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摘 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 它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而且,只有在课堂里有效地实施情感教学才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本论文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与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相关策略,提出了在实施情感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以达到英语教与学的最大优化。 关键词:情感教育;英语课堂;策略
尽管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涉及教学中的情感问题,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总体上来说情感教学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与理解,以至小学英语教学面临不少的问题。如:大部分学校仍然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功力主义思想的影响依然徘徊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老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目标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好,缺乏与课程实施相配套的教学理论,不能够成熟地掌握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这些就需要探索小学英语感情教学,提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感教学的概述
情感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学时老师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学生意志、合作意识、自信心、安全感、爱国主义精神等。一般来说,情感教学具有以下功能:
动力功能。包括增力功能和减力功能。积极的情感,如放松、愉快,它们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和有效进行,具有增力功能。消极的情感,如焦虑、紧张,它们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和有效进行,往往发挥减力功能。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有效地吸收知识。
信号功能。指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外显表情猜到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外显表情知道教师当时的态度、心情,如赞许、责备、鼓励等。
感染功能。指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体态语来向对方传递,尤其是
面部表情来传递,这种情绪状态时很容易感染别人,不管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会看到老师精神饱满、热情洋溢的时候,他们学习起来更积极、主动,相反,当看到老师脸黑黑的时候,学生会应害怕成为“出气筒”,在台下不敢主动发言。
强化功能。教师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鼓励、批评、支持等评价性态度就能发挥强化功能。例如:一名胆怯的学生,他终于鼓起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如果得到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在感受到老师的的肯定后,他在以后的课堂发言里会成为踊跃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行为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情感教学实施策略
(一)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必须乐于合作。教学中的师生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合作;二是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认知的合作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处处呼应,实施合拍,步调一致地达成共识。师生情感合作是认识合作的基础,是为认识的合作服务的,如果没有师生情感的合作,在认识中很难达到一种愉悦的体验和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关爱尊重每一名学生
关爱和尊重学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触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引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融洽师生关系,也才能够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是情与知相互融洽。此外,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英语时所犯的错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只是当做知识的容器,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善于扑捉学生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里所隐藏的情感,善于疏导和降低学生的焦虑。
(三)培养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情感互动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需要给学生创设合作空间,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起来参与各种活动如小组式、对子式、角色扮演、分组活动等。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促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到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喜欢合作。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 “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应道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真备课,教学耐心。学生是可以通过板书、体态语等感觉到教师的情感状态,如果学生发现教师自己都不热爱这门课,且对学生没有一点的耐心,动不动就生气,敢问会有那个学生有激情上课,更别谈学生学习动机。
知识渊博,不吝于鼓励。老师渊博的知识会吸引很多学生,从而以老师为榜样,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被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动机是需要鼓励来浇灌而茁壮成长的。
学生为主,方法多样。小学生具有爱动爱玩的特点,且他们的注意力之所以停留可能完全是因为新奇和好奇所驱动,所以教师要主动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热情且要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课堂。
任务可行,目标明确。教学的所有活动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一节课再精彩,学生真的学到知识那才算,所以教师上课要注意任务的简易搭配,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也要考虑到小部分。任务太难使人感到气馁,失去完成它的信心,相反太过于简单的任务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给学生难易搭配的任务,让他们既能体验到耕耘后的那份成就感,又能感到轻松易做。
三、构建与情感相匹配的学习评价
有效地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反思课堂煎熬心血的重要对动力,更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有效促进动力,能够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构建于情感教学相匹配的学习评价也是情感教学的一部分。
(一)认知评价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人们经常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侧面反映了情感因素受到教育者的无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打击和抑制,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拉大它与人们期望中教学效果的距离。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得到相应的升华和提高。所以,在教学评价中,要将认知评价、情感评价和价值观评价相结合,而不是以单一的形式——成绩的优良去评价学生是否优秀,而是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学生
的意志、情操、视野、人际关系、价值观等综合地评价学生。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过程的表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只采用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不能够促进南学生对探究过程的重视。而形成性评价能深入学生发展过程,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评价学生那将会很好地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
我国的素质现状与职业专业化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是造成情感教学被忽视的重要原因。只有通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提高情感教学的有效实施水平。一是培养高尚的教师道德。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一个专业的教师形象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热爱事业、知识渊博的教育者,是一个不仅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也关心学生的在课堂、在生活上是否具有良好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自我观念的良师,他应当关心、爱护、尊重、理解、赏识、信任学生,并且懂得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二是培养个人的教学风格。每个小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鲜明的个体,每个班级也是独一无二的班级,教师要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环境的特点,形成个人的情感教学风格,真正做到“放飞激情,张扬个性和展示魅力”的教学风格。
四、实施情感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现在,很多老师都开始意识情感教学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但情感教学的使用容易使用不当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实施情感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目的,充分利用教师本身、学生自己和教材内容等情感教学三个源点,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学生杂课堂的主体地位,仔细钻研教材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达到课堂的教学目的。
适度性原则。教师要适度地控制好教学中的变量,阻止、抑制自己或是学生过击、过于夸张的语言行为和动作。力求自然地表达,以避免影响教学过程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整体性原则。教师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要公平的对待每一名学生,不能因他们的成绩、性别、家庭背景等的差异偏袒这部分学生,而忽略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感受。
和谐性原则。教师不能为了树立在学生面前的威信,为与学生故意保持距离。相反,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和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他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信服老师的批评。
探索性原则。情感教学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座灯塔,为学生引路,他强调的是学生这语言学习中自主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1] 情感教育
http://baike.baidu.com/view/204387.htm#1#1,2010-12-18
[2] 杨艳,《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D],2005
[3]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研究英语课堂情感教育》[DB/OL].2010
http://www.skbsx.com/lunwen/ShowInfo.asp?InfoID=541#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摘 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 它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而且,只有在课堂里有效地实施情感教学才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本论文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与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相关策略,提出了在实施情感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以达到英语教与学的最大优化。 关键词:情感教育;英语课堂;策略
尽管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涉及教学中的情感问题,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总体上来说情感教学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与理解,以至小学英语教学面临不少的问题。如:大部分学校仍然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功力主义思想的影响依然徘徊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老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目标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好,缺乏与课程实施相配套的教学理论,不能够成熟地掌握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这些就需要探索小学英语感情教学,提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感教学的概述
情感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学时老师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学生意志、合作意识、自信心、安全感、爱国主义精神等。一般来说,情感教学具有以下功能:
动力功能。包括增力功能和减力功能。积极的情感,如放松、愉快,它们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和有效进行,具有增力功能。消极的情感,如焦虑、紧张,它们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和有效进行,往往发挥减力功能。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有效地吸收知识。
信号功能。指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外显表情猜到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外显表情知道教师当时的态度、心情,如赞许、责备、鼓励等。
感染功能。指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体态语来向对方传递,尤其是
面部表情来传递,这种情绪状态时很容易感染别人,不管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会看到老师精神饱满、热情洋溢的时候,他们学习起来更积极、主动,相反,当看到老师脸黑黑的时候,学生会应害怕成为“出气筒”,在台下不敢主动发言。
强化功能。教师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鼓励、批评、支持等评价性态度就能发挥强化功能。例如:一名胆怯的学生,他终于鼓起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如果得到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在感受到老师的的肯定后,他在以后的课堂发言里会成为踊跃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行为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情感教学实施策略
(一)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必须乐于合作。教学中的师生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合作;二是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认知的合作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处处呼应,实施合拍,步调一致地达成共识。师生情感合作是认识合作的基础,是为认识的合作服务的,如果没有师生情感的合作,在认识中很难达到一种愉悦的体验和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关爱尊重每一名学生
关爱和尊重学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触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引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融洽师生关系,也才能够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是情与知相互融洽。此外,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英语时所犯的错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只是当做知识的容器,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善于扑捉学生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里所隐藏的情感,善于疏导和降低学生的焦虑。
(三)培养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情感互动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需要给学生创设合作空间,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起来参与各种活动如小组式、对子式、角色扮演、分组活动等。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促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到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喜欢合作。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 “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应道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真备课,教学耐心。学生是可以通过板书、体态语等感觉到教师的情感状态,如果学生发现教师自己都不热爱这门课,且对学生没有一点的耐心,动不动就生气,敢问会有那个学生有激情上课,更别谈学生学习动机。
知识渊博,不吝于鼓励。老师渊博的知识会吸引很多学生,从而以老师为榜样,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被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动机是需要鼓励来浇灌而茁壮成长的。
学生为主,方法多样。小学生具有爱动爱玩的特点,且他们的注意力之所以停留可能完全是因为新奇和好奇所驱动,所以教师要主动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热情且要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课堂。
任务可行,目标明确。教学的所有活动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一节课再精彩,学生真的学到知识那才算,所以教师上课要注意任务的简易搭配,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也要考虑到小部分。任务太难使人感到气馁,失去完成它的信心,相反太过于简单的任务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给学生难易搭配的任务,让他们既能体验到耕耘后的那份成就感,又能感到轻松易做。
三、构建与情感相匹配的学习评价
有效地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反思课堂煎熬心血的重要对动力,更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有效促进动力,能够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构建于情感教学相匹配的学习评价也是情感教学的一部分。
(一)认知评价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人们经常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侧面反映了情感因素受到教育者的无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打击和抑制,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拉大它与人们期望中教学效果的距离。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得到相应的升华和提高。所以,在教学评价中,要将认知评价、情感评价和价值观评价相结合,而不是以单一的形式——成绩的优良去评价学生是否优秀,而是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学生
的意志、情操、视野、人际关系、价值观等综合地评价学生。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过程的表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只采用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不能够促进南学生对探究过程的重视。而形成性评价能深入学生发展过程,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评价学生那将会很好地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
我国的素质现状与职业专业化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是造成情感教学被忽视的重要原因。只有通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提高情感教学的有效实施水平。一是培养高尚的教师道德。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一个专业的教师形象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热爱事业、知识渊博的教育者,是一个不仅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也关心学生的在课堂、在生活上是否具有良好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自我观念的良师,他应当关心、爱护、尊重、理解、赏识、信任学生,并且懂得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二是培养个人的教学风格。每个小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鲜明的个体,每个班级也是独一无二的班级,教师要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环境的特点,形成个人的情感教学风格,真正做到“放飞激情,张扬个性和展示魅力”的教学风格。
四、实施情感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现在,很多老师都开始意识情感教学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但情感教学的使用容易使用不当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实施情感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目的,充分利用教师本身、学生自己和教材内容等情感教学三个源点,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学生杂课堂的主体地位,仔细钻研教材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达到课堂的教学目的。
适度性原则。教师要适度地控制好教学中的变量,阻止、抑制自己或是学生过击、过于夸张的语言行为和动作。力求自然地表达,以避免影响教学过程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整体性原则。教师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要公平的对待每一名学生,不能因他们的成绩、性别、家庭背景等的差异偏袒这部分学生,而忽略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感受。
和谐性原则。教师不能为了树立在学生面前的威信,为与学生故意保持距离。相反,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和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他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信服老师的批评。
探索性原则。情感教学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座灯塔,为学生引路,他强调的是学生这语言学习中自主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1] 情感教育
http://baike.baidu.com/view/204387.htm#1#1,2010-12-18
[2] 杨艳,《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D],2005
[3]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研究英语课堂情感教育》[DB/OL].2010
http://www.skbsx.com/lunwen/ShowInfo.asp?InfoID=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