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诗的风格特点

  左思,据《晋书・文苑列传》记载“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左思出身寒微,其妹左芬《离思赋》中云“生蓬户之侧陋”。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西晋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职。其母早逝。左思幼时曾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学习鼓琴,都未学成,父亲沉痛地对友人说:“思之晓解,不及我少时”。左思听后受到刺激,开始潜心向学,得以精通儒家典籍、善阴阳之术。他貌寝口讷,自幼闲居,不喜交游,以著述为务,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构思精微,辞藻壮丽,可惜今已佚。   左思的代表作品是《三都赋》和《咏史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和《三都赋》有关的一个成语叫“洛阳纸贵”,可以表明此篇作品在当时之盛行。《三都赋》包括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它的体制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写法和体制上并无创新,宏丽巨衍,铺张扬厉,所不同的是注意讲求实际。《三都赋》的创作年份,据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   左思的另一代表作品《咏史》共有8首,在左思仅留的14首诗中占了一半还要多的比重,正是这8首《咏史》,奠定了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为他赢得了“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治伟词,故是一代作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的美誉。这八首咏史诗并非写于一时。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高眄澄江湘,右�_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此为咏史诗的第一首,因为晋灭东吴是在太康元年,从诗中“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这二句可以看出来,此诗应作于灭吴之前。“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指研读司马穰苴的兵法。魏晋期间,门阀士族占据着统治地位,士族以“积世业儒”为清华矜贵,染上其他杂业就被认为不纯粹,左思能研读兵书,是难能可贵的。此诗名为“咏史”,实为言志,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直抒胸臆,议论滔滔,笔力遒健,字句间回荡着以定国安邦为己任的豪情,诗人立功建业不是为了加官进爵,而是要“长揖归田庐”。但现实中的左思却很是失落,他仕进无门,备受压抑。这样的遭遇使他的诗中始终有着强烈的不平之鸣。   左思的《咏史》其内容和结构既可各自独立成章,又可合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组诗把咏史和咏怀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蔑视豪门的傲气,抨击埋没英俊的世族门阀制度。在左思的《咏史》诗中,体现着作者抨击门阀制度的弊端的思想,如第二首“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就用松树和山上苗来作比喻,揭示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全诗激荡着一股郁郁不平之气。左思自身深受这个制度之害,所以才会有如此深的感慨。其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作者歌颂荆轲的慷慨悲壮,借此也表达了对于门阀贵族的蔑视,“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这句就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心迹,对于贵族的鄙视之情油然跃于纸上。在诗人看来,豪贵轻若尘埃,贫贱却重若千钧。因之他选择了超脱,远离这个污浊的社会,追求自己理想的境界。与左思同样走向超脱的还有张载与张协,但二张主要的不是因为愤慨不平,而是因为他们看到战乱行将来临而产生的一种摆脱世俗的愿望。左思的超脱出世与诗人理想的落空、对现实的不满所激起的悲愤之情是分不开的。   左思所咏不是历史上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某一个别的人物,而是寒士这一类人。他在八首诗中提到了许由“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荆轲“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段干木“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鲁仲连“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苏秦、李斯“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冯唐、扬雄、陈平“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主父偃“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朱买臣“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司马相如“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等十二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些人,或拒官爵而避世,或由贫贱而显达,或抑郁失志,或富贵丧身,遭际不相同,但都是出身微寒而才华见称于世的士人。左思把这些人写进自己的作品中,表明了作者对于他们的赞扬之情和向往之情。   左思的咏史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八首》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通过这八首诗所描写的历史人物,来看出左思的心理变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因这八首诗并非在同一时代创作,所以,可以化的一个过程,由渴望建功立业到希望洁身自好。   参考文献:   [1]陆侃如.乐府古辞考・左思练都考[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2).   [2]檀晶.西晋太康诗歌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左思,据《晋书・文苑列传》记载“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左思出身寒微,其妹左芬《离思赋》中云“生蓬户之侧陋”。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西晋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职。其母早逝。左思幼时曾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学习鼓琴,都未学成,父亲沉痛地对友人说:“思之晓解,不及我少时”。左思听后受到刺激,开始潜心向学,得以精通儒家典籍、善阴阳之术。他貌寝口讷,自幼闲居,不喜交游,以著述为务,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构思精微,辞藻壮丽,可惜今已佚。   左思的代表作品是《三都赋》和《咏史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和《三都赋》有关的一个成语叫“洛阳纸贵”,可以表明此篇作品在当时之盛行。《三都赋》包括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它的体制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写法和体制上并无创新,宏丽巨衍,铺张扬厉,所不同的是注意讲求实际。《三都赋》的创作年份,据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   左思的另一代表作品《咏史》共有8首,在左思仅留的14首诗中占了一半还要多的比重,正是这8首《咏史》,奠定了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为他赢得了“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治伟词,故是一代作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的美誉。这八首咏史诗并非写于一时。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高眄澄江湘,右�_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此为咏史诗的第一首,因为晋灭东吴是在太康元年,从诗中“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这二句可以看出来,此诗应作于灭吴之前。“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指研读司马穰苴的兵法。魏晋期间,门阀士族占据着统治地位,士族以“积世业儒”为清华矜贵,染上其他杂业就被认为不纯粹,左思能研读兵书,是难能可贵的。此诗名为“咏史”,实为言志,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直抒胸臆,议论滔滔,笔力遒健,字句间回荡着以定国安邦为己任的豪情,诗人立功建业不是为了加官进爵,而是要“长揖归田庐”。但现实中的左思却很是失落,他仕进无门,备受压抑。这样的遭遇使他的诗中始终有着强烈的不平之鸣。   左思的《咏史》其内容和结构既可各自独立成章,又可合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组诗把咏史和咏怀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蔑视豪门的傲气,抨击埋没英俊的世族门阀制度。在左思的《咏史》诗中,体现着作者抨击门阀制度的弊端的思想,如第二首“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就用松树和山上苗来作比喻,揭示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全诗激荡着一股郁郁不平之气。左思自身深受这个制度之害,所以才会有如此深的感慨。其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作者歌颂荆轲的慷慨悲壮,借此也表达了对于门阀贵族的蔑视,“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这句就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心迹,对于贵族的鄙视之情油然跃于纸上。在诗人看来,豪贵轻若尘埃,贫贱却重若千钧。因之他选择了超脱,远离这个污浊的社会,追求自己理想的境界。与左思同样走向超脱的还有张载与张协,但二张主要的不是因为愤慨不平,而是因为他们看到战乱行将来临而产生的一种摆脱世俗的愿望。左思的超脱出世与诗人理想的落空、对现实的不满所激起的悲愤之情是分不开的。   左思所咏不是历史上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某一个别的人物,而是寒士这一类人。他在八首诗中提到了许由“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荆轲“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段干木“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鲁仲连“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苏秦、李斯“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冯唐、扬雄、陈平“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主父偃“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朱买臣“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司马相如“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等十二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些人,或拒官爵而避世,或由贫贱而显达,或抑郁失志,或富贵丧身,遭际不相同,但都是出身微寒而才华见称于世的士人。左思把这些人写进自己的作品中,表明了作者对于他们的赞扬之情和向往之情。   左思的咏史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八首》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通过这八首诗所描写的历史人物,来看出左思的心理变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因这八首诗并非在同一时代创作,所以,可以化的一个过程,由渴望建功立业到希望洁身自好。   参考文献:   [1]陆侃如.乐府古辞考・左思练都考[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2).   [2]檀晶.西晋太康诗歌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 文学史名词解释
  • 1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 ...查看


  • 南北朝文学
  •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几个阶段诗歌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文学样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查看


  • 魏晋南北朝诗歌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复习提要 本章应按课文后的"提示"要求,背诵应该背诵的诗篇,且熟记 有些诗歌的名句及出处. 熟悉这一章中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尤其是象曹植.左思.陶渊 明.庚信等一批作家. 要注意分析一些重要作 ...查看


  •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 第22卷 第2期 2005年6月黄石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HuangshiEducationCollegeVol.22,No.2Jun.,2005,021-024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 ...查看


  • 诗品的主要批评方式
  • <诗品>的主要批评方式 从总体上看,<诗品>既是一部诗学理论著作,又是一部诗学批评著作,这就使诗学理论源于诗学实践,成为创作实践的升华和总结:而具体的批评则又以诗学理论为指导,使之避免流于随意的感受.这与钟嵘在写作&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文学_笔记
  •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1
  •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查看


  • 李商隐戎昱左思的[ 咏史诗]
  • 作者: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 1.琥珀枕:宋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据说琥珀可以治疗金疮,武帝即命捣碎,分给诸将.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按章节
  •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上古文学 1.<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