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之常识立秋的由来

立秋养生之常识 立秋的由来

【导读】2015年8月8号就是24节气-立秋,立秋一过,昼夜温差大。养生方法就不同于夏季了。我们要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那么,立秋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立秋养生小常识:

秋不凉籽不黄

古代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春节。因为谚语有“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之说,即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但还些地区有“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之说,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即“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此外,在立秋节气中,提醒人们关注农事的谚语还有“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雨水多惹人乐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谚语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之说,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谚语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因此立秋后降温往往是由于下雨。这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结论。 人们喜欢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之说。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就下降一些,即“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民间认为标志着“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其后果为“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时期,因此,秋季养生非常受人们重视。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把扇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天凉时,还应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并应“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要保证睡眠时间,有条件的都要午睡。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为气温过高则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所以这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养生饮食上这节气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类的汤,因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有效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不足,满足机体代谢,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胆固醇,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且还可降低人体的胆固醇。

此外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此节气之用。宜食的豆类粥品有红豆、绿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还有一些如小麦粥、黑米粥、莲子粥等都是对此节气养生十分有益的。

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而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需要提醒的是,秋季虽然是进补的季节,但也不能盲目进补,要视自己的身体需求而定。普通人从日常饮食中即可得到足够的营养,不用补。

2015年立秋时刻表:

2015年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2015年8月8日04:01

阳历时刻:2015年8月8日04:01:23

阴历日期:六月(小)廿四星期六

未来几年立秋时间

2016年立秋时间:8月7日09:52:58,农历2016年七月(小)初五

2017年立秋时间:8月7日15:39:58,农历2017年六月(小)十六

2018年立秋时间:8月7日21:30:34,农历2018年六月(小)廿六

2019年立秋时间:8月8日03:12:57,农历2019年七月(小)初八

2020年立秋时间:8月7日09:06:03,农历2020年六月(小)十八

立秋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结语:立秋之时天气仍然很热,暑湿未去,还应防暑降温、防霉变。防空调病。

立秋养生之常识 立秋的由来

【导读】2015年8月8号就是24节气-立秋,立秋一过,昼夜温差大。养生方法就不同于夏季了。我们要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那么,立秋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立秋养生小常识:

秋不凉籽不黄

古代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春节。因为谚语有“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之说,即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但还些地区有“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之说,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即“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此外,在立秋节气中,提醒人们关注农事的谚语还有“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雨水多惹人乐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谚语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之说,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谚语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因此立秋后降温往往是由于下雨。这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结论。 人们喜欢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之说。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就下降一些,即“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民间认为标志着“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其后果为“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时期,因此,秋季养生非常受人们重视。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把扇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天凉时,还应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并应“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要保证睡眠时间,有条件的都要午睡。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为气温过高则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所以这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养生饮食上这节气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类的汤,因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有效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不足,满足机体代谢,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胆固醇,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且还可降低人体的胆固醇。

此外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此节气之用。宜食的豆类粥品有红豆、绿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还有一些如小麦粥、黑米粥、莲子粥等都是对此节气养生十分有益的。

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而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需要提醒的是,秋季虽然是进补的季节,但也不能盲目进补,要视自己的身体需求而定。普通人从日常饮食中即可得到足够的营养,不用补。

2015年立秋时刻表:

2015年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2015年8月8日04:01

阳历时刻:2015年8月8日04:01:23

阴历日期:六月(小)廿四星期六

未来几年立秋时间

2016年立秋时间:8月7日09:52:58,农历2016年七月(小)初五

2017年立秋时间:8月7日15:39:58,农历2017年六月(小)十六

2018年立秋时间:8月7日21:30:34,农历2018年六月(小)廿六

2019年立秋时间:8月8日03:12:57,农历2019年七月(小)初八

2020年立秋时间:8月7日09:06:03,农历2020年六月(小)十八

立秋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结语:立秋之时天气仍然很热,暑湿未去,还应防暑降温、防霉变。防空调病。


相关文章

  • 二十四节气
  • 立冬的由来与习俗 立冬的由来与习俗 立冬的由来与习俗.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立冬习俗.据说,这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qu ...查看


  • [四季饮食]二十四节气之秋天节气养生篇
  • 二十四节气之秋天节气养生篇 田园蔬菜海鲜粥 nicole1026 点赞 5868评论(77) 推荐理由:霜降时节多喝粥对人体是很有好处的,粥能养胃有助于人体的吸收和消化,特别晚上喝是最好的,要好好的养养胃啊. 菱角糕--[liz厨房原创] ...查看


  • 秋季养生常识
  • 秋季养生知识 [导语]: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小编为你整理各种秋季养生小常识,推荐秋季养生食谱,包括秋季养生汤和秋季养生粥以及秋季养生茶等,让你全面了解秋 ...查看


  • 12个月的养生计划
  • 12个月的养生计划 [图片]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 ...查看


  • 一年12个月的养生计划
  • 一年12个月的养生计划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 ...查看


  • 立秋养生防秋燥预防感冒 立秋八个养生小常识
  • 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天的开始,但是立秋以后的天气还是会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日,人总会有一种闷热潮湿的感觉. 立秋的温度配合夏日的过食冷饮会让脾胃功能有所减弱,如果大量进食补品也会进一步加重脾胃的负担.现在就由东方天气网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立秋养 ...查看


  • 三伏天的中医养生之道
  • 三伏天的中医养生之道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此时气候闷热潮湿,最容易诱发各种夏季流行疾病,因此,关于"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的问 ...查看


  • 2015美容院发给顾客的立秋养生短信
  • 2015美容院发给顾客的立秋养生短信 1. 如果我有一棵快乐草,我会给你,希望你快乐;如果有两棵,就你一棵我一棵,让我们都快乐;如果有三棵,我会给你两棵,希望你比我快乐. 2. 秋叶飘,百果香,丰收之季注健康;秋风起,天渐凉,立秋早晚添衣裳 ...查看


  • 秋季养身常识大全
  • 秋季养身常识 介绍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 ...查看


热门内容