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背诵。结合课文和生活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体会亲情。
2、会认生字10个,注意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6个字,能按笔顺规则认真写字,继续注意写字姿势。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会认生字10个,会写生字6个。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理解体会课文的含义。
课时:二课时
教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3、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4、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师生共同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划分朗读节奏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介绍元宵节习俗。
2、学生说自己过元宵节的感受。
3、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四、背诵课文。
1、自己背。
2、开火车背。
板书:
元宵节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教学反思:
元宵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背诵。结合课文和生活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体会亲情。
2、会认生字10个,注意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6个字,能按笔顺规则认真写字,继续注意写字姿势。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会认生字10个,会写生字6个。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理解体会课文的含义。
课时:二课时
教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3、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4、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师生共同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划分朗读节奏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介绍元宵节习俗。
2、学生说自己过元宵节的感受。
3、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四、背诵课文。
1、自己背。
2、开火车背。
板书:
元宵节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