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医学科技工作发展,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制定出台《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医学科技发展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医学发展向健康促进转变;二是组织模式向协同研究转变;三是医疗服务向整合集成转变;四是产业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

为此,《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

《规划》指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医学逐步成为促进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领域集成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医学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按照《规划》部署,“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发展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表观遗传组、结构基因组等各类组学技术,发展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研究纳米医学材料、药物靶向传递的纳米载体、纳米生物器件、纳米诊断试剂等核心关键技术及产品等。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具有开放联合、机制创新、集成攻关等特征的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攻克一批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

《规划》提出了详细的技术目标和能力目标。如着力突破20-30项前沿、关键技术并转化应用,在若干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和自主创新优势;重点开发30-50项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新型诊疗技术,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等。

从服务重心看,《规划》提出要关注农村和社区基层,推广一批适宜基层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这意味着基本药物和基础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研究将比以往更易获得资金支持。(编辑 蔡明奕)

科技部网站公布昨日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

《规划》指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件称,医学逐步成为促进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领域集成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医学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规划》指出,健康水平的提升成为衡量和评价各国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国家已经启动健康战略并正在实施,医学科研投入经费比重日益加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研究经费约占美国非国防领域科研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达到312亿美元,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英国计划在10年内向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研发投入150亿英镑。无论是投入经费总量还是科技经费的比例,我国医学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医学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快医学科技发展。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具有开放联合、机制创新、集成攻关等特征的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攻克一批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一批综合防控及规范化、个体化诊疗的新方案,推广一批适宜社区、农村基层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有效提升疾病的防诊治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防控能力,为有效降低疾病危害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规划》还提出了详细的“技术目标”和“能力目标”。如着力突破20-30项前沿、关键技术并转化应用,在若干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和自主创新优势;重点开发30-50项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新型诊疗技术,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等。

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部网站公布昨日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

《规划》指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

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件称,医学逐步成为促进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领域集成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医学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规划》指出,健康水平的提升成为衡量和评价各国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国家已经启动健康战略并正在实施,医学科研投入经费比重日益加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研究经费约占美国非国防领域科研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达到312亿美元,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英国计划在10年内向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研发投入150亿英镑。无论是投入经费总量还是科技经费的比例,我国医学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医学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快医学科技发展。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具有开放联合、机制创新、集成攻关等特征的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攻克一批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一批综合防控及规范化、个体化诊疗的新方案,推广一批适宜社区、农村基层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有效提升疾病的防诊治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防控能力,为有效降低疾病危害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规划》还提出了详细的“技术目标”和“能力目标”。如着力突破20-30项前沿、关键技术并转化应用,在若干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和自主创新优势;重点开发30-50项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新型诊疗技术,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等。(记者 宦璐 ○编辑 阮奇)

日前,由科技部、卫生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医学科技发展将遵循自主创新、重点前移、重心下移、加强转化和系统整合5项基本原则,重点解决我国医学科技领域的重大瓶颈问题,大幅提高医学科技的创新能力,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医学科技发展要着力推进4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医学发展向健康促进转变;二是组织模式向协同研究转变;三是医疗服务向整合集成转变;四是产业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

《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要着力突破20项~30项前沿、关键技术并转化应用,重点开发30项~50项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新型诊疗技术,研发50项~80项适宜农村、社区基层的疾病诊疗技术、健康促进技术及创新产品,并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同时,建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心理疾患、出生缺陷等30个~50个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构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8个~10个专科/专病协同研究网络,初步形成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的新机制,实现医学科技发展模式、资助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初步转变,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医学科技发展的8项重点任务,包括发展“组学”、系统生物学、纳米医学等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个体发育、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中医药等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加强疾病流行病学、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健康测量及健康管理技术等预防研究,降低患病风险;突出新型诊疗技术、适宜技术、数字化医疗技术等临床转化,提高诊疗水平;强化老年、妇女儿童及残疾人的保健康复,服务全民健康;加强传染病、医学应急救援、战创伤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构筑安全屏障;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新型医学研究、临床协同研究网络、大型队列研究基地、医学科技信息和战略研究平台等整合体系建设,支撑医学发展。

11月15日科技部发布《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医学科技前瞻性研究的战略基点。

国家政策对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扶持力度正在加大。在“十一五”国家启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后,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将共投入400亿资金扶持创新,已经有一批极具市场潜力的新药进入研究阶段。

新药研发造就重磅品种。(1)生物产业是全球新医药未来发展方向和国家战略重点。全球生物制药发展迅速,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生物产业的扶持力度。(2)小分子靶向药物有望成为化药领域新一代抗癌明星。

由于靶向药物并不只是针对一种癌症,产品可以获准新的适应症来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我国有望在该领域培养出自己的“重磅品种”。

医疗器械产业三大驱动器:(1)技术升级加速进口替代。我国医疗器械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但在一些细分领域,不少本土企业已积累与外企竞争的优势。可重点关注高值耗材、彩超设备等市场。(2)并购扩张提升行业集中度。医疗器械行业较药品行业发展晚,行业集中度低,正在进行迅速的行业内整合和并购,具有渠道、技术、资本优势的医疗器械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获得长期优势。(3)全球医疗费用控制带来出口契机。

欧美政府在降低医疗卫生费用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以价格优势将获得大量出口订单,相比于药品,医疗器械更容易通过国外审批。

现代中药发展与创新药并重:(1)研发现代化。创新中药品种定价优势明显,同剂量的定价数倍于传统品种;对应的,现代中药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也明显较高。(2)药材资源现代化。行业的高度分散是难以规范的重要因素,大型企业的介入、整合是必然趋势。

重点关注公司:研发实力卓越的国内化学药龙头企业恒瑞药业;重组蛋白药物领域中将进入多产品组合时代的中国最大基因工程公司金赛药业(长春高新[44.56 1.04% 股吧 研报]子公司);后续新药储备丰富、具有成长为优秀专科药企业潜力的莱美药业[16.30 2.84% 股吧 研报];注重新剂型研发的现代中药领先企业天士力[42.48 2.48% 股吧 研报]。重点关注整合前迈瑞彩超代工厂深圳威尔德,并购优秀医疗器械渠道商上海佰金,带来巨大整合效应和业绩弹性,向医疗器械行业全面进军的宏达高科[12.99 -1.81% 股吧 研报]。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医学科技工作发展,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制定出台《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医学科技发展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医学发展向健康促进转变;二是组织模式向协同研究转变;三是医疗服务向整合集成转变;四是产业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

为此,《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

《规划》指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医学逐步成为促进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领域集成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医学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按照《规划》部署,“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发展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表观遗传组、结构基因组等各类组学技术,发展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研究纳米医学材料、药物靶向传递的纳米载体、纳米生物器件、纳米诊断试剂等核心关键技术及产品等。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具有开放联合、机制创新、集成攻关等特征的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攻克一批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

《规划》提出了详细的技术目标和能力目标。如着力突破20-30项前沿、关键技术并转化应用,在若干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和自主创新优势;重点开发30-50项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新型诊疗技术,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等。

从服务重心看,《规划》提出要关注农村和社区基层,推广一批适宜基层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这意味着基本药物和基础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研究将比以往更易获得资金支持。(编辑 蔡明奕)

科技部网站公布昨日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

《规划》指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件称,医学逐步成为促进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领域集成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医学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规划》指出,健康水平的提升成为衡量和评价各国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国家已经启动健康战略并正在实施,医学科研投入经费比重日益加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研究经费约占美国非国防领域科研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达到312亿美元,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英国计划在10年内向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研发投入150亿英镑。无论是投入经费总量还是科技经费的比例,我国医学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医学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快医学科技发展。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具有开放联合、机制创新、集成攻关等特征的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攻克一批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一批综合防控及规范化、个体化诊疗的新方案,推广一批适宜社区、农村基层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有效提升疾病的防诊治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防控能力,为有效降低疾病危害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规划》还提出了详细的“技术目标”和“能力目标”。如着力突破20-30项前沿、关键技术并转化应用,在若干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和自主创新优势;重点开发30-50项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新型诊疗技术,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等。

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部网站公布昨日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

《规划》指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

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件称,医学逐步成为促进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领域集成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医学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规划》指出,健康水平的提升成为衡量和评价各国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国家已经启动健康战略并正在实施,医学科研投入经费比重日益加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研究经费约占美国非国防领域科研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达到312亿美元,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英国计划在10年内向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研发投入150亿英镑。无论是投入经费总量还是科技经费的比例,我国医学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医学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快医学科技发展。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具有开放联合、机制创新、集成攻关等特征的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攻克一批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一批综合防控及规范化、个体化诊疗的新方案,推广一批适宜社区、农村基层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有效提升疾病的防诊治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防控能力,为有效降低疾病危害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规划》还提出了详细的“技术目标”和“能力目标”。如着力突破20-30项前沿、关键技术并转化应用,在若干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和自主创新优势;重点开发30-50项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新型诊疗技术,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等。(记者 宦璐 ○编辑 阮奇)

日前,由科技部、卫生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医学科技发展将遵循自主创新、重点前移、重心下移、加强转化和系统整合5项基本原则,重点解决我国医学科技领域的重大瓶颈问题,大幅提高医学科技的创新能力,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医学科技发展要着力推进4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医学发展向健康促进转变;二是组织模式向协同研究转变;三是医疗服务向整合集成转变;四是产业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

《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要着力突破20项~30项前沿、关键技术并转化应用,重点开发30项~50项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新型诊疗技术,研发50项~80项适宜农村、社区基层的疾病诊疗技术、健康促进技术及创新产品,并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同时,建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心理疾患、出生缺陷等30个~50个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构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8个~10个专科/专病协同研究网络,初步形成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的新机制,实现医学科技发展模式、资助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初步转变,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医学科技发展的8项重点任务,包括发展“组学”、系统生物学、纳米医学等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个体发育、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中医药等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加强疾病流行病学、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健康测量及健康管理技术等预防研究,降低患病风险;突出新型诊疗技术、适宜技术、数字化医疗技术等临床转化,提高诊疗水平;强化老年、妇女儿童及残疾人的保健康复,服务全民健康;加强传染病、医学应急救援、战创伤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构筑安全屏障;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新型医学研究、临床协同研究网络、大型队列研究基地、医学科技信息和战略研究平台等整合体系建设,支撑医学发展。

11月15日科技部发布《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医学科技前瞻性研究的战略基点。

国家政策对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扶持力度正在加大。在“十一五”国家启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后,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将共投入400亿资金扶持创新,已经有一批极具市场潜力的新药进入研究阶段。

新药研发造就重磅品种。(1)生物产业是全球新医药未来发展方向和国家战略重点。全球生物制药发展迅速,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生物产业的扶持力度。(2)小分子靶向药物有望成为化药领域新一代抗癌明星。

由于靶向药物并不只是针对一种癌症,产品可以获准新的适应症来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我国有望在该领域培养出自己的“重磅品种”。

医疗器械产业三大驱动器:(1)技术升级加速进口替代。我国医疗器械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但在一些细分领域,不少本土企业已积累与外企竞争的优势。可重点关注高值耗材、彩超设备等市场。(2)并购扩张提升行业集中度。医疗器械行业较药品行业发展晚,行业集中度低,正在进行迅速的行业内整合和并购,具有渠道、技术、资本优势的医疗器械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获得长期优势。(3)全球医疗费用控制带来出口契机。

欧美政府在降低医疗卫生费用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以价格优势将获得大量出口订单,相比于药品,医疗器械更容易通过国外审批。

现代中药发展与创新药并重:(1)研发现代化。创新中药品种定价优势明显,同剂量的定价数倍于传统品种;对应的,现代中药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也明显较高。(2)药材资源现代化。行业的高度分散是难以规范的重要因素,大型企业的介入、整合是必然趋势。

重点关注公司:研发实力卓越的国内化学药龙头企业恒瑞药业;重组蛋白药物领域中将进入多产品组合时代的中国最大基因工程公司金赛药业(长春高新[44.56 1.04% 股吧 研报]子公司);后续新药储备丰富、具有成长为优秀专科药企业潜力的莱美药业[16.30 2.84% 股吧 研报];注重新剂型研发的现代中药领先企业天士力[42.48 2.48% 股吧 研报]。重点关注整合前迈瑞彩超代工厂深圳威尔德,并购优秀医疗器械渠道商上海佰金,带来巨大整合效应和业绩弹性,向医疗器械行业全面进军的宏达高科[12.99 -1.81% 股吧 研报]。


相关文章

  • 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解读
  • 四种信息误导 第一种误导,"国家微生物组计划"是全新的大型科技计划.部分媒体宣传报道时,渲染"国家微生物组计划"是奥巴马政府继脑计划.精确医学计划.抗癌登月计划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重大国家级大型科研计划. ...查看


  • 十三五经济要点
  • "十三五"哪些行业有望"火" 核心提示: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公布,这份近六千字的公报,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定调.细读公报亮点和关键词,我们看看哪些行业有望从中受益? [关键词一]&qu ...查看


  • 我的职业规划(论文)
  • 我的职业规划 09级临床八大班48小班 聂蕴韬 [1**********]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我们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 ...查看


  • 取消生育间隔被指系放开二胎信号 社科院否认
  • 2013年06月26日 06:49:39 来源: 新京报 11 在我国,和"计生"相关的风吹草动,总能引来人们注意. 18日,国家卫计委官博一开通,就引来大量网友关于计生政策追问.昨日卫计委组建后举办的首期在线访谈,网友 ...查看


  • 2011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解读
  • 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 ...查看


  • 医学院毕业生就业观调查报告论文
  • 医学院毕业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观的调查,了解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心理需求,提出从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四个方面的就业对策分 ...查看


  • 16字de"生命箴言"
  • 16字de "生命箴言" 贺林院士 人物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生物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1991年获英国佩士来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1995年在英 ...查看


  • 医学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 [摘 要]学科是构建大学组织构架的基本要素,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本文从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对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切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在制度体系设计.制度执行力.制度制定前瞻性上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的若干建议 ...查看


  • [护士条例解读]答案
  • A.癌症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其病历中应留存以下材料的复印 件,但应除外 D A.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三级的暴露类型是指 D A.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护士工资中的 标准提高1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