100米。兰德报告将中国导弹的CEP设为40米,得出一次齐射200枚可压制台湾机场的结论。若按CEP100米计算,则需要2500多枚,按CEP300米计算,则达到数万枚,这根本不是中国能够承受的。若美台军对卫星定位系统实施干扰,则导弹的命中精度将大大降低。

(二)台军防空反导能力

台军目前防空反导武器主要有:空军“天弓”Ⅰ/Ⅱ发射架64部、导弹475枚;“爱国者”PAC-2+发射架24架、导弹192枚;“霍克”Ⅲ发射架108部、导弹1064枚;“天兵”、“捷羚”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共发射架21部、导弹165枚。海军“基隆”级驱逐舰4艘,各装备MK26舰空导弹发射架2座、“标准”ⅡBlockⅢ舰空导弹37枚,计发射架8座、导弹148枚;“康定”级护卫舰6艘,各装备四联装“海小槲树”防空导弹系统1部,计发射架24座、导弹24枚;“成功”级护卫舰8艘,各装备MK13舰空导弹发射架1座、“标准”SM1-MR舰空导弹40枚,计发射架8座、导弹320枚;“济阳”级护卫舰8艘,各装备舰空导弹发射架1座、“标准”Ⅰ防空导弹10枚,计发射架8座、导弹80枚。以上共计发射架265具(部、座)、导弹2468枚。按大陆一波次发射导弹200枚计算,台军一次发射拦截导弹265枚,按50%的拦截率,可抵销约70%的中国导弹攻击。

(三)台军的导弹反击

报告确认大约40个可供中国战机起降或补给的空军基地。如对每个基地发射15枚导弹,总数需要600枚。并估计台军已拥有大约300枚雄风-ⅡE巡航导弹(2008年数据)。在不考虑美军介入的情况下,台军300枚导弹不应对大陆空军基地构成致命打击,但可产生较大的威慑和影响。

三、对两岸空战的分析

报告提出:不管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入侵并占领台湾还是胁迫台湾,获取或丧失空中优势将一直是台海大规模用兵的关键因素。大规模的台海空战非常激烈,双方损失巨大,因此作战行动将很快结束。同2000年分析一样,报告只进行4天的空战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兰德开发的联合一体化应急作战模型(Joint Integrated Contingency Model)进行模拟。

(一)基本参数与变量设定

1.双方实力

大陆方面。预测2013年大陆可用于台海作战的主要战机。战斗/多用途飞机总数630架,其中苏-30:150架,苏-27/歼-11:130架,歼-10:250架,歼-8改:100架。攻击/轰炸机总数140架,其中歼轰-7:40架,轰-6:40架,轰-6改:60架。

台湾方面。作战飞机383架。其中F-16:198架;幻影-2000:57架;IDF:128架。

美国方面。分若干方案。

不干预为0架。

最大方案干预(2个航母战斗群参战):作战飞机203架。其中F-22:72架、F/A-18/EF:132架。

2.主要想定的变量设定

中国飞行员素质:分别假定中国空军飞行员素质是美军飞行员的40%、60%、80%。

中国空军出动能力:重点分析中国空军每天大约能够出动900架次的飞机,大约与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的出动能力相当。

防御中国精确制导弹药:虽然兰德认为中国并没有大规模部署精确制导弹药,但还是增加了一个想定变量来表示台湾和冲绳空军基地抗精确打击的防御能力。其中包括GPS干扰机、激光制导弹药制盲机、雷达引导的速射炮、快速反应的近程地空导弹和诱骗装备。假定以上防御能够降低中国精确制导武器75%的打击效能。

台美空军出动能力:报告认为中国短程弹道导弹突击将对台空军基地造成极大破坏。因此,分三种情况,设定台湾和冲绳美军空军基地的空军出动分别为正常的1/2、1/3或1/6,即每个基地每天能够出动60、40或20架次。

台湾地空导弹的生存能力:认为由于台湾目前的中程和远程地空防御系统主要依靠固定配置雷达和发射阵地,因此在面对包括干扰、哈比无人机、空射反辐射导弹、弹道导弹等多重攻击时很难生存。因此,报告以三种情况假设。A:空战开始后,第一天台地空导弹效能为50%,后三天均为0;B:第一天效能为75%、第二天为50%、第三天为25%、第四天为0;C:第一天为90%、第二天为80%、第三天为70%、第四天为60%。

台美军飞机掩体数量:按照机场防护程度,分低级掩体、高级掩体和超级掩体三种情况。

美军介入:考虑六个方面的情况:双航母战斗群、单航母战斗群、无航母战斗群、从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派遣72架F-15C或F-22战斗机参战、不派遣战斗机参战。还考虑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派出72架F-22,从岩国基地(作者注:似应为冲绳普天间空军基地)起飞36架海军陆战队F/A-18E/F飞机参战。假定日本航空自卫队不参与台海战争,仅保护日本领土包括冲绳基地。

(二)空战案例

在JICM模型中依次改变所有变量,产生超过31000个独立的模拟案例。报告将如下作为基本案例:

第一天交战的基本条件是:中国空军为基本力量,飞行员素质为美军的80%,出动能力为低;台湾空军为基本力量,出动能力为20架次/基地/天,台美军对空射精确制导武器的防御能力为0,台地空导弹生存能力(在中国导弹突袭后)为50%,台美空军掩体防御为低,美国航母战斗群参战数量为2,美军嘉手纳基地战斗机类型为F-22.。

经过模拟计算,在第一天空战中:

中国出动苏-30计82架次、投放PGM(精确制导弹药)计82枚,歼-10计115架次、投放PGM330枚,歼轰-7计44架次、投放PGM计88枚,轰-6K计46架次、投放PGM计92枚,轰-6计50架次、投放普通炸弹,用于攻击台美空军基地;出动歼-8Ⅱ计54架次、投放PGM108枚,歼-8计20架次、投放PGM计40枚攻击其他地面目标;出动歼-8(无超视距作战能力)计97架次护航;出动苏-27/F-11计118架次、歼-8(无超视距作战能力)计172架次担负巡逻任务。以上共计出动798架次。

台军出动各种型号作战飞机100架次,美军出动F-22计20架次、F/A-18E/F计96架次实施防空作战。以上共计出动216架次。

模拟中,中国导弹齐射效果非常明显:日本航空自卫队击落50枚导弹中的12枚,嘉手纳空军基地15个掩体被摧毁10个,72架F-22中17架被导弹摧毁于停机坪、10架毁于掩体中;岩国基地(作者注:似应为位于冲绳的普天间美海军陆战队空军基地,岩国位于日本本州,中国不大可能攻击日本本土)36架F/A-18E/F有22架被毁;台军飞机被导弹摧毁50架,以上共计99架。由于空军基地被中国导弹严重封锁,在空战中中国空军出动数量是台美空军的3.7倍。中国空军损失飞机141架,台空军损失30架,美空军损失18架。台地空防御系统击落中国空军70架飞机。以上中国空军共损失211架,台美空军共损失147架(空战损失48架、导弹袭击损失99架)。

报告认为,如红蓝方飞机损失比超过初始飞机数量比的1.5倍时,对蓝方有利(例如,如中国与台美的初始飞机数量比为2:1,对蓝方有利的红蓝飞机损失比至少为3:1)。如果飞机损失比没有达到此比值但与最初飞机数量比相等,为蓝方有利的边缘,说明红方实施入侵不够成功。任何低于最初飞机数量比的飞机损失比均有利中国,不利于台美。

另一个评估标准是中国四天空战中能够对地实施的突击架次,600架次是一个基准数值。超过600架次说明防御方防御能力远低于平均水平。在所有模拟产生的案例中,400架次以下的占70%。

从基本案例来看,中国导弹压制台美空军的能力改写了空战性质,使后者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三)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

1.中国空军装备先进程度。如中国空军装备水平能够从基本达到先进程度,有利于其的案例从30%增加到50%、空地突击超过600架次的从25%增加到40%。

2.中国飞行员素质。中国飞机员素质从80%(以美军飞行员为基准)下降为40%,有利于红方的案例从60%降为15%,而成功地空突击仅400架次的案例达到90%。

3.中国空军的出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空军的出动能力越强反而更对蓝方越有利一些,虽然幅度很小。一方面即使中国的出动能力低下,但仍拥有压倒性的数量优势;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内使用大量战机与相对极少数战机交战时,数量优势一方再增加参战数量反而会增大损失。

4.台美军对空射精确制导武器的防御能力。如台美能有效部署近程拉截和干扰系统,则可降低中国空军精确制导武器75%的效能。对中国空军有利的案例从50%下降为25%,地空成功突击为400架次以下的案例由30%上升为80%。

5.台空军的装备水平。模拟结果认为:台空军装备水平高低与空战结果影响不大,但能够较大限制中国空军对地攻击能力(相差一倍左右)。

6.台美空军出动能力。对空战结果影响不大。但能够较大限制中国空军对地攻击能力。当台美空军每个基地每天出动60架次时,有40%的案例中国空军仅200或者更少的空地突击架次能够到达目标。而台美空军出动能力降为20架次/基地/天,中国空军成功对地突击600架次以上的案例达到40%。

7.台军防空导弹生存能力。对空战和中国实施空地突击效果影响较大。如空战第一天台防空导弹系统被削弱50%,有利于中国的空战案例为70%,空地成功突击400架次以上的案例达到80%;如仅削弱10%,则有利于中国的空战案例降为25%,空地成功突击400架次以上的案例降为10%。

8.台美空军基地掩体的数量。模拟结果表明,面对中国导弹突击,空军基地防御能否构建坚固的防护掩体至关重要。将其飞机掩体从低级、高级上升到超级时,对台美军有利的空战案例也从12%、34%上升至54%。

9.美军介入的影响。如动用美军1至2个航母战斗群,可以增加台美军空战胜利的机率,使对其有利的案例从20%增加至32%、48%,但未能决定性地改变战局。如再增加使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72架F-15C或F-22,以及岩国基地(普天间基地,同上)的36架F/A18E/F参战,也未能大幅改变战局。主要是因为两个基地的参战导致中国使用导弹突击该地,增加了地面损失的飞机数量。但如使用1至2个航母战斗群加上关岛F-22战机介入,则能大大改变战局。因为其认为中国无能力攻击美航母及关岛基地。

(四)结论

报告认为这次模拟的空战结果与2000年第一次报告的结果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空军很可能在对台美的空战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究其原因:1.中国空军大量装备苏-27和歼-10战机。2.中国短程弹道导弹突击极大地破坏了台美空战能力。

报告提出可能扭转台美军不利局面的主要因素有三个:1.台中远程防空导弹具有较高生存能力,但由于爱国者等防空导弹部署在固定阵地,难以在中国的攻击中幸存;2. 投资数十亿美元在台湾及冲绳空军基地修建数百个高强度的飞机掩体,但台美均无此计划。3.台美军近程防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效能能够达到75%,报告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评析:总的看,报告对空战评估的思路和方法是严谨科学的,但由于对一些具体变量的设定不够准确,所以其结论的可信度也大大降低。

(一)中国导弹突击的效果问题

如上一个问题所述,报告对中国导弹突击效果过于夸大。若此前提不存在,则报告对空战的模拟和结论是失败的。在基本案例,报告模拟台美空军有99架战机被中国导弹的突袭摧毁于地面。需要置疑的是,台海战争不大可能突然发生,往往要经历一定的政治紧张和军事准备期。在高度戒备和先期疏散的情况下,台美军不大可能将大量战机无防护地部署于露天停机坪等待中国导弹攻击。

(二)中国能否敢于攻击日本冲绳

如美军战机从冲绳起飞到台海上空参战,或台空军部分飞机疏散至冲绳并以此为基地实施防空作战,以中国的胆识,顶多组织仅限于台海空域的抗击,并对美、日进行所谓的强烈谴责和抗议而已,未必敢于对日本领土冲绳实施突击。报告的模拟结果也表明,如中国不对冲绳实施攻击,则对其有利案例比例不到20%。

(三)双方空军战机的实战水平

中国现装备的所有先进战机类型从未经过任何实战检验。如果说中国引进的苏-30、苏-27战机、以此仿制的歼-11以及所谓自行研制的歼-10、歼轰-7能够达到F-15、F-16、F/A-18E/F、幻影-2000等身经百战的世界名机的实战能力水平,是十分牵强的。并且,美军以更为先进F-35替换F/A-18E/F。报告模拟:中国空军战机与台空军战机交换比为2.3:1,与美军F-15(嘉手纳基地)为4.5:1,F-22(嘉手纳基地、关岛基地)为27:1,F/A-18F/F(普天间基地、航母战斗群)为2.6:1。按此估计,中国空军战机与F-35的交换比大约为10:1左右。而且,预测中国空军参战的战斗/多用途飞机为630架;台军为383架,美军(按两个航线战斗群方案)为F-22战机72架、F-35战机132架(全部替换F/A-18F/F),台美军共587架。中国空军数量优势比仅为1.07:1,根本无法弥补质量上的巨大差距。

四、对渡海登岛作战的分析

报告认为:说到底,中国要确保控制台湾,别无他途,只能成功入侵并占领整个台岛。没有这个环节,前阶段的导弹突击和空战均无意义。

报告对此阶段的分析非常简单却又十分明确。结论是:中国军队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一)目标假设

报告预测中国军队的登陆运输能力低下并发展缓慢,到今后不到十年大约可拥有100艘登陆舰只。一次可装载输送3.1万人和600辆坦克或装甲车辆。

台湾现役陆军大约19万人。假设有几天的预警时间,台湾能够部署6万人的部队或者把三分之一的主力部队随同支援火炮和其他武装力量布防于海滩。因此,以3.1万人的中国军队不可能征服台湾。但如中国能在海峡制空权上获得决定性优势,将对台湾防御构成极大威胁。中国空军能够阻断对海岸部队的增援和补给,并且连续突击到达滩头的守军。为了给守军造成最大限度的、可行的、合理的挑战,报告假设上岛的中国军队只需与守军兵力达到持平——大约6万人的部队,就能够建立充分稳固的滩头阵地,威胁台湾防御的完整性,从而获得渡海阶段的胜利。

报告认为,在台海之战中任何入侵行动都可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达到顶峰并很快结束。并因为空军和海军在进攻失利后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重建,所以中国基本只有一次入侵机会;初期作战损失的程度,特别是登陆舰艇损失的多少,将决定作战的成败。因此,报告分析为期五天的渡海作战。

(二)条件假设

1.整个登陆舰队从最近的基地驶向台湾西北部的指定海岸,单程距离大约100海里;

2.舰队平均航速15节,对于一支超过100艘舰艇并且需要保持良好队形的舰队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速度。因此,单程大约需要7个小时;

3.限定登陆海滩的范围,在任何时候,靠岸卸载的船只不超过20艘。所以,100艘舰船的卸载需要5个波次;

4.每个波次卸载需要1个小时;

5.一艘登陆舰每次回港再装载、补充燃料、进行必要的维修需要12小时。

(三)分析与结论

按以上条件测算,5天内中国军队可组织4批登陆舰队渡海,总数达400艘次,大约输送12.4万人,远远超出将中国进攻部队限制在6万人、194艘次的防御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守军至少要减少中国军队206艘次的运输量,才能击退进攻。由此推算,防守方如能在中国军队第一波登陆过程中,打掉其100艘登陆舰中至少52艘,就可以达到阻止其成功登陆的目的。

登陆舰艇靠岸卸载时处于静止和暴露状态,易受火炮、坦克和装甲车辆、攻击直升机、适于攻击固定目标的空载武器以及激光和卫星制炸弹等攻击。

建议:1.使用单发、适时引爆的1000磅或2000磅级炸弹,如GPS制的全天候联合制导攻击武器(JDAM)GBU-31/32,两次打击即可摧毁目标。在开战第一天,大约需要4架次B-1B轰炸机投放100枚联合制攻击弹药(每架可携带24枚)即可摧毁中国军队半数以上登陆舰。

2.轰炸机的空对地远程导弹以及直升机或地面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地狱火”或“陶式”)均能够对登陆舰和卸载时的小型登陆艇构成严重威胁。

3.尽管远程反舰导弹不能对反登陆作战起决定性作用,但作为多层防御的外围仍是必要的。使用50枚左右的导弹攻击可能使12艘中国军舰退出战斗。据报道,2010年台海军已完成30艘“光华Ⅵ”导弹快艇的部署,每艘装备4枚“雄风Ⅱ”反舰导弹。如有一半导弹快艇能够突围并发射,即可达到60枚。

结论:虽然中国空军可能已经具备或者即将具备足以挑战美国和台湾空中优势的能力,并为随后的入侵打开窗口中。但而对预有准备的防守,北京入侵台湾仍将是莽撞的行动。理由有三:首先,中国和台湾都无组织大规模现代战争的经验,两栖登陆是困难重重、极度复杂的作战行动,中国军队缺乏经验的弱点将暴露无遗。台湾作为防守方任务相对简单,但能从世界上最强大、最有经验的美军那里获得支持。其次,中国海军的登陆舰队对于进攻台湾来说规模较小。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即使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台湾也具备相当强大的、分层的防御能力。

——评析:虽然不能说其结论完全不正确,但其分析的过程是整个报告中最为失败的一部分。

(一)设想过于简单

陆战(包括登陆抗登陆作战)是最为复杂也是最难模拟的。以登陆输送工具为分析重点是正确的,但不应将其作为分析的全部。况且,台海登岛作战受地形等各方面条件限制,可选择的方案也不多。应结合具体的兵力、方案、地形等条件进行模拟分析。比如,预测中国仅有100艘登陆舰,就此判断其只能输送3.1万人和600辆坦克或装甲车辆有悖于常理。登陆作战中,只有一线的突击分队才搭乘登陆舰艇,其他如炮兵、后勤等单位完全可以通过民船卸载。100艘登陆舰意味着可以搭乘100个步坦混成营突击上陆,按一个步兵师使用10个突击营计算,总计可满足10个师的抢滩登陆需要。加上集团军的第二梯队(按前2个师、后1个师布势),即可上陆5个军,计20余万人。按1个师登陆正面5公里、纵深(陆上)7公里,一旦师上陆成功并建立登陆基地,台军防御兵力就被推向纵深,很难再对登陆滩头产生重大威胁。而10个步兵师的上陆,还可控制1-2个港口,中国的陆军部队将源源不断地利用各种船只输送登岛。即使按报告设想台美军能够摧毁中国一半登陆舰,其也能够登陆5个师开辟登陆场并控制港口,将大量的后续兵力输送上岛。因此,海峡相隔和台岛空间狭小的环境决定双方都无回旋余地,双方的作战关键就在于“滩头决胜”,即使让中国陆军1-2个师成功抢滩上陆都是极其危险的。

(二)忽视制空权的作用

在登陆与抗登陆作战中,制空权极其重要。如报告中对空战的分析成立,中国掌握了台海地区的制空权,设想台美军能够在失去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仍能够成功防御大陆登陆作战是很不现实的。台美一旦被剥夺制空权,中国空军将集中主要力量突击其重兵集团。假设一天能够集中200架次的战机对地突击,大约可摧毁坦克装甲车辆100余台,基本歼灭台军前出的1个机步或装甲旅。虽然不能完全打垮台陆军,但可极大地限制其防御行动、打击其抵抗意志。而制空权的丧失也意味着大规模的空降和机降行动的开始,如中国在岛上空(机)降2-3个师控制要隘、遮断战场、破袭后方,台地面防御体系将面临崩溃局面。

(三)忽视对双方军队意志素质的分析

虽然此项很难进行量化模拟,但不对其进行分析和对比则完全是不科学和客观的。当前中国军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实战能力不能高估。而作为台军来讲,生活富足、娇生惯养,且对大陆具有很强的畏惧心理,也未必有多强的作战能力。虽然背水一战、生死存亡的境地可能激发出稍强于大陆的斗志,但也不能排除出现中国陆军战靴一旦踏上台岛土地,台军即全线崩溃瓦解的情况。因此,大陆与台湾两方的军队都是和平多年、歌舞升平,战斗意志和作战素质的强弱将是战争中最大的变数。

此外,报告没有对海军作战进行分析和模拟,也是一处重大的缺陷。

四、报告的最后结论与建议

报告总结:1.中国运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压制台美空军基地,将严重威胁到防御方用于保持海峡空中优势;

2.调整台湾的防空体系,以便“安全渡过”对其基地和其他设施的大规模轰炸,使中国的计划难以实施。削弱中国短程弹道导弹部队和日益增多的现代化作战飞机带来的优势。

3.重新获得空中主动权——要求美国给台湾装备一系列新型、昂贵且带有政治争议性的攻击性武器,以针对中国空军基地的基础设施。

4.向北京表明,攻击美国在东亚的基地和兵力将使中国遭到反击,以增强对中国的威慑。

5.针对大规模入侵行动,即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占有空中优势,但台湾建立起一个合理有效的“四层防御体系”仍然是可能的,不过这要求台湾具有新的作战能力和提出新的作战方法。

报告建议:在将来,那些战略计划有必要把重点更多地投入在让中国意识到发动军事攻击将付出的代价,而不要过分关注击退中国的攻击。台湾通过加固和防御关键的军事、政治甚至经济设施,导致中国发动的小规模导弹和空中攻击不太可能取得成功,迫使中国早期就发起大规模的冲突,而不是采取慎重考虑过的威慑战略。台湾通过部署空军力量和防空力量,实施最小规模但十分可靠的早期防御,同时保存大量的战斗力量,在中国的短程弹道导弹耗光后出击,从而给中国空军维持空中优势制造重重困难。美国应发展可靠的打击能力威胁中国本土大范围的目标,特别是空军基地,使中国重要的力量投送资源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这样不仅在两岸的冲突中,而且在未来东京、首尔或其他美国盟友遭到强大且野心勃勃的中国威胁时,增强美国威慑的分量。

——评析:纵观整个报告,虽然在方法和结论上有不少可取之处,但总体上是不够科学和客观。过多的学究气和习惯性的西方思维误导了对中国与台湾的分析。具体讲,在战略素质与意志、导弹突击和空战方面过高地估价了中国,而在渡海登岛方面又过高地估价了台湾。设想中国领导人敢下决心攻击日本冲绳的美军基地,以900枚短程弹道导弹能够全面瘫痪台美军防空和空军作战能力,从未进行过现代化空战的中国空军以630架苏-27、苏-30、歼-8、歼-10、歼-11战机,就能彻底打垮台美军587架F-22、F-16、幻影-2000等战机,都无异于天方夜谭。如果以上前提不成立,那么后来的渡海登岛作战的分析就完全是无本之木。


相关文章

  • 从办公室工作的特点谈秘书的职业道德[1]
  • "战场上有个不言而喻的道理:能够夺取并维持空中战场的优势,对战争的胜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台湾拥有先进战斗机群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台海爆发大规模冲突的情况下."这是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的专家大卫·席拉帕克最近接 ...查看


  • 两岸统一以后美国该怎么办 奥巴马首次表态
  • 两岸统一以后美国该怎么办 奥巴马首次表态 美国首次表态:两岸若统一 美将不再援台 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最新表态,两岸关系不会一直维持现状,"因为现状会一直改变".他还表示,若两岸统一,美国将不会再援助台湾.司徒文说,两岸 ...查看


  • 浅析台湾问题的历史根源
  • 浅析台湾问题的历史根源.现实状况及解决对策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加入时间:2009-5-19 [内容摘要]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容质疑.然而,近年来,以李登辉.陈水扁等为首的一批"台独"反动分子相继掀 ...查看


  • 从"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看台当局大陆政策的本质特征
  • 作者:余克礼 台湾研究 1995年01期 今年7月4日至5日,台湾当局召开了第二次"大陆工作会",并发表了"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这是台湾当局主管大陆工作的主 ...查看


  •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台海两岸发展前景
  • 台海两岸发展前景 --从ECFA看两岸经济发展前景 摘要: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ECFA.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合作路线中至为重要的一步 ...查看


  • 台海问题之我见
  • 愚 水 知天命的年纪了,很多人和事也都看清看透了.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六十年,只是一个开头.六十一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的那一刻,我们中华儿女就站起来了. 今年,也 ...查看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 论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两岸关系的过去介绍,对现今两岸关系的变化及遇到的新机遇和挑战分析,阐述自己对于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见解,及未来两岸关系的解决办法和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两岸关系:背景:新形 ...查看


  • 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
  • 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 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的国家利益,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国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 ...查看


  • 形势与政策(台湾问题)
  • 姓名:刘慧萍 班级:14商务三班 学号:1402120329 听形势与政策--<台海关系>有感 听完<台海关系>的形式与政策,感慨颇多,心情有着种不平常的涌动.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1949年,国民党在反共反人民内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