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律诗风格比较论

李白、杜甫律诗风格比较论

就一个作家所引起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谁可以和李白匹敌。李白简直像一股狂飙,一阵雷霆,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同代的作者,杜甫也曾赞叹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唐朝,就有人已经开始将李杜并称,后人多强调两人之间的区别,认为李白是天才型诗人,不可模仿,杜甫对于诗则是苦心经营,示人以学习的途径。杜甫诗歌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成就,首先在于感情的强烈,就此点而言,李白、杜甫是一致的。在此,简单比较李白、杜甫律诗风格的异同。

首先,杜诗在声律、节奏方面明显有别于李诗。“杜甫常以五平五仄组成一联,在五平五仄中各自寻求变化与谐调,然后在两句中造成对比。”①像“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铁堂峡》),不仅是五平五仄,而且分别以叠韵之词押尾,“堂隍”发音洪亮,“积铁”收敛急促,两句之间的先扬后抑之感十分强烈。而且在定型的律诗中,一方面在规定的格式中,杜甫对声调的辨别、使用十分精细(其律诗在首句押韵时,三、五、七句的末尾仄声字基本上均分用上、去、入),另一方面他在需要之时,又经常打破格律定式,形成“拗句”乃至“拗体”。因此,杜甫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对节奏感的追求更为明显。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全诗看,它的情绪欢悦、节奏很快。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这些动词,加强了突然性和随意性色彩,一种骤然到来的狂喜心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又用“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连接四个地名,造成风驰电掣的气势,相同结构的词组,地名,彼此呼应,相互纠结,全诗便去势迅疾,一气流注而下。相反,像《江汉》中的“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种单纯以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平列组合的诗句,节奏便显得凝静。

李白的律诗在声律要求并不严谨,换韵也比较自由,常见的四句或八句成一韵,且平仄韵交错的换韵规律,在李白的律诗中不复存在。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在节奏方面,更不同于杜诗,李白一般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如《梁甫吟、《行路难》。另外,李白善于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其次,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等等。相对于李白创作玲珑兴象以

抒情,杜甫则常用叙事手法写时事,大量使用叙事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杜甫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提供生动的生活画面,如“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北征》)。此外,杜诗叙事是融入强烈的抒情,杜诗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之情怀。

第三,在意象构造上面,李白与杜甫各有千秋。杜诗的意象特征是向两端——壮阔浑厚与纤巧细微——伸展的。”②前者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江间波浪接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之一);后者如“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雨不绝》)。而李白本身偏重主观抒情,多选取宏观的意象,以体现其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李白多选择宏观、壮大的自然意象,像天象类如天、日、月、云、雪五种,地理类如江、河、海、山、峰五种。

第五,在感情的抒发上,不可置疑的是,李白与杜甫的律诗都蕴含着强烈的感情,但两者感情的抒发方式却不一样。李白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在诗歌中成功地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同时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李白一般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玉

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李白式的抒情,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相对来说,杜甫的诗歌格律严谨,诗中的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以及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性格特征。杜甫忧国的情怀借着客观物象表现出来,形成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如瘦马、病桔等,在这些被损害与被遗弃的生物身上,杜甫表现了多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思。另外,杜甫本身在安史之乱时期和晚年的生活苦难,又加上自身的穷困潦倒,使他有博大的圣人情怀和济世救民的执着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揭露,对百姓有深切的同情,寓情于叙事,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杜甫诗歌在结构上随着感情的波动而跳跃。这种情况在李白诗中本也存在,但杜诗有其自己的独特形态。在抒写悲痛的作品中,其感情曲折多变,形成一种特殊的深沉感;在抒写欢乐的作品中,则由于感情的迅疾进展而使情绪更为饱满。”③前者如《新婚别》,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其间有多少转折,在叮嘱“勿为新婚念”后,又一人不如鸟的悲怅作结,其内心的冲突可谓激烈。后者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之后,突接以“白日放歌须纵酒”,似乎不相连接,但却把自己因受妻子感染,由悲转喜而精神昂扬的状态充分表现出来了。

李白的诗歌,内容丰富,激情洋溢,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主要是讴歌,对生命的讴歌,表现对生活的热情。李白的诗,虽然也有倾诉个人生活的愁苦,如《醉后赠从甥高镇》的“欲邀击筑悲歌饮, 正值倾家无酒钱”、“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之类,但即使在这样的诗里,也仍然存在着“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这样的豪气,决不被生活得愁苦压倒。“更多的诗则赞美了生活得种种乐趣。甚至在常人看来并不能引发快乐的处境,在他笔下也变得生趣盎然,最突出的是《月下独酌》。”④而杜诗的逼近社会与人生的苦难的写实态度,更为深细细曲折的艺术表现,同时影响了后世的作品更加加强了诗歌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9页

【2】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8页

【3】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6页

【4】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上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468页

李白、杜甫律诗风格比较论

就一个作家所引起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谁可以和李白匹敌。李白简直像一股狂飙,一阵雷霆,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同代的作者,杜甫也曾赞叹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唐朝,就有人已经开始将李杜并称,后人多强调两人之间的区别,认为李白是天才型诗人,不可模仿,杜甫对于诗则是苦心经营,示人以学习的途径。杜甫诗歌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成就,首先在于感情的强烈,就此点而言,李白、杜甫是一致的。在此,简单比较李白、杜甫律诗风格的异同。

首先,杜诗在声律、节奏方面明显有别于李诗。“杜甫常以五平五仄组成一联,在五平五仄中各自寻求变化与谐调,然后在两句中造成对比。”①像“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铁堂峡》),不仅是五平五仄,而且分别以叠韵之词押尾,“堂隍”发音洪亮,“积铁”收敛急促,两句之间的先扬后抑之感十分强烈。而且在定型的律诗中,一方面在规定的格式中,杜甫对声调的辨别、使用十分精细(其律诗在首句押韵时,三、五、七句的末尾仄声字基本上均分用上、去、入),另一方面他在需要之时,又经常打破格律定式,形成“拗句”乃至“拗体”。因此,杜甫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对节奏感的追求更为明显。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全诗看,它的情绪欢悦、节奏很快。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这些动词,加强了突然性和随意性色彩,一种骤然到来的狂喜心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又用“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连接四个地名,造成风驰电掣的气势,相同结构的词组,地名,彼此呼应,相互纠结,全诗便去势迅疾,一气流注而下。相反,像《江汉》中的“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种单纯以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平列组合的诗句,节奏便显得凝静。

李白的律诗在声律要求并不严谨,换韵也比较自由,常见的四句或八句成一韵,且平仄韵交错的换韵规律,在李白的律诗中不复存在。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在节奏方面,更不同于杜诗,李白一般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如《梁甫吟、《行路难》。另外,李白善于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其次,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等等。相对于李白创作玲珑兴象以

抒情,杜甫则常用叙事手法写时事,大量使用叙事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杜甫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提供生动的生活画面,如“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北征》)。此外,杜诗叙事是融入强烈的抒情,杜诗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之情怀。

第三,在意象构造上面,李白与杜甫各有千秋。杜诗的意象特征是向两端——壮阔浑厚与纤巧细微——伸展的。”②前者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江间波浪接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之一);后者如“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雨不绝》)。而李白本身偏重主观抒情,多选取宏观的意象,以体现其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李白多选择宏观、壮大的自然意象,像天象类如天、日、月、云、雪五种,地理类如江、河、海、山、峰五种。

第五,在感情的抒发上,不可置疑的是,李白与杜甫的律诗都蕴含着强烈的感情,但两者感情的抒发方式却不一样。李白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在诗歌中成功地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同时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李白一般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玉

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李白式的抒情,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相对来说,杜甫的诗歌格律严谨,诗中的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以及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性格特征。杜甫忧国的情怀借着客观物象表现出来,形成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如瘦马、病桔等,在这些被损害与被遗弃的生物身上,杜甫表现了多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思。另外,杜甫本身在安史之乱时期和晚年的生活苦难,又加上自身的穷困潦倒,使他有博大的圣人情怀和济世救民的执着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揭露,对百姓有深切的同情,寓情于叙事,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杜甫诗歌在结构上随着感情的波动而跳跃。这种情况在李白诗中本也存在,但杜诗有其自己的独特形态。在抒写悲痛的作品中,其感情曲折多变,形成一种特殊的深沉感;在抒写欢乐的作品中,则由于感情的迅疾进展而使情绪更为饱满。”③前者如《新婚别》,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其间有多少转折,在叮嘱“勿为新婚念”后,又一人不如鸟的悲怅作结,其内心的冲突可谓激烈。后者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之后,突接以“白日放歌须纵酒”,似乎不相连接,但却把自己因受妻子感染,由悲转喜而精神昂扬的状态充分表现出来了。

李白的诗歌,内容丰富,激情洋溢,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主要是讴歌,对生命的讴歌,表现对生活的热情。李白的诗,虽然也有倾诉个人生活的愁苦,如《醉后赠从甥高镇》的“欲邀击筑悲歌饮, 正值倾家无酒钱”、“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之类,但即使在这样的诗里,也仍然存在着“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这样的豪气,决不被生活得愁苦压倒。“更多的诗则赞美了生活得种种乐趣。甚至在常人看来并不能引发快乐的处境,在他笔下也变得生趣盎然,最突出的是《月下独酌》。”④而杜诗的逼近社会与人生的苦难的写实态度,更为深细细曲折的艺术表现,同时影响了后世的作品更加加强了诗歌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9页

【2】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8页

【3】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6页

【4】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上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468页


相关文章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 一. 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qu ...查看


  • 自考[唐诗研究]读书笔记
  • 一.唐诗的演进阶段 唐诗繁荣的原因: (1)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一般说,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始于唐玄宗时代 (2)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 (3) 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 (4)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音乐.绘画与诗歌的关系 (1)"声 ...查看


  • 唐诗概说..
  • docken 一.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所以我们谈到中国古代文学,言必称屈.陶.李.杜.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这条银河中最 ...查看


  • 古代文学考试题2
  • 第五南北朝诗文基础: 1.晋宋之际代替玄言诗的是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 2.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他的山水诗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和<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等.<登池上楼>中& ...查看


  • 俄罗斯杜甫诗歌的翻译探析_张淑娟
  • 俄罗斯杜甫诗歌的翻译探析 张淑娟* 俄罗斯对杜甫诗歌进行了跨越世纪的翻译.早在帝俄时期学术界就已关注 到杜甫诗歌并进行了最初的译介.苏联时期是杜甫诗歌传播的热点时期,吉托维奇对杜提要甫诗歌进行的选择性翻译使其传播经久不衰.俄罗斯时期有着&q ...查看


  •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 ...查看


  •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 ...查看


  • 古代文学_唐宋复习资料[1]
  •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 ...查看


  • 古代诗歌与散文
  • 第一章 一.风雅颂--<诗经>的内容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也可以用来概括<诗经>的题材内容. 1.风 风是诸侯国的地方音乐,主要抒发个体的情感,表现他们真实的"私人"生活和心愿,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